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栗膏藥病

鎖定
板栗膏藥病是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慄產區的常見病害之一,在板栗老林和幼林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近年來據安徽舒城、金寨、嶽西、寧國、廣德等縣調查,病株率一般為15%~30%,嚴重的達80%以上;平均每株病斑數由幾個,數十個乃至百餘個,病斑最大長度達110cm。
中文名
板栗膏藥病
主要危害作物
板栗
主要為害部位
枝幹

板栗膏藥病分佈與危害

病菌菌絲體形成厚而緻密的膏藥狀菌膜,緊貼在慄樹枝幹上,菌絲侵入皮層吸取養分和水分,輕者使枝幹生長不良,重者導致枝幹枯死,因而對板栗高產和穩產已構成較大的威脅。本病除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上發生之外,尚可危害核桃(Juglans reg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油桐(Aleuritusifordii)、漆樹(Rhus verniciJe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白楊(P.tomentosa)、青崗櫟、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枹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苦櫧、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樹(Morus alba)、山茱萸、檫樹(Sassafras tzunu)、鼠李(Rhamnus dahurica)、青楷槭、女貞(Ligustrum lucidum)、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simulans)、桃、李等樹種。 [1] 

板栗膏藥病疾病症狀

板栗膏藥病因不同的病原菌或不同的生長期而表現為以下症狀:
灰色膏藥病:發病初期在樹幹和小枝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灰白色菌膜,而後菌膜擴展並多個結合呈不規則形大塊狀,直徑通常約1~5cm,顏色亦變為灰褐色或暗褐色。菌膜表面比較平滑,幹後易脱落。
褐色膏藥病:枝幹被害處出現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紫褐色菌膜,長寬一般為2~10cm,而後逐漸變為慄褐色或暗褐色,表面呈天鵝絨狀,周緣比較整齊,有狹窄的灰白色帶。老時易龜裂。 [2] 

板栗膏藥病疾病病原

病原菌為多種隔擔子菌(Septobasidium spp.)現按其為害症狀,分別敍述於下:
茂物隔擔耳(S.bogoriense Pat.)可引起灰色膏藥病。擔子果平伏,革質,棕灰色至淺灰色,邊緣初期近白色,質地疏鬆,海綿狀,全厚0.6~1.2mm,表面平滑。基層是較薄的菌絲層,其上有直立的菌絲柱,粗50~110μm,高100~500μm,由褐色、粗3~3.5μm的菌絲組成。菌絲柱上部與子實層相連。近子實層表面的菌絲產生球形或亞球形原擔子,直徑8~10μm。從原擔子頂端長出有3個隔膜的圓筒形擔子,大小25~35μm×5.3~6μm。擔孢子長圓形,稍彎曲,無色平滑,大小14~18μm×3~4μm。
田中隔擔耳[S.tanakae(Miyabe)Boed.et Steinm.]引起褐色膏藥病。擔子果平伏,被膜狀,表面天鵝絨狀,淡紫褐色、慄褐色以至暗褐色,初期圓形,後擴大直徑可達10cm,周緣部通常灰白色,全厚約1mm。組成菌絲呈褐色,有隔膜,壁較厚,粗3~5μm。子實層產生於上層菌絲層,原擔子無色,單胞;擔子紡錘形,2~4個隔膜,大小49~65μm×8~9μm;擔孢子彎曲呈鐮刀形,頂端圓,下端細,無色,平滑,大小27~40μm×4~6μm [3] 

板栗膏藥病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膜在被害枝幹上越冬,次年5月間產生擔子及擔孢子。擔孢子借風雨和介殼蟲等昆蟲傳播蔓延。病菌菌絲穿入皮層或自枝幹裂縫及皮孔侵入內部吸取養分。菌絲體在枝幹表面生長髮育,逐漸擴大形成菌膜。
膏藥病菌與為害慄樹的櫟黴盾蚧共生,病菌以蚧蟲的分泌物為養料進行生長髮育,蚧蟲則借菌膜的覆蓋而受到保護,並得以繁殖擴散。因此,病害的發生發展與蚧蟲的消長密切相關。根據安徽省舒城縣河棚區調查資料,病菌和蚧蟲在空間分佈上是一致的,大都聚集於枝條分叉處、葉痕、裂縫等背光處;在發生時期上也相吻合,每年4~5月和9~10月既是膏藥病病斑擴展和數量的兩個明顯增長期,亦是櫟黴盾蚧第一、二代的繁殖擴散期;又據解剖鏡下的觀察結果,膏藥病病斑面積大小與菌膜下櫟黴盾蚧的數量呈正相關。此外,病害分佈的區域也與病菌依賴於蚧蟲為主要傳播媒介和提供營養條件有着直接的關係。
慄樹的生態環境對本病發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多發生于山區或半山區的慄林,並以背陽遮蔭的山窪、山坡、河溝旁坡地光照少濕度大的慄林發病嚴重。根據定株定期調查觀察結果,本病病斑擴展和數量的增加有兩個明顯的迅速增長期,即4月上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日平均温度為10~28℃,相對濕度為80%~90%。這兩個增長期的出現,一方面與櫟黴盾蚧第一、二代的幼蟲擴散有關,另一方面則由於當時的温濕度條件適宜病菌生長。5~8月間氣温較高、濕度變化較大,病害擴展緩慢,11月以後温濕度下降至不宜病菌生長,病害處於休止狀態。
慄樹不同品種間存在着抗病性差別。根據舒城縣河棚區對當地栽培的粘底板、大紅袍、密蜂球、葉裏藏、油慄等5個主要品種的抗病性調查結果,表現抗病性較強的有粘底板、大紅袍品種,並具有豐產、穩產的優良性狀;表現中等抗病的為葉裏藏品種,亦具有較好的豐產性狀;其餘兩個品種表現感病,嚴重的樹勢衰弱,枝幹枯死,產量下降。 [4] 

板栗膏藥病防治方法

該病的防治應採取以加強慄林管理、滅除介殼蟲及選用抗病優良品種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措施。
1.加強慄林管理:慄樹栽培應因地制宜,山谷、河邊、窪地不宜密植慄樹。及時進行撫育管理,加強慄樹整枝修剪,以利通風透光,砍除雜草灌木,墾複套種作物,增施肥料,促使慄樹生長健旺,增強抗病能力。
2.滅除介殼蟲:這是預防膏藥病的重要措施。常用的藥劑為5~15倍的柴油乳劑(柴油1kg、肥皂25g,水0.5kg),波美1~3度的石硫合劑、20%石灰乳等,施藥方法為塗刷和噴霧,並以前者效果最好。
3.選用抗病優良品種:推廣種植和嫁接抗病性強、高產穩產的優良品種,如前述的粘底板、大紅袍等,充分發揮慄樹自身的抗病能力,減少施藥或不施藥,以達到減輕或避免膏藥病為害的目的,這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