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頭曲

鎖定
板頭曲又叫河南曲子板頭曲,流行於河南省南陽市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板頭曲分佈較廣,南陽、泌陽、鄧縣、許昌、開封皆可見其蹤跡,但傳播中心在南陽市。據載,明崇禎年間,板頭曲隨河南曲子見諸市井。清初,逐漸盛行於上述各地。板頭曲不備鑼鼓笙管,而以彈撥樂器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絃樂器,是中國民間樂隊中難得一見的以絃索樂為主的傳統音樂。
2006年5月20日,板頭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Ⅱ-46。 [1] 
中文名
板頭曲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河南省南陽市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46

板頭曲歷史淵源

板頭曲
板頭曲(5張)
板頭曲是在大調曲子開板演唱之前演奏的器樂曲,所以被稱為板頭曲。板頭曲都是由大調曲子的伴奏演員創作的,最初是大調曲子的衍生物,主要用三絃、古箏、琵琶演奏,為大調曲子演出服務,後來漸漸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器樂曲,並加入了墜胡、二胡、京胡、洞簫等樂器,成為既可獨奏又可協奏的純音樂作品。
板頭曲起源宋朝,明崇禎年間,板頭曲隨河南曲子見諸市井。清初,逐漸盛行於南陽、泌陽、鄧縣、許昌、開封等地。
“板頭”一詞初見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琵琶譜》,距今將近300年的歷史,由於清王朝對民間音樂的摒棄和壓抑,使民間音樂的發展受到限制,大量板頭曲譜沒有被收錄成帙,以至於到民國期間,曾流傳在河南的板頭曲僅剩下南陽的鄧州、鎮平、內鄉、新野尚有餘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陽板頭曲很快得到復甦和發展。 [2]  [1]  [3] 

板頭曲基本特徵

板頭曲演奏樂器

河南板頭曲隸屬於絃索樂類,主要採用的樂器有琵琶、古箏、三絃等,被稱為“彈撥樂合奏”。
古箏屬於一種撥彈樂器,是八音中“絲”類樂器,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古箏有12 、13、14、15弦等,經改良後,如今多采用的是21、25、26弦。而板頭曲的演奏古箏多采用13弦、16弦箏。古箏所獨奏的樂曲曲調更具地方特色,演奏上要求運指有力、滑音鮮明、按音厚重,能夠熟練進行大指搖奏,演繹出潑辣、粗獷的風格特徵。
三絃也是撥彈樂器,其在板頭曲演奏中充當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鑑於其厚重的音色,演奏中不僅可以作為旋律樂器,還可作為低音樂器。以三絃獨奏的樂曲在河南板頭曲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其要求演奏者能夠充分發揮演奏技巧,流露出豐富的表現性,如《高山流水》《思情》《蘇武思鄉》《大泉》《大救駕》等等。板頭曲演奏所採用的三絃有別於北方“大三絃”和南方的“小三絃”,音色更加抑揚頓挫,極具地方特色。
琵琶是一種極具表現力與多樣化技法的撥彈類樂器,現代琵琶經過了改良,為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涵蓋了A-e3的所有半音。板頭曲所採用的琵琶,多數為民間藝人所制,工藝上較為粗糙,不太規範,多為四相十一品。對於傳統板頭曲而言,琵琶獨奏樂曲也有許多,如《開首板》《慢開舟》《緊中慢》等。由於河南板頭曲處於中原地區,受到當地語言、文化、音樂的影響,琵琶樂器由於其渾厚的音色、奔放的風格,演繹出了濃厚的河南韻味。 [4] 

板頭曲演奏分類

板頭曲分為快板和慢板兩種,慢板一板一眼。曲調大部分哀怨低沉;快板有板無眼,曲調歡快流暢。由於古箏、三絃等樂器的音域寬闊,音色明亮,音韻優美,適宜於表現板頭曲細膩委婉的情緒,大多數板頭曲聽起來曲調優美,節奏明快,使人進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藝術境界。《思鄉》哀怨,聽之催人淚下;《打雁》歡快,聽之輕鬆愜意;《高山流水》壯美,聽之思緒飛揚;《雁落沙灘》深沉,聽之回味無窮。 [5] 

板頭曲板式結構

據板頭曲的曲譜,其板式結構主要包括慢板、中板、快板三種。其中,慢板樂曲一板一眼,根據2/4拍記譜,每個小節為一板,共68 板,當然,也有些採用每拍一板,樂曲共34小節,在演奏中通常將34小節樂曲重複一遍,如《翠中翠》《回巢》《悲嘆顏回》等曲目。還有些樂曲在68小節的基礎上,重複一到二次,重複中可將樂曲增刪幾小節,使樂曲旋律富有變化,如《高山流水》《花八板》等。慢板樂曲多寄景於情,表達秋思閨怨等情緒。中板樂曲與慢板有相似之處,不過演奏更快些,也是一板一眼,有些長度為34小節,每拍為一板,共68板,也將34小節重複一遍,形成68小節,如《玉娥郎》《拜年》等曲目。完整的六十八板樂曲如《下樓》《慢開舟》等,有些中板樂曲板數超過了68板,根據樂曲需要增刪了板數,如《書韻》,其板數共119小節。在中板樂曲中,有些會根據演奏要求改變速度,有些則在煞尾處漸慢,體現板頭曲靈活多變的音樂特色。快板樂曲以2/4拍記譜,一拍一板,共68板,多傳達歡快、活躍的情緒。根據現存曲譜可知,板頭曲板式雖然有慢、中、快板之分,但可以結合樂曲的內容、演奏的要求衍生出中板漸快、慢板漸快、快板漸快、前散後慢、前散後快等靈活的變化。 [4] 

板頭曲代表作品

板頭曲的代表作品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新開板》《陳杏元和番》《打雁》《賞秋》《閨中怨》《上樓》《下樓》《關雎》《思情》《拜年》《漁夫樂》等。 [1]  [4] 

板頭曲傳承保護

板頭曲傳承價值

南陽板頭曲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學術價值:南陽板頭曲具有深厚的音樂底藴和廣泛的受眾基礎。板頭曲是中華民族古典音樂的代表,其板式結構嚴謹,是典型的民族民間音樂,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其傳承歷史,在中華民族其他民樂中實屬罕見。它被稱為是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根本”,和福建南音、江南絲竹、廣東音樂一起並列為我國四大麴種之一,是河南乃至全國的稀有樂種。
2.實用價值:發掘、搶救、保護板頭曲,對南陽市乃至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羣眾的文化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3.歷史價值:板頭曲歷史悠久,距今已近400年的歷史,是中原古典音樂的代表流派之一。 [2]  [2] 

板頭曲傳承現狀

近年來,由於板頭曲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不多,其發展每況愈下,能欣賞和熟練演奏它的人是越來越少,傳承人也趨於老齡化,河南板頭曲的傳承已然出現了斷層,正面臨凋敝失傳的危機。 [1]  [6] 

板頭曲傳承人物

宋光生,男,漢族,1941年生,河南鄧州人。2008年5月,宋光生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南陽市申報。 [7] 

板頭曲保護措施

1953年,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整理出版了部分板頭曲。 [1] 
1953年,古箏演奏家、板頭曲傳人曹東扶先生及其後人全力投入板頭曲的記錄整理和演奏。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南陽市羣眾藝術館(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板頭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板頭曲項目保護單位南陽市文化館(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10] 

板頭曲社會影響

1953年,古箏演奏家、板頭曲傳人曹東扶先生代表河南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 [1] 
2019年,板頭曲參與南陽市卧龍崗復崗工程金秋慰問活動曲藝專場節目。 [9] 
板頭曲代表作品《閨中怨》《高山流水》《鬧元宵》《上樓》《下樓》的曲譜選入中國樂器表演課程(本科)教學大綱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