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口村

(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林口村)

鎖定
明朝中期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因大旱成災,民眾飢不擇食,採草木充飢而落至此並居,時達490年,當時因此地背山臨水,林木蒼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入則喬木成蔭,出則別有洞天,故取名“林口”。
中文名
林口村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
面    積
4.5 km²
郵政編碼
362101

林口村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村口行政村隸屬於紫山鎮 [1]  ,林口行政村位於惠安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公里,距紫山鎮政府3公里,東於石碼村道列與螺城鎮接址,南與螺陽交接,西與黃塘鎮交界,北與美仁村交界,林口村是通往黃塘與紫山的交通隘口,交通非常便捷,縣城進入福廈交通公路位於村中,距我村4公里,距在建福廈高速鐵路惠安西站只有4公里。

林口村村落與民居

林口村範圍面積4.5平方公里,轄2個自然村,一個建林口自然村,一個是南坑自然村,分設10個村民小組,全村户數564户,人口2006人。

林口村歷史人文

林口置村於1513年,已有494年,村民純樸,自來宗尚忠孝禮義,祠堂是有懸掛褒揚先祖的三塊牌匾,有褒揚厚嚇多人忠厚的“權國蒿仁”牌匾,有讚揚掛嚇的多人表率的“鄰里齒尊”的牌匾,有頌揚孫梅節孝行為的“生表節孝”牌匾。村民以有這樣的祖德宗尚感的光榮,道以多學習榜樣、弘揚光大,因此,近幾十年來,層出不窮了很多優秀人才,讓周圍村民刮目相看,道稱林口是“文化村”。

林口村村風村貌

林口村是個丘陵地帶,龜山是村中的主要山,山林茂盛,水源豐富,林輞溪就發源於此(林口——輞川簡約林輞溪),在龜山腳築座“工農水庫”,庫容70萬立方米。林口村是周圍村落的中心村,解放後所有片區建制都設於林口:林口村民善於務農經商,解放前及初期是惠安西區商貿的集散地。現村裏主要道路基本鋪上水泥路面,路燈齊全;垃圾統一收集管理,做到衞生整潔,村中建築有序,樓房林立。林口村得到各級各類的榮譽有:全國水土保持先進單位、省市文明村、縣基層組織先進單位、多次被縣評為農村工作先進單位、示範村等榮譽。

林口村物產經濟

林口村民收入大部分靠務工收入,農業收入佔總比重不大。林口山地豐富,既有集體龍眼2500多株,已進入結果高峯期,但有待於加強管理,使之發揮效益,境內的企業有達利集團、泉工藝、服裝廠、萬安陵園等20多家上規模企業,2008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1億元,佔紫山鎮總產值的85%。人均年收入達7100元,上繳國家税收8000萬元,村財政收入2萬元。紫山鎮2個工業小區位於我村兩邊,現正在蓬勃發展中。

林口村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七都黃四鋪。民國屬民安鄉恆德保與羣合保。1949年冬起先後屬一區(城關),七區、九區(黃塘)置林口鄉。1956年併為黃塘區杏林鄉。1958年起先後屬東紅公社、黃塘公社置林口大隊。1985年改稱為黃塘鄉林口村委會。1999年由黃塘鎮析出成立紫山鎮,林口村屬之。

林口村人口、土地面積

林口村行政區域面積4.5平方公里,共有526户,人口2028人。

林口村經濟收入

林口村民大部分靠勞務收入,村民從事種植業、工匠作業、小商販、勞務等行業,入駐企業有達利集團、內外礦業、紫雲石材、佳源機械廠、泰盛服裝廠、杏花服裝廠、鑫發包袋廠、信捷車行等,方便村民就業,也增加村民收入。

林口村下級組織

下轄:林口、南坑2個自然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