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毬魚

鎖定
松毬魚(pinecone fish),又稱松球魚、波蘿魚,刺毬等,是輻鰭魚綱金眼鯛目松毬魚科的其中一種。成魚體長約 13~17 釐米,特徵是鱗片特化為盾甲狀,並於體側形成略呈六角形的斑紋,是金眼鯛目中最漂亮的一種觀賞魚類。生活於10~200米的熱帶海域,白天棲息在礁石凹陷處或洞穴中,夜晚出洞穴覓食。 [1] 
中文學名
松毬魚
拉丁學名
pinecone fish
輻鰭魚綱
金眼鯛目
松毬魚科
松毬魚
分佈區域
兩種印度洋-太平洋區深海魚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

松毬魚簡介

松球魚是温,熱帶海洋中一種常見的小型魚類,屬金眼鯛目松球魚科,因其身體形似一隻松球而得名。它的身體呈橢圓形,全身被黃色,邊緣為黑色的粗糙骨板鱗。其鱗片堅硬,很像古代武士身上的鎧甲,因此又叫“鎧甲魚”或“武士魚”。松球魚個體較小,體長只有15釐米左右,背鰭有5-6根各自獨立的堅硬鰭棘,腹鰭各有一根硬棘,向左右伸出,再加上它那堅硬的鱗片,使敵害望而生畏,不敢輕易下口。松球魚就是靠着它這身全副武裝,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中繁衍生息。松球魚不僅相貌獨特,而且還是一種會發光的魚,在它下頜前端有一個黑色卵圓形的發光器,能發出微弱的藍白色光。在漫漫長夜的深海中,松球魚在水中緩緩遊動,閃爍着藍白色的光點。當眾多松球魚在遊動時,就像夜空中星星一般閃爍着光亮。
在海洋中會發光的魚有很多種,其發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魚本身具有一種能發光的發光器,另一種是靠寄生在身體上的發光細菌來發光。松球魚就是靠寄生在魚體上的發光細菌而發光的。松球魚雖然全身被有堅硬的鱗片,但其肉卻鮮美可口,一般用來做魚醬 [2] 

松毬魚形態特徵

松毬魚外觀圖
松毬魚外觀圖(5張)
松毬魚體短而高,呈橢圓形,體側稍扁、眼大,吻突出,口大,全身佈滿金黃色或淡黃色的大塊鱗片,各鱗片有黑緣、頭及兩頷據黑色條紋,形似松毬或是鳳梨。成魚體長可達17釐米。 [1] 
上下頷及齶骨具絨毛狀齒,背鰭硬棘5~6枚,各硬棘分離,無鰭膜連接。臀鰭硬棘1~2枚、軟條10~11枚。尾鰭深分叉,胸鰭甚大,腹鰭具一粗大棘,末端可達肛門外,具有活動關節,可收起平卧於腹緣,棘後另具3~4枚退化軟條。鱗片特化為盾甲狀,不能自由活動,並於體側形成略呈六角形的斑紋。身體具有尖凸稜,相連成數條稜脊突。下頜有發光菌共生,在黑暗中能發出弱光。 [1] 

松毬魚分佈範圍

松毬魚
松毬魚(5張)
松毬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紅海南非、南日本、中國台灣地區、澳洲、新西蘭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長崎。在中國台灣地區分佈包括南部及蘭嶼、綠島海域。 [1] 

松毬魚生活習性

松毬魚生活於水深 10~200米以內,且海底底質為岩石礁塊的海域。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但有時也會集結成50~100條的大羣共同生活,夜行性,白天躲在珊瑚礁中休息,黃昏時分覓食活動。棲息深度隨年齡而異,幼魚只在3~6米深的淺海區域活動,而成魚可以深入海下18~213米的高壓環境中。 [1] 
此魚屬於肉食性魚類,以大型浮游生物為食,吃小魚、蝦、和一些軟體動物。成魚主要棲息於水深50米以下的深海,幼魚棲息於20米深的珊瑚礁區。因其具有發光器且鱗片上有發光細菌寄生,所以夜間會散發出金黃色的暗色光芒,十分怪異,在國外很受到觀賞魚迷的歡迎。 [1] 

松毬魚經濟利用

松毬魚因其可在夜間發出黃色光芒,故多作為觀賞魚,另外在日本,當地漁夫用炭火將其烤熟,剝其魚鱗後食用。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松球魚.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 2.    胡玉晶,劉思昭編著,斑斕的海洋魚類,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