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村墓羣

鎖定
林村墓羣,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户村鎮林村、户村一帶,為戰漢時期古墓葬。 [2] 
林村墓羣分佈範圍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寬約3千米。發掘面積20125平方米,清理墓葬262座、溝渠18條、水井15眼、灰坑238座、龜枕1座、灶1座,出土文物標本1300多件,該墓羣對研究戰國時期趙國文化的歷史、文化、經濟、軍事等有較高的價值。 [2]  [5] 
2013年3月5日,林村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林村墓羣
外文名
The Lincun tombs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户村鎮林村、户村一帶
所處時代
戰國至漢
佔地面積
20125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517-2-001

林村墓羣歷史沿革

1953年9月,河北省文化部門聯合對林村墓羣進行普查。 [5] 
1957年,河北省文化部門對林村墓羣進行發掘。 [7] 
1959年,河北省文化部門對林村墓羣進行發掘。 [7] 
1964年,河北省考古部門發掘林村西一座小墓,出土金塗小樽、銅燈等較好文物。 [8] 
1988年,河北省考古部門在彭家賽村東發掘無封土漢墓14座,其中15號墓室長5米,寬1.7米,出土銅鏡。 [8] 
200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開始對林村墓羣進行全面勘探、發掘。 [4] 

林村墓羣遺址特色

林村墓羣綜述

林村墓羣長7千米,寬4千米,據資料記載有49座墓,現存封土15座。分為兩個區域:一是以百家村和彭家寨為中心的區域,另一處是以林村和澗溝為中心的區域。其中百家村墓區和西小屯墓區是林村墓羣主要的墓區。 [4]  [7] 
林村墓羣 林村墓羣

林村墓羣百家村墓區

  • 綜述
百家村墓區於1957年和1959年經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隨後又小規模配合墓建清理發掘,共發掘戰國墓81座、漢墓10座。戰國墓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少數墓室設有壁龕,個別墓葬底部發現生土隔梁。墓主以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個別屈肢葬,或有殉人,部分墓葬有夫婦並穴合葬現象。百家村戰國墓出土器物較多,隨葬品有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瑪瑙、水晶等,存在較明確的等級差別。百家村墓地年代可分為三期,幾乎縱貫戰國時期。 [7] 
  • 6號墓
6號墓,位於林村西北角,為戰國時期墓葬,於1957年發掘,封土東西20米,南北24米,高5米。 [9] 
  • 8號墓
8號墓,又稱白起墓,位於林村,為戰國時期墓葬,於1957年發掘,封土東西殘存70米,南北70米,高15米。 [9] 
  • 15號墓
15號墓位於彭家寨村東,屬東漢早期墓葬,於1988年發掘,墓室南北向,其底部南北長5米,東西寬1.6米,距今地表深6米,室內下部周圍砌磚壁、鋪地,但無拱頂。墓內未經盜擾,死者頭北腳南,棺、槨置於墓室北部,僅見痕跡,隨葬器物整齊排列,墓主人周圍散佈五銖錢,頭部胸部兩側置銅鏡、玉璧各5件,小型裝飾品數十件,其中心形瑪瑙飾件很精製。棺外中部兩側置碗、博山爐、鐵燈,棺外後部放鼎、壺、罐、倉等黃綠釉陶器十多件,造型大方,釉色豔麗。 [9] 
  • 16號墓
16號墓位於彭家寨村東,屬東漢早期墓葬,於1988年發掘,形制規模和隨葬品與15號墓墓本相同,並出土錫質盤龍九盞連枝燈與銅博山爐,其工藝較好。 [9] 

林村墓羣西小屯墓區

  • 綜述
西小屯墓區發掘墓葬近百座,其中有戰國時期“中”字形木槨墓、戰國時期趙國墓地兆域溝、戰國前期豎向土洞墓等重要文物。 [7] 
西小屯一號墓及周邊墓葬分佈圖 西小屯一號墓及周邊墓葬分佈圖
  • 1號墓(2007HXM1)
1號墓坐北朝南,方向185°,為帶墓道的多室磚墓,由墓道、前室、中室、後室、2個側室及各室甬道組成。該墓多次被盜,保存較差。封土整體呈饅頭狀,平面略呈橢圓形,東西長約42.1米、南北長約46米、高約6.5米,逐層夯築而成,夯打較為隨意,夯層厚約0.15米—0.2米。墓室最南居中為長方形斜坡墓道,長12.13米、寬1.16米—1.34米、最深處3.72米。墓道兩壁均發現較規整的工具刮痕,由墓壙開口處垂直刮下,此類痕跡緊密相鄰,痕寬0.06米、深約0.02米。封門前室甬道與墓道之間為封門磚,殘留五層,高0.6米、厚0.28米,丁磚斜砌成人字形。封門磚內側,與甬道鋪地磚持平東西橫鋪一條石門限,長1.4米、寬0.28米、厚0.21米。門限石已經修理,較為平整,其上南側居中鑿出一長1.14米、寬0.12米、深0.03米的長方形平底豁口。
前室甬道位於前室南側中部,破壞嚴重,頂已不存,墓壁殘存4層,順丁平鋪,寬1.2米、進深0.87米、殘高0.34米,底部為鋪地磚,橫排通縫平鋪。甬道與前室相交處有長0.3米—0.4米、寬0.35米—0.38米的長方形生土面,未見鋪地磚,推測原為條石砌築的石門門洞。前室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2米、東西寬2.3米、殘高3.7米。墓壁為丁磚錯縫平鋪,在高1.46米處起券,用楔形磚砌成拱形豎券頂,墓底為橫排錯縫平鋪。東南耳室甬道甬道位於前室和東南耳室之間,分東西兩部分,西部為條石砌築的長方形門洞,門洞高1米、寬0.85米,兩側條石已經修整,體量相當,長1米、寬0.36米、厚0.25米。頂部條石長1.06米、寬0.52米、厚0.25米。東部為磚砌雙層券頂甬道,通道高1.14米、寬0.88米。東南耳室平面整體近方形,保存最完整,南北長1.45米、東西寬1.38、高2.2米。墓壁為丁磚錯縫平鋪,在距墓底1.38米處內收形成盝頂,墓底為橫排錯縫平鋪。室內見有殘漆器,腐朽嚴重,應為夾紵胎,胎外用黑、紅漆髹,其下覆有雞骨。
主室平面呈方形,邊長3.25米、墓壁殘高1.3米—2米,丁磚錯縫平鋪。在距墓底1.8米處內收,根據殘存墓頂推測也應為盝頂。墓底為人字形鋪磚。主室南、東壁和北壁中部各一甬道連接前室、東北耳室和後室。三處甬道形制基本一致,墓壁為平磚錯縫平鋪,鋪地磚大多為平磚橫排通縫,僅後室與主室之間甬道為錯縫平鋪,從鋪地磚的情況看,各甬道口處原應均有條石砌築的石門洞,墓室內散落較多人骨殘塊。東北耳室平面近方形,邊長1.9米,墓壁殘高1.15米—2米。丁磚錯縫平鋪。此室破壞嚴重,從殘留的鋪底磚看,應為錯縫平鋪。後室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38米、東西寬1.94米,墓壁殘高0.57米—2.56米,丁磚錯縫平鋪。墓底為橫排錯縫平鋪。東側鋪地磚上遍佈有厚0.02米—0.06米的白灰,並有大量木板灰和漆皮,其上有較多人骨殘塊。 [13] 
西小屯一號墓位置圖 西小屯一號墓位置圖
  • 2007HGM1
2007HGM1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08°。墓口長2.9米、寬1.5米、墓底長2.08米、寬0.72米、墓深3.5米。墓內填土為紅褐色、灰褐色土塊,經過夯打,土質緊密,內含少量料礓石顆粒。墓內四邊見有寬0.2米、高1.3米的生土台,人骨架保存狀態較差,腐朽擾動嚴重。隨葬骨質玩具11枚、石質玩具1枚。 [13] 
2007HGM1平、剖面圖 2007HGM1平、剖面圖
  • 2007HGM2
2007HGM2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1°。墓口長2.1米、寬0.85米、墓底長2.1米、寬0.56米—0.85米、墓深2.16米。東西兩側發現有生土二層台,寬0.12米、高0.62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北,初步判斷為30歲左右的女性。隨葬陶器2件、銅器1件。 [13] 
2007HGM2平、剖面圖 2007HGM2平、剖面圖
  • 2007HGM3
2007HGM3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為107°。墓口長2.23米、寬1.01米、墓底長2.21米、寬0.49米—0.57米、墓深1.80米。葬具為木棺,殘長1.66米、殘寬0.49米—0.57米、殘高0.19米。有生土二層台,台寬0.31米—0.37米、高0.20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東,初步判斷為35歲左右的男性。隨葬陶器1件、殘玉器1件、銅串珠1件。 [13] 
2007HGM3平、剖面圖 2007HGM3平、剖面圖
  • 2007HGM4
2007HGM4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0°。墓口長2.4米、寬0.88米、墓底長2.15米、寬0.42米、墓深3米。葬具為木棺,棺長1.76米、寬0.42米、高0.57米,蓋板痕20塊—22塊,板寬0.08米—0.12米、長0.8米。生土二層台寬0.1、高1.2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東,初步判斷為中老年男性。隨葬陶器1件、殘鐵帶鈎1件。 [13] 
2007HGM4平、剖面圖 2007HGM4平、剖面圖
  • 2007HGM6
2007HGM6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為18°。墓口長2.55米、寬0.97米、墓底長2.5米、寬0.62 米—0.72米、墓深1.9米。墓底東西兩側有生土二層台,寬0.11米—0.16米、高0.6米。葬具為木棺,殘長1.97米、寬0.54米—0.59米、殘高0.12米,棺底鋪有少量的白灰。墓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北,初步判斷為20歲—21歲的年輕女性。隨葬陶器1件,另在陶罐北側見有殘雞骨。 [13] 
2007HGM6平、剖面圖 2007HGM6平、剖面圖
  • 2007HGM10
2007HGM10為長方形豎穴土壙磚槨單棺墓,方向2°。墓口長3米、寬1.59米、墓深3.32米,土壙壁上存有2處腳窩。磚槨為單順磚錯縫平鋪而成,長2.35米、寬0.94米、高0.8米,磚槨上有東西向排列的蓋板痕。葬具應為木棺,現已腐朽,棺痕長1.82米、寬0.63米—0.67米,其下為人字形鋪地磚,棺痕外有寬約0.04米的白灰條帶。棺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北,初步判斷為年齡40歲—45歲的女性。在頭部磚槨和木棺之間隨葬陶器1件,另見有獸骨;木棺內隨葬殘帶鈎1件。 [13] 
2007HGM10平、剖面圖 2007HGM10平、剖面圖
2007HGM12
2007HGM12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4°。墓口長2.79米、寬1.25米、墓底長2.68米、寬0.86米、墓深3.1米。墓內填土經夯打,墓底東西兩側有生土二層台,寬0.14米—0.26米、高0.7米,台上有板灰痕,板寬0.08米—0.1米,應為蓋板。葬具為木棺,殘長1.7米、殘寬0.55米、殘高0.16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差,頭向南。隨葬陶器1件,另見有漆器痕跡。 [13] 
2007HGM12平、剖面圖 2007HGM12平、剖面圖
  • 2007HGM13
2007HGM13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94°。墓口長2.1米、寬0.9米、墓底長1.85、寬0.6米、墓深2.65米。葬具為木棺,長1.84米、寬0.57米、殘高0.2米—0.3米。墓內人骨凌亂、無序,頭骨較完整,初步推斷為35歲—40歲的男性。隨葬銅帶鈎1件。 [13] 
2007HGM13平、剖面圖 2007HGM13平、剖面圖
  • 2007HGM15
2007HGM15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為110°。墓口長2.38米、寬1.04米—1.18米、墓底長2.2米、寬0.68米—0.78米、深2.2米。填土經夯打,夯窩直徑約為0.06米—0.07米。東、南、北面均有生土二層台,寬0.12米—0.2米、高0.9米。葬具為木棺殘長2.18米、殘寬0.69米—0.78米、殘高0.2米。墓內人骨盜擾嚴重,初步推測頭向東。隨葬銅器3件。 [13] 
2007HGM15平、剖面圖 2007HGM15平、剖面圖
  • 2007HGM16
2007HGM16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0°。墓口長2.22米、寬0.8米、墓底長2.1米、寬0.73米、墓深1.84米。墓內頭骨保存較差,頭向北,初步判斷為男性。另墓內見有獸骨。隨葬銅帶鈎1件、殘鐵器2件。 [13] 
2007HGM16平、剖面圖 2007HGM16平、剖面圖
  • 2007HGM18
2007HGM18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為17°。墓口長2.4米、寬0.9米—1米、墓底長2.4米、寬0.69米—0.75米、深1.2米。墓底東西兩側有生土二層台,寬0.05米—0.16米、高0.52米。葬具為木棺,殘長1.93米、殘寬0.6米、殘高0.12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北,初步推斷為44歲—55歲的男性。隨葬陶器2件。 [13] 
2007HGM18平、剖面圖 2007HGM18平、剖面圖
  • 2007HGM21
2007HGM21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為105°。墓口長3.2米、寬2.35米、墓底長2.56米、寬1.26米、墓深4.8米。坑壁上存有4處腳踏痕。葬具為木棺,殘長1.9米、殘寬0.7米—0.75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差,初步推測頭向東。墓內擾土中發現銅器3件。 [13] 
2007HGM21平、剖面圖 2007HGM21平、剖面圖
  • 2007HGM23
2007HGM23為長方形豎穴土壙磚槨單棺墓,方向105°。墓口長3.27米、寬1.40米、深2.07米,填土經夯打,層厚0.15米—0.2米,夯窩直徑0.08米—0.12米。磚槨為單順磚錯縫平鋪而成,內長2.8米、上寬1.07米、下寬0.9米、高0.79米。磚槨上應覆之蓋板,保存較差塊數不詳。葬具為木棺,長2.02米、寬0.86、殘高0.24米,其下為人字形鋪地磚。棺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東,初步判斷為55歲以上男性。在頭部磚槨和木棺之間隨葬陶器3件,另見有殘雞骨,木棺內隨葬銅帶鈎1件。 [13] 
2007HGM23平、剖面圖 2007HGM23平、剖面圖
  • 2007HGM24
長方形豎穴土壙磚槨單棺墓,方向12°。墓口長3米、寬1.2米、深2.9米。磚槨為單順磚錯縫平鋪而成,磚槨內長2.75米、內寬0.84米—0.88米、高0.76米。葬具為木棺,長1.8米、寬0.6米,其下為人字形鋪地磚。人骨保存極差,頭向北。在頭部磚槨和木棺之間隨葬陶器11件;木棺內隨葬銅帶鈎1件;另在填土中出土陶碗1件。 [13] 
2007HGM24平、剖面圖 2007HGM24平、剖面圖
  • 2007HGM25
2007HGM25為長方形豎穴土壙磚槨單棺墓,方向3°。墓口長2.96米、寬1.4米、深2.9米。磚槨為單順磚錯縫平鋪而成,只在其東西兩壁最上層用丁磚平鋪磚,槨長2.6米、寬0.84米—0.92米、高0.7米,葬具為木棺,長1.76米、寬0.74米、殘高0.23米,其下為人字形鋪地磚。棺內人骨保存較好,仰身直肢、頭向北,初步判斷為年齡22歲—24歲的男性。在頭部磚槨和木棺之間隨葬陶器2件,見有獸骨;木棺內隨葬銅錢2枚。 [13] 
2007HGM25平、剖面圖 2007HGM25平、剖面圖
  • 2007HGM26
2007HGM26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0°。墓口長2.5米、寬1米—1.7米、墓底長2米、寬0.8米—0.92米、墓深3.3米。葬具為木棺,長1.76米、寬0.5米—0.56米、殘高0.43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差,葬式不明。隨葬玉器2件。 [13] 
2007HGM26平、剖面圖 2007HGM26平、剖面圖
  • 2007HGM28
2007HGM28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15°。墓口長2.85米、寬1.84米、墓底長2.2米、寬0.95米—1.1米、墓深3.4米。葬具為木棺,長1.85米、寬1米、殘高0.1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差,頭向北。隨葬銅器1件。 [13] 
2007HGM28平、剖面圖 2007HGM28平、剖面圖
  • 2007HGM30
2007HGM30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方向4°。墓口長2.6、寬1.54米—1.7米、墓底長2.2米、寬0.86米、墓深3.3米。葬具為木棺,殘長1.87米、殘寬0.47米—0.5米、殘高0.1米。墓內人骨保存較差,頭向北。隨葬陶器1件、銅器2件。 [13] 
2007HGM30平、剖面圖 2007HGM30平、剖面圖

林村墓羣文物遺存

林村墓羣共清理發掘墓葬262座、溝渠18條、水井15眼、灰坑238座、龜鎮1座、灶1座、出土成型文物1300多件。墓葬時代為漢代、隋代、唐代、宋代、金元及清代,出土遺物為罐、壺、碗、盤、勺、耳杯、樽、蓋弓帽等銅、陶、瓷器。遺址時代推測為夏商之際,灰坑中出土有陶、骨、石器等類器物,可辨器型有鬲、鼎、甗、罐、盆、甕、器蓋及鏟、鐮、斧、鑿、錐、匕等。 [4] 

林村墓羣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主詞條:白起
白起像 白起像
白起(?—前357年), 一稱公孫起,郿(今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名將,從左庶長官至大良造。屢戰獲勝,取得韓、魏、趙、楚之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荊州西北),以功封武安君。長平之戰大勝趙軍,坑殺俘虜四十餘萬人。後忤昭王,又為相國范雎所忌,遷之陰密(今甘肅靈台西南),被迫自殺。 [11] 
1957年,考古人員在林村西北角發掘8號墓,傳説此墓是秦國大將武安君白起的墓,俗稱“白家”。據考證,白起死於陝西咸陽城門外10裏處,不可能遠葬於此處。 [12] 

林村墓羣文物價值

林村墓羣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總乾渠河北段所涉及的眾多文物遺存中,是僅次於北朝墓羣和燕南長城的一處大型重要文物遺址。其中戰國時代大型墓葬的特殊結構、趙國墓地兆域溝、戰國前期豎向土洞墓的發現,均填補了河北考古空白,該墓羣對研究戰國時期趙國文化的歷史、文化、經濟、軍事等有較高的價值。 [2]  [4-5] 

林村墓羣文物保護

1982年7月23日,林村墓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10] 
2013年3月5日,林村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林村墓羣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林村墓羣入選河北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林村墓羣旅遊信息

林村墓羣地理位置

林村墓羣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户村鎮林村、户村一帶。 [2] 

林村墓羣開放時間

全天。

林村墓羣交通線路

由石家莊出發,在邢台、邯鄲停留後由邯鄲火車站騎車,即可到達林村墓羣。 [6] 
參考資料
  • 1.    邯鄲市18項考古發現入選河北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1-03]
  • 2.    林村墓羣  .邯鄲市人民政府.2022-06-01[引用日期2022-08-16]
  • 3.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4-07-21[引用日期2022-08-16]
  • 4.    南水北調中線田野考古在河北邯鄲有多處重要發現  .中國新聞網.2008-11-25[引用日期2022-08-16]
  • 5.    河北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河北百科全書,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03,第546頁.
  • 6.    趙銓瑞,趙芳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指南 1 京津冀,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10,第351頁.
  • 7.    王巍著,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3,第384頁.
  • 8.    趙心鑾,李東方主編,邯鄲市文化志 公元前546年-公元1988年,黃山書社,1994.12,第125-126頁.
  • 9.    陳光唐,王昌蘭編著,邯鄲歷史與考古,文津出版社,1991.09,第92-93頁.
  • 10.    邯鄲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邯鄲縣誌,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12,第472頁.
  • 11.    名人圖像  .浙江圖書館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22-08-16]
  • 12.    馬金南編著,邯鄲古蹟名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01,第168頁.
  • 13.    陳偉,馬小飛.河北邯鄲西小屯一號墓及周邊墓葬發掘報告[J].江漢考古,2021,(第3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