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寸

鎖定
板寸是一種很常見的男性發型,也叫“板刷”。寸是指頭髮的長度只有一寸左右,因為短的像板子,所以叫“板寸”,而最常用的名字是寸頭
適合頭髮較硬,具有硬漢風格的男士,頭髮短而整齊,上面是平的,上面與側面稜角明顯,近似方形,前邊形似帽沿,總之,非常整齊,精神。該髮型之所以讓人顯得很精神,是因為沒了什麼頭髮就把人的五官、臉和整個頭型展現了出來,讓人的目光都透露到五官、臉和頭型上。
中文名
板寸
外文名
buzzcut
別    名
寸頭
類    別
髮型
長    度
一寸左右的頭髮
流行性別
男性

目錄

板寸做法

是用推子,帶推子套(也叫卡尺)推的,完全是隨頭型走,頭骨比較圓比較飽滿推出來都比較好看。

板寸適應人羣

適合導彈臉,就是長方形加椎形的,要猛男,眼神要有氣勢。

板寸相關

婚後三十年》中李宗翰扮演的男主角“杜和平”從卡車司機到囚犯再到黃酒集團的掌門人,人生命運起伏跌宕。而素有“民國第一小生”美譽的華誼藝人李宗翰,為了更好地貼合劇中的人物角色,他不惜突破以往儒雅貴族形象,直接以“板寸頭”現身劇組,不動聲色便塑造出一個典型的70年代人物形象。而他的“板寸頭”,直接將劇組的造型師“雷倒”,並着實為他的形象與敬業精神稱絕。除了髮型的改變以外,李宗翰在劇中還嘗試了穿工裝、囚犯裝、帶假髮套等更多的形象挑戰。
近代板寸最早出現在北京,原地安門板寸,剃的人很多,80年代北京流行髮型,都是提早排隊去理髮。一個老師傅和老奶奶兩個人,後來他的幾個兒子也跟着理。那個時候寧可排一上午也要理一個,可謂是壯觀。那時候地安門板寸也不少鼓樓附近有一家,老爺子一家還有路南有一家。可也就奇了怪了別的家不去,都去老爺子家。理的的確不錯,就是服務不好,當時條件比較簡陋,好像只有幾把椅子和一個洗頭池子,自己濕頭,自己洗頭。基本上幾分鐘一個,速度快,質量倒是不錯。後來地安門改造,店面拆遷,後來都搬走了。現如今地安門僅剩一家板寸,原來路南那家板寸,叫“金板寸”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生意也紅火了很多,冒充老爺子家的兒子。鼓樓那家搬到了德外,老爺子那家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