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下山參

鎖定
林下參就是模擬山參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環境,把園參籽撒到或者參苗栽到原始森林裏,採用人工栽培,自然生長,不進行任何人工管理的手段。經過幾十年生長再挖出來,具有和野山參相似的品質和化學成分,年限越長,其價值也隨之猛漲。
中文名
林下山參
特    徵
具有和野山參相似的品質和化學成分
生長環境
模擬山參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環境
食用方法
燉服
栽    培
人工栽培、自然生長
特    點
無農藥、化肥等殘留

林下山參簡介

野生人蔘雖然沒有消亡,但數量有限,價格昂貴,多數人沒有條件享用,但林下山參功效與野生人蔘相近,價格相對較低,適合廣大人羣應用。
在長白山區,林下山參護育歷史最久的為吉林省撫松縣關東綠色生態蔘茸有限公司的山參基地,有50多年的歷史,2004年8月被國家蔘茸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定為“國家山參標準化示範區” [1] 

林下山參培育方式

林下山參 林下山參
1984年,長白山參農採取園參野播的方法,播種林下山參7公頃,10年以後,陸續下山,一般都在二、三品葉以上,最大的長到"五品葉"。這種栽培方式,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生長髮育,其質量和價值均可與野山參妣美,又無農藥、化肥等殘留,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市場。

林下山參分佈地區

林下山參主要分佈在遼寧省和吉林省,黑龍江省分佈較少,遼寧省主要分佈在寬甸滿族自治縣、風城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岫巖滿族自治縣、西豐縣、開原市,鐵嶺縣等地區。吉林省也有較大的分佈,多集中在東部長白山區的各市縣,其中以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撫松縣、集安市、靖宇縣栽培面積最大,其次是通化縣、敦化市、白山市、樺甸市、舒蘭縣、安圖縣、汪清縣、琿春市、蛟河縣、東豐縣、延吉市等地區。黑龍江省分佈地區是東寧縣、海林市、伊春市、寶清縣、五常市、方正縣、依蘭縣、棒川縣、延壽縣、雞西市、北安市、通河縣、虎林市、佳木斯市、程稜市、勃利縣等地區 [2] 
參考資料
  • 1.    王德富編著,人蔘怎麼吃,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2,第188頁
  • 2.    竇德強,黃力強主編,中國林下山參研究,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3,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