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遼黑豬

鎖定
東遼黑豬,吉林省東遼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6] 
東遼縣是著名的黑豬養殖之鄉,是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因其境內山崇丘緩,森林茂密、禽獸羣集,清朝時期曾被皇家封為“盛京圍場”。《西安縣誌》對黑豬的貿易有着十分詳細的記載:“豬值百抽二局費二釐為二成二税。又分肥豬、凍豬、宰豬、小豬四項,前三項向俱計值東錢百吊收二吊局費二百文三十四年改為十元收二角局費三枚,宰豬另有印子税半角,滿五十斛者東錢四百文二十斛一下這銅幣三枚。”由此可見,在清光緒年間,東遼縣飼養黑豬已形成了產業鏈。
由於黑豬主要生長在東遼縣東遼河流域,民間為了區別其它豬種,就以東遼黑豬稱之。1955年,吉林省畜牧管理部門首次提出東遼黑豬名稱。“東遼黑豬”名稱有文字記載源於1980年版《東遼縣誌》第五篇《畜牧業》第三章《畜禽改良》第一節《豬》原文為:“1975年選擇熱鬧公社禮讓村作為東遼縣黑豬養殖場。1976年經吉林省科委、畜牧局、畜牧獸醫協會、農業科學院部門領導,專家鑑定,正式命名為“東遼黑豬”。” [1]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東遼黑豬”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6] 
中文名
東遼黑豬
產地名稱
吉林省東遼縣
品質特點
通體烏黑,體質結實,產肉突出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5年第143號
批准時間
2015年12月04日

東遼黑豬產品特點

東遼黑豬品質特性

東遼黑豬的感觀特徵是:通體黑色,體質強健、頭中等大、額寬嘴短、兩耳下垂、腰背平直、四肢粗壯、抗病和抗寒性強,瘦肉率高等特性。
東遼黑豬肉的感觀特徵是:肌肉有光澤、瘦肉纖維勻稱、脂肪連成織網狀、有理石條紋、吸水力強。肉質鮮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味美可口。瘦肉中蛋白質含量≥21%,肌間脂肪≥5%,風味氨基酸含量≥43%。 [1] 

東遼黑豬傳統飼養

東遼黑豬是在傳統養殖意識下逐步培育起來的,以20世紀80、90年代,庭院經濟型傳統的飼養方式飼養。東遼縣的先民們多是讓母豬在每年入冬時配種,到2—3月份開始產仔,4—6月份開始選仔豬飼養。每户一般都是養殖2—3頭,豬舍為全開放式。從晚春到冬初,農民主要以野菜、農副產品、糠夫和佐以少量的玉米和豆餅為飼料,有時還喂泔水及餿了的剩飯和菜等。同時在草甸子和山林中放牧,以及在秋收後的農田裏放牧,食牧草和撿食堅果、野果和落地糧食等,喝山泉水。在長期野外放養過程中,豬攝取多種食物、礦物質、優質礦泉水,豐富和促進了東遼黑豬肉風味氨基酸的形成;同時,豬的長時間的運動、奔跑和拱食促進了豬全身肌肉健壯發達,也促進了肌間脂肪的形成,這些都造就了肉質美觀且風味獨特。到了冬季,東遼黑豬不在放牧,開始圈舍飼養,豬渾身長也開始滿絨毛防寒。農民為讓豬多長膘也開始給豬加料,主要是糠夫、玉米、豆餅、大豆和冬儲的爛菜等。整個傳統養殖都是喂熟的流食,也就是前期吊架子,後期催肥。到12月末,也是進農曆臘月,豬體重也都基本達到100千克左右時家家户户開始宰殺,也叫殺年豬過年,整個飼養期在10個多月左右。
東遼黑豬一直延續放養與圈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只是現代以野生果類、玉米和豆粕為飼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防疫也不使用任何抗生素藥物,使東遼黑豬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始物種的特性。 [1] 

東遼黑豬品類對比

東遼黑豬<b>與其他黑豬的對比</b>
品種
瘦肉中蛋白質
肌間脂肪
風味氨基酸
東遼黑豬
≥21%
≥5%
≥43%
嘉興黑豬
≥23%
≥2.37%
≥33.9%
杜洛克
≥20%
≥2.4%
≥33.9% [1] 

東遼黑豬產地環境

東遼黑豬位置境域

遼源市東遼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屬於長白山系老爺嶺山脈,處於東部長白山區與西部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個丘陵起伏的半山區,海拔214米至914米之間。東遼黑豬保護區介於東經124°50′—125°35′13″,北緯42°36′50″—43°13′36″之間;東和東南與東豐縣接壤,西和西南與遼寧省西豐縣毗鄰北與伊通縣相連,西北隔二龍湖梨樹縣相望,環繞遼源市區。東遼縣境內以東遼河水為主,大小河流縱橫交錯,皆流入其中;羣山環繞,崗谷平窪交錯分佈,山川溝丘地勢起伏。全縣共有耕地66086公頃,水域面積6540公頃,林地面積74328公頃。 [1] 

東遼黑豬植被條件

東遼縣山巒平緩,林木茂盛,林下植被豐富,屬於長白山植物區系,森林草原類型。主要有莎草、苔草、蕨類、苜蓿等牧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狗(軟)棗子等。另外,山林中盛產橡子、榛子、松仔等堅果,這都非常適宜東遼黑豬的放牧。東遼黑豬在放牧過程中,啃食植物、撿食堅果和落地果等,造就了東遼黑豬肉的特有風味。 [1] 

東遼黑豬氣候特徵

東遼縣年平均温度5.2℃。年極端最高温度為36℃,極端最低温度零下37.8℃;1月份為最冷月,月平均氣温零下16.1℃;7月份為最熱月,月平均温度為23.1℃。日較差一般在9.5—16.3℃之間。全縣年日照時數為2504.2小時。年日照率為57%,5—9月份作物生長期內的光照時數為1154小時,日照率為53%。因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變化率大,季節分配不均。夏季雨量集中,5—9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2%。年降水量為65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929.1毫米,最小降水量為397毫米。1月降水量最大為119毫米。降水的地理分佈是西南部和東南部偏多、北部偏少,趨勢是由南向北遞減。冬季寒冷,動物的生存必須蓄積厚厚的抗寒脂肪層,這就為形成東遼黑豬肌間脂肪、風味氨基酸的形成奠定了氣候因素。 [1] 

東遼黑豬土壤類型

東遼縣總面積2390.92平方千米,境內土壤肥沃,礦物質資源豐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酸鹼適中,富含鎂、硒、鋅、硅等微量元素,特別是硒、鋅元素含量高於周邊地區。 [1] 

東遼黑豬水系水文

東遼縣的主要河流有東遼河,發源於遼河源鎮福安村白廟山下泉水,流向由東向西,境內長度為144.9千米,流域面積為679.9平方千米,流徑6個鄉鎮、41個村,為境內最大的河流。遼河兩岸山壑之中山泉密佈,形成千萬條涓涓細流,緩緩注入遼河,使遼河水形成浩蕩洪流。泉水質量優良,富含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均可直接飲用,達到優質礦泉水水質。 [1] 
東遼黑豬肉 東遼黑豬肉

東遼黑豬歷史淵源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早在四五千年前,遼源地區已經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到遼金時期活動人口逐漸增多,開始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東遼區域是野豬主要分佈地,最早描述東遼地區居民進行野豬馴養源於《金史》的記載,“山區獵户常用華樹木做圈棚,將小野豬捕之、養飼。”
明朝末年,位於原東遼縣城區的龍首山是一座著名的城堡,是海西女真扈倫部葉赫那拉家族的東城所在地,史稱“葉赫國東城”。形成了長白山餘脈東遼河兩岸野黑豬人工養規模最大的區域,野黑豬往來貿易十分繁榮。由此可見,東遼地區野黑豬馴化養殖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清順治十年(1653年),東遼地區闢為盛京圍場,封禁了長達200多年。在這200多年中,世代居住在這裏的滿、朝、漢、蒙等民族從未間斷在這片土地上打獵、養殖、採藥挖參、開墾耕種。各部族四處分散而居,野黑豬養殖馴養規模不大,僅限於自給自足或是用於部落之間交換。到清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由於中原地區人口劇增,加之災荒、戰亂頻發,中原百姓為了躲避外敵入侵等災難,形成了闖關東走西口洪流。清政府雖有堵截,卻收效甚微 。到了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開關,大量流民的湧入,使得糧食和肉品的需求大大增加,野黑豬的養殖和貿易得到了空間發展。據《西安縣誌》(東遼縣原名)“財計篇第六”記載光緒二十三年“豕(豬)七萬二千三百五十七口,元年六萬四千四百八十口。豬一口收東錢百文改收銅幣二枚”。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全縣人口為88188人,黑豬飼養量達64480頭,人工飼養黑豬已經形成了多個較大規模的羣體。由於東遼黑豬肉質鮮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味美可口,其大理石紋理和食用口感明顯等優良特性,被選為貢品年年按比例向朝廷納貢。
宣統三年(1911年)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黑豬養殖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飼養和發展,成為東遼河上游兩岸人民家庭的主要家畜和主要肉類食物,黑豬貿易得到了蓬勃發展,遠銷到遼寧、黑龍江、北京和天津等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後,日本人對部分黑豬進行了品種改良,並作為關東軍的主要肉食軍需。
由於黑豬是長白山野豬馴化和圈養演變的,加之東北夏季日照時間長,一年四季温差大及黑豬生長週期等原因,黑豬肉質地細膩,肉香上乘。長期以來成為朝廷的上佳貢品和八旗子弟圍場狩獵練兵的軍需,而且該種豬的分佈僅限於長白山餘脈的丘陵地帶的東遼河兩岸,為了確保每年貢豬不減和軍需供應,黑豬飼養逐步擴大規模,由此開啓了黑豬人大規模飼養髮展史。其世代遺傳下來的種豬和圈養技術與經驗的傳承,形成了黑豬原種羣,成就了東遼縣黑豬種羣及飼養事業的發展。
解放後,東遼縣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畜牧業發展,對於由長期自然選擇和生長習性逐漸形成的黑豬,組織縣畜牧部門對其進行了選種、選配、提純、復壯等品種預選工作,使黑豬品性逐漸形成鮮明特色,優良性得到專業部門和飼養者普遍認可,黑豬羣體得到了質和量的提高。1956年,全縣4萬多户家家户户都養殖東遼黑豬而且種母豬多,繁殖量大。1957年,縣高級畜牧師高志龍因在東遼黑豬育種業績突出被評為全國農村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表彰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78年後,東遼縣進一步落實了黨的畜牧業政策,畜禽逐年有了恢復和發展。1984年進一步放寬政策,每一頭肥豬劃給1分至2分飼料地,每養一頭母豬劃給2分至3分飼料地,並明確規定飼料地不收徵購糧,全市共劃撥飼料地8.1萬畝。對交售國家7頭生豬的養豬專業户,允許免税開作坊。當年,全縣僅此一項就免税66萬元。市政府還無償投資4.4萬元購買瘦肉型種豬47頭,分配給18個鄉鎮畜牧站和2個養豬專業户。 “1981年全縣養豬專業户發展到79户,養豬162597頭。1982年向國家交售肥豬54000頭,創歷史最高水平。此後,由於受當時社會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限制,及片面追求生豬生長速度和集約化飼養,東遼黑豬逐漸走上了保護種源、堅持特色的精品化養殖的發展道路。
2008—2009年在吉林省畜牧局主持下,由東遼縣畜牧總站參與完成了國家地方品種遺傳資源普查的東遼黑豬地方品種遺傳資源的普查工作,其《東遼黑豬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論文同年發表在《中國畜禽種業》(2009年5卷第3期)。本世紀初黑豬養殖公司在當地畜牧部門指導下,與吉林省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等有關科研機構合作、對現有東遼黑豬種羣進行開發利用,在科學的選育、科學的保種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東遼黑豬肉質優秀、口感好的特性、瘦肉率高、產仔多、母性好、耐粗飼、抗病性強等特點。分別開發出無公害東遼黑豬肉和綠色東遼黑豬肉,於 2012年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有機產品認證。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是廣大百姓餐桌上一道古老而又地道的特色美食。 [1] 

東遼黑豬生產情況

東遼黑豬的種豬、仔豬、商品豬、豬肉的銷售在本地形成了以遼源市為中心面向全國銷售的局面。種豬在當地周邊的梅河口、通化、西豐、伊通、磐石每年均有銷售。年均銷量3200頭以上,另外,還遠銷四川、內蒙古、廣西、湖南等地。2014年銷售價格為種公豬15000—20000元/頭、種母豬5500—8000元/頭(每頭體重為60千克以上—90千克以下);商品豬主要銷往遼寧、黑龍江等東北地區,年銷售量為2000—2500頭,市場售價價格為50元/千克;黑豬肉(冷鮮)銷往全國各地,在長春、哈爾濱、瀋陽、北京和天津等地都有銷售網點。主要購買者為長江以北的消費者,哈爾濱、長春、瀋陽、津京唐地區居多,銷售量大約年均銷售為250—300噸,現今市場銷售價格為120元/千克。2014年東遼黑豬及東遼黑豬肉在當地的黑豬市場佔有量為99%。2014年出欄東遼黑豬近1萬頭,銷售收入8000萬元以上。
東遼黑豬的飼養方式和黑豬肉的品質已被向香港提供畜禽的供應商認可,初步達成黑豬供港意向。2014年東遼黑豬已經完成了供港企業的註冊登記,豬肉的出口檢測、檢疫等各項指標完全符合供港出口要求,並達到HACCP(國際食品安全認證)標準。
1985年以後,一方面受國外適合規模化飼養豬種大量引入衝擊,另一方面由於東遼黑豬的飼養週期較長(一般12—14個月出欄),豬的飼養成本高和不適合規模化飼養,其次是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對銷售價格高於市場東遼黑豬肉高端消費產品難以適應,幾乎沒有市場,對黑豬產業發展起到了障礙作用。到了2000年後,東遼黑豬產業發展得到了省市縣政府和各級畜牧部門的高度重視。東遼縣政府從2003年開始制訂了搶救性品種保護實施方案,經過東遼縣政府和各鄉鎮的共同努力,從2010年開始東遼黑豬已經完成了保種擴繁階段,並開始進入了優選育系階段。
東遼黑豬已經成為吉林省優秀地方豬品種和東遼縣養豬業的支柱品種,從2006年最初的兩個鄉鎮少部分農户飼養髮展到10個縣鎮大部分農户飼養。2014年東遼黑豬的經產母豬1400多頭,存欄量達到12000多頭,出欄量26000多頭。成為吉林省養殖量最大的地方黑豬品種豬。按縣政府制定的發展飼養東遼黑豬實施方案,預計十三五要發展養殖基地10個,確立50家養豬專業合作社,發展600個專業養殖大户。年可出欄商品豬80000頭,生產綠色豬肉4500噸。 [1] 
東遼黑豬肉 東遼黑豬肉

東遼黑豬產品榮譽

東遼黑豬憑藉其“通體黑色,體質強健、抗病和抗寒性強,瘦肉率高,肉質鮮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味美可口”等特有的品質在第一屆、第三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中被評為名牌產品,第八、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中被評為金獎產品。 [1] 
2006年、2009年、2013年,在吉林省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五屆吉菜美食節上“東遼黑豬”被組委會授予“吉林暢銷原料”證書。 [1] 
2012年,東遼黑豬取得有機食品認證。 [1] 
2013年,東遼黑豬的育種及繁育被國家確定吉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1] 
2013年,東遼黑豬的養殖基地被認定為“吉林省安全優質肉豬現代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示範基地”。同時又被吉林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認定為教學實習基地。同年,東遼黑豬養殖基地被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評定為“草變肉”工程實驗中心。 [1] 

東遼黑豬地理標誌

東遼黑豬地域保護範圍

東遼黑豬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吉林省東遼縣凌雲鄉、足民鄉、甲山鄉、金州鄉、渭津鎮、白泉鎮、安石鎮、安恕鎮、建安鎮、遼河源鎮共1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5] 

東遼黑豬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當地品種黑豬。
二、產地條件
海拔214米至914米之間的丘陵山地,有森林草原作為放養地,溪流和泉水資源豐富。
東遼黑豬
東遼黑豬(6張)
三、飼養管理
(一)飼養方式:舍飼與放牧相合,温暖季節每天放牧12小時以上,寒冷季節舍外運動8小時以上。
(二)飼料:放牧期間採食天然牧草、堅果等;舍飼期間以當地產玉米、高粱、米糠、草粉等為主要原料。
(三)出欄:日齡300至360天,體重100至150千克。
(四)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加工
(一)豬源:產地範圍內符合標準的健康豬隻。
(二)關鍵工藝
靜養待宰:待宰的東遼黑豬在宰前應停食靜養24小時、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
胴體排酸:在0至4℃,相對濕度為90%以下的環境條件下排酸24小時。在後續分割、氣封、裝箱及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0℃至4℃範圍內。
五、質量特色
(一)感官指標。
1.活體豬:通體黑色,體質強健,額寬嘴短,兩耳下垂,瘦肉率高。
2.豬肉:有大理石條紋,系水力高,肉質緊實,肥而不膩。
(二)理化指標:肌間脂肪≥5%。
(三)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5] 

東遼黑豬專用標誌使用

東遼黑豬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東遼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東遼黑豬的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1-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