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昭

(民主人士)

鎖定
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女,蘇州人。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後又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獄,1968年被錯殺。 [4] 
中文名
林昭
別    名
彭令昭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968年4月29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中文系 [1] 
出生地
蘇州
代表作品
《告人類》

林昭個人簡介

林昭
林昭(4張)
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林昭是其筆名。蘇州人。解放前在蘇州讀中學時 即參加進步活動。1954年以江蘇省考分第一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她堅持説真話無罪,“文革” 時在獄中繼續抨擊個人迷信和極左路線,寧死不屈,被殺害於上海。1980年得到平反昭雪。 [2] 

林昭人物經歷

1932年生於蘇州,其父彭國彥曾任吳縣縣長,母親許憲民中學畢業即追隨其兄許金元參加革命。
景海中學畢業後,林昭不顧母親反對,於1949年7月考入了享有 “革命搖籃”之稱的蘇南新聞專科學校。
畢業後林昭隨蘇南農村工作團參加蘇南農村土改。
1952年,開始在《常州民報》、常州文聯工作。
1954年,林昭以江蘇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
1955年春,林昭參加了北大詩社,任《北大詩刊》編輯。
1956年秋,《北大詩刊》停辦後,林昭成為綜合性學生文藝刊物《紅樓》的編委會成員之一,被稱為“紅樓裏的林姑娘”。
隨着反右運動的開展,林昭的覺醒反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事後,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但被及時搶救過來。於是她又被認定在對抗組織、 “態度惡劣”,於是被加重處分:勞動教養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團中央質問:“當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長時,曾慨然向北洋軍閥政府去保釋‘五四’被捕的學生,現在他們(指北大領導)卻把學生送進去,良知何在?”後因新聞專業副系主任羅列憐其體弱多病,冒險為之説情,林昭得以留在新聞專業資料室接受羣眾 “監督改造”。
1959年,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劇,請假要求回上海休養。通過調養,林昭病情漸有好轉,並在上海認識了蘭州大學的研究生顧雁、徐誠,當時蘭大的張春元等人,正在準備籌辦針砭時弊的《星火》雜誌,隨後林昭的長詩《海鷗之歌》和《普魯米修斯受難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發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員,都被抓捕。
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獄。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醫,期間她曾要求上海的無國籍僑民阿諾,將《我們是無罪的》、《給北大校長陸平的信》等帶到海外發表。
1962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獄。在獄中林昭曾多次絕食、自殺,並分別兩次給當時的上海市長柯慶施、《人民日報》寫信,反映案情並表達政治見解,但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在獄中,沒有筆和紙,林昭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單上寫作,計有二十萬字之多。
1968年4月29日,林昭在等待中接到了改判死刑的判決書,即由二十年有期徒刑加判為死刑立即執行,隨後林昭在上海龍華被槍決,年僅36歲。
1980年,上海高級法院經過複查宣佈林昭無罪,結論為“這是一次冤殺無辜”。 [3]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蘇州靈巖山
參考資料
  • 1.    尋找林昭  . 中青在線[引用日期2019-09-24]
  • 2.    彭令昭  .蘇州地情網[引用日期2020-05-12]
  • 3.    林昭  .北京法院網[引用日期2020-05-12]
  • 4.    張強華.煉獄人生:中國三峽出版社,20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