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藍家莊村

鎖定
東藍家莊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駐地正西4.8公里,南與東西女姑山相接,北與西后樓毗連,東靠雙埠立交橋雙元路入口,西鄰廣闊的膠州灣水域、灘塗。2002年,全村470户,1402人,有藍、肖、宋、王等姓氏13個,其中藍姓348户,佔全村總户數的74%。全村耕地200畝。
中文名
東藍家莊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人口數量
1402人

東藍家莊村歷史淵源

據《即墨縣誌、七鄉村莊圖、藍家莊記》載:藍氏祖“元甲”於清初從即墨城遷來,以姓氏命名藍家莊。1987年,為別於北宅街道和上馬街道的藍家莊,命為“東藍家莊”。1898年3月,因德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定《膠澳租界條約》而論為德國的殖民地;1914年,日寇取代德寇,東蘭家村隸屬滄口警察支署;1929年屬青島特別市李村區第二分駐所;1935年隸屬夏莊區;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後,隸屬仙家寨區;1942年隸屬嶗山辦事處;1945年復歸夏莊區;1949年6月解放時屬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同年8月改屬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1951年7月10日屬流亭區、1956年8月改屬“雙埠鄉”;1958年9月改屬嶗山郊區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隸屬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6月隸屬嶗山縣流亭鎮;1988年屬嶗山區流亭鎮;1994年4月改屬城陽區流亭鎮;2001年6月屬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管轄。

東藍家莊村創新發展

建國初,地處丘陵地帶的東藍家莊,土壤稀薄,土質貧瘠,水資源缺乏。旱地糧食產量低而不穩。1976年秋,仙家寨公社萬人齊上陣,奮戰一秋冬,建設女姑山片大寨田,改善了東藍家莊的農耕土質條件,糧食產量逐年提高。
東藍家莊村 東藍家莊村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農業生產責任制等農村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到位,東藍家莊村民們在發家致富的道路上,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市場經濟的海洋裏搏擊、奮鬥,施展才華,發揮才智,農業生產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畜牧養殖。2002年末,養殖户已達28户。存欄奶牛15頭,豬2100頭,羊70只,雞8600只。出欄豬8760頭,羊30只,雞6500只。村莊成為街道畜牧養殖大村。被青島市確定為市控生豬飼養基地,畜牧養殖業收入成為村民的經濟來源之一。

東藍家莊村經濟建設

東藍家莊村 東藍家莊村
在發展海水水產養殖方面,東藍家莊村智者居先、捷足先登,1970年即在胡島子開發水域300餘畝,進行海帶、紫貽貝養殖。實驗養殖過程中,養殖及科研人員在失敗中總結,在成功中獲知,在酷暑中耕耘,在嚴寒中收穫,艱苦奮鬥,終獲成功。養殖的紫貽貝個大肉肥,味鮮可口,為豐富島城市民的餐桌做出了貢獻。1971年實有固定資產10餘萬元,從業80餘人,有機動船一隻,潛水船一隻,非機動船30只,成為村集體的經濟支柱之一。進入80年代,村莊又把村西廣闊的灘塗資源轉化為巨大的經濟資源。1982年圍建蝦池100畝,至1989年共圍建蝦池800畝。豐收年份平均畝產對蝦700斤,最高畝產過千斤。對蝦暢銷國內,遠銷海外。創造了極高的經濟效益。部分村民迅速致富,生活水平直線上升,為他人羨慕、驚歎。進入90年代,東藍家莊村又適時調整養殖品種,1991年開發灘塗200餘畝,養殖扇貝、蜆、蟶等貝類。2002年,養殖户達90户,從業人員200餘人。有機動船90只,非機動船120只,年創經濟效益12000萬元,荒灘在東藍家莊人勤奮勞動中變成了“聚寶盆”、“搖錢樹”。

東藍家莊村村辦企業

村辦工廠始於改革開放初期。1983年辦起了村莊第一家工廠——氯化鈣廠,後相繼創辦了鹼廠、植物油廠。至1985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58萬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雙元路的闢建,使東藍家莊村的地理區位由相對封閉變為開放。雙元路——北接濟青高速公路,南連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出入青島、黃島港口便捷,東經雙流高架橋,直達國際空港。加之環海經濟開發區位處村域,村莊的區位優勢凸現。具有戰略眼光和經濟頭腦的企業家紛紛到此安營紮寨。至2001年有“東遠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外資企業到此發展,總投資2896萬元人民幣,年產值2300萬元,利税206萬元。內資企業6家,投資人民幣1600萬元,年產值2661萬元,利税205萬元。2002年又引進“家庭制襪”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2家,總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內資企業8家,總投資2300萬元人民幣,其中海翔建築製品有限公司投資過千萬元。

東藍家莊村今非昔比

2002年全村工、農、漁總產值達1.6億元,人均收入4829元,村民生活富足殷實。集體經濟的壯大,給村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村莊先後投資190餘萬元,拆遷房屋1050平方米,對村道、村街取直、拓寬,硬化,面積達27460平方米。路旁栽植松柏、櫻花等綠化美化樹種4800餘棵。建綠地12塊,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幼兒及少兒均進入新建設施齊全的園校讀書學習。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警民共建,法制意識得到提高,1997年至2002年,村莊先後被城陽區政府評為“文明村莊”、“安全村莊”、“綠化先進村莊”、“衞生合格村莊”。

東藍家莊村緬懷英烈

“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在我們享受美好時光的時候,不要忘記為民族解放置妻兒於不顧,置生死於度外的千千萬萬的英烈們。東藍家莊的藍恆桓即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中一位英烈。他青島特別大學畢業後,供職於膠濟鐵路局。擅長德文,性情慷慨,憤清廷之專制,苟政之暴斂。於宣統元年加入同盟會,適辛亥武昌起義,各省響應烈士急邀,此時,藍負責青、濟間槍械彈藥的鐵路運輸。一次,他得知北廷接濟復辟狂張勳的軍隊路過濟南,乃邀請肖蘭池等人,密謀毀其軍火於濟南洛口,因事情泄露被捕,殉難時年僅34歲。緬懷烈士,願我們、願後代,奮鬥努力,把烈士的遺願化作現實的宏圖大業。 [1] 

東藍家莊村百度地圖

地址:藍家莊村345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