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葉

(中藥名)

鎖定
松葉,中藥名。為松科植物華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d.et.Zucc.等的針葉。華山松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黃山松分佈於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馬尾松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黑松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油松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雲南松分佈於西南地區及廣西。紅松分佈於東北地區。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
別    名
豬鬃松葉
松毛
山松須
松針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杉綱
松杉目
松科
松屬
中藥名稱
松葉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毒    性
無毒 《日華子》
貯    藏
放置乾燥處

松葉形態特徵

華山松
華山松(2張)
1.華山松:又名五葉松。喬木,高達35m,胸圍達1m。幼樹樹皮灰綠色或淡灰色,平滑,老樹呈灰色。一年生枝綠色或灰綠色,無毛。冬芽近圓柱形,褐色,微有樹脂。5針一束,長8-15cm,邊緣有細鋸齒,僅腹面兩側各具4-8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樹脂道通常3個,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1箇中生,中央有1個維管束。雄球花黃色,卵狀圓柱形,長約1.4cm,基部圍有10枚卵狀匙形的鱗片。球果圓錐狀長卵圓形,長10-22cm,徑5-9cm,幼時綠色,熟時黃色或褐黃色,果梗長2-3cm,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脱落;中部種鱗斜方狀倒卵形,長3-4cm,鱗盾近斜方形或寬三角狀斜方形,鱗臍不明顯。種子倒卵形,黃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長1-1.5cm,無翅有稜;子葉10-15枚,針形,橫切面三角形。花期4-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黃山松 黃山松
2.黃山松:又名台灣松、長穗松、台灣二葉松。本種與華山松的區別在於:松葉長7-10(13)cm,2針一束,微粗硬,邊緣有細齒,樹脂道中生。球果卵圓形或圓卵形,長3-5cm,徑3-4cm,熟時褐色或暗褐色,近無梗,宿存樹上,多年不落;鱗盾扁菱形,橫脊顯著,鱗臍具短刺。花期4-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馬尾松 馬尾松
3.馬尾松:又名青松、山松、樅松。喬木,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釐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釐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釐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釐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釐米,徑2.5-4釐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慄褐色,陸續脱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釐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釐米;子葉5-8枚;長1.2-2.4釐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釐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黑松 黑松
4.黑松:又名日本黑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2米;幼樹樹皮暗灰色,老則灰黑色,粗厚,裂成塊片脱落;枝條開展,樹冠寬圓錐狀或傘形;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端尖,芽鱗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釐米,徑1.5-2毫米,邊緣有細鋸齒,背腹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皮下層細胞一或二層、連續排列,兩角上二至四層,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釐米,聚生於新枝下部;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直立,有梗,卵圓形,淡紫紅色或淡褐紅色。球果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釐米,徑3-4釐米,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微肥厚,橫脊顯著,鱗臍微凹,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毫米,徑2-3.5毫米,連翅長1.5-1.8釐米,種翅灰褐色,有深色條紋;子葉5-10(多為7-8)枚,長2-4釐米,初生葉條形,長約2釐米,葉緣具疏生短刺毛,或近全緣。花期4-5月,種子第二年10月成熟。
油松 油松
5.油松:又名短葉松、紅皮鬆、短葉馬尾松、東北黑松、紫翅油松、巨果油松。喬木,高達25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規則較厚的鱗狀塊片,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樹樹冠平頂,小枝較粗,褐黃色,無毛,幼時微被白粉;冬芽矩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邊緣有絲狀缺裂。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釐米,徑約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具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二型層皮下層,在第一層細胞下常有少數細胞形成第二層皮下層,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多數生於背面,腹面有1-2個,稀角部有1-2箇中生樹脂道,葉鞘初呈淡褐色,後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釐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狀。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釐米,有短梗,向下彎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常宿存樹上近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長1.6-2釐米,寬約1.4釐米,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長6-8毫米,徑4-5毫米,連翅長1.5-1.8釐米;子葉8-12枚,長3.5-5.5釐米;初生葉窄條形,長約4.5釐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雲南松 雲南松
6.雲南松:又名長毛松、青松、飛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灰色,深縱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脱落;枝開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壯,淡紅褐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狀的鱗葉脱落露出紅褐色內皮;冬芽圓錐狀卵圓形,粗大,紅褐色,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漸尖,散開或部分反曲,邊緣有白色絲狀毛齒。針葉通常3針一束,稀2針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長10-30釐米,徑約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半圓形,二型皮下層細胞,第一層細胞連續排列,其下有散生細胞,樹脂道約4-5個,中生與邊生並存(中生者通常位於角部);葉鞘宿存。雄球花圓柱狀,長約1.5釐米,生於新枝下部的苞腋內,聚集成穗狀.球果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慄褐色,圓錐狀卵圓形,長5-11釐米,有短梗,長約5毫米;中部種鱗矩圓狀橢圓形,長約3釐米,寬約1.5釐米,鱗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褐色,近卵圓形或倒卵形,微扁,長4-5毫米,連翅長1.6-1.9釐米;子葉6-8枚,長2.8-3.8釐米,邊緣具疏毛狀細鋸齒;初生葉窄條形,長2.5-5釐米,較柔軟。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紅松 紅松
7.紅松:又名五粒松、海松、新羅松、果松、韓松、紅果松、朝鮮松。喬木,高達50米,胸徑1米;幼樹樹皮灰褐色,近平滑,大樹樹皮灰褐色或灰色,縱裂成不規則的長方鱗狀塊片,裂片脱落後露出紅褐色的內皮;樹幹上部常分叉,枝近平展,樹冠圓錐形;一年生枝密被黃褐色或紅褐色柔毛;冬芽淡紅褐色,矩圓狀卵圓形,先端尖,微被樹脂,芽鱗排列較疏鬆。針葉5針一束,長6-12釐米,粗硬,直,深綠色,邊緣具細鋸齒,背面通常無氣孔線,腹面每側具6-8條淡藍灰色的氣孔線;橫切面近三角形,皮下層細胞單層,但在背面兩樹脂道之間常出現斷續的分佈着1-3或多至15個細胞寬的第二層皮下層,樹脂道3個,中生,位於三個角部;葉鞘早落。雄球花橢圓狀圓柱形,紅黃色,長7-10毫米,多數密集於新枝下部成穗狀;雌球花綠褐色,圓柱狀卵圓形,直立,單生或數個集生於新枝近頂端,具粗長的梗。球果圓錐狀卵圓形、圓錐狀長卵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9-14釐米,稀更長,徑6-8釐米,梗長1-1.5釐米,成熟後種鱗不張開,或稍微張開而露出種子,但種子不脱落;種鱗菱形,上部漸窄而開展,先端鈍,向外反曲,鱗盾黃褐色或微帶灰綠色,三角形或斜方狀三角形,下部底邊截形或微成寬楔形,表面有皺紋,鱗臍不顯著;種子大,着生於種鱗腹(上)面下部的凹槽中,無翅或頂端及上部兩側微具稜脊,暗紫褐色或褐色,倒卵狀三角形,微扁,長1.2-1.6釐米,徑7-10毫米;子葉13-16枚,針狀,橫切面三角形,長3.8-5釐米,寬約1.5毫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初生葉條形,長1.3-1.6釐米,寬不及1毫米,邊緣有細鋸齒。花期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松葉生長環境

1.華山松:生於海拔1000-3300m針闊葉混交林中。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2.黃山松:生於海拔600-2800m的山地上,常成純林或混交林。分佈於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3.馬尾松:生於海拔1500以下山地。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4.黑松:生於東部沿海山地。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5.油松:生於海拔100-2600的山地。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6.雲南松:生於1000-2800m的山地林中。分佈於西南地區及廣西。
7.紅松:生於海拔150-1800m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分佈於東北地區。

松葉入藥部位

針葉。

松葉性味

味苦,性温。

松葉歸經

松葉
松葉(3張)
歸心、脾經。

松葉功效

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

松葉主治

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

松葉相關配伍

1、治齒根腫:以松葉一撮,鹽一合,好酒三升,含之。(《普濟方》)
2、治凍瘡:鮮松針1大把。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已潰未潰均適用。(《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體虛浮腫:鮮松針500g,加水2500g,煎至500g。去渣,加紅糖150g,分6次分服,每日2次。(《內蒙古中草藥》)

松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松葉使用注意

血虛、陰虛及內燥者慎服。

松葉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以12月採者最好,曬乾或鮮用。

松葉性狀鑑別

松葉呈針狀,長6-18cm,直徑約0.1cm。華山松葉5針一束,黃山松、馬尾松及油松均2針一束,基部有長約0.5cm的鞘,葉片深綠色或枯綠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細溝。質脆。氣微香,味微苦澀。

松葉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1)鎮靜作用。(2)對體温的影響:能使正常體温降低。(3)鎮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延緩衰老作用。
5、抗病毒作用。
6、鎮咳、祛痰作用。

松葉現代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松葉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夜盲症,高血壓病。”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高松.《遼寧中藥志 植物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