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逯寨

鎖定
東逯寨村北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澤州縣相鄰,東與懷慶府治所沁陽市毗鄰。西接河南省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濟源縣。與之相鄰的村莊分別是宋寨村,西逯寨村,馬村,香椿溝村。行政隸屬於河南省濟源市。 [1] 
東逯寨村東距河南省沁陽市 神農山景區【國家5A級景區】5公里,西距河南省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濟源市五龍口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6公里。
中文名
東逯寨
外文名
Dong Lu Zhai Country
別    名
逯寨
位    置
河南沁陽,濟源,澤州交界處
面    積
3.6 km²
郵    編
454650
學    校
東逯小學
領    導
村長:李廣州,書記:付海生
榮    譽
曹娘娘故里
區    號
0391

東逯寨地理位置

東逯寨 東逯寨
東逯寨,坐落於太行山脈下,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4800左右,其中漢族佔全村人口的99.5%少數民族全為回族。

東逯寨名人介紹

東逯寨 東逯寨
東逯寨是宋代曹娘娘的故鄉【具體名字已不可考證,依據當地百姓傳説】

東逯寨村情介紹

東逯寨 東逯寨
村名:東逯寨村 風景:神農山景區 五龍口風景區 [1] 
別稱:曹娘娘故里
英文:dongluzhaicun 經濟:人均GDP二萬多
人口:4800左右
文物:翰林墓,鳳凰台等 榮譽:濟源第一村
村長李廣州,書記:付海生
區號:0391 學校:東逯小學

東逯寨文物保護

東逯寨 東逯寨
地 址:河南濟源市東逯寨村
結 構:單檐歇山式無量殿建築
年 代:大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1555年)明萬曆十三年(西元1585年)、崇禎十年(西元1637年)三次重修.
三皇殿面闊三間(10.94米),進深一間(6.68米),系單檐歇山式無量殿建築,灰色筒板瓦覆頂。大額枋與平板枋斷面呈“丁”字形。五踩重昂計心造斗拱,昂下刻制的假華頭子,前檐明間有平身科六攢、次間平身科四攢。大斗鬥幽(you)較深,昂底平直,昂嘴的中高大於邊高和底寬,邊高小於底寬。椽、飛露明部分均有卷殺,攢距不等,根據斗拱的配製、形制、細部做法及額枋、椽、檁(挑檐檁)等特點分析,此殿為典型的中原地區明代中期地方手法建築。斗拱、大額枋、 平板枋、檐檁等皆為磚石製作。在前檐平板枋上有鳳凰、雲紋、人物、禽獸等磚雕圖案,東西稍間平板枋上所砌磚雕表現為“射獵”、“捕魚”等生活場面。殿內頂部為條石發砌的拱券結構。殿內放置的五個供案亦由碩大的青石鑿成,並細線陰刻有人物、雲龍、纏枝花卉、鳳鳥等圖案。殿前現存碑刻記載,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崇禎十年(1637年)曾對三皇殿進行過重修。另在屋頂正脊上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石殿一所------”的年款,也佐證了該殿的建築時代。
河南省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研究員楊煥成同志在對這座明代道教建築——三皇殿進行了現場考察後做如下評價
一、 三皇殿屬典型的中原地區明代中期地方建築手法“無樑殿式建築”。檐下斗拱、拱眼壁、大額枋、平板枋、挑檐檁、檐椽、飛椽、角梁、耍頭等磚雕圖案精美,為河南現存明代磚石無樑殿建築中的孤例,具有重要的建築藝術價值。
二、 該殿的斗拱形制、檁、椽、枋等結構特徵均符合中原地區明代中期地方建築手法的做法,是研究中原地區,特別是研究河南省明代地方建築手法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較重要的建築歷史和科學價值。
鑑於三皇殿位於山區偏僻地帶,且損壞嚴重,故楊煥成研究員建議當地文物部門要儘快對三皇殿進行搶救加固維修,對散落的建築構件進行分類整理,妥加保護,儘可能多地保留這處建築的歷史信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