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板倉街道

鎖定
板倉街道成立於2007年7月,位於高新區東南部,東鄰釜溪河與沿灘區仙市鎮相望,南與沿灘區衞坪鎮相接,西與高新區紅旗鄉相鄰,北與大安區和平鄉接壤,區域面積35.5平方公里。
轄區有興唐、蔡市、詹市、易市、桔香、重灘6個村120個村民小組,餈粑坳、尖山、沙坪、新嚴、瑤灣、卷子6個社區44個居民小組,户籍人口1.38萬户3.61萬人。 [3] 
中文名
板倉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自貢市高新區
地理位置
四川省自貢市
下轄地區
瑤灣、卷子、萬佳、新嚴等 [1] 
電話區號
08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1] 
方    言
自貢話

板倉街道歷史沿革

板倉街道得名由來

板倉街因板倉壩取名。

板倉街道區劃沿革

板倉壩昔日叫河壩。
清咸豐元年(1851年)至同治二年(1862年)間,自貢鹽商首富王朗雲在此地修建玉川公祠。
民國年間,玉川公祠內用木板隔成糧倉堆放大量糧食,“板”即木板,“倉”即糧倉,取會意名“板倉”。板倉得名是鹽文化的結晶。

板倉街道行政區劃

2007年7月,板倉街道辦事處建立,沿灘區人民政府委託自貢高新區管委會管理,轄7個村(社區),面積16.5平方公里。
2012年4月1日,沿灘區衞坪鎮、仙市鎮8個村中14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18.76平方公里委託高新區管委會管理,劃入板倉街。
2015年4月1日,沿灘區衞坪鎮詹市村9組0.24平方公里委託高新區管委會管理,劃入板倉街。

板倉街道地理環境

板倉街區域地貌以淺丘為主,海拔300(±30)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土壤主要為紫色土,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苕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甘蔗等。分佈有磚用頁岩、建築石料及用砂等非金屬礦產。常住人口3.68萬人。 [1] 
板倉街轄區是自貢市規劃的產業和科技創新區,位於自貢市南郊,北臨釜溪河和內昆鐵路,南接川雲中路,西靠內宜高速公路,東連外南環線,處於釜溪河下游,地勢開闊,無工程地質災害。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開發面積超過15平方公里。產業主要以工業為主,坐落板倉工業園區、自貢高新區南岸科技新區、板倉孵化中心。

板倉街道經濟

板倉工業園區位於板倉壩。2003年,在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開發園區前期開發基礎上,市委、市政府着手規劃建設板倉工業園區,作為自貢市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創新驅動、結構調整的主基地,振興工業經濟聚集區,全省重點推進的千億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集聚發展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生物科技、電子信息產業集羣,有高新技術企業32家,上市企業6家。
南岸科技新區位於釜溪河以南、板倉工業園區以北,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是自貢市科技研發、人才交流服務新平台,提升創新實力、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動力突破口,列入省級重點建設。佈局“一園三區四中心”(一園:行政公園;四區:企業總部區、創新創意區、高端服務區;四中心:科研中心、金融中心、孵化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板倉街道旅遊資源

釜溪河複合綠道亦稱“花海”。2013年10月1日建成開放。釜溪河複合綠道位於釜溪河南岸,西起板倉工業園區龍鄉大道西段,東至東環線,面積210公頃,長6.7公里。依靠、利用、保護釜溪河沿岸自然景觀、山型和植被,修復歷史遺蹟,觀光車道、騎行道、步行道、橋樑等串聯起蒼林鹽話、林泊水苑、飛鳥詩棲、樂芙田園、東環之興五大景觀區,配建板倉驛站、陳家壩漁村、玫瑰莊園、東環之興酒店等設施,成為融合歷史文化、商務休閒、户外活動、生態野遊、民宿體驗為一體的開放式濱河公園帶。獲評自貢市2013年十大新聞、2014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工程獎”大金獎。
轄區自貢玉川公祠屬省級文物保護建築。位於尖山社區板倉壩,自貢最早的四大鹽商之一王朗雲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至同治二年(1862年)間修建的宗祠,自貢市遺存甚少的鹽商宗祠建築,具有深厚井鹽文化內涵,對研究自貢井鹽經濟發展歷史、鹽商建築具有重要文物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科學研究價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