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姓

鎖定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夷一支稱林方,南遷後稱“郴”。林義與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並立為林,“林”下為天齊壇台(漸台)。林姓是風姓別支,又作梵。中華書局刊印的《辭海》合訂本載:“林,姓也,史謂殷比干避難長林之山,因以林為氏”。在民間,比干一直被尊為“文曲星”。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佔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18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台灣。
中文名
林姓
外文名
Lin
得姓始祖
林堅
主要郡望
濟南郡、南安郡、西河郡等
堂 號
濟南堂、南安堂、九龍堂等
代表人物
林祿、林則徐、林彪、林森等
人口數量
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
發源地
中原(衞輝

林姓歷史發展

林姓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後裔,屬於王侯賜姓為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正妻夫人陳氏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堅。周滅商後,因泉生於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1-3]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開,林開的子孫有的以祖輩名字為氏。 [4] 
林姓得姓始祖林堅 林姓得姓始祖林堅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林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林衡,又稱林人,是西周中期開始設置的機構官稱,主要負責掌管林木,並負責植樹造林,養護澆灌等。 [5] 
4、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①源自鮮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把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後,命鮮卑人改用漢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為林氏。 [6]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灣地區的高山族,是中國大陸古“百越族”遷居台灣的一個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為漢姓者。 [7] 
③源自滿族改姓:滿族布薩氏,滿語為Bus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後多冠漢姓為林氏。林佳氏,滿語為Lingiya Hala,世居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林氏。 [8] 

林姓得姓始祖

林堅,得姓始祖林堅是比干的遺腹子。因商紂王殘暴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當時,比干的夫人陳氏身懷六甲,帶着四個侍女逃到牧野避難。她們住在樹林掩映的石洞裏,後來,夫人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堅,字長思。周武王伐紂取勝,比干的夫人攜子堅拜見周武王。因為堅是在樹林裏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賜姓,拜為大夫,食採西河後移封博陵公。 [3] 

林姓遷徙分佈

比干畫像 比干畫像
據考古及基因研究顯示,中國人的起源並非只有一個地區,而是存在多地區多起源的趨勢。全基因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距今3萬至4萬年前,亞洲人沿着從南往北的路線遷徙,才形成了如今的東亞人羣。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是:東亞人羣是從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的遷徙。對中國歷史而言,這意味着,北方人的“老家”其實在南方。中國人的祖先先是到達了中國南方,在那裏繁衍,此後再進入黃河流域。亦有從北往南遷徙的説法,如有説法認為先秦時期,林姓首先活動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地區,進入東周後,林姓已經散佈到甘肅、陝西、山西等地。山東魯國是林姓發祥的第一地,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林姓在魯國得到最好的發展,形成了著名的濟南林氏,在隨後的秦漢時代,濟南林氏一直佔據了林姓羣體的主導地位。兩漢、兩晉、三國和南北朝,北部戰亂,中原板蕩,五胡亂華,政權更迭,林姓隨中原居民向四周遷移,經西南到四川,向東南抵江浙。 [9-10] 
西漢時期,林氏家族渡過黃河,開始向山東濟南遷徙。到了西晉,濟南林氏家族一支往四川成都遷徙,一支往江蘇徐州遷徙。
西晉末年,林禮隨子林隸遷居徐州下邳,成為下邳林氏的開基者。
林隸的長子林懋有六個兒子,其世代子孫在下邳(治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之梓桐鄉一直居住下來,成為徐州之冠族。林懋也因此被奉為下邳林氏望族之始祖。這支林姓人後裔仍以“下邳堂”作為堂號,使用“派出下邳聲望遠,支分八閩澤綿長”等作為堂聯。
林隸次子林祿原任安東琅邪王府將軍、黃門侍郎,後隨晉元帝渡江,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年),奉命持符節守晉安,為晉安林始祖。入閩始祖林祿繼比干、林堅後,樹立起第三塊里程碑,開創了林氏家族在東南沿海的發展史。
林祿的第4代曾孫林格,在東晉寧康元年(373年),定居今天的城廂區霞林棠坡,成為入莆始祖。3大支系中,九牧林主要分佈在荔城區和城廂區及涵江區大洋、莊邊、新縣、白沙等地。金紫林主要分佈在埭頭、平海、北高及黃石一帶,闕下林分佈在東莊和新度。
傳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晉安遷居莆田北螺村。傳十五世至萬寵,唐開元間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韜(闕下林始祖)、披(九牧林始祖)、昌(遊洋林始祖)。
闕下林:闕下林源於唐貞元年間的孝子林攢,韜公,萬寵公長子。欑生三子:延魯、延吉、延賓。宋朝時,林攢的後裔林杞任知州,他的九個兒子也是知州,稱為“宋九牧”、“父子十知州”。
“金紫林”:從林祿十八世孫台州知州林沙算起,這一支派有林暉、林英、林悦、林光朝4人在朝為官,均獲朝廷賜“金紫”,被稱為“一門四金紫”。荔城區北高張城、黃石定莊、秀嶼區埭頭英田林氏族人同出林沙派下,他們以“忠義”家風傳世。
堂上供奉的林氏九牧先祖壁畫 堂上供奉的林氏九牧先祖壁畫
九牧林:開派始祖林披,萬寵公第二子,字茂彥,莆田縣西天尾(今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人,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經及第,官至太子詹事,賜紫金魚袋,上柱國,贈睦州刺史,由北螺遷居澄渚烏石(今析出屬西天尾鎮龍山村)。林披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藴、蒙、邁、茛,皆官刺史,世稱"九牧林家"。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
唐有林藻林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媽祖,御封天上聖母)為台灣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樂狀元林環、刑部尚書林俊、"鐵面御史"林潤、"三教先生"林兆恩(龍江)等均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賢。九牧林自唐代開基,歷經1200餘年,世遠支分,派衍閩、瓊、台、浙、贛、湘、桂、川、黔、等省、區以及東南亞各國。
遊洋林:林昌,字茂吉,乃萬寵公第三子,官兵部司馬,配宋氏,生一子名萍。萍於唐貞元間明經及第,官灃洲司馬(後追贈中憲大夫)。唐太和年間歸隱後,遷居仙遊遊洋,世稱“遊洋林家”。林昌為遊洋林家始祖。宋初,遊洋林一支由林居裔為首在仙遊縣遊洋百丈嶺揭竿起義,受到朝廷鎮壓, 後來分別遷入浙江 泰順、漳浦、尤溪等地。後裔林石再輾轉遷入台灣,在台灣台中縣霧峯定居。“遊洋林”後裔林和義遷居漳州漳浦路下,分衍“路下林”一系。路下林始祖林和義,生子大用,大用生七子:子亨、子貴、子賢、子慕、子華、子齊、子淵。元末兵亂,七子散居各地:長房子亨分居苦竹(在今赤土鄉)。二房子貴守祖路下,居庵下梧。三房子賢分居七都(舊鎮)橋頭。四房子慕分居平和五寨鄉埔坪社,五寨埔坪社遷移到台灣的林石繁衍霧峯林家一派。五房子華分居車田(今石榴鄉)之攀龍社。六房子齊分居平和五寨後巷。七房子淵居漳浦霞美(下尾)。各個分衍地均成為當地大族。路下林枝繁葉茂,後裔眾多,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號稱人丁“一斗麻”,共14萬多人丁(不含外遷人口),佔全市林氏人口26%。分佈漳浦縣有90000多人,薌城1800人、龍海市4318人,雲霄縣2375人、詔安縣140人、東山縣9857人、平和縣35811人。
莆田林氏的後裔,還曾在歷史上短暫地稱過帝。原來南朝陳時,居住在莆田北螺(今莆田西天尾鎮林峯村)的林英遷居今江西景德鎮市波陽縣,生子林士弘。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林士弘隨同鄉率眾起義,任為大將軍,在鄱陽湖大敗隋軍。後來,林士弘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今廣州的廣大地區。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林士弘戰敗投降,後退守到今江西安福東南山洞,不久就病死了。林士弘的楚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7年。楚國消亡後,林士弘的家族逃匿在浙江杭州山中,改姓為“柴”,後裔遷居今河北省邢台縣西南。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榮即是林士弘後裔。
除了在歷史上出現兩位皇帝,莆田林氏還有兩位聖人載入史冊。林家的兩位聖人分別是媽祖林默娘和“三一教”教祖林龍江,他們都是九牧林的後裔。在荔城區西天尾龍山,至今還有一座建設於唐代的林氏九牧祖祠。祖祠大門正中嵌着明成化進士周瑛書寫的“九牧祖祠”石額,左右懸掛着“一門九刺史,三代五廷魁”堂聯。堂上供奉的是林氏九牧先祖壁畫。
莆田林氏有四個分支,九牧林主要分佈在荔城區和城廂區及涵江區大洋、莊邊、新縣、白沙等地。金紫林主要分佈在埭頭、平海、北高及黃石一帶,闕下林分佈在東莊和新度。還有一支遊洋林,後遷往漳州。明末清初,遊洋林後人隨鄭成功攻打台灣,遷往台灣霧峯,稱為台灣霧峯林氏家族的先祖。
林姓入閩主要分為四期:一是東晉明帝太寧三年,祿公奉敕守晉安,其後裔在八閩繁衍,是閩林的主流派 ;二是唐高宗時隨陳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隨王潮從河南光州入閩的固始林;四是宋初由房州輾轉入閩聚居閩西的柴林。閩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祿公,因匡扶晉室,建立功勳,追封晉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龍之崗(今泉港塗嶺)。其後裔世居莆田,至唐開元年間,晉安十五世萬寵公,生三子:長韜公為闕下祖;次披公為九牧祖;三昌公為遊洋(霧峯)祖。其後裔繁衍,廣佈國內外。
時至今日,閩、台、兩廣、海南以及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見"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對聯,這就是對閩林世系"九牧傳芳" 淵源的概括和真實寫照。
韓國林氏共同的先祖名為林八及,唐朝時從惠安彭城渡海出國避禍,漂泊到新羅國(今韓國)江華灣登岸,如今衍生出了180多萬韓國林姓人口。

林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為林姓的第1大省,約佔全國林姓總人口的58%,約佔福建總人口的9%。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浙江、廣東三省,這三省林姓佔林姓總人口的85%;其次分佈於河南、江蘇、江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為中心的林姓聚集區已經形成。
明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85%,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慢,幾乎沒有增長,600年中林姓人口純增加率為1%,淨增加了3萬。福建仍為林姓第1大省,約佔總林姓人口的38%。在全國的分佈仍集中於福建(38%)、廣東(26%)、浙江(18%),這三省林姓大約佔林姓總人口的82%;其次分佈於江西、江蘇、廣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林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遷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佔全省總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台灣地區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台灣。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泉州林姓第二多。在近600年間,林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林姓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是主流。林姓人羣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8.4%,A型佔28.5%,B型佔25.8%,AB型佔7.3%。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林姓人口分佈最多的省份是廣東。 [16] 

林姓傳統文化

林姓郡望堂號

  • 郡望
主要有濟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晉安郡西河郡等。 [7] 
  • 堂號
南安堂:以望立堂。
晉安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濟南堂:西漢宣帝時,林遵為博士,官曆太子大傅,生五子,世居濟南,為濟南望族,其後裔以此為堂號。
西河堂:東周時,林氏三十六世林皋,為趙國丞相,因避趙五禍,攜子及家人避藏於西河白乾山,後為當地望族。故林氏以“西河”為堂號。
九龍堂:戰國時趙國宰相林皋,有子九人,被人稱為“九龍”。
九牧堂:(九牧林)唐朝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他先後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後來生了九個兒子,九子後來都做了州刺史。由於州刺史又稱州牧。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林姓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九龍衍派;雙桂遺風。
上聯典指林皋,戰國時趙國宰相,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各有才能,德才兼備,被時人稱為“九龍”。下聯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字緯乾,莆田人。
九龍衍派;雙鶴入雲。
上聯典指戰國時趙國林皋事典。下聯典指北宋杭州錢塘人林大年,英宗時官侍御史。
梅鶴風標;露鳥孝瑞。
上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字君復,錢塘人,居西湖孤山,終身不仕,與梅花、仙鶴作伴,稱“梅妻鶴子”。有《林和靖詩集》。下聯典指唐代進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露禽孝瑞;梅鶴高風。
上聯典指唐代莆田人林藻,字緯乾,貞元年間官至殿中侍御史。下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死後諡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詩集》。
西河世澤;務本家聲。
林姓族譜
林姓族譜(4張)
全聯典指春秋時期的林放,為孔子學生,嘗問禮之本,孔子以時方遂末,而放獨能有志於本,故以“大哉”稱之。
金門羽客;和靖高風。
上聯典指宋朝林靈素,以方術得幸徽宗,賜號“玄妙先生”,又號“金門羽客”。下聯典指北宋林逋,“梅妻鶴子”,卒諡“和靖先生”。
御夷勵志;助夫解圍。
上聯典指清朝林則徐禁煙卓有成效,因受誣革職,後謫戍伊犁。下聯典指清朝沈葆楨守廣信,林則徐之女刺指血作書,乞援於玉山鎮總兵饒廷選,助夫解圍。
  • 五言通用聯
若問梅消息;且待鶴歸來。
此聯為北宋林和靖祠聯,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全聯典指林逋事典。
  • 七言及以上通用聯
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再騰龍。
此聯為林氏宗祠“十德堂”聯。全聯典指上聯典指戰國時趙國林皋事典。
草舍百篇集清氣;虎門一炬振國威。
上聯典指明代貢生林時躍,字遐舉,號荔堂,鄞人,著有《朋鶴草堂集》、《明史大事記》等書。下聯典指清代大臣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力主禁煙。
梅妻鶴子和靖士;竹筆譯文冷紅塵。
上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事典。下聯典指近代古文家、翻釋家林紓事典,字琴南,號畏廬,閩縣人。
濟美衣冠承恩寵;南郡呂格世澤長。
林默 林默
此聯為林氏宗祠“濟南堂”聯。
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
此聯為清代林則徐撰自題聯。
敦和氣而聚國族;積陰德以福兒孫。
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浯江鎮海雲村林氏家廟聯。
大志禁煙,御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上聯典指清末政治家林則徐,道光年間,先後任湖廣總督、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嚴厲禁煙,卓有成效,有《林則徐集》等。下聯典指林則徐的女兒,嫁沈葆楨為妻。沈葆楨守廣信府時,太平軍攻城,林氏刺手指寫血書,向玉山鎮總兵饒廷選求援。
幼敏絕倫,京都景仰;才高壓重,狀元世家。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林文秩,福州人,拜監察御史,立朝有直聲。下聯典指明代林大欽、林宣德皆中狀元。
敦誼明倫,即此是敬宗尊祖;本修德立,如斯乃孝子賢孫。
此聯為台灣省南投縣竹山鎮林氏“敦本堂”聯,聯以鶴頂格嵌“敦本”堂名。
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疊出亦宗支。
此聯為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安堂村林氏宗祠聯。
進士難進士不難,難是七科八進士;尚書貴尚書非貴,貴在三代五尚書。
此聯為福建省福州市南台島林浦村林氏宗祠“四知堂”聯。
振作那有時,少時、壯時、年老時,時時須努力;成名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永定林氏客家人因中原戰亂被迫不斷南遷,飽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痛苦,從中孕育出愛國愛家、頑強奮鬥、尋求解放的革命精神。
  • 挽比干聯
剖心明忠赤,精神赫赫齊穹壤;忠諫救國顛,烈氣飄飄凜雪霜。
天地同流,為萬世諫臣之祖;凜然正氣,顯歷朝忠烈之名。

林姓家譜文獻

譜名
編者
編撰方式
藏地
備註
【全國】林光遠堂族譜不分卷
(民國)林氏光遠堂眾孫修
民國九年(1920)修,民國十九年(1930)貴縣維新印務局鉛印本 一冊
廣東中山圖(二部)、廣西博、日本、美國
注:散居廣東番禺、廣西貴縣等地。
【全國】西河郡林氏譜系不分卷
民國七年(1918)寫本 一冊
美國
注:散居福建莆田、廣東新會等地。
【全國】林姓宗親錄不分卷
林清墩編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美國
注:散居福建惠安及台灣等地,本書又名《西河九龍族譜》。
【全國】林氏宗譜二十一卷
清光緒二十三年九牧堂刊本
日本、美國
注:封面作《林氏宗圖》。該族散居江西、山東等地。
【全國】錦江林氏家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四年(1888)刊本
台灣、美國
注:該族散居福建晉江及台灣等地。
【全國】林氏宗譜二十一卷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二十冊
日本、美國

【遼寧旅順】林氏譜書不分卷
林尚賢修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大連圖書館

【河北青縣林氏】族譜四冊
林樹桐纂
清同治十二年石印本
河北青縣陳嘴鄉大院村

【江蘇常州】遷常林氏家譜二卷
林文濤主修
民國二十年木活字本
常州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山林氏宗譜二十四卷
林宗儒修
民國十五年敦敍堂鉛印本
北京圖書館

【浙江鄞縣】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
林汝彰、林生春等續錄
清乾隆五十五年錄鈔本
河北大學

【浙江】鄞西林家滷林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項世淮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浙江】慈溪林氏宗譜四卷
林耘堂修,沈樾纂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浙江象山】林氏宗譜不分卷
林竹汀修,蕭善鳴纂
清咸豐三年鈔本
浙江圖書館

【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譜五卷
林鳳瑞修
清光緒十二年遺德堂活字本
北京圖書館

【安徽懷遠】林氏宗譜一卷
林士琦等修
清同治九年刊本
美國

【安徽潛山】潛陽林氏族譜三十八卷
林氏三系合修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安徽圖書館

【安徽】祁門京兆金氏宗譜六卷
金可斤修
清光緒三年刊本
安徽圖書館

【安徽宿松】林氏譜牒
林常植等增修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福建圖書館

【福建閩侯】濂江林氏家譜五卷
林枝春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清白堂刻本
福建師範大學
缺卷3,始修於明永樂十三年。
【福建晉江】萬華林氏族譜
林志堅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寫本
台灣

【福建廈門】西河林氏宗譜不分卷
林捷雲修
清光緒九年刻本
福建圖書館

【福建莆田】林氏族譜不分卷
林齊聖撰
明天啓七年重鈔本
台灣

【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譜不分卷
林道坦續修
清嘉慶間續修本
福建師範大學
注:林希元始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福建】閩林宗譜十六卷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鉗口鄉五聯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江西】萬載興仁林氏支譜二卷
林道衍修
清光緒八年西河堂木活字本
江西圖書館
存卷首、卷末
【江西宜春】袁郡學前林氏族譜十六卷首二卷
林杏宴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忠孝堂刊本
江西圖書館
存十二冊
注:以上為部分林姓家譜文獻

林姓字輩排行

地區
字輩
山東濟寧
英憲存凡發正祥
山東聊城
希澤萬際思學孟常(待續)
福建漳浦
祥景邦,順長道,世學克崇,繩日誌紳士;慶華國,顯大謨,家修丕振,守先耀宗祊。
台灣霧峯
文朝資正義武德在其功大鼎銘昭著元常紀偉庸
福建平和
爾子克碩鬱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贊乃宏貽謀孔長蕃衍熾昌式昭猷訓德紹芳陽
福建石獅
賢剋日安邦載佑和亨貞 喬木蟠根大深谷奇蘭鮮 忠孝家聲遠奕世子刊
福建厚澤
式秉邦遜克承大勳敬章君德統緒為昭子孫千億詩禮傳家
福建永春
聯芳超祖德統緒尚仁慈才美啓宗徽傳心通孝友
福建鈔坑
孟元高振起輝光玉樹榮時承雨露潤日映枝葉新
廣東高州
為善心常泰行仁福定隆高瞻輝百粵永世建奇功
廣東化州
芳朝秀士永可作聖賢名積德恆茂盛子孫萬代興忠義仁愛敬事業倍增成勇登科學頂國家富強定
廣東揭陽
潛焯功孟時景邦世胤元國興文章修齊倫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賢
廣東潮安
葉道資宏毅安邦本孝忠一經貽典則萬載暢宗風繹理期居敬臨民雅所先昭茲繩祖武念在即薪傳
廣西靈山
林家世運長為善業能昌源流思福建遠祖念賓陽
湖北沔陽
維德忠以卜其芳敏承先 訓學行顯章儒家傳貞祥 聲顯詩書澤堂高日月光敦倫先序守源遠定流長
湖北黃岡
千萬兆正祖朝碧伯輔應
安徽金寨
廷春先天映際開光大時新祚從來遠承先啓後生本源同有養宗澤保長存
安徽潛山
國朝思榮遠聲聞泰斗聯詒謀宏燕翼忠孝振家傳本紹宜同慶祥昭啓大全立常崇善法繼盛敏名賢
遼寧莊河
文鴻輝成德義普克紹先世家永慶吉福澤同海天
山東文登
植光培鍾汝懋輝基鈞治樂榮增鑑法樹炳壇錫濟桂煜垣銓浚楷(火昆)堯鏡清本熙堂錦澤樸煥在銘淞
河南洛陽
殿樹玉枝茂芳春榮家生華貴世界秀光耀慶永成春輝兆東亞福建本宗家尚書崇文章振興新中華
注:以上為部分林姓字輩排行

林姓姓氏遺存

類型
代表性遺存
故居
紀念館
牌坊
陵墓

林姓紀念活動

林氏每兩年舉辦一次懇親大會,每年舉行一次宗親會議,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林氏宗親加入。
在福建省南安市內厝,每年在農曆十月廿五舉辦比干殉國的紀念活動。在比干出生地河南的衞輝,則在四月初四舉辦誕辰紀念日,形成南北春秋兩祭的格局。
1994年起,南安官橋內厝發起成立了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開始深入研究林氏源流,協助各地林氏尋根問祖。韓國林氏中央宗親會會長林香淳介紹,在韓國江華灣平澤地面,也有石碑和林八及銅像。中韓之間,石碑彼此遙相呼應。每年春天,韓國的林氏宗親都會在銅像處舉行祭拜活動,韓國林氏還多次到泉州參加祭祖活動。
韓國林氏分別在2001年、2004年,在彭城護海宮前豎立兩方石碑。用中韓兩國文字寫有“千年溯源萬里尋根”,以及“唐邵州刺史藴公玄孫、新羅(韓國)林氏都始祖八及公渡海處”等內容。
2012年4月26日,由河南省台辦、中新社河南分社聯合制作的四集電視系列專題片《追尋台灣人的祖源》在河南濮陽縣張揮公園正式開機,從林姓姓氏起源地開始拍攝到閩浙地區,再到台灣地區。2012年5月19日,該專題片在莆田拍攝,追尋台灣林氏的遷移軌跡,揭示台灣同胞與大陸中原地區史源相通、血源相親、一脈相連、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2015年5月21日,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內地的2000餘名林氏後人齊聚河南衞輝,紀念比干誕辰3107週年。同日,比干聖像被抬入廣場,首度巡遊,繼而接受各地迎請。
2018年1月3日,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正式成立。
馬來西亞林氏宗親結盟重慶林氏共謀一帶一路
馬來西亞林氏宗親結盟重慶林氏共謀一帶一路(2張)
2018年5月13日,來自馬來西亞﹑四川林氏宗親會﹑四川瀘州林氏宗親會﹑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等地林氏宗親代表近200多人在重慶銅梁區參加重慶林氏宗親聯誼會,共謀"一帶一路"共創輝煌。
馬來西亞準拿督林金華,林永源,林良發,馬來西亞丹斯里林福山局紳,四川林氏宗親會林翼,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西南大學教授、鵬盛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鵬,重慶市銅梁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何建偉致歡迎詞,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會長林輝明,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秘書長林克,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林榮川,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林俊,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林開旭,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重慶九牧林家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江,四川林氏宗親會林圃教授,四川瀘州林氏宗親會會長林錫成,四川林氏宗親會林西,重慶林氏文化促進會總顧問林達開應邀出席聯誼會並先後發言。

林姓姓氏名望

林姓 林姓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林姓歷代名人289名,佔名人總數的0.64%,排在名人姓氏的28位;林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85%,排在第23位;林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62%,排在第34位。
歷史上,林姓著名人物主要有: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主要成就
生卒年不詳
春秋時期魯國
魯國太傅
733年-802年
福建莆田
官至檢校太子兼蘇州別駕
844年-880年
福建 長樂
福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1375年-1415年
福建莆田
有《絅齋集》。
1511年-1545年
海陽縣(今潮安區)
明嘉靖壬辰科狀元
1517-1598
福建 莆田
思想家、三一教創始人
1785年-1850年
福建侯官
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1804年-1886年
侯官
雲南巡撫,曾出使琉球
1852年-1924年
福建 閩縣
文學家、翻譯家
1868年-1943年
福建 林森縣(今閩侯縣)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
1886年-1960年
湖南常德(今臨澧縣)
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之一
1887年-1911年
福建 閩侯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1] 
1889年-1977年
廣東信宜
教育家
1892年-1923年
福建閩侯縣
“二·七”大罷工領導人之一
1895年-1976年
福建平和
作家、翻譯家、語言學家
1898年-1931年
湖北黃岡
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
1901年-1983年
福建省
中國婦產科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
1904年-1955年
福建 閩縣
建築師、詩人
1907年-1971年
湖北 黃岡
軍事家,共和國元帥 [12] 
1918年-2001年
台灣苗栗
作家
1918-2001年
福建 莆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凌青(林墨卿)
1923年-2010年
福建 福州
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1924年-2006年
福建 福州
畫家
1927年-2013年
台灣南投
國民黨副主席 [13] 
1936年-
福建莆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樑工程設計師
1946年-
福建 莆田
高工,研究紅崖天書專家
1947年-
中國香港
歌手
1952年-
福建 漳州
前世界銀行副行長
1953年-2019年 [14] 
台灣高雄
作家
1954年-
中國台灣
演員


廣州市委書記 [15] 
1969年-
福建晉江
中國新世紀作曲家
1974年-
台灣台北
歌手
1974年-
中國台灣
歌手
1976年-
台灣台北
模特、歌手
1979年-
中國香港
演員、歌手
1981年-
新加坡人
流行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製作人
1999年-

童星、學生

林姓人口統計

據騰訊·大閩網2014年12月17日顯示,韓國有180萬林姓後裔;在台灣,林姓人口也達120多萬人,是當地第二大姓氏。

林姓研究考證

《中國古今姓氏辭典》 引 《“晉安世譜”校正·序》 雲: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師比干諫紂而死,其子堅逃於長林,周武王克商,賜姓林氏。食採博陵,散居於周、魯、齊、衞。戰國時,相趙者始居九門。秦並趙,徙齊郡、鄒郡。漢定三秦,分鄒郡,置濟南,遂為濟南人,下邳林氏,其後也。”
《姓氏考略》 引 《路史》 亦載: “殷比干子避難長林之山,因氏焉。”
《姓氏考略》 注引 《風俗通》 雲: “‘林放之後’。林放為春秋時魯人,字子立,嘗問禮之本,孔子以 ‘大哉’ 稱之。”
《魏書·官氏志》 雲: “丘林氏改為林氏。” 丘林,《鄭通志》作“邱林”。
《開元錄》 雲: “今建州皆蛇種,有五姓,黃、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 一在今福建境內,故治即建甌縣;一為唐渤海置,屬率賓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縣,即滿族初起之鄂多理城。《開元錄》所指之 “建州”,當在福建: 且疑“蛇”,當即後世之 “” 族。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