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东阳楼

福建省漳州市的清代方形土楼
东阳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华安大地土楼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蒋士熊之孙蒋宗杞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创建 [2] [4]。该楼为内通廊式方形土楼,背靠狮子山,采用“天圆地方”布局理念,建筑风格注重居住舒适性,以“三大一小”(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住房小)设计著称,被誉为福建土楼从古典转向现代的样板建筑和“宜居典范” [2] [8]。东阳楼与二宜楼、南阳楼共同构成的大地土楼群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5-6],其建筑理念体现了传统风水学与实用功能的结合,反映了土楼从防御性向宜居性的演变 [4] [8]
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 [4]
建造时间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2] [4]
建筑类型
内通廊式生土方楼 [2] [4]
文物保护
2000年列为华安县文保单位 [4-5]
世界遗产
2008年随福建土楼列入名录 [1] [5-6]
建筑规模
占地2200平方米,高11米,含36间住房 [4]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东阳楼由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宗杞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主持兴建,选址大地村狮子山前,遵循“狮子踏印”的风水布局 [2] [4] [8]。其建设标志着华安土楼从防御性建筑向居住舒适性优先的转型 [4]

建筑特色

播报
编辑
  • 形制布局:坐西北朝东南,面阔45.81米,进深26米,为两层方形土楼,与南阳楼形成“天圆地方”呼应 [2] [4]
  • 功能设计:采用“三大一小”创新布局,厅堂、厨房、卫生间空间宽敞,住房相对紧凑,注重通风采光 [2] [8]
  • 结构技艺:以生土夯筑为主,墙体坚固,融合传统夯筑技术与实用美学 [4] [7]

文化价值

播报
编辑
作为福建土楼“申遗”的核心组成部分,东阳楼与二宜楼、南阳楼共同展示了土楼聚落的社会组织形态和建筑艺术成就 [6-7]。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清代闽南民居对居住舒适性的追求,探几殃是少拒仔笑键研究中国传统判求民居演变愉婆民的重要实物资料 [2] [8]跨洒坑恋腊阀洪遥催。

保护与现状

播报
编辑
2000年3月,东阳楼被列为华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5]。2023年,华安县以土楼保护与活化利用为核心,推动“土楼+文旅”融合发展,东阳楼成为展示土楼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结合的重要载体 [3]

地图信息

播报
编辑
东阳市人力资源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