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建軍

(藏雲堂雕刻藝術創始人)

鎖定
1979年生於中國木雕之城莆田市。藝名劍君。藏雲堂雕刻藝術創始人。「紋雕」創始人。(莆風竹社)社員。在木雕、竹刻、橄欖核雕領域都有深入研究·創作作品多使用名貴的沉香、檀香木、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湖北黃楊木為雕刻材料。在高端木雕藝術創作方面異軍突起。
福建省政協十二屆政協委員 [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田木雕傳承人 [5] 
中文名
林建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9年
出生地
中國木雕之城莆田市

林建軍個人簡介

1995年開始艱難學藝,十年養精蓄鋭、厚積薄發,林建軍於2005年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林建軍精微透雕工作室”。精微透雕是木雕藝術創作的一大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多件作品均系雕刻藝術大師運用“精微透雕”雕刻藝術手法巧奪天工而成,精緻細膩、古樸典雅、層次重疊,人物形態雕刻得鬚眉畢現、衣紋清晰、形神兼備,堪稱一絕。

林建軍個人榮譽

他除了紮根傳統雕刻文化,也廣泛汲取西方藝術之精華,大膽創新、獨闢蹊徑,開創了“紋雕”新技法,在全國性工藝大師精品比賽中屢獲殊榮。2008年核雕《三仙醉酒》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同年,竹刻作品《溪山行旅圖》獲中國收藏協會最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並被授予“中國竹刻藝術大師”稱號。獲得如此殊榮,並未安於現狀,又開始向高貴、珍罕的沉香、檀香雕刻挑戰。沉香質地堅硬、紋理繁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這需要木雕藝術家過人的理論基礎和高超純熟的技藝。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林建軍用沉香雕刻的《八仙系列之泛槎》獲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金獎;2010年,沉香雕刻《林苑獻瑞》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最佳創藝獎;2011年,沉香作品《十八羅漢引佛》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金獎。
2022年,獲得2021八閩工匠年度人物稱號。 [4] 

林建軍個人理念

財富和聲譽隨之而來,生活發生着變化,但是不變的是林建軍“精微透雕”工作室的創作精神,數年來堅韌不拔地將“品質就是工作室的尊嚴”作為創作口號,執著追求“雕刻傳奇、演繹經典”的創作目標和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在實踐中,力倡“超越自我、精益求精、藝無止境”的創作態度和“誠信為本、創新共贏” 的經營理念,贏得了同行和社會的高度認可,作品被眾多媒體爭相報道,海內外的知名藏家爭先收藏。

林建軍個人作品

2011年,林建軍榮膺“莆風竹社”常務副秘書長一職,同年,其原創作品《達摩祖師》、《觀音》被泉州少林寺收藏,作品《牧歸》被中國木雕藝術館典藏。當人們讚歎作品、仰慕榮譽的時候,林建軍看到的是自己近二十年來對美、對木雕藝術的感悟,“藝無止境”,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既是其對藝術的追求,更是對人生目標的執著追求。

林建軍個人生活

他在澤畔溪沿探索,在亂石柴堆裏思索,他在努力地尋找美的形式和具有生命力的材質。他沉澱在藝術中找尋歷程,在藝術中探奇生命。常常在靜下心來細細整理那些搜來的材質時,他發材質中所藴含種種自然的美,其實無處不在,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木段和根椏中,都存在着獨特的肌理語言和沉鬱的生命力。
林建軍,這位美的追尋者,在那些自然的形式上發現這汗漫着莽闊遼遠之美,那些原始的輪廓稜角中蔓延的蒼茫的生命力,嶙峋的肌裏中包含着大氣和陽光的軌跡,記載着水火耕耘的印記。在建軍看來,木雕只不過是把材質中那份多餘的剔除,把材質中的生命的輝點呈現出來,從那些木頭上,再造生命和形式融成和諧,材質因生命存在,生命在材質中永恆,藝術也因這生命和材質永遠成不朽。

林建軍個人代表作品

金磚會晤期間的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作品《事事如意》 [2] 
金磚會晤期間的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作品《事事如意》 金磚會晤期間的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作品《事事如意》 [2]
林建軍木雕作品《命運共同體》 林建軍木雕作品《命運共同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