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栗村

(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轄村、中國傳統村落)

鎖定
板栗村,因村內盛產“板栗”而得名,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村域面積2.5平方千米 [1] 
板栗村歷史較長,苗族文化濃厚,保存有完整的山水格局、村落街巷空間,以及完善的用排水系統、古樸的石板路道路系統,村內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古民居完好保存和傳承了清代苗族村寨風貌。板栗村內有古井、古寨門等各類附屬文物和國家級非遺項目趕秋節綹巾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被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確立為全球地層年表寒武系的首枚“金釘子”標本地—排碧寒武紀世界地質公園 [1] 
2019年6月6日,板栗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公佈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2] 
中文名
板栗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
村域面積
2.5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清代
主要產業
農林業
主要景點
湘西地質公園、古巷道、古寨門
保護級別
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
批准時間
2019年6月6日

板栗村歷史沿革

村貌
村貌(2張)
清朝時期,東部湘西苗族的分支遷徙至板栗村一帶,並在此繁衍生息,建造家園,板栗村因而形成;板栗村時屬花垣縣排碧鄉。
民國時期,板栗村屬卧龍鄉。
1950年,板栗村為四區管轄區域。
1958年,建萬能公社。
1959年,萬能公社更名為排碧公社。
1984年,撤排碧公社復設排碧鄉。
2002年,板栗村被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確立為全球地層年表寒武系的首枚"金釘子"標本地。
2015年,排料鄉、排碧鄉和董馬庫鄉成建制合併,設雙龍鎮 [3] 

板栗村地理環境

板栗村位置境域

板栗村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09°31'36.56"、北緯28°23'3.50";南緊鄰排碧鄉,東與董馬庫鄉丙池相靠,北靠毛坪村、小洞衝村,西與紅美村、馬安村相鄰;村域面積2.5平方千米 [4] 

板栗村地形地貌

板栗村海拔高度670米,地處排碧鄉九黎部落羣核心區雙龍鎮北面四面環山的盆地,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 [4] 

板栗村氣候

板栗村所在的湘西花垣縣地處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1月平均温度最低,極限低温-8C;7月温度最高,一般極限温度40C;降雨在5~7月比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 [4] 

板栗村村落格局

板栗村選址理念

選址建村
選址建村(7張)
板栗村為苗族聚居村落,巫風盛行,有“萬物有靈”論的自然崇拜之説,所以村寨的選址十分注重人與自然山水共存的觀念。村落位於羣山環抱之間,地勢平坦,東高西低,環境秀美。這樣的地形選擇對處理建築的朝向、通風、日照等因素留下了寬敞的空間自由 [4] 

板栗村空間佈局

板栗村有5個自然寨,整體佈局呈“品”字形。村中建築以活動廣場為中心組成單元,順應山勢,較為自由的分佈於山凹之中。鳥瞰整個村子,建築檐廊相接,鱗次櫛比,結構嚴謹,既有湖南傳統民居的風格,又體現了迥異於漢族傳統的少數民族地方特色。片石古道是村中主要的內部交通,沿途可進入各個巷道和各家門户,院坪村巷四通八達。村口有一石木結構寨門,連通入村石板台階,村中有一處約為40平方米的消防水池,供村內防火之用。建築空間街巷系統的變化豐富,空間移步易景,形成明仄變化的空間節奏 [4] 
全景圖

板栗村建村智慧

建村智慧
建村智慧(4張)
苗民出於防禦性的考慮,板栗村藏匿於大山深處,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一排排木石泥結構的瓦房依山而建,偶爾有吊腳木樓聳立在山勢陡峭處。村口有石木寨門,連通入村石板台階,台階兩側與植被之間有當地毛石及片石砌築的隔牆。另外民居的牆體多采用當地石片壘砌而成,保留有當地特色的竹編泥牆構造,是研究農村聚落建築材料和細緻工藝的典型實例。門窗為精美的花格窗與木板門,並處處體現出苗族建築所特有的細節特徵,傳統民居屋頂為小青瓦,整體建築風貌以灰白色調為主 [4] 

板栗村經濟社會

板栗村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顯示,板栗村有户籍人口1426人,常住人口100人,其主要民族為苗族 [1] 

板栗村經濟

村內特產
村內特產(3張)
板栗村有可耕種的耕地1020畝,林地13000畝,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葵花、煙葉、辣椒等,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板栗村盛產的板栗。森林覆蓋率達40.3%,宜於杉樹、松、樟、竹等多種用材林木和經濟林生產 [5]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板栗村村集體年收入8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 [1]  .

板栗村主要景點

板栗村湘西地質公園

湘西地質公園中,有兩處“金釘子”,一處是古丈金釘子,而另一處就是排碧金釘子——花垣寒武系芙蓉統排碧階“金釘子”剖面。排碧階金釘子是湘西地質公園最早確立的一個全球層型點位。排碧寒武系地層標準剖面,為世界斜坡相地層標準剖面,其岩層單一,地層完整,露頭連續,界線明顯,化石豐富,是全球保存最好、最全面的寒武系地層遺蹟。
排碧“金釘子”剖面層型點位的首次出現,定義了新的全球“排碧階”和“芙蓉統”地層單位,於2002年夏被國際地層委員會正式批准,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公開使用。因此排碧“金釘子”剖面是世界珍貴的地質遺蹟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同時也是一個高級別的旅遊景點。
在排碧階金釘子剖面的山下,設立着金釘子展陳館館,裏面有珍貴的球接子化石;山下的公路邊,樹立着金釘子的紀念碑,還有一排石壁,其上銘刻着發現這一地層標準剖面的經歷以及一系列相關科普 [6] 
排碧 排碧

板栗村地下龍宮

在板栗村中部的山坳內,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巖洞,傳言這裏是地下龍王的住所,當地村民稱之為“地下龍宮”,該巖洞面積150平方米 [4] 

板栗村古巷道

板栗村內古巷始建於清初時期,每條街巷的地面採用大小規格較一致的片石板以不規則或冰裂紋的形式鋪設,原材料均為當地採挖的石板加工而成,構成縱橫多層次的建築空間街巷系統 [4] 

板栗村古寨門

古寨門由高2米的片石堆砌基礎及穿鬥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頂組成,面積10平方米 [4] 

板栗村古建築羣

大屋
大屋(2張)
板栗村包括寨門在內的文物古蹟始建於清代,現狀保存狀況良好,選址特徵明晰,與周邊環境的特徵關係基本保持,各組建築院落的整體格局、建築形制保存較為完好,建築構件也大部分均為原物。全寨目前現存苗族古建築民居213棟,約640間,建築多為凹地式和穿鬥抬梁式結構,青瓦屋面,翹腳飛揚。其中格局完整、藝術特色鮮明、保存狀況較好的建築有: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以及民國時期民居各兩棟。
板栗村文物古蹟完整地包含了村落古建築羣的本體、環境及傳承發展過程,是苗族傳統村落空間歷史遺存的縮影,凝聚了苗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 

板栗村歷史文化

板栗村歷史人物

人物
簡介
吳海深
苗族,湖南省花垣縣人,農曆二十四節氣(苗族趕秋)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門下有徒弟10餘人,其中年紀最小的為其孫子吳嘉胤,芳年11歲,除大徒弟施雲生為矮寨鎮外,其餘均為本村人。
石山東
綹巾舞非遺文化傳承人石山東是一位苗族法師,花垣縣排碧鄉板栗村人,他舉辦過多場法事,僅做巴代扎,家傳至今已為第九代。
參考資料: [3] 

板栗村傳統民俗

  • 節慶活動
四月八:農曆四月初八,從紀念苗族英雄亞宜反抗反動暴政口傳史發展而來。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預定的地點跳鼓舞、上刀梯、表演刀槍箭術,以表達對先烈的懷念之情和繼承先烈遺志的決心 [7] 
客家年:即春節,通行於苗族地區,過春節主要是祭祖、表達親情、愛情等民俗元素 [7] 
  • 祭祀崇禮
祭祀
祭祀(4張)
祭祀苗祖蚩尤:相傳蚩尤是苗族的祖先,每年秋收到來之前,板栗村苗族同胞會舉行大型的祭祖祈福儀式,表達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7] 
椎牛:苗語叫“弄業”,俗稱吃牛,是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典之一,主要是為了解除重病或者求子。“吃牛”的祭祀由苗覡(即“苗老司”)主持,全部儀程歷時四天三夜。據《苗族椎牛古根》記載,“椎牛”是為了紀念戰敗於黃帝的苗族先祖蚩尤,是湘西苗族最為隆重而古老的祀典 [7] 
還儺願:苗語為“撬弄”,是苗族對儺祭、儺儀和儺戲的統稱。所祀之神儺公、儺母(苗族始祖神)並無廟宇。苗民祭祀時,往往在家中設神壇、安神像,時間多在秋冬季節(農曆十月最多)。儀程由設農壇、發鼓拜聖、請客上熟、送神四部分組成。還儺願儀式,是苗族自我表達宗教情感和現實情感的需要;而這種宗教情感的傳遞則來源於苗族巴代 [7] 
  • 特色文化
還儺願儀式舞蹈
大型舞會 大型舞會
板栗村苗族還儺願儀式舞蹈發源於巫舞,經過歷史的發展,逐步演變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還儺願儀式舞蹈是一種祭祀儀式與舞蹈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還儺願儀式舞蹈具有宗教祭祀性、宗教寓意性、語言動作擬態性、以及藝術表演性的特點。在還儺願儀式中,許願、顯願、還願是還儺願儀式舞蹈經過的三道程序,在這三道程序中有着多種的還儺願儀式舞蹈舞目。如《扮開山》、《扮判官》表現的主題是驅逐妖魔鬼怪;《雙伯郎》 、《關公祭刀》表現的是演義傳奇人物雙伯郎、關公的故事;《財神》、《魁星》、《豬嘴》、《雞嘴》表現的是人民對生活的和人生的祈求吉祥平安,是在一定民俗的基礎上的表演,還有反映湘西苗族還儺願宗教功能的舞蹈,如《手決》等 [7] 
鼓韻文化
節慶
節慶(4張)
指苗族在椎牛祭祀過程中使鼓作道具(伴樂)的韻態形式。椎牛是苗族(歷史上)民間常見的民俗傳統祭祀,它的規模較大、時間較長(七天七夜)。在歷史上鼓、鑼、(水)鑔(或錢)、 包鑼、戲(小)鑼,常稱民樂“五兄弟”,還有搖鈴、銅鼓、敲木、竹桶、師刀、牛角、海螺、等。鼓自然為兄了,因為在任何場合下它都是領頭樂。傳統的鼓有很多種,有戰鼓、堂鼓、銅鼓、立鼓、花鼓、手鼓、腰鼓等(當然不包括現代和西洋的鼓器)。但苗族民間傳統通常用的樂器是以“五兄弟”為主。在歷史上有條件的話也會選擇性地使用其他吹拉類樂器如:二胡、笛、簫、木葉、箏、大號、哨吶、笙、古琴、鍾、等作為伴樂。民俗傳統接龍、儺願、椎牛、道場、日月祭(太陽會)、祭秋(趕秋)、求雨(祭)、婚嫁、喪俗等民俗活動都有使用以上部分樂器。椎牛活動主要鼓和鑼為主,苗祭師(苗語稱“巴代”)用的是響竹(竹桶)和搖鈴為行法道具。在其行法時法師自己手持搖鈴,旁邊有助手敲擊響竹伴樂。有時要打擊鑼鼓相助,這種大祭形式要使用大鑼(五十公分以上的鑼面,苗語稱“金尼”),鼓也要求用大面鼓(史稱“戰鼓”或“場鼓”)。敲打時要閎亮徹響,意“鼓震天,鑼動地”之義。 [7] 

板栗村傳統技藝

  • 苗繡
湘西苗繡在板栗村傳承發展有着500多年曆史,是中國西南東部次方言苗語區的傑出代表。苗族刺繡主要以繡花為主,用各種彩色布料(絲、絨、綢、緞),在料面上畫好自己喜歡的圖案,如桃花、牡丹花、櫻桃花、映山紅、迎春花、睡蓮、金銀龍、丹桂、月月紅,梅花等,然後用彩色的絲線一針針刺繡。同時還常配繡一些龍、鳳、鳥、善、魚等吉祥動物。色彩鮮豔,動靜相間,栩栩如生 [5] 
  • 挑花
挑花,有的叉叫挑紗,是苗族婦女喜愛的一種傳統工藝,它是在佈局經緯線上用彩色的線挑出許多小十字,組合成各種圖案。挑花是花垣苗族燦爛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挑花用料要求不高,一股只需要青、蘭、白粗布作底面,用對比色調強的棉線來挑花,圖案簡樸大方,花式種類豐富,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獅子滾繡球、喜鵲鬧梅、鳳穿牡丹、福壽康寧,以及一些珍禽異獸、花草鳥蟲之類 [5] 
  • 織錦
頭飾 頭飾
織錦,是板栗村的一項傳統工藝,苗語叫“細搶那布”。它是由絲線紡織而成布帛或帶子,用一種可收縮的雙叉形木架(苗語叫“個綜排”),用若干顏色的絲繞在雙叉架上做緯線,然後用一牛角做成的骨牌薄片,套在一根線上來回穿梭紡織而成。根據自己的喜愛,紡織出各種花、鳥、魚、蟲等栩栩如生的圖案 [5] 
  • 剪紙
剪紙,在板栗村尤為盛行,婦女繡花多用剪紙作為圖案。苗家有不少的剪紙藝人,剪出的花鳥魚蟲,龍鳳彩蝶等在集市出售,供苗家繡花姑娘選購。此外,節日婚喪喜慶時,人們也將剪紙貼在窗上、門上,圖案優美、結構大方,形象生動,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5] 
  • 紙紮
紙紮藝術盛行於板栗村。扎匠用竹塊、篾條、木棒等紮成屋、船、橋樑、龍、獅子、各種燈具、花鳥、魚蝦、蚌殼、風箏、人物等模型,糊以皮紙、白紙、再用筆彩描繪形成惟妙惟肖的紙紮藝術品 [5] 
  • 雕刻
雕刻分石雕和木雕兩類;其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尤以雕龍、鳳、獅、虎為多;石獅一般為雄性,口裏還合有一個可以活動的石寶 [5] 
  • 花帶
花帶是板栗村最具特色的傳統編織工藝,這些圖樣漂亮的花帶多用於衣服的襟前領後、衣角褲管以及頭巾背兜等各種日常裝飾和居室佈置 [7] 

板栗村非遺項目

  • 苗族趕秋
趕秋節
趕秋節(5張)
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是湘西花垣等地苗族人民的第二大節日,其歷史追根溯源到幾千年以前。立秋時,當地羣眾停止幹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羣,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鞦韆、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苗族趕秋”是花垣苗族保存下來最古老最原生態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苗族鼓舞、苗族服飾等40多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發展 [7] 
2014年,農曆二十四節氣(苗族趕秋)入選為第四批(拓展項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  ;2017年12月28日,板栗村吳海深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3] 
  • 綹巾舞
男子 男子
板栗村的綹巾舞是以巫儺文化為代表的宗教歷史文化在苗族法師(巴代)的傳承下,衍生出的各種各樣的苗族傳統舞蹈,除此之外還有師刀舞、農耕舞等,以及上刀梯、踩鏵口、吃碗、吞竹筷、椎牛等具有苗族特色的技藝。綹巾舞是在遠古時代,湘西苗族的祖先在舉行椎牛、接龍、還儺願等祭祀活動時,苗族法師(巴代)跳的一種舞蹈。儀式中,巴代頭戴法帽,身着紅色法袍,左手持法器—綹巾, 右手握師公刀,先祭拜神靈祖先,然後跟隨鑼鼓的節奏起舞,依照內容,做出“拜將”“飛巾”“揚塵”“撒梅花”“拜五雲”等動作。這種古老的祭祀舞蹈,帶有苗族巫儺文化的烙印。綹巾舞要求巴代的動作莊重有力,剛柔並濟。綹巾的做法是選用12-24條長約50釐米,寬約6-7釐米的繡花緞帶或布巾,將其依次相連縫製在一根花布包裹的30餘釐米木棒上,上端寬約3釐米,下端競約7釐米,木棒作為手柄,綹巾聯綴垂下。綹巾分為飛巾和圍巾,前者用於驅魔迎聖,後者用於鬥妖除魔 [7] 

板栗村民族服飾

  • 苗服
民族服飾
民族服飾(5張)
古代,苗族男女服裝區別不大,均為“色彩斑斕布”,上穿滿襟花衣,下着百褶裙,頭包赭色花帕,腳穿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差異較大。到民國,苗族男子的服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雅酉一帶為花帕,其餘地區為青帕,帕長13丈,纏戴多層“人字形”身穿對襟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腳。衣料多為自織“家機布”,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花格衣最具特色 [5] 
  • 銀飾
苗家銀飾種類繁多,用白銀加工的裝飾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一般婦女有項圈、項練、手圈、戒指、耳環、髻簪、銀珈、銀鎖、小兒風帽上的十八羅漢。各鄉鎮集市都有角匠鋪子或銀匠擔子匠人的工藝精巧,用白銀製作的裝飾品,姑娘們最喜歡,特別是那重達二、三飾斤的像纏樹青藤一樣的項圈,更顯示了姑娘們的氣派,銀飾也成為苗族青年男女相愛的必備之物 [5] 

板栗村村規民約

一、黨員幹部必須堅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原則,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努力發展經濟,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自覺遵守社會產德,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做遵紀守法的模範公民。
三、廢除封建殘餘,移風易俗,婚喪嫁一切從精從減,杜絕一切形式鋪張浪費。
四、積極響應國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五、嚴禁私自侵佔公共場所和相關設施,禁止佔用公共場所,通道等長期堆放雜物,違者將堅決清除,若因不聽勸阻而造成不良後果者,將依法依規追究其責任。
六、村容村貌建設人人有責,搞好環境衞生,不隨地吐爽和亂扔垃圾。
七、積極保護集體公共資源,做到不違法佔用集體土地面積私搭亂建,如屬合理需要須經國家相關部門同意並辦理合法手續後方可進行施工。
八、謹言慎行,文明交往,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做到不當講的話不亂講,不當微的事不亂做,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煽動不良情緒,不惡語傷人,不抵毀他人,做到凡事依情,依理依法。
九、加強安全防患意識,時刻做好防火防盜安全防衞工作,自覺和違法亂紀的行為做鬥爭。
十、以上各條經村村民委員會、村支部及廣大村民代表研究討論形成,希望廣大村民自覺遵守執行,若有與法律相牴觸的地方,以國家法律為準 [5] 

板栗村方言

花垣苗族語言,大致分為四種腔調,即吉衞腔(花垣大部)、雅酉腔、排碧腔、長樂腔。苗族語言表述的 “巫師招魂看一槽粑,姑娘出嫁看一個郎。”在苗區用苗語是這樣流傳的: "巴歹細相剋阿壠葛;歹巴太褒克阿萊波。 ”日常用語的音譯如下表 [7] 
今天你去哪裏?(那挪木母啊帖)
你吃飯了沒有?(木怒牙排)
你去哪裏來?(木母啊帖老)
你做什麼?(木啊米洗)
你喜歡嗎?(木偷依馬)
你愛我嗎?(木汗瓦馬)
多少?(以帖)
高(相)
底(起)
不同(馬劉)
相同(洗劉)
去打球嗎?(木跌球馬)
你想我嗎?(木倆瓦馬)
你怎麼了(木啊帖)
你不舒服是嗎?(木馬五樣拖馬)
你什麼時候回來?(木洗帖咯老)
今晚去哪裏玩?(滿挪木母啊帖啊魯)
你好嗎?(母五馬)

板栗村物產美食

板栗村生產工具

  • 雙叉形木架
用來織錦的工具,苗語叫“個綜排” [5] 
  • 牛角骨牌薄片
揹簍 揹簍
用來織錦的工具,一般用牛角做材質,磨成薄片。織錦時,在雙叉架上用絲繞做緯線後,然後用牛角骨牌薄片套在一根線上來回穿梭紡織 [5] 

板栗村運輸工具

板栗村村落道路崎嶇狹窄多險,挑擔不方便,人們便於揹簍結下了不解之緣。姑娘出嫁要織"洗衣揹簍"作陪嫁。兒揹簍成長筒形,腰小口大,專用來背孩子;砍柴、扯扯豬草則用"柴揹簍",它篾粗肚大,經得作摔打 [5] 

板栗村美食美味

  • 古村臘肉
村內美食
村內美食(4張)
過年前,板栗村每家每户將自家餵養的年豬製成臘肉,用最原始的火慕方式製作,可保存至少8個月的時間 [5] 
  • 板栗油豆腐
苗寨特色美食,將板栗村內出產的板栗與油豆腐共同炒制而成 [5] 
  • 米酒
板栗村村民在古井取水進行米酒釀造,釀製米酒一般在5-9月份進行 [5] 
  • 煙竹筍、野菜山味
板栗村村內特色的野菜美食,馬齒覓和辣椒一起炒制或涼拌處理。煙竹筍一般在每年3-6月份採摘,跟臘肉一起熏製而成 [5] 

板栗村保護措施

板栗村村寨屬土家族祖輩遺留下來的民居,最早原有明末清初建築,現多為清、民國建築,以前由村民自行維修,現由板栗村委會統一安排規劃維護 [3] 

板栗村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板栗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9] 
2019年6月6日,板栗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公佈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2] 
2022年12月,花垣縣雙龍鎮板栗村入選湖南省非遺村鎮省級示範點。 [11] 

板栗村旅遊信息

板栗村交通

地圖
地圖(2張)
板栗村通過209國道與外界聯繫, 距包茂高速19.8千米,距花垣縣縣城32千米;經319國道至張花高速, 交通條件較為便利 [4] 

板栗村導覽

  • 綜述
板栗村內部道路主要為石板道路,寬約1米,順應地形的高低起伏與建築的錯落有致,形成獨具苗族景觀空間特色的道路空間。充分考慮板栗村鎮內部交通以及對外聯繫,在現有道路交通的基礎上,完善道路網系統。道路分為車行道、遊覽線路、步行路三個等級。建立車行道遊覽路為骨架,步行路健全的城市道路網 [10] 
  • 車行道
主要機動車道為包頭一茂名高速與鄉道為村落內的主要機動車道。次要機動車道為村落內已硬化的村道 [10] 
  • 電瓶車遊覽主路線
村口→山野風光→民居古建築→民間蠟染→吳書其民居→農田景觀→板栗山民居羣 [10] 
  • 步行遊覽次路線
村口→古井2→板栗山登山→板栗山民居古建築→民間蠟染→地井→石興邦民居→石連華民居→龍國清民居→吳書其民居→地下龍宮→青石板表演場 [10] 
  • 靜態交通
在鄉道和包頭一茂名高速交匯處的東南側和鄉道進村處的東側分別設立兩處停車場,為村落內部需要保護和延續傳統的村落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規劃形成連續的步行區域,以維護歷史文化風貌,營造安全、舒適和愉悦的居住生活和觀光旅遊環境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