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敬武

鎖定
林敬武(1920~1946),石頸鎮大田村委會葛麻壩村人。革命烈士。1946年犧牲於廣西區防城縣六市竹葉坳。 [1] 
中文名
林敬武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廉江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46年
性    別
人物生平
林敬武(1920~1946),石頸鎮大田村委會葛麻壩村人。革命烈士。1936年考入廉江中學初中讀書。敬武聰明好學,關心時事政治,經常閲讀鄒韜奮編的《大眾生活》,及其兄林敬文從廣州寄回的《中國怎樣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大眾哲學》等進步書刊。當時廉江師範因並校,兩校同學鬧磨擦。他向同學們曉以大義,勸説大家和衷共濟,共赴時艱,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
“七·七”抗日戰爭開始,林敬武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募捐慰問抗日將士,到街頭和農村宣傳抗日。每外出宣傳,都由他指揮領唱抗戰歌曲。1938年廉江青年抗敵同志會籌組,他成為該會積極分子。1939年春,參加中共廉江地下黨在廉中組織的秘密讀書會。
1939年,初中畢業參加抗日名將、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炎領導的學生隊,軍事、政治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學生隊駐高州紅花廟時,生活很艱苦,穿草鞋,吃粗飯,睡竹架牀,經常步行北上茂北,南下吳川等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林敬武意氣風發,常説:“我不稀罕家庭的温暖生活。”由於生活的艱苦緊張,身上雖長了蝨子,他抓起笑咪咪地説:“這是革命蟲,得來不易。”是年9月,經學生隊中共黨員楊生(君羣)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更嚴格要求自己,學習、工作刻苦深入。他將每月節省的“伙食尾”訂閲《新華日報》、《羣眾》等刊物,還把其中的精警段落剪貼起來隨身攜帶,在行軍或上操的休息片刻掏出來閲讀,常常讀得入迷。在行軍途中,每遇農忙時節,他利用休歇時間幫助農民割稻或插秧,乘機教唱抗日歌曲或宣講中共的抗日方針政策,農民都稱讚他是“好後生”(優秀青年)。學生隊駐安鋪鎮時,他每晚步行到三四里路的夏插村辦民眾夜校上課,深夜才歸隊,第二天早上照常學習軍事政治。
1940年秋至是年底,國民黨當局在全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廣東鎮壓張炎領導的抗日學生隊,並勒令解散廉江青年抗敵同志會。林敬武回到廉江即投入反對解散青抗會的鬥爭,勇敢地步入廉江地霸黃鏗開設的石江酒店,散發反對解散青抗會的傳單。1941年中共廉江縣委根據黨的“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指示,決定黨員轉入地下活動。是年夏,適廉中開始招收高中新生,林敬武即赴考廉中,取入高中第一班讀書。後擔任廉中地下黨支部書記。他在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團結老師、同學,發展進步力量,孤立頑固勢力,在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和推動學校的歌詠、球類、演劇等活動,先後演出《黎明前的黑暗》等大型進步話劇。平時,他喜歡弄個逗人發笑的動作,講些詼諧、風趣、似傻非傻的話,同學們給他一個雅號“傻三”,他則以“傻笑”應之,大智若愚,利用這個“傻”來掩護他的革命活動。他組織趨向進步的同學秘密訂閲進步書刊。為了保證黨的報刊能安全傳送,通過女同學曹小貞在廉城泗興隆設立秘密聯絡點,定期轉送,再由他轉發。從第一學期起,他就發動同班的黃忠鈞、陳潤琚、廖傑、關錫賢等訂閲《新華日報》、《羣眾》等革命報刊,還利用飯後組織討論,並在高一班先後吸收廖傑、關錫賢等人蔘加共產黨。
1941年秋,廉中校長陳傳道因病準備辭職,國民黨廉江縣“黨棍”黎鋈企圖乘機奪取校長的職位。黎卑鄙地挑撥一些學生搗毀高一班課室,製造學生間矛盾,散佈流言,攻擊陳氏。林敬武認為陳氏為人厚道,任校長尚屬稱職,政治思想屬中間派,由他任校長有利於黨在廉中開展工作,即向同學們指出,攻擊陳校長是有人搗鬼的,勸同學們不要上當。同時領頭組織學生代表到縣政府要求保留陳傳道,懲辦搗亂的首要分子,反對黎鋈上台。後來雖把個別破壞者處分(記大過),但因陳傳道病篤,加上其他原因,廉江縣政府還是委派黎鋈為廉中校長。黎鋈上台後,林敬武把大多數同學團結在中共廉中支部周圍,繼續與黎鋈展開鬥爭。
1944年秋,日本侵略軍佔領廉江縣城。林敬武正就讀於遷來高州的國民大學,他目睹日軍對家鄉的蹂躪,無限憤怒,毅然投筆從戎,於是年冬參加廉江抗日武裝起義,任石頸鄉抗日中隊隊長。翌年3月,調任龍灣鄉抗日中隊指導員。他愛戰士,戰士也熱愛他。中隊長楊德和戰士們都常説:“難得有這樣好的指導員。”
1945年5月,中共南路特委把彙集在敵後地區進行抗日活動的游擊隊整編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五個團,林敬武任第三團(老三團)一營(塗明壟營)政委。7月底,國民黨政府軍四十六、六十四軍開到雷州半島,以反攻雷瓊為名,企圖乘機消滅南路抗日武裝。9月,以老一團(遂溪團)為基礎,從廉江、吳川抽調力量,組成西征團(廉江老三團一營參加),仍稱老一團。林敬武隨團西征到十萬大山,開展游擊戰爭。在西征途中的多次戰鬥中,林敬武都衝鋒在前,帶領戰士打得堅決、勇猛,粉碎國民黨政府軍的前堵後追。
進入十萬大山後,部隊直開中越邊境的峒中休整。一營指揮部設在地形很險要的防城縣六市竹葉隘,易受包圍,團、營領導研究決定於1946年1月10日天亮前轉移。可是還未來得及移營前,已被國民黨政府軍包圍。林敬武為掩護主力撤退,堅持戰鬥幾個小時,終因彈盡糧絕,壯烈犧牲。時年僅26歲。 [1] 
參考資料
  • 1.    葉家春,李啓明主編,廉江人物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08,第274-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