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濟孫

鎖定
林濟孫(1315—1366),字石友,號鳳梧,福建仙遊人。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狀元,被授翰林院修撰兼侍講。至正三年(1343年)奉命與歐陽元、呂思同修宋、遼、金三史。至正十一年(1351年)黃河發生水災,林濟孫上疏《治河十策》,被皇帝採納,並派他和山東漕運使賈魯一起率眾治理黃河。經過五個多月的努力,工程竣工,黃河水患解除,百姓交口稱讚,林濟孫被提拔為河北六府通議。之後,因其母吳氏去世,林濟孫回仙遊丁母憂。三年服喪期滿,當他要回朝時,恰逢朱元璋起義,攻克了金陵。他見元朝大勢已去,便在寶幢山下的龍華寺旁建了個小庵,取名“意足園”,寓心滿意足之意。林濟孫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卒。 [1] 
中文名
林濟孫
別    名
鳳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龍華鎮
性    別
林濟孫,字石友,號鳳梧,仁德里(今龍華鎮)人。元至元六年(1340年),入京應試,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後升任侍講
當時,全國各地饑荒不斷,社會混亂。林向朝廷上“治世十策”。元順帝讚賞濟孫才能,稱他“江南豪士”。至正三年(1343年),奉命和歐陽元、呂思方同修宋、遼、金三史。後受命主持疏通黃河南出海口。濟孫組織民眾堵塞黃河北出河道,恢復舊河道。消除了北岸水患。工程結束後,任河北六府通議官。
後來,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喪三年。守孝年滿,正值朱元璋起兵反元,濟孫見元朝將亡,無意繼續為官,隱居於龍華寺左邊的“意足園”小庵,直至去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