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爽文

鎖定
林爽文(1756年-1788年), [2]  原籍福建漳州平和,後遷居台灣彰化大里村莊。 [3]  中國清代台灣天地會北路首領、 [2]  台灣農民起義領袖。 [3] 
林爽文家世代耕種,其父林勸因貧不聊生,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攜家人渡台,僱工於彰化,居該縣大里杙莊(今台中市大里區)。林勸四子中,林爽文居長,慷慨好結納,成年後先充當縣衙捕役,被斥革後在家耕田,並趕車度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福建平和縣人嚴煙到彰化,秘密發展天地會,林爽文不僅積極入會,還輔助嚴煙大力發展會眾。 [2] 
乾隆五十一年(1785年),林爽文自稱盟主大元帥,設官分職,授大將軍、左右都督、軍師、元帥等。隨後,林爽文兵分兩路,南北進擊。十二月上旬,相繼攻克諸羅、淡水。南路莊大田也受到鼓舞,率眾起義,並於年底與林爽文軍會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高宗令常青親自赴台指揮。八月初,又命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偕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前往台灣征剿。林爽文接連戰敗,次年正月被俘,於三月初十日,在北京菜市口被處死。 [2]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 [1] 
出生日期
1756年 [1] 
逝世日期
1788年 [1] 
本    名
林爽文
歷史事件
林爽文起義

林爽文生平簡介

林爽文(1756年-1788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1773年隨父渡台,定居彰化縣大里杙莊(今台中大里區)。1784年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彰化天地會首領,1786年曾發動林爽文反清起義,於1788年失敗被捕,遭清政府於北京審訊判決凌遲處死。
關於林爽文,閩南地區,以及台灣,民間有許多傳説,但説法都不太一樣。現筆者根據閩南地區尤其是平和縣的一些傳説,結合《平和文史資料》、《一口氣讀完清朝那些戰爭》等歷史資料整理成此文,試圖還原一個比較真實的林爽文。 [1] 

林爽文抗清初期

相關印件 相關印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月16日因台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軍劫獄起義,號稱50萬眾響應,1月18日(陰曆11月29日)攻下彰化,殺台灣知府孫景燧,進駐彰化縣衙門,自稱“盟主大元帥”。1月20日(陰曆12月1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眾響應,殺淡水同知。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塹城。林爽文建號“順天”,往南攻打諸羅等地,福建陸路提督署台灣兵備道柴大紀力守。鳳山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至2月全台除南部台灣府、諸羅,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但因軍紀不良,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被迫以鄉勇形式組織義民團練,抵抗林爽文軍隊保衞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則有陳紫雲領導下,轉戰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後,鄉民撿集新竹死難客家鄉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
閩浙總督常青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和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率清軍4000人徵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城,不久即於4月23日(陰曆3月6日)再被莊大田攻佔,雙方形成拉鋸戰。<常青初視師,戰無功,承恩、仕簡以誤軍機坐斬,台灣平,赦出獄;仕簡至狼山鎮(今江蘇南通東南海邊)總兵,承恩亦至副將>。使清廷命常青為督師調並浙江、廣東清軍一萬多人親自渡台,隨後又增加七千人,雙方對峙在台灣府城
台灣漳泉械鬥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湊等人率眾襲擊彰化縣縣城,大殺漳州府籍移民並且焚燬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軍反攻,許多漳州人自願投入林爽文陣營,漳州籍大股首陳泮為了報復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盡數焚燬。下淡水溪的漳州籍莊大田也因為閩粵械鬥之歷史仇恨,與客家莊民爆發衝突,只好暫停攻城行動。

林爽文抗清後期

後來清廷又派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共率綠營八千人於12月10日(陰曆11月2日)自鹿港登台,上岸後再招團練六千,總兵力一萬四千,與林爽文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戰於八卦山。福康安先後收彰化、諸羅。爽文敗走集集、水沙連(今南投縣魚池鄉)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説服當地居民於老衢崎(今苗栗縣竹南鎮崎頂裏一帶)生擒林爽文。
莊大田由於與泉州籍首領莊錫舍有嫌隙,兵敗逃亡時行蹤為清軍所知,被烏作哈達率領的水師抓獲時,已身受重傷,在台灣被處死,函首燕京。
此事清廷前後派軍近4萬,費時一年四個月平定。

林爽文人物影響

御製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 御製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 [1]
乾隆將平台灣林爽文起義,列入十全武功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1月初三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