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枕小神經

鎖定
枕小神經:枕小神經系頸叢皮支的分支之一。此神經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行,至枕部的皮膚。如此神經受損,則枕部皮膚感覺功能發生障礙。
中文名
枕小神經
外文名
lesser occipital nerve

枕小神經概述

1、枕大神經:
枕大神經第2頸神經的後支叫枕大神經。此神經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佈於枕部的皮膚,為混合性神經。如此神經受損則其支配區域的運動和感覺可發生障礙。

枕小神經解剖結構

枕小神經:枕小神經是纖維來自第2、3頸神經,或來自兩者之間的神經袢。是頸叢最上方的分支,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到頭的側面,分佈於耳廓後面、支配耳廓後上部、乳突部和枕部外側區域的皮膚。同時,同耳大神經、枕大神經和麪神經的耳後支相連結。

枕小神經與枕小神經相關的疾病

1、枕神經痛:
(一)概述:
枕神經痛是枕大神經痛和枕小神經痛的合稱,可以因為發自第Ⅰ至第Ⅳ頸段的一個或幾個神經遭受刺激而引起,其臨牀主要症狀是後枕部和頸後部痛。本病多見於成年人。
枕神經痛是枕骨下和後頭部的疼痛。主要病因是枕大神經或枕小神經的外傷,上頸椎的骨關節炎改變壓迫枕神經或上段頸神經根,椎管內腫瘤壓迫C2、3神經根等。疼痛常為持續性,亦可陣發性加劇,痛始自枕骨下區,向後頭皮放射,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的壓痛點。
流行性感冒、感染、枕部外傷、第Ⅰ至第Ⅳ頸椎疾病如椎關節炎、脊椎結核、腫瘤、枕葉小腦及脊髓頸段內腫瘤和腦脊膜炎粘連等,均可侵犯或壓迫枕神經,致其所支配區域疼痛。
現代醫學治療本病以病因治療,止痛,封閉治療為主,如用消炎痛、布洛芬、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等。
(二)診斷要點:
(1)本病多見於成年人,為一側或雙側後枕部發作性疼痛或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放射到頭頂部或頸部,頭部活動、受寒、咳嗽或噴嚏時可激發或加劇疼痛。[1]
(2)枕大神經出口處(兩乳突連線中點外側約3cm外)有明顯壓痛,可伴枕神經分佈區感覺過敏或輕度減退。
(3)輔助檢查無異常,繼發於其他疾病者可見相應的檢查異常。
(4)本病須與偏頭痛、顱內感染性頭痛等相鑑別。
(三)藥物提要:
(1)延胡索乙素注射液:延胡索含15種生物鹼,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均有鎮痛,鎮靜作用,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鎮痛、鎮靜作用明顯,是中樞抑制劑,能抑制中腦網狀結構和丘腦下部的誘發電位,從而降低疼痛閾,且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之效,對因神經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2)普魯卡因:普魯卡因為最常用的酯類局麻藥。該藥注入組織後很快被吸收,對組織無刺激性。該藥用於局部浸潤、神經傳導阻滯麻醉,硬膜外麻醉、脊椎麻醉,也可做局部封閉用。
2、枕大、枕小神經阻滯:
定義:枕大、枕小神經阻滯適用於枕大、枕小神經痛和枕部肌筋膜疼痛綜合徵。
(一)應用解剖:
枕大神經由C2脊神經後支的主支和C3脊神經部分後支的分支組成。該神經在上項線水平、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穿出深筋膜,分佈於枕後及頂部的皮膚。枕小神經由C2、3脊神經前支構成,是頸叢的分支,沿胸鎖乳突肌上段後緣上升至頭部,穿出深筋膜,越過胸鎖乳突肌止點到頭部的側後方,分佈於耳後枕部皮膚。
(二)膨作方法
體位:患者騎跨於治療椅上,頭前屈位,額部放在重疊於治療椅背板的雙臂上或取俯卧位,胸部墊一薄枕。
穿刺方法:
(1)枕大神經阻滯:在枕後結節與乳突尖連線中點,用拇指尖按壓,找出向頭頂及前額的放射性痛點,即為穿刺點。常規皮膚消毒,用5號球后針頭垂直皮膚進針,達枕骨或出現放射感後,回抽無血,注入鎮痛液3~5ml。
(2)枕小神經阻滯:在乳突後胸鎖乳突肌附着點後緣處定點,其餘同枕大神經阻滯。[2]
(三)注意事項:
尋找異感時,避免損傷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