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蒿

(中藥)

鎖定
松蒿,中藥名。為玄蔘科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Kanitz的全草。分佈於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黃疸,水腫,風熱感冒,口瘡,鼻炎,瘡癤腫毒。
中文名
松蒿
拉丁學名
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松蒿屬
松蒿
分佈區域
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松蒿形態特徵

松蒿線稿圖
松蒿線稿圖(3張)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00cm。全株被腺毛,有粘性。莖直立,或彎曲而後上升,多分枝。葉對生;具有帶狹翅的柄,柄長5-12mm;葉片長三角狀卵形,長1-7cm。下端羽狀全裂,向上漸變深裂至淺裂,裂片長卵形,邊緣具細齒。花單生於葉腋,花稀疏;花梗長2-7mm;萼鍾狀,5裂,果期增大,裂片長卵形,上端羽狀齒裂,邊緣有細齒;花冠紫紅色或淡紫紅色,筒狀,長1.5-2cm,2唇形,下唇有兩條橫的大皺褶,上有白色長柔毛;雄蕊4,藥室基部延長成短芒。蒴果卵狀圓錐形,長約1cm,室背2裂。種子卵圓形,扁平,長約1.2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6] 

松蒿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沙質地、草地。分佈於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

松蒿別名

糯蒿、細絨蒿、土茵陳、小鹽灶菜、大葉蓬蒿、紅壺瓶、草茵陳、鈴茵陳、雞冠草。

松蒿入藥部位

全草。

松蒿性味

味微辛,性涼。

松蒿歸經

歸肺、脾、胃經。

松蒿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松蒿主治

黃疸,水腫,風熱感冒,口瘡,鼻炎,瘡癤腫毒。

松蒿相關配伍

1、治黃疸病:松蒿30g,巖白菜15g,黃柏皮、小黃草、木節草各9g,甘草6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水腫:松蒿30g。煨水,於睡前服,同時煨水燻洗全身。

松蒿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松蒿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松蒿性狀鑑別

全長30-6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葉對生,多皺縮而破碎;完整葉片三角卵形,長3-5cm,寬2-3.5cm,羽狀深裂,兩側裂片長圓形,頂端裂片較大,卵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葉兩面均有腺毛。穗狀花序頂生,花萼鍾狀,長約6mm,5裂;花冠淡紅紫色。味微辛。

松蒿現代應用

臨牀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感冒發熱和癰癤瘡腫等。

松蒿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清熱利濕。主治肝炎黃疸,水腫。風熱感冒,口瘡,鼻炎。”

松蒿附註

同屬植物草柏枝在四川西昌地區又名松葉接骨草,松葉蒿,蜈蚣草。功能清熱解毒,養心安神,止痛。適用於心臟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帶血。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4年2月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4.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5》:貴州科技出版社,2014年
  • 5.    松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6.    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