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友梅

鎖定
林友梅(1923~1945年),出生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一個士紳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閩中工委大漳邊委委員、閩西北特委婦女部副部長等職。1945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時年僅23歲。 [1] 
中文名
林友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3年
逝世日期
1945年11月
出生地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
性    別

林友梅人物生平

林友梅(1923~1945年),女,出生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一個士紳家庭。她14歲小學畢業,以優良成績考入大田縣立初中;經常閲讀進步書刊,積極投入抗日敦亡宣傳活動。1939年,林友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大田縣第一個女黨員。不久,她回鄉任敏,擔任中共武陵婦女支部書記。先後擔任閩中工委大漳邊委委員、閩西北特委婦女部副部長。林友梅入黨後,致力於黨的婦女工作,衝破農村重男輕女的封建禮教束縛,開辦“婦女識字班”,組織婦女學文化。她利用課堂講授地下黨自編的時事教材,教唱抗日歌曲,激勵婦女們的抗日熱情;為地下黨、游擊隊站崗放哨,洗衣、做飯、做鞋、送信、刻印文件、貼標語、發傳單;參加軍訓,開展文藝宣傳。當時武陵不少婦女成為地下黨的交通員和接頭户。 [1] 
林友梅父親林笏隆是武陵地區財勢兼備的頭面人物,地下黨要她做好父親的思想工作。她利用父女關係,宣傳抗日救國要依靠共產黨的道理,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本質,啓發她父親提高覺悟,支持革命:為地下黨提供武器、糧食。她家成為地下黨、游擊隊的活動基點。 [1] 
1944年7月15日深夜,國民黨反動派突然包圍武陵地下黨根據地和閩西北特委機關,林友梅臨危不懼,燒掉文件後與特委領導人和全體游擊隊員安全撤出,轉戰到閩西北各地。1945年9月22日晚,林友梅在參加攻打大田龍門鄉保安隊奪槍的戰鬥中,陷入重圍,她緊跟部隊邊打邊撒,歷經八晝夜,在桃源鄉水玉曲突圍中不幸被棉。她被押進大田監獄,受盡嚴刑拷打,仍然堅貞不屈。是年11月的一個早晨,林友梅和她的戰友林佔賡、林冠民、陳樹霖、蘇仁兑、陳相等被國民黨反動派活埋。時年僅23歲。 [1] 

林友梅人際關係

父親:林笏隆 [1] 
參考資料
  • 1.    大田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大田縣誌,中華書局,1996年11月,第10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