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浩光

(殼牌中國集團主席)

鎖定
林浩光,出生於1954年1月15日,馬來西亞國籍,1978年在殼牌獎學金資助下畢業於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同年加入殼牌並在IT、財務、天然氣、勘探與生產、油品及集團總部擔任不同的職務。
中文名
林浩光
國    籍
馬來西亞
出生日期
1954年1月15日
職    業
執行主席

林浩光管理舉措

進一步本地化
林浩光接任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時,殼牌在華已經擁有了縱橫原油開採、煉油化工和成品油銷售在內的一條完整產業鏈,然而由於政策因素和文化差異,殼牌給外人的感覺始終是“一個到中國來的淘金客”,不能與本土企業中石油、中石化相提並論。
有石油系統官員評論説:“它財大氣粗,但決策緩慢;它技藝精良,但卻拒人於千里之外。一切合作事宜都需遠在歐洲的總部決策,那我們為什麼要和其駐華經理討論合作呢?”
而這種印象直到林浩光到任後才有所轉變。到任後的林認為,要成功拓展中國市場,重用本土管理人才是殼牌必需的舉措,林浩光將這稱為“樹人”計劃。
在殼牌中國集團內部有一個機構被稱作“國家協調小組”,它由殼牌在華各業務板塊負責人組成,專責殼牌中國集團重大事務的決策。“從前那裏都是外籍高管,僅有的一名中國人也被我們稱作‘半個董事’,因為每逢重大決策決議時,那名本土員工總是被請出會場。”那位殼牌員工回憶説。
林浩光認為中國石油市場開放需要一個過程,但最終一定會實現
在林浩光看來,殼牌要在中國實現大的發展,調動本土員工的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他到任剛2個月,就提拔了2箇中國同事進入這個協調小組,第三個月又提拔了3位,目前協調小組中已經有6位中國員工。受此帶動,一大批本土員工走進殼牌管理層,成為殼牌在華業務的骨幹力量。
對此曾有外籍員工表示不滿。但林浩光認為,殼牌在中國有7000名員工(含合資企業),其中97%是本土員工。在政府與企業的交流中,如果都是中國人,溝通就會非常順暢。政府做出一些決策,公司也可以通過政府決策背後的中國因素做出更準確的分析,從而有效梳理和考慮企業的發展方向。
“所以,信任他們,並給他們機會和舞台是很重要的。沒有人不經過培養和訓練就能勝任領導職務。”
中石化殼牌江蘇石油銷售公司的一名中層幹部對於林上任兩年來殼牌的變化感觸頗深,他説:“合資公司剛成立時,殼牌方面只是派駐了財務總監監督收支,其他事一概不管;現在不同了,外方派來了董事長,他和我們一起進行市場分析,拜訪政府官員。這些變化,連蘇州市政府的官員都感到驚訝。”
殼牌中國的變化源自殼牌集團總部的一場變革,從前其集團歐洲總部的雙董事會格局在2005年7月被徹底打破,荷蘭海牙成為殼牌集團真正的總部所在地。新任CEO範德偉上任後,便開始大刀闊斧地簡化公司組織架構,以便使決策制定機制更順暢。在這種背景下林浩光的職權轉變自然順理成章。
為了更好地拓展在華業務,林浩光還身體力行多次奔赴各地拜訪政府官員和業內同行。“和中國的政府、合作伙伴談判,特別需要一個大老闆出面談大的合作,小部門的領導可能連對方的門兒都摸不着。”他告訴記者,他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各地“遊山玩水”,全國30多個省市他在兩年中竟然去了29個。每到一處,他都會拜會當地政府首腦及石油業內同行,這為殼牌在中國的業務拓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林浩光市場開放

在2007年的第一個工作報告中,範德偉確立了中國在殼牌全球下游業務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林浩光率領的殼牌中國集團也被賦予了更為重大的責任,然而現在的殼牌還不能説真正進入了中國市場,因為它沒有煉油設施、沒有屬於自己的成品油供應渠道,一切都必須依靠中方合作伙伴的供應。
在殼牌的發展戰略中,獲取更多的上游(油氣資源)和獲得更為賺錢的下游業務(零售市場)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是石油涉及國家戰略安全,因此中國政府在石油領域對外資開放的問題上十分審慎,這也讓雄心勃勃的各大外資石油公司“十分鬱悶”。
2000年前後,BP、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為了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的境外上市,共同參股上述兩大石油公司,作為代價,它們獲准與中石油、中石化在江蘇、浙江及廣東合資成立成品油銷售公司,這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跨國石油公司在華的最大勝利”。
然而由於政策因素,國內成品油銷售領域普遍虧損,殼牌旗下的加油站也不例外,是繼續維持運營,還是像某些加油站一樣停滯下游業務的發展呢?
林浩光很務實,他坦言:“殼牌在中國的業務涉及上中下游多個領域,因此不能僅從成品油業務虧損角度決定是否停滯下游業務發展。在中國我們還有長北氣田,還有南海石化。”
事實上就在7月底,阿根廷傳來消息:殼牌旗下5座加油站因拒絕出售汽油已被阿政府處以罰款。據瞭解,為了抑制通脹,阿根廷政府對成品油價格採取與我國相似的抑制政策。
作為商人,林浩光為了全局願意犧牲成品油銷售板塊的局部利益,同樣作為商人,林浩光也不會將合作對象僅僅鎖定在中石油、中石化身上。
就在2007年2月,殼牌位於重慶的首座加油站——殼牌渝南大道加油站正式投入運營,它是重慶東銀(實業)集團和殼牌中國集團合資建立。加油站外觀應用了殼牌的全球統一標識和設計風格,並採用殼牌的全球服務標準和統一模式進行管理。
重慶東銀集團是一家以高新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投資控股企業,旗下迪馬股份、江淮動力均為行業翹楚。 有業內人士評價,殼牌此舉就如當年購買中石化股票一般,是在為紮根中國市場“買門票”,因為中西部省份地段最好的加油站都不在兩大集團手中。作為進軍中國內陸地區的第一炮,殼牌顯然希望能夠做到最好。“然而這個加油站的油源從哪來呢?恐怕仍是依靠兩大集團吧!”這位業內人士笑道。
依照中國入世承諾,中石化等幾家大型國有石油公司擁有無限量的石油國營貿易權,而沒有國營貿易權限的企業只能期待有限的非國營貿易配額。
“市場開放需要一個過程,但我認為中國最終會放開的。”林浩光沉思片刻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