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鯛

鎖定
松鯛(學名:Lobotes surinamensis)是松鯛科、松鯛屬的一種魚類。體長橢圓形,側扁而高。背面狹窄,淺弧形隆起;腹面圓鈍。眼小,前位。吻短,唇厚;下頜稍突出;上頜延伸至眼中央下方。前鰓蓋骨鋸齒狀;鰓蓋骨後緣具一至二棘。上下頜具帶狀細齒,外列齒擴大;鋤骨及齶骨均無齒。體被櫛鱗,排列整齊;頭亦被鱗,但上下頜及眼前無鱗。背鰭及臀鰭基底上具鱗;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側線鱗數42-44。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不延長而較前方鰭條長;背鰭硬棘Ⅻ,軟條15-16;臀鰭硬棘III,軟條11-12;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圓形;胸鰭短於頭長;腹鰭具腋鱗;尾鰭圓形。體呈灰褐色至黑褐色,背側較深,腹部較淡。除胸鰭灰白色外,其餘各鰭皆為黑褐色。
松鯛為温帶、熱帶淺海魚類。棲息於岩礁海區底層,喜歡混濁水域及陰天氣候,也常隨浮木、海藻遊至岸邊甚至進入河口區。主要以小魚、小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為食。幼魚有擬態習性,狀似枯葉,隨海流漂向岸邊。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熱帶海域。南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中國沿海均有分佈,主產區在東海南部和南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Lobotes surinamensis
別    名
黑豬肚
打鐵鱸
黑仔棗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魚亞綱
鱸形目
松鯛科
松鯛屬
松鯛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loch,1790
保護級別
(IUCN2012年 ver 3.1)——無危(LC) [3] 
中文學名
松鯛
外文名
Atlantic Tripletail

松鯛動物學史

松鯛最初由布洛赫(Bloch)於1790年首次描述並命名為Holocentrus surinamensis。1790年晚些時候,布洛赫(Bloch)將松鯛改名為Lobotes surinamensis。屬名Lobotes源自拉丁語“lobus”,意為葉。種名是根據其在南美洲北部的蘇里南發現而命名。同義學名包括Holocentrus surinamensis Bloch1790、Lobotus surinamensis Bloch1790、Bodianus triourus Mitchill1815、Lobotes erate Cuvier1830、Lobotes farkharii Cuvier1830、Lobotes somnolentus Cuvier1830、Lobotes incurvus Richardson1846、Lobotes citrinus Richardson1846、Lobotes auctorum Günther1859、Labotes pacificusGilbert 1898、Lobotes pacificusGilbert 1898。 [2]  [4] 

松鯛形態特徵

松鯛
松鯛(9張)
背鰭Ⅻ-15~16;臀鰭Ⅲ-11~12;胸鰭16;腹鰭Ⅰ-5;尾鰭17。側線48~50
。鰓耙6~7+12~14。 [5]  [6] 
體長為體高2.3~2.4倍,為頭長2.9~3.0倍。頭長為吻長5.7~5.8倍,為眼徑9.0~9.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0.7~0.9倍。 [5] 
體長一般在270~370毫米之間,體重500~750克。體長橢圓形,側扁而長,背面狹窄,腹面圓鈍。頭小,背面略凹,腹面較狹而隆起。吻短鈍。眼小,上側位。眼間隔甚寬,稍突出。口中大,前位。上頜骨小,稍能伸縮,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兩頜牙細小,具絨毛狀牙帶多行,其外行牙擴大成尖錐形,犁骨、齶骨及舌面均無牙。前鰓蓋骨後緣直,具強鋸齒,下緣鋸齒較小,鰓蓋骨後緣光滑無棘。 [5] 
體被大櫛鱗,排列整齊,頭部除吻及頦部外均被小櫛鱗。背鰭鰭條部與各鰭基部均被鱗.側線完全,上側位,與背緣平行。 [5] 
背鰭1個,連續,鰭棘部與鰭條部中間具淺缺刻,鰭棘發達,以第四至第六鰭棘最長,鰭條部長大,後部成圓形。臀鰭具3鰭棘、11鰭條,第三鰭棘最強大。胸鰭小,圓形。腹鰭胸位,長於胸鰭。尾鰭圓形。 [5] 
體黑褐色。胸鰭灰白色。其它各鰭為黑色。 [5] 

松鯛棲息環境

松鯛為温帶、熱帶淺海魚類。棲息於岩礁海區底層,喜歡混濁水域及陰天氣候,也常隨浮木、海藻遊至岸邊甚至進入河口區。若周遭環境如海流、天氣情況良好,在同地點可待上數週。喜在海面漂浮物的陰影下棲息,或在海水泡沫下面游泳,多在水的上層活動,不潛入下層。 [5]  [7]  [8] 

松鯛生活習性

松鯛屬於温暖水域洄游肉食性魚類。性喜集羣。主要以小魚、小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為食。幼魚有擬態習性,狀似枯葉,隨海流漂向岸邊。因常在夜晚躺在礁石上休息,故名“睡魚”。 [5]  [7]  [8] 

松鯛分佈範圍

松鯛海域範圍

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熱帶海域。南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中國沿海均有分佈,主產區在東海南部和南海。 [7]  [5] 

松鯛國家地區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巴多斯、伯利茲、貝寧、百慕大、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薩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開曼羣島、智利、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羣島、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大陸)、科摩羅、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達黎加(哥斯達黎加大陸)、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塞浦路斯、科特迪瓦、中國(台灣、西沙羣島、南沙羣島)、吉布提、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埃及(埃及非洲部分)、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大陸)、厄立特里亞、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斐濟、法國(法國大陸)、法屬圭亞那、法國南部領土(莫桑比克海峽羣島)、加蓬、岡比亞、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希臘大陸)、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關島、危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洪都拉斯大陸)、印度(尼科巴羣島、安達曼羣島)、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意大利(意大利大陸)、牙買加、日本、約旦、肯尼亞、基里巴斯、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耳他、馬紹爾羣島、馬提尼克島、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毛里求斯(主島))、馬約特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納哥、黑山共和國、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緬甸大陸)、瑙魯、新喀里多尼亞、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大陸)、尼日利亞、諾福克島、北马里亞納羣島、阿曼、巴基斯坦、帕勞、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主島羣)、菲律賓、葡萄牙(葡萄牙內陸、馬德拉)、波多黎各(波多黎各主島)、俄羅斯聯邦(庫里爾羣島)、留尼汪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普林西比、聖多美)、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舌爾(塞舌爾主要島嶼羣)、塞拉利昂、新加坡、聖馬丁(荷蘭部分)、斯洛文尼亞、所羅門羣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羣島、西班牙大陸)、斯里蘭卡、蘇丹、蘇里南、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圖瓦盧、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維克羣島)、烏拉圭、瓦努阿圖、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委內瑞拉大陸)、越南、英屬維爾京羣島、美屬維爾京羣島、西撒哈拉、也門。 [3] 

松鯛繁殖方式

產卵主要發生在夏季大西洋沿岸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在7月和8月達到高峯。幼魚的三倍體經歷四個發育階段:前屈、屈、後屈和變形。當幼魚長到4.0毫米時,它們有大眼睛和凹頭。 [4] 

松鯛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 ver 3.1)——無危(LC)。 [3] 

松鯛主要價值

一般漁法為圍網、流刺網、定置網或延繩釣捕獲。為中至大型的食用魚,肉佳味美。幼魚因具特殊之擬態習性,有人當觀賞魚飼養。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