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子力

(著名經濟學家)

鎖定
林子力(1925-2005),中國福建連江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局級離休幹部、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 [3] 
1948年在香港任《華商報》增刊《世界展望》編輯,並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兼職。1949年到北京,先後在《學習》雜誌、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物價委員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工作。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研究員,兼任理論組組長,並在廈門大學等高等院校和學術團體兼任教授和顧問等職。2005年8月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林子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連江
出生日期
1925年
逝世日期
2005年
職    業
中國經濟學家
代表作品
《社會主義經濟論》(1~3卷,1985~1994)
性    別

林子力人物生平

林子力,1925年生於福建省連江縣。幼年在福州市及閩清縣讀書。1941年沿海淪陷流亡福建內地,到戰時省會永安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在改進出版社、建設導報社、福建師範學校等處任職任教,後又到閩南集美學校。1945年因羊棗一案(即“永安大獄”)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後經集美學校及革命進步人士營救,至1948年獲釋。隨即轉移到香港,繼續從事革命工作,任《華商報》增刊《世界展望》編輯,並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兼職。1949年調到北京。解放初期任《學習》雜誌編輯,接着,先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物價委員會等單位工作。“文革”以後調到國務院研究室,後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研究員,並曾兼任理論組組長。1987年10月以後,任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室務會議成員。另外,林子力多年來一直在一些高等學校及學術團體(如廈門大學、價格學會、農業經濟學會等)兼任教授、理事、常務理事等職。 [2] 
2005年8月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局級離休幹部、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林子力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3] 

林子力主要著作

林子力的主要著作有:《聯產承包制講話》(1983)、《社會主義經濟論》(1~3卷,1985~1994)等。
主要論文有《社會主義經濟調節理論探討》(1980)、《論計劃與市場》(1982)、《勞動商品化、財產社會化和市場機制的生成》(1986)、《市場經濟本身沒有制度屬性》(1992)等。 [1] 

林子力學術成就

林子力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問題的研究,對當代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1979年在《社會主義經濟論的若干方法問題》和《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形態及其規律的探討》兩文中,提出和論證了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人類社會不可逾越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經濟是一種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根本特徵在於等量勞動通過市場相交換等觀點。1979年後,他將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探索和對中國經濟改革的實際考察相結合,對擴大企業自主權和與之有關的改革、聯產承包制和農村經濟的新形式、市場體系及其機制以及宏觀調節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並以這些新觀點、新範疇為主幹,力圖創立由導論(方法論)、經濟形態論、微觀經濟論和宏觀經濟論組成的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體系。 [1] 
參考資料
  • 1.    林子力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0]
  • 2.    《經濟日報》主編.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傳略 3[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0.04.第452-453頁
  • 3.    《林子力同志逝世》,《光明日報》,200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