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花湖自然保護區

鎖定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的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中上游的源頭區。行政區域橫跨吉林市與白山市境內的5個縣市區28個鄉鎮。 [1] 
中文名
松花湖自然保護區
類    型
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
保護松花湖水源涵養林
管理單位
吉林市領導
批准時間
一九八二年十月
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的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中上游的源頭區。行政區域橫跨吉林市與白山市境內的5個縣市區28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26°34′—127°58′,北緯42°06′—43°52′,保護區總面積1144710 hm2。   三湖保護區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於1990年2月批准建立的省級保護區,是一處以保護森林生態和水資源為主的綜合性保護區。200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三湖保護區重點區域區劃出115253.2公頃,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松花江上游的水源涵養區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核心區面積為37686 hm2,佔保護區總面積的32.7%;緩衝區面積為40263.7 hm2,佔保護區總面積的34.9%;實驗區面積37303.5 hm2,佔保護區總面積的32.4%。   保護區地處歐亞大陸的東部,大地構造跨越中朝準台地和吉黑皺褶系兩大構造單元。保護區南部以玄武岩台地為主,北部受第二松花江切割,兩側形成四條山脈,山脈之間,存在着許多剝蝕山地和丘陵,發育了許多寬大河谷。   保護區氣候屬北半球温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温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漫長寒冷。年均降水量600~830mm。年平均氣温1.9~4.4℃,無霜期92~130天。   保護區水系發達,擁有長度在20公里以上支流146條。主要河流包括第二松花江、頭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輝發河等。保護區內有松花湖、紅石湖、白山湖三大湖泊,均為人工湖。三個梯級人工湖總長約300 km,其中松花湖158.8 km,紅石湖50 km,白山湖90 km。湖面正常水位面積72838 hm2 ,總有效庫容為135.8億m3,最大庫容可達180.0億m3,集水區年均徑流量136.5億m3,佔吉林省地表水總量的38.2%。是三湖下游的吉林、長春、松原、哈爾濱、佳木斯等沿江10多個市縣人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同時,也是黃河以北地區淡水資源貯量最大,區位最好,可工程控制能力最強,可利用價值最高的水源基地。   本區的土壤類型分為暗棕壤、灰宗壤和白漿土、沖積土、沼澤土、泥炭土、草甸土、水稻土等8種類型。保護區生物地理位置獨特,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保護區內最高海拔1404.8m,位於南樓山;最低190m位於豐滿壩下。是物種豐富,珍稀瀕危動植物集中分佈的地段,它彌補了長白山保護區海拔500m以下區域動植物的空白。   自第三紀以來,受冰川影響較少,而且滑下式山地走向,有利於南北植物遷移,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林地面積81萬hm2,活立木蓄積量1.1億 m3 ,森林覆蓋率達71% 。主要有長白落葉松林羣系;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紅松林羣系;蒙古櫟、紅松林羣系;楓樺、紫椴、紅松林羣系; 紫椴、水曲柳、紅松林羣系; 春榆、水曲柳、紅松林羣系; 春榆、紅松林羣系; 山楊林羣系;白樺林羣系; 蒙古櫟林羣系; 水曲柳、胡桃楸林羣系; 水曲柳、白樺林羣系。   濕地植被有長白落葉松林沼澤羣系;苔草—柳葉繡線菊沼澤羣系;小葉章沼澤羣系。   按照國際濕地公約的分類體系,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共分為9大類型。其中天然濕地6個類型,人工濕地3個類型。天然濕地有永久性河流、湖泊、草本沼澤、氾濫地、灌叢沼澤和森林沼澤;人工濕地類型有魚塘、水塘和蓄水區、水庫。   據初步調查,區內有野生植物63目160科526屬1489種。其中低等植物地衣1目17科27屬57種;高等植物中苔蘚植物11目24科35屬50種、蕨類植物8目20科35屬81種、裸子植物1目3科7屬11種、被子植物42目96科422屬1290種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的有11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即東北紅豆杉;國家Ⅱ 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種,它們是紅松、水曲柳、黃檗、鑽天柳、紫椴、刺五加、核桃楸、野大豆、蓮、東北茶藨子。   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佈有脊椎動物35目93科403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7目15科74種;陸生脊椎動物28目78科329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9種,分別為東方白鸛、金雕、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紫貂和原麝。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白鷺、蓑羽鶴、白枕鶴、鴛鴦、蒼鷹、紅隼、紅角隼、黑熊、馬鹿等44種。因此三湖保護區是我國東北長白山重要的野生動物種源基因庫。   保護區是温帶天然次生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是物種豐富,珍稀瀕危動植物集中分佈的地段,其森林生態系統在松花江的源頭區涵養水源、降低洪峯高度、淨化水質、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發揮着巨大的生態功能。尤其作為供水水源,在保證其流域5千萬人口的生產 、生活、生態用水的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隨着人口的增多,生產活動的擴大,區內保存的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物種受到嚴重威脅。森林生態系統與生物物種一旦被人們破壞,造成生態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便很難再恢復。更為嚴重的是將導致整個松花江流域的生態條件而改變,將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範圍內廣大羣眾的生態環境。因此,區內的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