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門(DongHuaMen)是紫禁城東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1]
東華門建築歷史
編輯
東華門(2張)
東華門門樓自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用於安放閲兵時所用的棉甲,每隔一年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下旨在東華門外護城河邊空閒圍房中選用70間,設立倉廒,用於存貯太監應領米石,賜名“恩豐倉”。
清初,東華門只准內閣官員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許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員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宮皆由東華門出,民間俗稱“鬼門”、“陰門”。紫禁城的四個城門中,午門、神武門、西華門的門釘均為縱九橫九,只有東邊的東華門門釘為縱九橫八,內含陰數,相傳也與此有關。嘉慶年間林清之變,農民軍由太監劉得才等人經東華門引入紫禁城,但因於門前與賣煤人爭道,情急之中露出所藏兵刃,從而為守門官兵察覺,驟然關閉東華門,故而僅十數人闖入,起義旋即失敗。
東華門俗稱“鬼門”
編輯東華門概況
一般的説法是:清朝皇帝死後梓宮由東華門出,因送殯迎靈都由東華門出,所以東華門俗稱“鬼門”。因此門釘數用陰數,為縱九橫八七十二顆,為偶數。而紫禁城的午門、西華門、神武門每扇門的門釘都是九行九列八十一顆為奇數,即陽數。是符合定製的。
東華門原因
真正實質原因是什麼呢?
故宮的宮牆四門與正殿太和殿的關係是一個正五行方位系統,它們之間存在着一定的生克關係,就宮殿來説,以吉為上,這是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在陰陽五行學説中,東、西、南、北、中為五方,東屬木,西數金,南數火,北數水,中屬土。而相生相剋的關係為:
木 生 火 生 土 生 金 生 水 生 木
木 克 土 克 水 克 火 克 金 克 木
在故宮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系統中,南北軸線上是火生土、土克水的關係,即外生內,內克外,這樣,生進克出為吉宅,而東西軸線是木克土、土生金的關係,即外克內、 內生外,這樣,克進生出則呈凶宅,而兇象中尤以木克土為甚。為了避兇化吉,我國古代建築師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將門釘數變為縱八橫九七十二顆,即把木化為陰木(偶數為陰),因為木能克土,然而陰木未必能克陽土。而橫行還是九路,又不失帝王之尊。聰明的建築師就這樣巧妙地解決了這個不小的難題。
東華門門釘之謎
編輯東華門概況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舉凡服飾、車轎、府第等方方面面皆有定規。本文要説的門釘本是無關緊要的結構件,皆因它在一座府第中處於最顯露的位置,又經歷年演化形成誇張的造型,所以兼具了炫耀權勢的功能。至明清,已從制度上對門釘數目加以限制。比如按清代典制,規定皇家宮苑的宮門“朱扉金釘,縱橫各九”,因九為陽數,又是數字之極,九九八十一顆門釘最能體現帝王的尊貴,親王府第的門釘即減為“縱九橫七”,親王以下遞減。明代雖無如此具體規定,但各項待遇仍尊卑有序,隨爵而定。這樣看來門釘的作用似與今天軍官肩章上的星相仿,是等級的標誌,含糊不得。奇怪的是竟有一處例外:故宮東華門的門釘居然少一排,是為每扇門八九七十二顆,而且僅此一處例外。這就令人費解了,皇帝主動放棄一排表徵地位的門釘究竟用意何在?
東華門説法一
曾經有兩種説法。其一是説東華門的門釘與別處不同,尺寸稍大。由此推斷當年必是有一批門釘做大了,若仍用九排就顯得擁擠,去掉一排看着舒服些。這其實是用百姓的思維來解釋皇家的事務。封建社會為一個尊號都能爭個你死我活,更何況是代表等級的門釘了?照這樣説佛香閣的拆塔改閣耗資鉅萬該怎麼解釋?所以這話應該倒過來説:因為設計上要求少一排,為避免顯得稀疏才特意將這批門釘尺寸做大一些。
東華門説法二
東華門景色照(13張)
曾經故宮博物院的一位早期職員對此現象的解釋,而該職員是聽原宮裏的太監説的。説是當年劉伯温建北京(其實劉伯温不曾參與北京和紫禁城的營建,至永樂十五年興建紫禁城時,他已故去四十多年。只因劉伯温頗具傳奇色彩,所以明初的許多大事便都附會到他身上。姑且不管姓字名誰,總之係指北京和紫禁城的設計者),他自稱是偷了天宮的圖樣來建紫禁城的,為了表示對天帝的敬畏,只好去掉一排門釘以示人間帝王與天上玉帝的區別。那位讀者説了,人家是在探討問題,你這不是説故事嗎?我説,誰能説謎底就一定不是故事呢?當年紫禁城的設計者以如此鄭重的方式講述出一個荒唐的故事,其政治用意是明顯的:即強化臣民對皇帝的所謂“天子”的半人半神身份的認識。
東華門原因
要解開這個謎得先從民俗説起。原來中國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叫做隱喻文化,就是利用諧音或其他表現形式給事物賦予一種特定的寓意。對隱喻文化做出最精闢解釋的當數侯寶林先生,他把這叫做“説辭”。例如用蘋果和馬鞍來喻“平安”。有時不借助諧音,例如給新生兒掛金鎖,以求鎖住他的性命毋使夭折,等等。皇帝亦不能免俗,而且簡直是樂此不疲。所以在中國古建築包括宮廷建築中處處有隱喻文化的痕跡。如果説封建統治者玩物喪志,這大概也是一種玩兒法。紫禁城中究竟有多少故事?
古建中隱喻文化的實例真是不勝枚舉。比如故宮金水河的走向,在武英殿前、太和門前和文華殿東側形成三個弓背形,而三組金水橋恰如搭在弓上的箭,取“坐北鎮南”之義。無獨有偶,頤和園東宮門外的御河也呈弓背形,雖不指向南方,卻仍不失對外震懾的用意。
再如紫禁城這個名字取自紫微星垣,紫微星垣係指以北極星為中心的星羣。古人認為紫微星垣乃是天帝的居所,而羣星拱衞之。所以自漢以來皇宮常被喻為紫微。為佐證這個説法紫禁城內設有七顆赤金頂(分別是五鳳樓四顆,中和殿、交泰殿、欽安殿各一顆),喻北斗七星。有七星在此,誰能説不是天上宮闕?
紫禁城內有許多消防用的太平缸,這些缸原是鎦金的,亦稱金缸,諧“金剛”音。而其數目非四即八,喻四大金剛或八大金剛。按説這些缸若放在大殿前後救火時取水最近便,但在故宮裏(頤和園除外)卻大多捨近求遠靠牆擺放,為的是取諧音“剛強”。殿前的陳設中有銅鶴和銅龜,除象徵長壽外還有另一層含義,鶴字舊北京方言讀“豪”音,而龜舊時俗稱“橫”(讀去聲),二者合起來是為“豪橫”(這個詞今天已不常用),與“剛強”正好對仗。故宮御花園內有一石圈,它的上方過去罩着一個大鐵籠,上養鷹下養熊,為的是取諧音“英雄”。
紫禁城的主色調為紅黃二色,據説皆出於五行的考慮,以示帝王的尊崇。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收藏《四庫全書》的文淵閣卻用了黑琉璃瓦,而且故宮以外所有皇家存放書籍文檔的地方,都用黑琉璃瓦。蓋因書籍忌火,而按五行之説黑色屬水,取鎮火之意。北京城門和城牆的另一種解釋。 出了故宮,再説説北京城。誰都知道,北京的城門是內九外七,喻三頭六臂的哪吒。而北京城牆為什麼缺西北角,也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曾經有過多種解釋。愚以為這或許也是隱喻文化的產物。我國古有“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説法。既然是天傾西北,築城牆時避讓一下方可顯出敬天的誠意。
曾經有人測算,若將城牆的缺角補齊,則北京內城近似於矩形,而該矩形對角線的交點即其重心距離景山萬春亭的頂子只有數米之遙。但若按照北京內城缺一個角的真實圖形求其重心,則該重心恰與萬春亭的頂子重合!這就是説景山萬春亭不但是景觀的制高點,還負擔了挑起北京城重心的重任。
北京城的平面分佈基本是軸對稱的,其對稱軸今天叫做中軸。在正陽門前曾埋有石馬一匹,地安門前曾埋有石鼠一隻,孤立地看皆難解其意,但是把二者合起來就有講兒了:鼠為子,馬為午,原來是北京城子午線的地標,也是北京的中軸線。若僅僅是兩個普通石樁則可認為只是一般工程營造的技術標誌,若一定要不惜工本弄出個藝術造型以便引出“地支”中子午兩個字來,則當數隱喻文化的作品。
東華門居民照(5張)
- 參考資料
-
- 1. 東華門 .查字典地理網[引用日期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