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毛嶺戰役

鎖定
松毛嶺戰役,是1934年秋中央蘇區主力紅軍長征前夕,在中央蘇區東線的最後一場重大戰鬥。松毛嶺是中央蘇區的東方門户,1934年4月,國民黨東路軍蔣鼎文轄第三、第九、第十、第三十六、第八十、第八十三共六個師和炮兵第五團(缺一營),向松毛嶺逼進,紅軍一軍團,九軍團和二十四師於8月先後奉命調集松毛嶺阻擊國民黨東路軍。9月1日-3日,温坊戰鬥紅軍告捷,國民黨第三師八旅旅長許永相隻身潛逃。9月23日-28日的松毛嶺阻擊戰,戰事空前激烈,雙方傷亡甚重,後紅軍被迫轍離,作戰略轉移。 [1] 
名    稱
松毛嶺戰役
發生時間
1934年9月
地    點
松毛嶺

松毛嶺戰役戰役背景

松毛嶺在福建省連城縣與長汀縣交界線上綿延80多里,是守護中央蘇區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長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
1934年六七月間,國民黨軍隊分六路向中央革命根據地進犯,臨時中央由“全線出擊”轉變為“全線防禦”,以六路分兵的辦法對付敵人的進攻。一是以第六師、第二十一師在興國西北沙村地區,抗擊敵人第八縱隊6個師的進攻;二是以第二十一師和江西獨立團在興國東北龍岡地區,抗擊敵人第六軍4個師的進攻;三是以第十三師在廣昌頭陂,抗擊敵人第五縱隊4個師的進攻;四是以第四師、第五師、第三十四師在廣昌驛前以北地區,抗擊敵人第三縱隊、第十縱隊5個師的進攻;五是以第一軍團、第九軍團和第二十四師在連城、朋口地區,抗擊敵人東路軍6個師的進攻;六是以第二十二師一部在會昌門嶺,抗擊敵人南路軍3個師的進攻。紅軍的這些防禦作戰,從7月3日開始,歷經兩個月。
雖然紅軍廣大指戰員英勇作戰,但都不能阻止敵軍進攻。各路紅軍的節節抵禦,實際是節節敗退。到了1934年9月下旬,中央革命根據地僅存瑞金、會昌、于都、興國、寧都、石城、寧化、長汀等縣城和這些縣城之間及其周圍的狹小地區。中央紅軍在根據地內粉碎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已失去可能性,臨時中央隨後做出了撤出中央蘇區、實行戰略轉移的決策。
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 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
為了遲滯國民黨軍的進攻,順利實現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中革軍委在松毛嶺一線集結了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輔以福建地方武裝,阻擊國民黨軍東路軍第三師、第九師、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三師的進攻。 [2] 

松毛嶺戰役戰役過程

松毛嶺戰役第一階段

1934年9月1日至3日,朱德親自部署指揮了温坊戰鬥。汀州方向防禦戰的敵我態勢很清楚,國共雙方都調集了各自精鋭主力。國民黨軍在兵員數量上較紅軍多,裝備精良,輔以飛機火炮支援,且狹其各路進攻節節取勝的優勢,採取穩紮穩打的“堡壘戰術”,向汀州方向推進。處於內線防禦態勢的紅軍,是否仍然堅持博古、李德制定的“以堡壘對堡壘”進行“短促突擊”戰術,實行防守中的保守主義,還是擦棄已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短促突擊”,採取符合實際的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積極防禦戰術以挫敗敵人的進攻,成為擺在朱德和紅軍將領面前的重大塊擇。
朱德選擇了後者。朱德作出這一選擇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因素是李德困於四面告急,廣受批評,抱病消極,由朱德擔負起戰爭的指揮責任,使朱德有可能改變消極防禦戰術。另一個因素是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在廣昌戰役失敗以後對於“短促突擊”表示反對,強烈要求採取運動戰戰術,“於運動戰中以我主力軍大量的消滅敵人,每次消滅他幾個師”這就保證了戰役指揮思想的一致,為取得戰鬥的勝利提供了條件。
還有一個原因是,朱德早就已經掌握李延年縱隊會攻汀州的動向,判斷敵軍驕縱輕狂,不滿足於步步為營式的築壘前進而採取輕率急進的行動,有利於集中紅軍主力在運動戰中予以打擊。8月2日、3日、5日、8日、11日,朱德多次電令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向李延年縱隊推進方向集中,“準備在朋口敵人進攻時,適時突擊之”。8月16日,朱德再次下令紅一軍團作好向朋口方向轉移的準備,並特別指令“防止過早暴露我主力的部署”;8月23日,朱德又電令紅一軍團集結於長汀以北寧化縣曹坊地區待命。8月24日,朱德又電令紅一軍團以一個師公開行動全部西移江西興國老營盤方向,而主力繼續隱蔽集結。顯然,這是朱德的聲東擊西之計,給敵人以紅軍在東線空虛的假象。
“李延年縱隊果然中計,集中四個師的兵力向朋口、温坊一線快速推進。朱德抓住這一時機,於8月26日電令紅一軍團“秘密地迅速東返,於29日上午集中河田地域”,會合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在朋口西側的童坊及河田地域隱蔽集中”;同時,又指示紅一軍團一部即十五師偽裝成整個軍團於27日從寧化向西石城方向轉移,“以迷惑李敵以為紅軍主力已遠離閩西”;又另電示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偽裝成地方部隊“休息整理”或“修補工事”,“誘使李敵縱隊大膽地向長汀躍進”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延年縱隊在驕縱麻痹和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放
膽從朋口向中屋村(原名鍾屋村,現名中復村)、長汀方向推進。朱德斷定,李縱隊向長汀急進必將經過朋口以西10餘里的温坊,這一區域地勢險峻,可以埋伏大部隊,有利於在運動戰中殲擊敵人。8月28日、30日,朱德連續給紅一軍團、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發出電報,對温坊戰鬥作出一系列部署,採取隱蔽集結和偽裝行動到達指定地點,指令戰鬥行動由林彪、榮臻指揮並“在行軍及到達宿營地時應保持絕對秘密”。8月31日,朱德獲得情報,李延年縱隊一部將由朋口向温坊前進。當天晚上24時,朱德急電林彪、聶榮臻:“敵李縱隊於明一號起向温坊中屋村築調前進”,“一、九軍團及二十四師應在温坊中屋村間實行突擊李縱隊的任務”,同時對作戰的各項技術作了十分具體的佈置。根據朱德的部署,紅一、九軍團和二十四師迅速隱蔽集結於温坊附近指定地點,等待敵人進入伏擊圈。
9月1日中午,李延年縱隊之第三師李玉堂部第八旅旅長許永相,率領其3個團進入紅軍佈置的伏擊圈。當天晚上,紅軍向狹不及防的敵軍發起猛烈攻擊。為確保戰鬥徹底勝利,朱德又於9月2日零時三十分致電林彪、聶榮臻,指令務須於“二日挑曉前解決戰鬥”,並繼續襲擾敵人和偵察攻擊,拒守要點,斷敵退路,防止敵人突圍與朋口之敵來援。9月2日凌晨,戰鬥結束,全殲進入温坊地區敵第八旅兩個團,紅一軍團俘敵1600人左右,僅該旅旅長許永相和約一個營部隊脱逃。
為防止敵人報復和反撲,朱德於9月2日凌晨接到林彪、聶榮臻告捷電報後立刻於凌晨和早晨八點兩次覆電,指示部隊分別轉移到附近山地隱蔽,並作好戰鬥準備,再次打擊並消滅朋口李延年三師來援部隊。
不出朱德所料,9月2日上午親赴朋口督戰的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在召開了3個小時緊急會議之後,決定派李延年縱隊第九師和第三師共3個團,再次開赴温坊尋求報復,與紅軍決戰。敵人的部署剛剛確定,遠在瑞金的中革軍委就獲悉了這一情報。9月3日凌晨2時,朱德急電林彪、聶榮臻,指令紅一、九軍團及二十四師在有利條件下“應在温坊陣地前,給敵以短促突擊,以消滅其先頭部隊”。
9月3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紅軍各師團按照朱德的部署,將進攻温坊之敵包圍,再次給以沉重打擊。據榮臻回憶,戰鬥十分激烈。紅二師四團一營連續衝鋒6次,佔領敵人據守的8個山頭和3座半截子調堡;三營連續突擊,攻佔敵人6個陣地。其他部隊也都奮勇當先,不怕曬性,直至戰鬥勝利
一温坊戰鬥短短3天,卻準備了一個月。在朱德直接指揮下,紅軍以4個師的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東路軍的進攻,打死打傷敵人2000多人,俘虎2400多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圍”近一年來最大一次勝利。但是,國民黨軍的“六路進攻”尚未結束,紅軍在對敵東路軍進攻的汀州方向防禦戰也只是告了一個段落。温坊戰鬥只是完成了松毛嶺戰役的第一階段,此後即將展開的是更為艱苦卓絕的松毛嶺戰鬥。 [3] 

松毛嶺戰役第二階段

温坊戰鬥結束以後,紅軍各參戰部隊隨即於9月4日轉移至松毛嶺周圍各處。紅一軍團軍團部和二師駐中屋村,紅一軍團一師駐管溪管科(畲),紅九軍團駐吳家坊,紅二十四師駐三溪,以待新的作戰任務。
温坊戰鬥前後,中央紅軍按照“六路分兵”計劃,繼續在各個方向作“全線抵禦”,浴血苦戰。特別是在北線的四路各個戰場,戰鬥打得極為艱苦慘烈。8月28日,陳毅、袁國平率紅三軍團第六師和紅二十一師在興國老營盤地區節節抗擊,陳毅負傷,老營盤失守。
在此情況下,9月8日,朱德致電紅一、九軍團,指出敵李延年縱隊在温坊戰鬥挫敗以後,“現已改為穩進,我軍在東南戰線已少較大的機動可能”;而北線敵周渾元縱隊“則已逼近高興圩,直接威脅興國”。因此命令紅一軍團西移興國方向抗擊周渾元縱隊,紅九軍團與紅二十四師主力仍留在東線“鉗制與抗擊李(延年)縱隊”。
顯然,中革軍委把第五次反“圍”最後階段的主要戰場放在北線的四路,東路僅留羅炳輝、蔡樹藩率領紅九軍團第三師和紅二十四師駐守松毛嶺,以抗禦敵軍的進攻。9月11日,紅一軍團奉命從中屋村出發,向興國方向轉移。此前一天,朱德和周恩來致電羅炳輝稱,“九軍團正在東南戰線領導兩個師抗擊李(延年)敵,責任極重”,因為你不可能抽身到瑞金晤談,特委託林彪在9月11日早上“與你約地會談,為你解決與轉達一切問題”。
不過,現存史料未曾見到林彪與羅炳輝這次談話的內容。但是可以明確的是,朱德、周恩來所説紅九軍團“責任極重”,是指羅炳輝所率這2個師都剛組建不久,總數大約14000人,加上地方武裝參戰的青壯年約2000人,總共大約16000人,依靠這些力量承擔“六路分兵”中之一路,在東線戰場抗擊國民黨軍東路軍4個師的進攻,是極為艱鉅的任務。紅一軍團轉移江西之後,羅炳輝、蔡樹潘即率這2個師佈防於松毛嶺一線。松毛嶺西南主峯為白衣洋嶺(現名白葉楊嶺),是通往長汀的重要溢口,紅軍主力即在這一線作了重點佈防。紅軍把守的另外一處主陣地是松毛嶺西北側的金華山。這樣就構成為金華山——松毛嶺——白衣洋嶺的前沿防線。
在國民黨軍方面,東路軍李延年縱隊在温坊戰鬥的失敗,引起了蔣介石的重視。9月中旬,蔣介石委派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飛抵龍巖,協助蔣鼎文策劃向汀州方向進攻的部署。按照顧祝同新的作戰方案,調第三十六師宋希廉部主攻白衣洋嶺主陣地;第九師集結於朋口以西地區,以一部在三十六師右翼協助進攻;第八十三師集結於連城、朋口之間,擔任右翼警戒,並派一部向連城以西地區活動。
宋希廉在領受主攻任務之後,經過實地考察,發現白衣洋嶺形勢險要,“紅軍利用這線山嶺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在最高的幾個山峯上構成主陣地帶,陣地佈置相當周到”。在宋希廉看來,紅軍陣地極為鞏固且隱蔽,且火力交叉,溝壕縱橫,警戒嚴密,很難摧毀攻取。他隨即向龍巖顧祝同作了報告,請求在南昌的空軍給予支援。
9月24日,國民黨軍東路軍司令部下達向長汀方向發起總攻的命令。在開始幾天,國民黨軍主要是掃清外圍,謹慎推進,先後佔領了松毛嶺東側一些據點。從9月27日開始,國民黨軍全線發動強攻。上午6時,主攻白衣洋嶺的敵三十六師和第十師一部進入陣地;7時,炮兵向紅軍陣地轟擊;8時以後,從南昌起飛的兩批6架、9架飛機先後向紅軍主陣地掃射和轟炸。下午,敵人又一次出動飛機向紅軍陣地轟擊。紅軍在白衣洋嶺及附近各山頭陣地與敵人作反覆衝擊拼殺,戰鬥極為激烈。
據宋希廉回憶,“雙方爭奪異常激烈,有的山頭彼此反覆衝擊達五六次。由於我部在火力上佔絕對優勢,加上又有空軍的支援,紅軍遭受相當大的傷亡”。當天下午,紅軍放棄白衣洋嶺陣地。國民黨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宋希廉被紅軍槍彈擊傷,險些喪命。
在松毛嶺北側金華山陣地上,堅守陣地的紅九軍團第三師展開了悲壯激烈的防禦戰。據當時戰場指揮員紅三師第七團團長劉華香回憶,“敵人不顧大量傷亡,硬要突破我軍防線,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戰鬥打得異常艱苦,連續搏殺了幾天,雙方人員傷亡都非常慘重”。9月29日,金華山被敵人攻佔。同一天,紅軍在各前沿陣地與敵人反覆衝殺搏鬥。當天傍晚,敵人又分別佔領了大園山、大洋山等陣地。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全部退出松毛嶺一線,向中屋村轉移。
其實,松毛嶺戰鬥一直在朱德的密切關注和直接指揮下展開。對於這場戰鬥,根據當時的戰場情況,朱德並未如温坊戰鬥那樣主動出擊,殲敵於運動之中,而是構築堅固的工事,堅守防禦。但根據敵我兵力懸殊的總體評估,朱德也並未要求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死守陣地,而是保持實力,避免損失,適時撤退。
9月25日,朱德致電羅炳輝和蔡樹潘,指出敵李延年縱隊“目的是在佔我們的中心瑞金”,要求紅九軍團和其他各路紅軍,從9月26日開始,“一方面你們應給敵人相當的損失和抵抗,另一方面應很愛惜地使用自己的兵力,並且堅決避免重大的損失”。朱德還明確指示:在敵人飛機大炮轟炸及我工事不十分鞏固的情況下,“指揮員應適時放棄先頭陣地,以便於我們陣地的縱深內實行突擊”;“在失利時,應有有組織地退出戰鬥的計劃”。顯然,紅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的松毛嶺戰鬥並不是在一敗塗地的情況下“敗退”,而是在付出重大犧牲處於不利的情況下“有組織地退出戰鬥”。 [4] 

松毛嶺戰役戰役評價

松毛嶺戰役
松毛嶺戰役(3張)
松毛嶺阻擊戰失敗了,主力紅軍和福建地方武裝同國民黨軍激戰七天七夜,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最終沒能擋住國民黨軍隊步步為營的向前推進。然而,松毛嶺阻擊戰貫徹並勝利完成了中革軍委的戰略意圖,遲滯了國民黨軍的進攻,保證了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順利實施戰略轉移。從這個意義上説,松毛嶺阻擊戰是勝利的。所以,松毛嶺阻擊戰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前夕,中央蘇區東線的最後一次重大戰鬥,在中共黨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及中央蘇區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歷史地位。 [2] 

松毛嶺戰役歷史影響

民國版《長汀縣誌》記載:“民國二十三年九月(即1934年9月)……是役(指松毛嶺戰役)雙方死亡枕籍,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松毛嶺戰役整整進行了七天七夜,打得非常激烈、殘酷。在血與火的激戰中,紅軍給敵軍重創,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被迫全線後撤。1934年9月30日,紅九軍團在長汀縣鍾屋村“觀壽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衞模範隊員、少先隊員和羣眾等人蔘加的萬人誓師大會。當天下午3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前往江西瑞金紅都,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6] 

松毛嶺戰役後世紀念

2018年,松毛嶺戰役遺址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松毛嶺戰役遺址羣位於長汀縣南山鎮廖坊村、連屋崗村、鄧坊村、橋下村、黃家莊村、蔡屋村、中復村、白葉洋村、長窠頭村、官坊村、五杭村、楊謝村、塘背村,連城縣朋口鎮文坊村,年代為1934年。保護範圍:松毛嶺戰役戰地遺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600~900米,包括金華山、豬鬃嶺、隘崬頭、曹莫鄰、七嶺橫排、白葉洋嶺、杉樹嶺、狗耳崬、張家塘、劉坑、寨背山一線的紅軍陣地遺址約1200公頃;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500米;其他舊址:建築四周外牆各向外延伸20米。 [5] 
參考資料
  • 1.    福建省長汀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長汀縣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08:679
  • 2.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誌辦著.福建與新中國一起走過:站起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144-145
  • 3.    蔣伯英.閩西革命根據地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418-423
  • 4.    蔣伯英.閩西革命根據地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423-427
  • 5.    中國福建-政府公報-閩政文〔2018〕218號  .福建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1-28]
  • 6.    李陽民:紅軍長征前夕的松毛嶺戰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長汀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長汀文史資料 第42輯,政協長汀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11年,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