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果體

(大腦腺體)

鎖定
人類松果體為長(5~8)mm、寬(3~5)mm的灰紅色橢圓形小體,重(120~200)mg,其發育在7~8歲時達到頂峯。松果體位於間腦頂部,繮連合後連合之間,四疊體上方的凹陷內,位於第三腦室頂,故又稱為腦上腺,其一端借細柄與第三腦室頂相連,第三腦室凸向柄內形成松果體隱窩。松果體表面被以由軟腦膜延續而來的結締組織被膜,被膜隨血管伸入實質內,將實質分為許多不規則小葉,小葉主要由松果體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纖維等組成。
松果體不是天眼,跟感知力沒有關係。 [1-2] 
中文名
松果體
外文名
pineal body
形    狀
紅褐色的豆狀小體
5~8mm

松果體血管神經

松果體的血管豐富,其血流量僅次於腎臟,由左、右脈絡膜後動脈分支的微動脈穿入松果體被膜,走行於結締組織之間,然後形成毛細血管網,經靜脈彙集起來穿出被膜構成松果體奇靜脈,最終注入大腦大靜脈。
松果體的神經來自外周神經纖維,包括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連合神經和肽類神經。

松果體產生機制

松果體來源於神經外胚層,位置相當於第三腦室頂部。人胚33~36天時,此處室管膜增厚,即為松果體原基。有時在其前方可發生一個小突,稱為副松果體,多在胚胎後期消失,但亦可殘留形成為成體的囊腫。2個月時,增厚的松果體原基向外突起,先形成小囊狀,以後細胞增殖構成實質性器官,只在其基部保留一小腔,即為隱窩。松果體與間腦相連處形成松果體柄。胚胎5個月時,細胞分化為松果體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細胞逐漸成團、索狀排列。6個月時,松果體細胞明顯分化,至第8個月時,松果體已近似成年型。出生後,松果體細胞停止增生,但細胞繼續增大,神經膠質細胞、間質增多。在胚胎後期及幼年早期,松果體細胞由弱嗜鉻性的大細胞和強嗜鉻性的小細胞(未成熟型)組成。當細胞成熟時,核出現凹陷或分葉狀,有核仁,胞質有嗜鉻性細顆粒。電鏡顯示,胚胎後期松果體細胞已有分泌功能。一般來説,人的松果體細胞無感光功能,不能出現從光感細胞演變為內分泌細胞的幾種過渡類型,如有纖毛的原始分泌細型光感細胞、中間型光感-內分泌細胞、完全內分泌細胞。

松果體生理功能

1.分泌褪黑素,抑制垂體促卵泡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的分泌,並分泌多種具有很強的抗促性腺激素作用的肽類激素,從而有效地抑制性腺的活動和兩性性徵的出現。若松果體受到破壞,則會出現早熟和生殖器官過度發育。
2.分泌低血糖因子,其作用時間比胰島素長,可達24小時。
3.松果體的活動顯示出明顯的週期性,一晝夜中褪黑素的分泌量隨光照而減少,隨黑暗而加多,據研究這可能影響睡眠和醒覺等活動。此外,松果體的活動還呈現月、季、年的週期,科學家們認為松果體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向中樞神經系統發出“時間信號”,從而影響機體的“生物鐘”。

松果體相關謠言

不少地方都開設有量子波動速度等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全腦培訓班,有的培訓方宣稱不僅可以“一目十行”,還能開發松果體——“松果體打開了,天眼就打開了,閉着眼睛也能看到書中的內容”。而當學生感覺“啥都沒學到”時,培訓方通常都會表示“學生年齡太大了,小孩兒送進來早的話,早就開天眼了”。 [1] 
其實,松果體跟感知力沒有關係。閲讀速度受制於神經系統的傳遞速度,任何速度都得面對人的機體極限,上限不可超越。凡是吹噓能超出上限提高閲讀速度的,都是騙局。 [1] 
醫學專家明確表示:“之所以將‘松果體’稱為人類的第三隻眼睛,是因為‘松果體’能夠分泌一種名叫褪黑素的激素,讓人感受晝夜交替的變化。”換言之,即便激發了“松果體”,也不能讓人矇眼識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