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鄉族自治縣

鎖定
東鄉族自治縣,隸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面,東經103°10′~44′,北緯35°30′~36′之間。東臨洮河與定西市毗鄰,南與廣河、和政兩縣接壤,西接大夏河臨夏市臨夏縣為界,北隔黃河與永靖縣相望。全縣總面積1510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鄉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90034人。 [9] 
歷史上,東鄉沒有縣的建制,隸屬河州管轄,1949年8月22日東鄉解放。1950年10月,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成立了相當於縣一級的東鄉自治區。1955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正式定名為東鄉族自治縣。 [1]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宣佈東鄉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東鄉族自治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4.67億元、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27.71億元、增長108.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1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2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2元、增長10.9%。
中文名
東鄉族自治縣
外文名
Dongxiang 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甘肅省臨夏州
地理位置
甘肅省西南部
面    積
1510 km²
下轄地區
16個鄉、8個鎮
政府駐地
鎖南壩鎮
電話區號
0930
郵政編碼
731400
氣候條件
温帶半乾旱氣候
著名景點
劉家峽庫區
機    場
火車站
暫無
車牌代碼
甘N

東鄉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地圖
地圖(2張)
歷史上東鄉隸屬河州(今臨夏管轄),未曾單獨設置政權。
1949年8月28日東鄉解放。
1950年9月25日東鄉自治區成立。
1953年12月東鄉自治區改名為東鄉族自治區。
1955年改名為東鄉族自治縣。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宣佈東鄉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3] 

東鄉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東鄉族自治縣區劃沿革

東鄉族自治縣風光
東鄉族自治縣風光(11張)
2000年,東鄉族自治縣轄1個鎮、24個鄉:鎖南鎮、龍泉鄉、東塬鄉、北嶺鄉、達板鄉、趙家鄉、汪集鄉、唐汪鄉、風山鄉、關卜鄉、沿嶺鄉、那勒寺鄉、免古池鄉、董嶺鄉、車家灣鄉、考勒鄉、柳樹鄉、河灘鄉、百和鄉、果園鄉、五家鄉、坪莊鄉、高山鄉、大樹鄉、春台鄉。
2004年,東鄉族自治縣轄5個鎮、20個鄉:鎖南鎮、達板鎮、河灘鎮、那勒寺鎮、唐汪鎮、春台鄉、柳樹鄉、東塬鄉、坪莊鄉、百和鄉、關卜鄉、趙家鄉、五家鄉、果園鄉、沿嶺鄉、汪集鄉、風山鄉、車家灣鄉、高山鄉、大樹鄉、北嶺鄉、龍泉鄉、考勒鄉、董嶺鄉。
2012年,東鄉族自治縣轄19個鄉、5個鎮:鎖南鎮、達板鎮、河灘鎮、那勒寺鎮、唐汪鎮、春台鄉、柳樹鄉、東塬鄉、坪莊鄉、百和鄉、關卜鄉、趙家鄉、五家鄉、果園鄉、沿嶺鄉、汪集鄉、風山鄉、車家灣鄉、高山鄉、大樹鄉、北嶺鄉、龍泉鄉、考勒鄉、董嶺鄉下轄229個行政村、1893個合作社。

東鄉族自治縣區劃詳情

2018年,東鄉族自治縣轄16個鄉、8個鎮、229個行政村、1893個合作社:鎖南鎮達板鎮河灘鎮那勒寺鎮唐汪鎮果園鎮汪集鎮、龍泉鎮、春台鄉、柳樹鄉、東塬鄉、坪莊鄉、百和鄉、關卜鄉、趙家鄉、五家鄉、沿嶺鄉、風山鄉、車家灣鄉、高山鄉、大樹鄉、北嶺鄉、考勒鄉、董嶺鄉。

東鄉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東鄉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東鄉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東經103°10′~44′,北緯35°30′~36′之間。東鄉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北部,以東鄉族發祥地和絲綢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聞名,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東西寬51公里,南北寬47公里,總面積15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462平方公里。

東鄉族自治縣地形地貌

東鄉族自治縣地貌呈方圓形,四面環水,中間高突。東鄉族自治縣最高海拔2664米、最低海拔1736米,平均海拔2610米。境內山巒起伏,六大山樑夾着六條山溝,以縣城鎖南鎮為中心向東鄉族自治縣傘狀延伸遍佈。

東鄉族自治縣氣候

東鄉族自治縣屬温帶半乾旱氣候。氣候乾燥,冬長夏短,無霜期年平均138天,年降雨量為200~500毫米。

東鄉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東鄉族自治縣礦產資源有石英石等。

東鄉族自治縣人口

2010年東鄉族自治縣總人口25682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鎖南鎮14216、春台鄉8721、柳樹鄉6623、東塬鄉12893、河灘鄉27780、坪莊鄉9493、百和鄉11413、關卜鄉9452、那勒寺鄉17785、趙家鄉7318、五家鄉8577、果園鄉12685、免古池鄉6602、沿嶺鄉5565、汪集鄉9801、風山鄉5506、車家灣鄉3434、高山鄉3194、達板鄉22287、唐汪鄉14399、大樹鄉7801、北嶺鄉4664、龍泉鄉13739、考勒鄉7434、董嶺鄉5446。
2012年底,東鄉族自治縣總户數5.56萬户,總人口29.16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鄉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90034人。 [9] 
2012年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人口占87.04%,漢族佔9.92%,回族佔2.92%,其他少數民族佔0.1%。

東鄉族自治縣經濟

東鄉族自治縣綜述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生產總值達到9.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增長15.5%,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達6.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06%,佔東鄉族自治縣生產總值的65.4%;非公有制經濟達3.7億元,比2010年增長17.6%,佔東鄉族自治縣生產總值的37.77%。其中第一產業3.18億元,比2010年增長5.3%,佔32.48%,第二產業2.09億元,比2010年增長26.2%,佔21.37%,第三產業4.52億元,比2010年增長19.1%,佔46.15%。人均生產總值為3427元,增長21.7%。 [4] 
2017年,全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18.0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5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 [1] 
2020年,東鄉族自治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4.67億元、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27.71億元、增長108.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1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2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2元、增長10.9%。

東鄉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末耕地面積為36.78萬畝,全年包括複種的糧食播種面積為37.44萬畝,其中夏糧5.84萬畝,秋糧31.6萬畝,夏秋作物比例由1:5.47調整為1:5.41,基本與2010年保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中洋芋播種面積為25.37萬畝。糧食平均畝產為195.06公斤,糧食總產量達到73032.82噸,比2010年增長4.59%。其中夏糧總產達到4714噸,比2010年下降39.08%,秋糧總產達到68318.82噸,比2010年增長10.03%。農民人均佔有糧264.14公斤,比2010年增長3.43%。 [4] 

東鄉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5615萬元,比2010年增長2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873.3萬元,比2010年增長35.97%,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達到1074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0.42%。工業增加值達到9831萬元,比2010年增長18.8%。
2011年末共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家,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1億元,比2010年增長33.3%。 [4] 

東鄉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89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88%。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城鎮零售額87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7.33%,鄉村零售額4109萬元,比2010年增長9.1%。商品消售總額113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6.44%,其中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640.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 [4] 

東鄉族自治縣政治體制

副書記: 馬子仁、馬國全、張兆年、瀋海龍
常 委: 馬豔雋、馬小鶴、石 峯、程曉雲、董 汛、宋國全、焦建國、馬德智、王建紅 [14] 

東鄉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東鄉族自治縣脱貧攻堅

2017年,東鄉族自治縣紮實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嚴格貧困人口識別退出程序標準,大力推進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精準扶貧,組織完成了鄉村初驗、縣級數據比對、縣級行業部門認定、縣級驗收等各階段工作任務,全縣精準脱貧1752户、891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2.56%。着眼於解決基礎短板瓶頸問題,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13億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實施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到村到户等項目27個,完成村社道路硬化270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862盞,在8個鄉鎮的23個村實施人飲入户工程,共埋設管道211公里,人飲入户1570户,有效解決了8000多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按照小分散、大集中的原則,通過集中安置、插花安置、縣城安置等方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569户、1.26萬人,縣城新區13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宅樓進展順利,計劃安置887户、4272人,實施農村D級危房改造3407户。按照“一年夯實基礎,兩年凸顯成效,三年全部脱貧”的階段思路,編制完成了《東鄉縣脱貧攻堅三年實施方案(2018-2020)》,規劃到村到户到人項目31個、28.44億元。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縣內工商企業家幫扶落實各類物資折價達705.5萬元,幫助163個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省州縣各級幫扶單位積極謀思路、伸援手、解難題、促發展,落實幫扶項目50個,完成投資1981萬元。廈門市、湖裏區兩級援建資金3695萬元,實施了唐汪鎮旅遊扶貧、汪集鎮何家村道路硬化、折紅路布楞溝綜合服務區等項目;中國石化集團投資5000多萬元在布楞溝流域6個鄉鎮實施危房改造、暖棚圈舍、道路硬化、生態建設等項目,有效改善了貧困村基礎條件。 [1] 

東鄉族自治縣教育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11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制學校9所,各類小學190所,東鄉族自治縣有教職工2258人,現有在校生49900人。 [4] 
投資7849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3所、各類學校25所,教育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狠抓控輟保學工作,大力開展“零輟學鄉鎮”、“零輟學村”、“零輟學學校”創建工作,特別是今年秋季從青海諾木洪組織勸返“枸杞兒童”110名,全縣小學適齡生入學率99.7%,初中入學率98.4%,九年義務鞏固率74.2%,高考本科上線328人。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招聘農村幼兒園、中小學特崗教師112名,招錄“雙語”教師70名,培訓中小學教師2500人(次)。按照教育脱貧一批的要求,加大貧困學生資助,發放助學貸款1440人、839萬元,落實助學金、資助金112.7萬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為薄弱學校和貧困學生捐款捐物折資達1000餘萬元,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發展的濃厚氛圍。 [1] 

東鄉族自治縣文化

2011年底,東鄉族自治縣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7個,累計鄉鎮綜合文化站達到23個,農家書屋229個,完成縣城有線電視數字化換户680户,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1.23%和92.25%。 [4] 

東鄉族自治縣衞生

2011年底,東鄉族自治縣共有醫療機構32個,共有醫務人員357人,其中醫療人員200人,護理人員157人,病牀達到527張,千人擁有病牀數達到1.84張,參合農民27.25萬人,參合率達98.55%。 [4] 
持續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城鄉醫保整合工作基本完成,投資687萬元改擴建鄉鎮衞生院4所,培訓衞技人員920人(次)。紮實開展健康扶貧行動,免費體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8萬人,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8.6%,報銷75.5萬人(次)、1.33億元。 [1] 

東鄉族自治縣基礎設施

2011年,東鄉族自治縣交通公路建設累計投資3.97億元,先後實施了二級公路一項,改建工程四項,通達通暢工程90個項目,建設公路里程240公里,30個行政村實現了公路路面硬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交通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2011年末,東鄉族自治縣實際擁有公路182條1165.6公里,東鄉族自治縣229個行政村中,有148個行政村通等級公路,81個行政村通水泥公路,通公路率100%,通等級公路率64.6%,路面“硬化”率35.4%,完成公路客運週轉量5430噸/公里,比2010年增長20.19%,公路貨運週轉量6556噸/公里,比2010年增長19.14%。 [4] 

東鄉族自治縣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7] 

東鄉族自治縣歷史文化

東鄉族自治縣名優特產

燒洋芋:東鄉族種植的洋芋澱粉含量高、沙質、味甘,煮、燒、炒都可餐用,尤以冬春二季以炕洞燙灰裏燒焐的洋芋為最佳。剝掉一層皮,便呈現出烤成油黃的內質,又脆又沙又香。
鍋塌:青稞面發酵後,做成塊狀,貼在鍋上蒸或烙熟,這種食品東鄉族稱它為“鍋塌”。
米麪窩窩:把米麪用滾燙的開水攪拌成團塊,裝在瓊鍋裏,在炕洞裏燒熟,帶甜味,有時窩窩裏還放上甜棗。
油香:油炸的小餅子,中間需切兩個小縫。
酥散:油炸的大麻花,有人的胳膊粗細,扭成盤旋狀,一尺見方,食用時掰開分食。東鄉人對所有的麪食,無論大小,都得掰開吃,不得一拿上就囫圇吞吐,這是規矩。
饊子:油炸食品,酵面中和上清油、雞蛋清,爾後象柱面一樣,拉成筷子粗細,盤成一尺見方。
羅婆弱:一般混煮一些青稞、小麥、豆子或大豆,多喜用羊頭及羊蹄雜碎一齊煮用。羊蹄雜碎,燎掉毛,反覆沖洗乾淨,再放上花椒,青鹽,和糧食混煮在一起,講究要煮熟煮爛,是可口的美味食品。
三泡台:待客飲茶,除了茶葉以外,還在蓋碗內放上冰糖、幾枚桂圓或是燒棗,俗叫“三泡台”。

東鄉族自治縣地方風俗

婚姻:東鄉族在傳統婚姻關係上,還保留尊從“阿哈交”觀念的婚俗,所謂“阿哈交”,是一種宗族或家族的殘餘形式。一個“阿哈交”包括有血緣關係的上百户不等,輩分最高的年長者,稱為“當家”。同屬於一個“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違者將受到譴責。寡婦再嫁,同輩親屬有優先權。包辦婚姻為主。男女十六七歲就可舉行婚禮,但現在按我國《婚姻法》法定年齡結婚的男女越來越多。婚禮儀式帶有宗教氣氛。
服飾:東鄉族人在服飾方面變化較大,開始與漢族和回族的服飾相近,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頭飾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無檐小帽,稱“號帽”;婦女一般戴絲、綢製成的蓋頭”,少女及新婚少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青色的,年老婦女戴白色的。蓋頭一般要長到腰際,頭髮全部被蓋住。現在一些參加工作的年輕婦女,為了勞動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蓋頭,而喜戴一頂白色小帽。東鄉族男子不喜留長髮,但習慣留鬍鬚,這與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不一樣。據説,穆斯林男子,到適當年齡留有鬍鬚,同教者見到都要以禮相待。 [13] 
飲食:東鄉族人的基本飲食,以小麥、青稞、玉米和豆類、洋芋(馬鈴薯)為主食。通常人們的麪食種類有:“饅頭、麪條、油香等。最負盛名的“拉拾哈”(“拉麪”或“刀削麪”)、炸油香、“尕雞娃”和手抓羊肉等飲食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雞娃”很有講究,把整雞各部位分為13個等級,“雞尾”最珍貴,一般給席上的長者或尊貴客人吃。
禮儀:東鄉族人民很講禮節,熱情好客,尊老愛幼,講究衞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輩不得動手。除老年婦女外,婦女一般不與男子同桌吃飯。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東鄉人待客一般不與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對客的敬重。男賓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宗教:東鄉族人因為宗教關係,保持着良好的沐浴習慣。有“大淨”和“小淨”之分。“小淨”每天洗,保持手、腳、口腔、面部、鼻孔的乾淨。“大淨”,一週一次,保持全身潔淨。每逢節日前,人們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東鄉人因宗教原因,禁食豬、狗、馬、騾、驢肉,忌説豬;不食動物的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袒胸露背;禁忌遞煙敬酒。 [12] 

東鄉族自治縣方言俚語

東鄉語是東鄉族人民生產生活中交流的主要的交際工具。在東鄉族自治縣與東鄉族羣眾雜居的漢族,有不少人也能流利地使用東鄉語。東鄉族幹部職工之間,除開會外,在生活中和執行公務時也多用東鄉語。在東鄉語區的小學,給低年級學生上課時還用東鄉語進行“雙語”教學。東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它與同語族的語言之間有明顯的語音對應關係,有相當數量的同源詞。在語法方面大部分語法範疇和語法形式是共同的,特別是句子結構基本相同。在同語族語言當中,東鄉語和土族語、保安語比較接近,但互相交流仍有很大困難。
饊子 饊子
東鄉語的詞彙由蒙古語族同源詞、漢語藉詞和一些突厥語、波斯語、阿拉伯語詞組成。蒙古語族同源詞是東鄉語詞彙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基礎,絕大部分系反映日常生活的基本詞彙,如(用東鄉語實用記音符號標音)sara(月亮),kun(人),kha(手),morel(馬),tawun(五),chighan(白),ire(來),mejie(知道)等。漢語藉詞是除同源詞之外東鄉語中數量最多的詞,凡新生事物幾乎均用漢語藉詞表達。較早期的漢語藉詞如。cha(茶),liengie(連枷),hantan(汗衫),be(百),honshan(皇上);漢語藉詞如shuji(書記),gonbo(廣播),qiche(汽車)等。突厥語中的詞也屬反映口常生活的基本詞彙,如dan(牆),orou(杏子),kenchi(麻),sizhagvan(鼠),tashi(石頭),baer(錢),tuman(霧),bagva(蛙)等。波斯語的詞也大多屬基本詞彙asiman(天),zemin(地),biemar(病,毛病),banda(晨禮),huda(真主)等。阿拉伯語的詞大多是反映宗教內容的,有些也屬基本詞彙,如alen(宇宙),mechi(清真寺),zhuma(聚禮日),shaitan(鬼),dunya(今世),ruhher(靈魂),hharamu(禁止的),qida(經書)等。還有個別藏語的藉詞,如:zhanghei(狼)等。

東鄉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東鄉縣下王家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東鄉縣鎖南鎮王家村西斷崖之下,距地表約七,八米處。距縣城3裏處。該遺址是在1986年調查中發現的。遺蹟暴露在王家溝底稍高處水積砂質粘土層與黃土層相接之間,灰土堆積厚約20釐米,中夾有炭渣,燒骨,打製石片刮削器等物。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土樣化驗分析與專家鑑定,其地質年代為第四期,絕對年代是4900±150年,距今有15000年。這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唐汪川山神廟遺址
唐汪川山神廟遺址,位於自治縣境內唐汪鄉胡浪村洮河西岸第三台地上,面積約1萬平方米。1956年春,胡浪村社員在植樹時發現,並出土陶器19件。
林家遺址
林家遺址位於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大夏河南岸二台地。文化內涵以馬家窯類型為主,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文化遺存,是馬家窯類型的代表性遺址。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曾先後在這一帶調查,發現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辛店等文化遺址十餘處。1977年4月至7月和8至11月發掘總面積將近3000平方米。發現馬家窯時期房屋遺址27處,製陶窯址3處,灰坑98個。

東鄉族自治縣所獲榮譽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5]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6]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8] 
2022年3月,被公示為“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名單。 [10] 
2022年4月,獲評甘肅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