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環島

鎖定
林環島(1904—1940),又名林雲濤,浙江温州市洞頭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泉州特別支部成員。1937年5月任職廈門《星光日報》副刊編輯,黨內則為中共廈門工委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廈門兒童救亡劇團”在總領隊林環島率領下,從汕頭徒步到達廣州,後經香港轉到越南、柬埔寨,進行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行程萬里,歷時三年,巡迴演出數百場,博得國內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的熱情歡迎和大力支持,募集了大批款項和物資,支援祖國抗戰。1940年12月,林環島於西貢不幸逝世。 [1] 
中文名
林環島
籍    貫
浙江温州市洞頭縣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林環島人物生平

林環島(1904—1940),又名林棟、林雲濤、林東山,化名樂樂、孝樂、楊志恆,曾用筆名有環島海民、凡朵、屁博士、炸彈、雙木,太史公、楊氏、珊珊、魯人等。1904年1月8日出生於浙江省洞頭北岙頂寮村。他在温州省立第十師範學校讀書時,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積極從事革命宣傳活動。1921年,他在温州《甌海日報》上發表《中國家庭制的研究》一文.抨擊封建禮教,熱情地歌頌共產主義。後來他又組織家鄉的進步知識青年,成立甲子學社,與舊社會的醜惡腐敗現象作鬥爭。他關心家鄉建設,倡導創辦了東屏鎮小學(現為北岙鎮小學),併為籌建虎頭嶼燈塔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林環島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北伐戰爭,南下福建,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政治部工作。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政治部在泉州設立興泉永政治監察署,他為監察署秘書。監察署的任務是:指導各縣縣長施政,組織發動民眾,反對土豪劣紳,反對貪官污吏。1927年1月.在中共閩西南特委領導下,成立了中共泉州特別支部,林環島是泉州特支成員之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泉州特支和興泉永政治監察署遭到破壞,林環島轉移到同安隱蔽。不久,他去了武漢,會同陳文聰同志,秘密到達上海。1928年春,在上海龍華創辦泉漳中學,他擔任訓育主任兼教務。他利用學校講壇,宣傳革命,並在龍華附近的農民及龍華兵工廠工人中從事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5月28日,泉漳中學被迫停學,師生18人被國民黨逮捕,他幸而脱險。
他受黨的派遣,於1929年3月30日,離滬赴緬甸仰光,擔任緬甸華僑中共組織的書記之職,艾蕪負責宣傳工作,王思科負責組織工作。在仰光,他一如既往地為緬華新聞和文化教育事業而積極工作。他曾在《仰光日報》上發表文章,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挑起內戰的罪惡。他還參與緬華書記公會的組織活動.主持仰光華僑創辦的文化促進社工作。1930年初,他和艾蕪合編《如是》週報,常用“凡朵”筆名,在報上發表評論,還在仰光平民學校擔任教職。當時國民黨為了麻醉中國人民,通過吳稚暉、李石曾邀請第二國際主席樊迪文來華講學。林環島撰文在《緬甸新報》上發表,揭穿他們的用心,指出修正主義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從而與國民黨在緬甸的《覺民日報》進行了一場大論戰。1930年10月,緬甸書記公會請他主編《新芽小日報》,艾蕪任助理編輯。他每日在報上發表一篇評論,抨擊蔣介石發動內戰、勾結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於是再次與《覺民日報》及其小宗派“五三”社進行論戰。1931年初,緬甸華僑的黨組織遭英殖民當局破壞,林環島和艾蕪、王思科、郭陰棠、關懷世等被逮捕,囚禁在巴街特別拘留所。在獄中,他仍不忘用筆參加戰鬥,寫了《入獄記》、《籠中雜感》等文章。3個月後,他被驅逐出境。國民黨暗探秘密跟蹤他到達香港,陰謀把他綁架到廣州處死。由於船上海員的幫助,他甩掉了敵人,安全地回到上海。
1931年1月,林環島在上海創辦了《現實週報》,1932年遭國民黨查封。不久.由於福建會館的幫助,泉漳中學重新辦起來了,林環島任秘書,同時在上海藝術大學兼任訓育主任之職,又兼汕頭《星華日報》駐滬記者,一身三任,工作十分繁忙。同年9月,他為《南聲報》主筆,後任總編輯。10月,《南聲報》遭國民黨查封,泉漳中學也被勒令停辦。1934年10月,林環島又被迫出國。他到了越南,在西貢市堤岸真茹學校任教,兼任汕頭《星華日報》駐越記者。他積極協助愛國華僑顏子俊等創辦了匡廬書報社,出售國內進步書刊,團結教育愛國僑胞。1935年7月,他從越南迴國,在汕頭《星華日報》社擔任“現代論壇”、“國內”、“專電”欄目的編輯。1937年5月,黨組織調林環島到廈門任市工委委員,並任《星光日報》副刊“彗星”的編輯和《星星晚報》的總編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廈門文化界在市工委領導下,以鴿翼劇社的部分小演員和綠苗文藝研究社的成員為骨幹,成立了廈門兒童救亡劇團。“廈兒團”在國內外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並進行募捐、慰勞等工作。他們走過3個省,到過2個國家,行程萬餘里,歷時3年多,演出數百場,推動了各地的抗日救亡運動,受到各界同胞和海外愛國華僑的熱烈歡迎。他們募到大批款項和物資,支援祖國抗戰.因而贏得了“炮火中的小英雄”、“少年先鋒”的稱號。1938年5月11日,廈門淪陷,中共廈門市工委遷往漳州,同漳州工委合併成立中共漳廈市工委。為了爭取海外愛國華僑對祖國抗戰的支援,5月下旬,“廈兒團”由洪陵、陳輕絮率領,從漳州徒步出發,經漳浦、雲霄、詔安至黃崗,於6月上旬到達廣東省汕頭市。這時,中共漳廈工委為了加強對“廈兒團”的領導,派林環島擔任“廈兒團”總領隊,洪陵、陳輕絮為副領隊,併成立了黨支部,林環島任書記。他任總領隊後,除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外.同時也加強了對團員的馬列主義教育和文化教育。那時團員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年齡大的也只有16歲。黨的領導工作加強了,“廈兒團”的工作更有秩序.也更有起色。“廈兒團”於7月上旬離開汕頭,經揭陽、普寧、陸豐、海豐,到達惠陽。當時適逢菲律賓華僑戰地服務團路過,團員都是閩南人,“廈兒團”與他們舉行了聯歡會。8月初,“廈兒團”抵達廣州。路上十分辛苦,膳宿衞生條件又差,很多團員生了疥瘡。林環島找到愛國民族資本家、大新公司的董事長蔡昌,由他介紹,讓團員們住進了方便醫院。蔡昌還捐贈每個團員一套童子軍服裝。從此,“廈兒團”進出服裝整齊,隊伍顯得格外精神。8月底,鄧穎超同志到達廣州,林環島向她彙報了廈門失守後“廈兒團”的情況以及到海外宣傳募捐的打算。鄧大姐對“廈兒團”十分關懷,由《民族日報》記者梁若塵陪同,到方便醫院看望了團員們。鄧大姐説:“你們小小年紀就那麼愛國,真是我們的國寶。”她勉勵大家要好好學習、工作,並親切地囑咐他們到了海外必須保重身體。還同團員們合影留念。9月下旬,“廈兒團”本擬申請先去新加坡,後因新加坡英殖民當局不肯發給入境護照,於是先赴越南。11月中旬,他們從香港乘船到達西貢。抗日戰爭以前,華僑進入各國口岸,都要受到侮辱性的搜身檢查。“廈兒團”這次到西貢碼頭,受到了愛國僑胞的熱烈歡迎。他們一上岸,就列着整齊的隊伍,響亮地唱起抗戰歌曲。愛國僑胞用小汽車把他們送到福建學校,後來又送他們移住堤岸暨南中學。堤岸是華僑集中的城市,和西貢毗連,總稱西堤。華僑領袖顏子俊等,對“廈兒團”的到來極表歡迎。他們通過中共南方局與越南華僑的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因而“廈兒團”在越南的宣傳募捐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1939年元旦前後,“廈兒團”前往柬埔寨金邊巡迴演出。在金邊10來天,同樣得到愛國僑胞的盛情接待,陪他們參觀了皇宮博物館,並協助募得不少款項和物資。“廈兒團”在西堤和金邊的宣傳演出,激發了廣大僑胞的愛國熱忱,鼓舞了他們的鬥志;而日本駐西貢使館卻恨之人骨,對法國殖民當局施加壓力,説什麼“再容許這些小赤兒在越南胡鬧下去,這地方是不會安寧的”。同時,國民黨頑固派也指使其在越南的領事館分裂華僑,不準“廈兒團”在越南延長護照的時間。這時新加坡的許多華僑團體紛紛來信來電歡迎“廈兒團”去演出,但向英當局提出申請後,遲遲得不到批准。鑑於形勢的變化,中共南方局廖承志、連貫等當即作出決定:“廈兒團”在西貢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即取道諒山回國。林環島則奉中共中央駐港辦事處之命,繼續留在越南搞華僑統戰工作,擔任印度支那共產黨南坼中國同志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書記。
林環島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在率領“廈兒團”出國演出的途中,不斷蒐集各地生動的材料,用以教育下一代。如在香港,他就用香港人貧富懸殊的情況,説明消滅剝削、消滅壓迫的必要性,説明共產主義社會是解放全人類的理想社會。在越南,他彙集了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以及越南民族英雄領導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的歷史材料.來激發兒童團員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林環島在領導“廈兒團”期間,健康狀況已很差,外出回來,經常臉色蒼白,一手按住胸口,一手用手帕抹頭上的冷汗。當時,醫院診斷他已身患肺結核病。但他不管,經常帶病為《越南日報》、《大眾報》撰寫文章。在愛國進步華僑辦的華文《全民日報》上,他曾發表了短小精悍的系列文章《魯人遊擊記》,揭露日寇侵華是妄圖霸佔整個東南亞的狼子野心,鼓勵華僑為保衞祖國出錢出力。他還經常為西堤市華僑黨組織執筆起草一些重要文件。
1940年12月,林環島的病情愈加嚴重。這時,法國殖民者製造的白色恐怖,瀰漫着整個越南。國民黨駐西貢領事館也為殖民主義者張目。黨組織安排林環島住到郊區的蝴蝶旅社,以避免敵人的騷擾和迫害。由於經濟困難,醫療受到限制,他的病情日趨惡化,於春夏之交病逝於西貢福善醫院,年僅37歲。至今遺骨仍埋在異國他鄉。 [2] 

林環島人物評價

林環島是國際主義戰士,緬越華僑的卓越領導人,傑出的新聞,教育、文化工作者。他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1940年病逝于越南西貢。196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追認林環島為革命烈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