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邑龍王廟

鎖定
東邑龍王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成家川街道東邑村,創建年代不詳,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2] 
東邑龍王廟坐北朝南,兩進式院落。現存山門、戲台、正殿,兩側有耳殿、廂房等共有殿宇33間。現存主要建築正殿為金代遺構,戲台為清代建築。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四椽栿上置平梁,用脊瓜柱,大叉手。殿頂琉璃脊獸,施筒板布瓦。前檐斗栱五鋪作單抄雙下昂。廟內附屬文物無存,原大殿內牆壁存有壁畫,現已毀損。 [2-3] 
2006年5月25日,東邑龍王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東邑龍王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成家川街道東邑村
所處時代
金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378-3-08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東邑龍王廟歷史沿革

東邑龍王廟的始創年代沒有具體的文字記錄,經查證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聾。
1949年,東邑龍王廟被村小學佔用,後又被鄉辦中學佔用。
1986年,收歸潞城市文物管理所管理。
2004年,東邑鄉中學遷出。 [3] 

東邑龍王廟建築格局

東邑龍王廟整體佈局規整對稱,保存完整,坐北面南,兩進式院落。現存山門、戲台、正殿,兩側有耳殿、廂房等共有殿宇33間。山門有三間,兩側連接八字影璧牆,與兩側圍牆貫通。入山門靠西處有一眼水井,和祈雨有關。山門內兩側各為三間廂房,中間甬道直通戲台,構成第一院落,南北進深12.3米,東西寬16.7米;戲台下為通道,上為三間倒座戲台,正殿與戲台相對,以甬道相連,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五間及廂房各三間,正北為大殿三間,東西耳殿各三間,構成第二進院落。南北進深26.9米,東西寬16.7米。龍王廟佈局規整有序,符合中國傳統建築以中軸線為主,左右對稱的佈局格式。因後時屢有修繕,所以風格雜糅,但是殿內樑架保留了大叉手、平梁,基本保留了金代原建時的特點。廟內附屬文物無存,原大殿內牆壁存有壁畫,現已毀損。 [3] 
東邑龍王廟 東邑龍王廟

東邑龍王廟主要建築

  • 正殿
正殿是龍王廟最主要的建築,位於中軸線最北端,坐落在長14.76、寬13.5、高1米的台基之上,台基東、西、南三面設台階。正殿三間,面闊13.24米、進深11.97米,單檐懸山頂,灰瓦,大吻、垂獸、戧獸、套獸均為琉璃雕花,正脊每面6條龍,垂脊雕鳳,均配飾牡丹,可惜垂脊只留一條脊剎,有“嘉慶元年五月立”題記。明間設板門(已毀),兩次間為坎牆直欞窗,明間覆盆柱礎,青石淺雕雲龍圖案,次間為方形石料基座。
砌上露明造,舉架平緩,減柱造,方形抹稜金柱、山柱,檐柱收殺、側腳,柱頭卷剎顯著,設欄額普拍枋。用材自然粗放,各種材斷面不規整,圓木稍加砍制便使用,採用乳栿對四椽栿,栿上兩蜀柱(有方形、圓形)上有大斗,平梁座於鬥內,縱向出栱託替木、承金檁,蜀柱間由縱向襻間枋連接。平梁上設插手,脊瓜柱下設置合,上承大斗捧接令栱、替木承託脊檁。侏儒柱下插合,蜀柱下用駝峯,合、駝峯兼而用之的做法較為少見。各縫樑架結構處理一致,四椽栿插入後牆內設後檐柱承託,椽頭卷剎明顯。牆體均為坎磨青灰磚砌築,正面兩次間設坎牆,兩山牆及後牆均砌至檐口。
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耍頭昂形,重栱計心造。裏轉四鋪作,出華栱一挑,第二跳昂後尾作雀替狀承託乳栿。正身要頭為真昂與令栱相交上承隨檁枋、檁檐,後尾由乳栿駝峯乘託,上座大斗,下承金檁,在結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間補間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櫨鬥作圓形,共12瓣,第一跳華栱兩側出45°斜栱,第二跳下昂兩側出45°斜栱兩縫,令栱加長,正身為昂,兩側45°出兩縫耍頭,上承隨檁枋、檐檁裏轉五鋪作,偷心造。華栱兩側45°斜出要頭,上昂後尾插人垂連柱,上承金檁。這種在45°角線上出龐大的斜栱兩縫,第二跳加至四縫,使斗栱的形狀如同怒放的花束,是遼金兩代斗栱獨有的構造特徵,金代尤為顯著。
次間補間斗栱:正身與明間結構基本一致,唯櫨鬥作六瓣,二、三跳45°斜栱耍頭一縫,三令栱作鴛鴦交首狀,出斜栱。
金柱鬥棋:四鋪作,設欄額,斗栱十字相交,承託四橡栿與乳栿結點,縱向有襻間枋。正身栱做雀替狀施於乳栿下。從結構上看,正殿主要構件是金代遺物。
東西耳殿各三間,通面闊7.5米,前插廊,單檐硬山頂,縱向磚券窯洞。面為三間,實為一間,明間後牆砌拱形神龕,布簡板瓦,脊為雕龍圖案。
正殿
  • 東西配殿及廂房
東西配殿及廂房分設於大殿、戲台與山門兩側,均為硬山式建築,自北而南配殿五間有前廊,中間三間,南端三間,建築現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唯東側中間三間可看出清代樣式。
另有正殿前台基上,東西各蹲一石獅,被移至學校門前。廟中碑刻在“文革”期間遺失,現今還沒有找到有其創始年代的文字記載。
  • 山門
山門位居廟前、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琉璃脊獸,簡板瓦作。琉璃以黃綠紅三色為主,色彩豔麗。單檐硬山頂,明間中部設板門兩扇,前檐柱頭斗栱四鋪作,單下昂(琴面)捲雲要頭,補間斗栱雙下昂,上昂後尾挑人垂蓮柱,上承託在中金檁下皮,後檐為一斗三升。樑架由四栿、平梁、插手構成,灰布瓦頂,磚木結構,從建築形制和藝術構件的特徵看,應是清代遺物。東側廂房用作伙房,西側廂房用作宿舍,宿舍門窗開向廟外,均拆改為現代建築。
山門 山門
  • 戲台
戲台三間為倒座式,即坐南朝北,面向正殿,單檐硬山頂,灰布瓦頂。上下兩層,下層為通道,通道頂部鋪木板,正面(面向山門)牆體直達檐口。中間開方形門,上部做拱形門頭,沙石材質,雕刻蓮花、龍、蓮瓣圖案,上方鑲“民生潤澤”石匾一塊。背面(戲台正面),明間下部為長方形門洞,東側石砌台階,可達上層。戲台前檐斗栱四鋪作單下昂,捲雲式昂頭。柱頭斗栱要頭為象頭,補間為龍頭。明間雀替為龍頭,兩次間為象頭。樑架由四椽栿、平梁構成。樑架殘存部分有彩畫,無壁畫。台口被門窗壘砌封閉,兩側東西耳房已被拆除,但建築和架檁的痕跡清晰可辨,應為唱戲時化裝、休息的場所。
戲台 戲台

東邑龍王廟歷史文化

東邑龍王廟神殿與戲台結合構成神廟,是北宋以後中國本土宗教場所的顯著特徵。他們結合的思想基礎是孔子的“興於禮,成於樂”的禮樂觀,神殿象徵着禮,戲台象徵着樂,禮樂是祭祀的兩面。“無戲樓則廟貌不稱,無戲樓則觀瞻不雅”,沒有戲台,“不惟戲無以演,神無以奉,抑且為一村之羞也”,這種思想體現了“禮以節人,樂以和人”的禮樂制度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晉東南地區多神廟,每年的零祭儀式和春祈秋報相結合,造就了當地以取水求雨為主旨的獨特的賽社活動。每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祈福節東邑村都要在東邑龍王廟舉行三天的廟會。 [3]  [4-5] 
東邑村“龍抬頭”祈福節 東邑村“龍抬頭”祈福節

東邑龍王廟文物價值

東邑龍王廟建築時代較早,建築規模較為完整,建築體量較大。大殿為金代遺構,主要構件仍保留了早期建築的形制和風格,其建築結構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1、歷史價值
東邑龍王廟大殿為中國現存較少的金元建築遺構,是晉東南地區龍王信仰建築的典型代表,其歷代修聾的歷史信息,為研究宋金建築的風格變遷提供了實物例證,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研究價值。
2、藝術價值
東邑龍王廟大殿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風範,檐柱側角生起明顯,月梁加工規整,舉折舒緩,殿頂正脊琉璃精美,呈現古樸莊重的藝術風格。
3、科學價值
東邑龍王廟的斗栱、枋木等構件選材規整嚴謹,符合宋《營造法式》中的用材制度。樑架用材碩大粗獷,體現了金代建築特點。平面柱網採用減柱造,加大了內部空間的有效利用,是金代建築科學的進步表現。 [3] 

東邑龍王廟保護措施

1986年,東邑龍王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保護碑 保護碑
2006年5月25日,東邑龍王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東邑龍王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東邑龍王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成家川街道東邑村。 [2] 
  • 交通信息
乘坐長治市內公共交通潞城—台東、潞城—東邑、潞城611路至東邑鄉站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