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橋村

(凰崗鎮林橋村)

鎖定
凰林橋本名鳳林橋。因1952年在此地設立林橋鄉政府,更名為林橋村。鄱陽縣人乃至凰崗鎮人只知道“凰林橋”之名,而本村人仍然延用古稱——鳳林橋。全村只有一個姓氏,得泰伯吳氏,屬“以德三讓天下”的延陵季子之後。祖上因春秋戰亂,數次輾轉遷徙,後又由宛縣居濮陽,歷石舌經城門,遷休寧,再遷凰崗執禮橋,最後,第81代彥祖公(也就是元朝詩人吳存的嫡孫)鍾情於鳳林橋山水之勝,才由凰崗執禮橋遷入鳳林橋,已有六百餘年曆史。從宋末至清朝,凰林橋有進士仁杰、翼、奮、介如、元履、元復、仲常、彪、盈、昔等14人,官居翰林、尚書、檢校、禮部之要職,而舉人、白衣公卿更是無數,甚至出現了“一門雙進士”,“祖孫三代同為官”的現象,凰林橋一向有“官宦世家”的美譽。
中文名
鄱陽縣凰崗鎮林橋村委會林橋村
外文名
lingqiao
別    名
鳳林橋
行政區類別
江西省上饒市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上饒凰崗鎮
地理位置
贛東北
面    積
約 10 km²
下轄地區
四個小組
政府駐地
林橋村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編碼
333138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氣候温和
人口數量
約1200人
著名景點
雙鐘山(又名坐山)
機    場
羅家機場
火車站
景德鎮火車站、北站
車牌代碼
贛E
地區生產總值
0.01 億元
方    言
噥吳方言

林橋村歷史文化

村對面,有小山,渾圓修整,形似烏紗,稱紗帽山。再仰高山,軒昂如宦,途徑此處,脱紗帽,撩襟袍,盤膝而坐,歇憩賞景。雙鍾更似襟裏膝。如此坐南朝北偉岸之態,當屬“坐山”無疑!
自宋至清,鳳林有進士人傑、翼、奮、介如、元履、元復、仲常、彪、盈、昔等,而舉人無數,白衣公卿更如浪裏細沙。鳳林向有“官宦世家”之稱。今外出任職授學者,不勝枚舉。無怪乎鳳林有民謠雲:“濱田格鳳凰山,闆闆橋格坐背山,鳳林格雙鐘山,山山連一塊,烏紗當斗笠戴”。鳳林三百户,俊才輩出,蓋地靈也!
鳳林人愛竹。移之水濱,栽之山麓。門前千枝秀立,屋後萬簇低圍。雨洗涓涓,竹滴清響。讀書人心靜志高,更比鴻鵠。 鳳林人愛松,山山綠濤,盈盈鳥語。有詩曰:翠擁儒宮十畝蔭,虯枝聲鼓不絃琴。半空妙警孤鸞舞,五夜清驚瑞鶴鳴。雪裏似含箕子操,風中如送伯牙音。主人多悟天機趣,默會悠然太古心。
鳳林村前,有梅溪活水,自北南來。浣衣灌溉,晨昏不怠,雁過留影,花落沁香。淙淙潺潺,低吟淺唱。古井三眼,褐石圍欄,清若虛無,顧影自矜。秋前甘飴,秋後泥漿,區區一甌,亦有機玄?
村之北,有竹塢。據族老言:明知縣吳霖,辭官霍山,歸老桑園,設館學堂(塢名)。今雖無片瓦,然竹濤陣陣,如聞書聲琅琅。
村之東,有亭名更衣。據譜載:公昔為霍山令,憐彭辯之家貧志堅,傾蘘相授。彭高中三甲,授職任選。彭請番令,修路立亭,歇馬更衣,徒步拜謁。今亭已圮,然公之高品厚德,代代稱頌,番潯皆聞。

林橋村風景名勝

雙鐘山

林橋村著名人物

元朝詩人:吳存 進士人傑、翼、奮、介如、元履、元復、仲常、彪、盈、昔等,而舉人無數,白衣公卿更如浪裏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