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Dongguan),廣東省轄地級市、特大城市
[98]
,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
[4]
地處廣東中南部、珠江口東岸,介於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雨量充沛。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2.57平方千米。
[28]
截至2021年末,東莞市常住人口數為1053.68萬人
[122]
。
[94]
截至20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
[1]
,2021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5.35億元
[112]
。
目錄
東莞歷史沿革
編輯1949年10月17日,東莞縣全境解放。初期隸屬東江行政區管轄。
1950年3月,東莞縣隸屬珠江專區。
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東莞縣隸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屬廣州市。
1959年0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
1985年06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
1985年0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
東莞行政區劃
編輯東莞區劃沿革
1986年,東莞市開始撤區公所建鎮,實行鎮轄村體制。
1986年2月24日,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東莞市莞城鎮和篁村區、萬江區、附城區等3個區公所,設立東莞市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5個街道辦事處。
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東莞市是當時全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直屬廣東省。7月東莞市莞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東莞成立地級市之後計劃成立的第一個區,後被有關部門反對,設區計劃夭折),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2000年3月,撤銷附城區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1月,撤銷1988年1月分設的城內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合併重新設立莞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11月,撤銷萬江區街道辦事處,設立萬江街道辦事處。
至2011年9月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各鎮(街道)共下轄383個村和214個社區。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東莞實行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行政區管理;鎮行政管理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行政管理機構為街道辦事處;村行政管理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行政管理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截至2021年12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1個高新區: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鎮、石龍鎮、茶山鎮、石排鎮、企石鎮、橫瀝鎮、橋頭鎮、謝崗鎮、東坑鎮、常平鎮,寮步鎮、樟木頭鎮、大朗鎮、黃江鎮、清溪鎮、塘廈鎮、鳳崗鎮,大嶺山鎮、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沙田鎮、道滘鎮、洪梅鎮、麻涌鎮、望牛墩鎮、中堂鎮、高埗鎮,松山湖高新區
[1]
[26]
中共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駐東莞市南城街道勝和社區鴻福路99號。
東莞區劃詳情
鎮(街道) | 村、社區(個) | 村名稱 | 社區名稱 |
莞城 | 8 | ||
石龍 | 10 | 西湖 忠維 林屋 蒲溪 新維 王屋洲 黃家山 | 中山東 中山西 興龍 |
虎門 | 30 | 虎門寨 東方 則徐 大寧 樹田 白沙 沙角 懷德 博湧 鎮口 村頭 新聯 九門寨 居岐 金洲 南面 北柵 小捷滘 北面 陳村 東風 武山沙 黃村 南柵 龍眼 宴崗 赤崗 路東 新灣 民泰 | |
東城 | 23 | 崗貝 花園新村 東泰 温塘 桑園 周屋 餘屋 鰲峙塘 峽口 柏洲邊 上橋 下橋 樟村 梨川 塹頭 主山 石井 同沙 光明 牛山 立新 火煉樹 星城 | |
萬江 | 29 | 萬江墟 萬江 石美 莫屋 拔蛟窩 黃粘洲 蜆湧 谷湧 小享 滘聯 上甲 新村 新谷湧 共聯 水蛇湧 大蓮塘 牌樓基 嚴屋 大汾 流涌尾 金泰 曲海 壩頭 勝利 官橋滘 簡沙洲 新和 新城 壩新 | |
南城 | 18 | 鴻福 宏遠 勝和 元美 亨美 三元里 篁村 新基 周溪 袁屋邊 白馬 石鼓 蛤地 西平 雅園 水濂 新城 宏圖 | |
中堂 | 20 | 潢湧 三湧 湛翠 鳳衝 袁家湧 吳家湧 鶴田 中堂 一村 東向 蕉利 槎滘 下蘆 馬瀝 四鄉 | 中心 鬥朗 紅鋒 東泊 江南 |
望牛墩 | 22 | 李屋 望東 扶湧 赤滘 五湧 下漕 上合 聚龍江 望聯 洲灣 洲渦 杜屋 寮廈 芙蓉沙 官橋湧 橫瀝 福安 石排 官洲 朱平沙 錦渦 | 望牛墩 |
麻涌 | 15 | 麻一 麻三 麻四 大步 東太 新基 川槎 鷗湧 華陽 南洲 大盛 漳澎 黎滘 | 麻涌 麻二 |
石碣 | 15 | 石碣 唐洪 黃泗圍 西南 單屋 梁家村 沙腰 劉屋 水南 四甲 鶴田廈 湧口 橫滘 桔洲 | 城中 |
高埗 | 19 | 冼沙 盧溪 寶蓮 塘廈 草墩 護安圍 保安圍 三聯 橫滘頭 低湧 朱磡 新聯 歐鄧 蘆村 高埗 凌屋 上江城 下江城 | 新創 |
洪梅 | 10 | 洪屋渦 新莊 梅沙 氹湧 黎洲角夏匯 堯均 烏沙 金鰲沙 | 洪梅 |
道滘 | 14 | 南城 南丫 閘口 大魚沙 小河永慶 北永 昌平 厚德 九曲 大羅沙 大嶺丫 蔡白 | 興隆 |
厚街 | 24 | 竹溪 厚街 珊美 寶屯 三屯 陳屋 赤嶺 河田寮廈 汀山 環岡 大逕 新圍 橋頭 南五 新塘湧口 雙崗 溪頭 沙塘 寶塘 下汴 白濠 湖景 | |
沙田 | 18 | 中圍 和安 大流 泥洲 楊公洲 福祿沙 闍西 民田 先鋒 西大坦 穗豐年 大泥 齊沙 稔洲 義沙 西太隆 | 橫流 濱港 |
長安 | 13 | 長盛 湧頭 霄邊 鹹西 錦廈 新安 烏沙 新民 沙頭 上沙 廈崗 廈邊 上角 | |
寮步 | 30 | 西溪 鳧山 石龍坑 石步 良邊 富竹山 塘唇 向西 霞邊 上屯下嶺貝 竹園 上底 藥勒 劉屋巷浮竹山 陳家埔 井巷 小坑 長坑 | 寮步 塘邊 橫坑 嶺廈 新舊圍 繆邊 牛楊 泉塘 坑口 良平 |
大嶺山 | 23 | 大嶺山社區、農場 | |
大朗 | 28 | 高英 洋烏 洋坑塘 松柏朗 黎貝嶺 松木山 犀牛陂 水平 寶陂 石廈 楊湧 沙步 新馬蓮 佛子凹 蔡邊 水口 | 大朗 佛新 巷頭 屏山 竹山 巷尾 求富路 長塘 黃草朗 大井頭 聖堂 長富 |
黃江 | 7 | 新市 田美 三新 梅塘 寶山 北岸 長龍 | |
樟木頭 | 10 | 圩鎮 樟羅 百果洞 樟洋 石新 柏地 官倉 裕豐 金河 樟新 | |
鳳崗 | 12 | 雁田 官井頭 油甘埔 鳳德嶺 塘瀝 黃洞 竹塘 竹尾田 三聯五聯 天堂圍 | 鳳崗 |
塘廈 | 21 | 塘廈 林村 石潭埔 四村 振興圍 大坪 莆心湖平山 諸佛嶺 橋隴 龍背嶺 石鼓 田心 橫塘 蛟乙塘 鳳凰崗 蓮湖 沙湖 石馬 清湖頭 塘新 | |
謝崗 | 12 | 黎村 窯山 南面 大龍 大厚 趙林 稔子園 五星 曹樂 謝崗 謝山 | 泰園 |
清溪 | 21 | 浮崗 上元 清廈 鐵松 鐵場 謝坑 青皇 大埔 長山頭 三中 九鄉 三星 漁樑圍 廈坭 大利 土橋 重河 松崗 羅馬 荔橫 | 清溪 |
常平 | 33 | 崗梓 塘角 蘇坑 袁山貝 金美 還珠瀝 朗貝 橋瀝 盧屋 九江水 朗洲 陳屋貝 司馬 霞坑 漱舊 漱新 黃泥塘 元江元 橫江廈 沙湖口 白石崗 松柏塘 上坑 木棆 下墟 板石 田尾 白花瀝 橋梓 麥元 土塘 | 常平 新民 |
橋頭 | 17 | 田頭角 李屋 朗廈 崗頭 屋廈 禾坑 鄧屋 邵崗頭 東江 山和 石水口 | 蓮城 田新 橋頭 大洲 逕聯 嶺頭 |
橫瀝 | 17 | 石湧 隔坑 半仙山 田頭 田坑 橫瀝 村頭 長巷 田饒步 六甲 村尾 水邊 新四 山廈 月塘 張坑 | 恆泉 |
東坑 | 16 | 東坑 坑美 角社 塔崗 黃麻嶺初坑 鳳大 黃屋 寮邊頭 長安塘新門樓 井美 彭屋 丁屋 | 草塘 駿達 |
企石 | 20 | 鐵崗 深巷 湖美 博夏 上洞 江邊 舊圍 清湖 東平 上截 下截 東山 莫屋 楊屋 新南 南坑 鐵爐坑 企石 霞朗 | 寶石 |
石排 | 19 | 石排 福隆 廟邊王 下沙 沙角黃家坣 赤坎 向西 水貝 田寮 橫山 埔心 谷嚇 塘尾 李家坊 田邊 中坑 燕窩 | 太和 |
茶山 | 18 | 上元 茶山 下朗 橫江 增埗 盧邊 寒溪水 南社 塘角 博頭 衝美 粟邊 孫屋 超朗 京山 劉黃 | 茶山圩 茶溪 |
松山湖高新區 | |||
合計 | 596 | 350 | 246 |
東莞地理環境
編輯東莞位置境域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東莞,其名源於“江畔莞草”,
[27]
因地處廣州之東,境內盛產莞草而得名。介於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之間。最東是清溪鎮的銀瓶嘴山,與惠州市惠陽區接壤;最西是沙田鎮西大坦西北的獅子洋中心航線,與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區隔海交界;南北最大縱距46.8千米,最北是中堂鎮大坦村,與廣州市黃埔區和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為鄰;最南是鳳崗鎮雁田水庫,與深圳市寶安區相連。毗鄰港澳,處於廣州市至深圳市經濟走廊中間。西北距廣州市中心區59千米,東南距深圳市中心區99千米,距香港中心區140千米。東西長70.45千米,南北寬46.8千米,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2.57平方千米。
[28]
東莞地質地貌
東莞市地質構造屬於羅浮山斷裂帶南部邊緣的博羅大斷裂、東莞斷凹盆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 丘陵台地佔全市陸地面積的44.5%,沖積平原佔全市陸地面積的43.3%,山地佔全市陸地面積的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起伏較大,海拔在200—600米,坡度約30°,其中銀瓶嘴山主峯高898.2米,為東莞市最高峯;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崗地發育,陸地和河谷平原分佈其中,海拔30—80米,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多為易於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多為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瀕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鹹田地區。
[28]
東莞氣候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風明顯。2005—2009年,年平均氣温為23.1℃。最暖為2006年,年平均氣温為23.6℃;最冷為2008年,年平均氣温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温37.8℃(出現在2006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温3.1℃(出現在2008年12月23日)。日照時數充足,2005—200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3.7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2%。其中,2009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059.5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6%;最少是2006年,僅有1558.1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為前汛期,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7—9月為後汛期,颱風降水活躍。2005—2009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9毫米。最多為2008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為2009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颱風、暴雨、春秋乾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
東莞水文
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干流自東北角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鎮新開河口。有發源於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鎮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鎮分出東江南支流後,東江北幹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市的支流匯流,經石碣鎮、高埗鎮、中堂鎮、麻涌鎮的大盛村注入獅子洋;東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社區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鎮、莞城街道、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於泗盛注入獅子洋。東江北幹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東莞植被
東莞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為南亞季風常綠闊葉林,組成種類多樣而富於熱帶性,主要由殼鬥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礬科、梧桐科等種類組成,其中大多數是熱帶亞熱帶分佈種,較常見的有樟樹、陰香、鐵冬青、假柿樹、鴨腳木、蒲桃等。東莞植被主要分為常綠針葉林,林下植被常見有桃金娘、橢圓葉豺皮樟、崗松、纖毛鴨嘴草、烏毛蕨、鷓鴣草、蜈蚣草等;針闊葉混交林,林下植被主要有野漆、橢圓葉豺皮樟、三椏苦、山烏桕、鬼燈籠和烏毛蕨、芒箕等;典型常綠闊葉林,常見種類有紅花荷、蕈樹、黃樟、黃杞、青岡櫟、網脈山龍眼等;季風常綠闊葉林,常見種類有鴨腳木、烏欖、樟樹等;常綠灌叢,常見種類有鴨腳木、銀柴、鼠刺、桃金娘等。在全市山地、丘陵及未經開墾的崗地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羣落佔優勢,林下以灌木、蕨類植物或草本為主,溝谷等較為陰濕的山地多見攀纏植物。
[28]
東莞自然資源
編輯東莞生物資源
東莞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佈於山區和丘陵地帶,體型較大的野獸多棲息在東南山區,一般獸類出沒於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13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14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8種,水果類40多種、野生中草藥89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8門110屬。發現了中華穿山甲的新鮮洞穴,並拍攝到了中華穿山甲活動影像。
[135]
東莞礦產資源
東莞市內已知礦產有Ⅶ類19種,礦牀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牀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非金屬礦產Ⅵ類11種32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9處(耐火粘土4處、泥炭土4處、石油1處),化工原料礦產14處(黃鐵礦點6處、重晶石礦點3處、鉀長石礦點4處、石鹽礦點1處),建材非金屬礦點3處(水泥灰岩2處、水泥粘土1處)。主要分佈在東莞中部、南部和東部的山地,丘陵地帶。礦產分佈分散,無規律。
東莞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東莞户籍人口251.0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03萬人,出生率為16.69‰;死亡人口1.06萬人,死亡率為4.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3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9.5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92.10%。
[5]
東莞常住少數民族總數約為40.6萬人,其中户籍人口9000多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比例約2.3%,55個少數民族齊全。常住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壯族,數量將近18萬人;其次是苗族,人數6萬多人;再次是土家族,人數約4萬人;瑤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數均約2萬人。東莞市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人數將近9000人。其餘少數民族的具體人數情況如下:彝族1萬多人;白族、黎族、仡佬族、朝鮮族均為3000多人;仫佬族、滿族均為2000多人;傣族、哈尼族、佤族、水族、蒙古族、土族、毛南族、畲族均1000多人;藏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頗族、布朗族均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納西族、赫哲族、京族、普米族、怒族、高山族、達斡爾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獨龍族、錫伯族、德昂族均在100人以下;門巴族、俄羅斯族、裕固族、基諾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人數最少,均在10人以下。
[29]
東莞市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塘廈、長安、鳳崗、虎門、寮步、大嶺山等鎮。其中塘廈鎮少數民族人數最多,有4萬多人;其次是長安,有3萬多人;而鳳崗、虎門、寮步等鎮人數均超2萬人。其餘鎮(街)少數民族人數平均在1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東莞市少數民族人口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人口流動性大,分佈廣泛。東莞市外來少數民族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主要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佔比45.3%;其次是貴州省,佔比18.7%;再次是湖南省和雲南省,佔比分別為14%和8%;其餘省市共佔比約14%。
[29]
東莞政治
編輯書記 | |
副書記 | |
常委 | |
秘書長 | |
主任 | 肖亞非 |
副主任 | |
秘書長 | |
市長 | 呂成蹊 |
常務副市長 | 喻麗君(女) |
副市長 | |
秘書長 | |
主席 | |
副主席 | 喻麗君(女)、蔣小鶯(女)、梁佳沂、程發良、陳樹良、羅曉勤、曲洪淇、羅斌、賴少瑜(女) |
秘書長 | 盧漢彪 |
書記 | |
副書記 | |
主任 | 馮國華 |
副主任 | 尹錫棋、李東華、鍾漢騰、吳汝濤 |
東莞經濟
編輯東莞綜述
2018年,東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9.91億元,增長9.8%。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5.41億元,增長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3.63億元,公共安全支出97.11億元,教育支出155.43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21億元。全年全市税收總額2263.69億元,增長14.1%。
[8]
依據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東莞市統計局對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主要結果為:2018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為8818.1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539.51億元,增幅為6.5%。修訂後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5.83億元,比重為0.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960.40億元,比重為56.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831.87億元,比重為43.5%。
[30]
2019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9482.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4%,增速高於同期全國(6.1%)、全省(6.2%)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4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5361.50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4092.52億元,增長7.2%。
[31]
2019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9482.50億元,比2018年增長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4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5361.50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4092.52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比例為0.3:56.5:43.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3%,批發和零售業增長4.9%,住宿和餐飲業增長5.1%,金融業增長12.7%,房地產業增長6.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2507元,增長6.6%,按平均匯率(6.8985)折算為16309美元。
[5]
2020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5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27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5193.09億元,下降0.9%;第三產業增加值4426.83億元,增長3.5%。三次產業比例為0.3:53.8:45.9。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7.9%,批發和零售業下降6.4%,住宿和餐飲業下降19.6%,金融業增長9.9%,房地產業增長8.8%
[13]
。
2020年末,全市工商登記註冊户數134.10萬户,比上年末增長8.3%。其中,企業工商登記62.38萬户,增長11.3%;個體户登記71.66萬户,增長5.8%。私營企業登記户數增長較快,增長11.8%。
2020年,全年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4.68億元,增長3.2%。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3.67億元,下降2.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8.57億元,公共安全支出119.30億元,教育支出203.50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22億元。全年全市税收總額2153.19億元,下降0.6%。
[96]
東莞第一產業
2021年,東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3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農業產值39.35億元,增長13.5%,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3.7%;林業產值0.44億元,增長33.0%,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0.8%;牧業產值0.87億元,增長36.1%,佔1.6%;漁業產值11.07億元,增長10.1%,佔20.7%;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65億元,增長7.8%,佔3.1%。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5.76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1.17萬畝。全年糧食產量0.95萬噸,增長16.3%;蔬菜產量41.27萬噸,增長3.9%;水產品總產量4.95萬噸,增長0.2%;生豬出欄1.34萬頭,增長0.7%;家禽出欄226.24萬隻,增長250.8%。
東莞第二產業
東莞製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製造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傢俱、玩具、造紙及紙製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全球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資者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諾基亞、雀巢美極、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其中全球100強企業有1家,500強企業有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包括美國的杜邦、瑞士的雀巢、荷蘭的飛利浦、德國的赫司特、法國的湯姆遜、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日立、新日鐵、索尼、住友金屬、京瓷、柯尼卡美能達、電產三協、英國的太古集團、芬蘭的諾基亞以及中國香港的偉易達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並定為總部。
[33]
2018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04.57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重工業增加值2489.47億元,增長8.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3.8%;輕工業增加值1415.10億元,增長2.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6.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增加值2706.7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工業四個特色產業增加值340.43億元,下降1.0%。全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先進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6%。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12.7%,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6.7%,石油化工產業下降3.6%,先進輕紡製造業增長1.0%,新材料製造業增長3.3%,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增長6.6%。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5%。其中,紡織服裝業下降0.4%,食品飲料業增長13.7%,傢俱製造業下降8.0%,建築材料業增長16.2%,金屬製品業下降1.5%,家用電力器具製造業增長43.9%。
全年全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435.97億元,增長46.6%;施工面積1255.12萬平方米,增長32.5%;竣工面積486.85萬平方米,增長19.6%。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3.11萬元/人,增長7.5%。
[32]
東莞第三產業
-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東莞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811.43億元,比上年增長5.8%。按註冊類型分,內資經濟投資1511.92億元,增長8.1%;民營經濟投資1167.13億元,增長1.8%;外資經濟投資299.50億元,下降4.7%;其中,港澳台經濟投資185.54億元,下降3.9%。
從產業投向看,投資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第二產業投資610.28億元,比上年下降5.7%;第三產業投資1201.14億元,增長12.8%。基礎設施投資312.61億元,增長17.2%,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7.3%;工業投資610.36億元,下降5.7%。先進製造業投資362.61億元,下降2.8%,比重為20.0%;高技術產業製造業投資268.77億元,下降3.5%,比重為14.8%。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36.79億元,比上年增長4.9%。商品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1.66萬平方米,下降2.9%;竣工面積382.83萬平方米,下降18.7%。新建商品房網上籤約銷售面積728.46萬平方米,下降10.2%;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506.83萬平方米,下降8.9%。新建商品房網上籤約銷售金額1235.38億元,下降3.6%;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金額906.00億元,下降1.6%。
- 國內貿易
2018年,東莞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931.22億元,比上年增長4.4%;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48.24億元,增長3.3%。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5.61億元,比上年增長8.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478.57億元,增長4.9%;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27.04億元,增長31.6%。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2721.85億元,增長8.2%;餐費收入183.76億元,增長7.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715.44億元,增長8.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90.18億元,增長7.5%。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3%,飲料類增長36.2%,煙酒類增長14.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4%,日用品類增長33.4%,汽車類下降3.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7.9%。
[32]
- 對外經濟
2018年,東莞全年進出口總額13418.7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進口5463.06億元,增長4.3%;出口7955.64億元,增長13.3%。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4801億元,增長14.3%。一般貿易出口4094.5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加工貿易出口3571.30億元,下降3.8%;保税物流出口288.15億元,增長19.1%;其他出口1.62億元,下降91.2%。對亞洲出口3961.20億元,比上年增長7.4%;對北美洲出口1821.66億元,增長11.2%;對歐洲出口1635.44億元,增長28.0%;對拉丁美洲出口325.86億元,增長32.7%;對大洋洲出口111.41億元,增長21.0%。
2018年,全年全市新籤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400宗,合同外資金額23.8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6%。實際利用外資13.61億美元,下降20.8%。其中,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9.36億元,下降15.8%,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68.7%。
[32]
- 旅遊
2018年,東莞有星級酒店31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4家。全市旅行社163家,全年接待國際及港澳台遊客401.9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0.4%。其中接待外國遊客111.09萬人次,下降1.3%;接待港澳台遊客290.82萬人次,下降0.1%。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6.30億美元,增長2.1%。全年接待國內遊客4031.96萬人次,增長7.9%。旅遊總收入529.37億元,增長8.3%。全年東莞組團外出旅遊163.42萬人次,增長0.7%。其中,國內旅遊148.76萬人次,增長1.2%;出境旅遊14.66萬人次,下降4.8%。
[32]
- 金融
2018年,東莞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11.45億元,比上年增長6.9%。
年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154家,其中銀行類機構43家(含1家代表處,1家法人信託機構,3家獨立掛牌信用卡中心),保險類機構64家,證券期貨類機構47家。上市公司45家,後備上市公司2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29家。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14157.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住户存款餘額5656.01億元,增長9.6%。各項本外幣貸款餘額8209.70億元,增長17.5%。在個人消費貸款餘額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餘額3046.26億元,增長13.3%;個人汽車消費貸款餘額8.23億元,增長407.9%。
全年股票總成交額18403.65億元,比上年下降13.7%。年末保證金餘額105.49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9.3%;開户數達112.69萬户,增長18.5%。
全年全市各類保險保費收入489.4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42.73億元,增長14.8%;人壽險保費收入346.69億元,增長0.8%。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22.12億元。其中,機動車保險賠付63.77億元;非車險賠付10.95億元;人身險賠款支出13.89億元;滿期給付28.14億元;死亡醫療給付5.37億元。
[32]
東莞社會事業
編輯東莞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東莞市幼兒園1244所,比上年末增加38所;其中省、市一級幼兒園633所。全市小學337所,在校學生84.85萬人;本市户籍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市初中205所(不含完全中學),在校學生27.61萬人;本市户籍適齡少年初中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26%。全市普通高中53所,在校生10.72萬人;中職學校28所(含技工學校7所),在校生8.44萬人。全市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學生13.93萬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專科學生3.82萬人,畢業生3.31萬人。
[133]
類別 | 學校列表 | ||
重點中學 | 東莞中學 | ||
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 | |||
本科院校 | 東莞城市學院
[34]
| ||
廣州新華學院(東莞校區) | |||
專科院校 | |||
高職院校 | |||
籌建院校 | 東莞光明職業技術學院 | 東莞台商職業學院 | |
大灣區大學
[36]
|
東莞科學技術
截至2021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達7387家。全市國內專利授權量94573件,比上年增長27.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1690件,增長34.1%,數量排全省第3位;全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4408件,增長16.4%,數量排全省第2位。全市新型研發機構數量32家,其中省級25家。全市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總數78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97家,市級284家;各級重點實驗室累計總數12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市級10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19家,其中國家級24家,省級22家,市級52家;眾創空間61家,其中國家級22家,省級14家,市級10家。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47.2%。技術合同成交356項,合同成交額67.79億元。引進省級創新創業團隊總數38個;市級創新科研團隊53個。大力推進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工作,推動16家籤合作銀行為我市2214家企業發放貸款5019筆,貸款金額203.10億元。推動近500家企業參與投保,總保費4688.77萬元,保額968.94億元,擬發放保費補貼共計1078.98萬元。
[133]
東莞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東莞市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33個,公共圖書館657個,公共電子閲覽室582個,公辦博物館17個,民辦博物館36個,文化廣場756個,電影放映單位136個。全市公共廣播節目43套,公共電視節目35套。全年共發行報紙5963.61萬份,其中《東莞日報》5856.38萬份。電影放映149.42萬場次,觀眾1467.4萬人次。
[133]
國家一級圖書館:東莞圖書館
[37]
東莞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東莞市運動員共獲得169枚金牌、150枚銀牌、200枚銅牌。其中奪得全國賽金牌16枚、銀牌12枚、銅牌16枚;廣東省賽金牌153枚、銀牌138枚、銅牌184枚。全年舉辦全市全民健身活動1065次,參加人數107.77萬人次。全市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18642個(座),其中足球場696個,籃球館394座,室外籃球場(燈光)5593個,健身路徑1376條,室外游泳池524個,室內游泳池(館)159個,室外羽毛球場1511個。全市有體育彩票發行網點1748個,銷售總額20.06億元,體彩公益金5.05億元,其中市級公益金1.5億元。
[133]
東莞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東莞市醫療機構3434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7個,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衞生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3298個。全市衞生技術人員6.10萬人,醫療機構實有病牀3.45萬張。全市門診量6543.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8%;住院量110.81萬人次,增長12.2%。
[133]
東莞人民生活
截至2018年末,東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31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21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7元,增長11.0%。
2018年,東莞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5883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7%,其次是人均財產淨收入,達876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7.8%。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209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675元,增長3.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355元,增長9.8%。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9%,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1.6%,農村為36.5%。
[32]
東莞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東莞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2193.64萬人次,其中基本醫療保險658.27萬人次,養老保險人數606.43萬人次,失業保險454.58萬人次,工傷保險474.36萬人次。全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015.73億元,保險基金總支出988.96億元;年末社會保險基金累計餘額2348.50億元,上年保險基金結餘2321.73億元。
2021年末全市社會福利事業單位49個,其中社會福利院1個,社會福利中心1個,敬老院15個,敬老院供養老人816人。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收養1814人,全年社會救濟7779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9633.62萬元,慈善基金結餘40414.34萬元。全市納入“特困人員”對象有647人,“特困人員供養金”費用支出1191.9萬元。
[133]
東莞通信傳媒
截至2021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316.21億元,增長16.7%;快遞業務量26.84億件,增長26.8%;快遞業務收入281.07億元,增長12.4%;電信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211.06億元,增長20.7%。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户216.80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634.60萬户。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397.70萬户,增加55.44萬户。
[133]
東莞法治建設
東莞對口合作
東莞交通運輸
編輯東莞公路
東莞市公路交通十分發達,107國道、廣園快速路、東部快速幹線、環莞快速路、廣深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莞佛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和從莞深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境內4條主幹公路和13條聯網公路均為一級公路。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裏程5265千米,公路密度達到213.6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全省第一。
[39]
擬建的花莞高速公路拉近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同東莞的距離,在建的番莞高速公路將使過江交通更為便利,在建的河惠莞高速公路未來將繼續拉近東莞和粵東北地區間的距離。2019年完成虎門二橋、莞番高速沿江高速至廣深高速段、從莞高速約場北互通工程建設,其中虎門二橋5月1日前建成通車,實現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水平明顯提升。
[39]
汽車客運站場:東莞市現有客運站場47個,其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9個,三級站3個,四級站8個,簡易站場(含專線發車點)26個。站務量為日發班次3300班,日過往班次580班,2001年日均發送量13550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83%。
物流中心:東莞保税物流中心、龍駿物流中心、南方物流中心、利灃物流中心。
東莞鐵路
●幹線鐵路
●城際鐵路
●主要車站
截至2018年,東莞市境內的主要長途火車站和城際火車站有東莞站、東莞東站、虎門站、常平站(東莞鐵路口岸)、常平南站、常平東站、長安西站、長安站、東莞西站、虎門南站(在建)、東莞南站。
[42]
[108]
東莞航運
東莞位於珠江出海口,虎門歷來就是中國南方的重要門户,溯珠江而上,可分別通達粵東、粵北、粵西乃至廣西等地。主要港口——虎門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每天都有客貨輪直達香港,虎門港已建成2000噸級至35000噸級泊位11個,設計能力600萬噸,同時,還有莞城港區、石龍港區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進出口貨物裝卸點。
東莞市境內擁有航道82條,可通航里程798千米。主要航道有東江干流、東莞水道、太平水道、麻涌水道、中堂水道、倒運海水道、大汾北水道和寒溪水水道。其中東莞水道1993年由7級航道改造為4級航道,可通航500噸級以下船舶。擁有河口海岸線53千米,萬噸級輪船可沿珠江口獅子洋水道進入虎門、沙田、麻涌三鎮。
東莞航空
東莞的服務機場是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國際複合型門户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佈局。到2015年末,廣東民用機場之間協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約一億人次。
東莞公共交通
- 公交
東莞公共交通始於民國18年,建恆公司經營惠州—樟木頭的公路汽車運輸,至建國時期,東莞縣有客車13輛。東莞公路汽車運輸在建國後開始復興,20世紀60年代的客運車輛車況非常簡陋,車廂用木板圍成,車輛動力不足爬坡艱難。文革期間,萌芽狀態的公共交通陷入停頓,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逐步恢復。1986年東莞撤縣建市,當年底,交通局出資買來4輛中巴車,開通了兩條線,東莞主城區內的公交系統開始營運。1989年11月,時任東莞市長鄭錦滔組織召開市長聯席會議,討論建立專業化公司來運營公交,公司命名為“東莞市公共汽車公司”。2003年12月,嶄新的城巴第一次運行在東莞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東莞才開始擁有真正意義的城市公交。2019年12月底,東莞非純電動公交車全部退出運營。截至2020年10月27日,全市在運營的6330輛公交車全部實現純電動化。
[43]
東莞市將全市公交線路劃分為城區片區、濱海灣片區、松山湖功能區、東部公交運營區、水鄉片區5個公交片區。片區劃分:城區片區包括莞城、東城、南城、萬江、石碣、高埗;濱海灣片區包括濱海灣新區、虎門、長安、厚街、沙田;松山湖功能區包括松山湖、石龍、寮步、大嶺山、大朗、橫瀝、東坑、企石、石排、茶山;東部公交運營片區包括常平、黃江、謝崗、橋頭、塘廈、鳳崗、清溪、樟木頭;水鄉片區繼續維持麻涌、中堂、洪梅、望牛墩、道滘。
[44]
- 電車
中心區:設站21座,平均站間距約600米,換乘節點為東城站、莞太路站、西平站,總長12千米。
松山湖:主要是聯繫松山湖、寮步與市中心,換乘節點為東城站,總長23千米。
水鄉片:主要聯繫洪梅、望洪、望牛墩等片區,有望洪樞紐、望牛墩站兩大換乘節點,總長11.9千米。
- 軌道交通
主詞條:東莞軌道交通
東莞軌道交通規劃保留原《東莞市軌道建設規劃》中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3號線的線位方案,優化調整4號線線位,增加4號線支線,銜接深圳城市軌道4號線,遠期預留增加5號線、6號線。
[46]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07.8千米,共設置車站84座,其中城市軌道間換乘樞紐車站8座,途經32個鎮區。
[45]
2016年5月27日,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運營,標誌着東莞正式邁入地鐵時代。
[47]
運營線路 | 在建線路 | 待建線路 |
---|---|---|
—— | ||
—— | —— | |
—— | —— | 東莞地鐵7號線 |
—— | —— | 東莞地鐵8號線 |
東莞歷史文化
編輯東莞語言
東莞話屬粵語莞寶片,以莞城話為標準。東莞話也是莞寶粵語的代表方言之一。東莞話與廣州話在詞彙上區別不大,在韻母發音上有差別,且有規律可循。很多廣州人聽不明白東莞話,而很少接觸粵語的東莞老人也很難跟廣州人溝通。 莞城話主要是城區與周邊鎮區,比如高埗、茶山、道滘、洪梅等鎮街講的方言,稍微有不同程度的方音差異,但也不妨礙相互交流。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交流都用粵語,一講地道的莞城話會覺得比較困難。
[119]
截至2020年底,東莞市當地方言有粵語和客家話。其中粵語區使用面積、人口占全市的大部分,在32個鎮街中使用純粵語鎮街有石龍、長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萬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橫瀝、東坑、橋頭20個。使用客家話的12個鎮街, 分別是莞城、東城、南城、厚街、虎門、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9個鎮街,大部分或者絕大部分講粵語(如莞城街道只有一個300多人的羅沙上嶺村講客家話);清溪、鳳崗兩鎮大部分講客家話;樟木頭鎮則純講客家話。
[48]
東莞節日
東莞嫁娶
結婚按照當地的結婚習俗來進行並不是迷信,而是寓意着幸福美滿,所以要充分的尊重這些老的結婚習俗。東莞結婚習俗和流程:擇偶、定親、報日、開廚、成婚程式、番面(返面)、回門、滿月、探新年。 東莞結婚傳統環節:嫁女餅、搶新娘、敬茶。
[119]
東莞飲食
東莞菜屬於粵菜中的廣州菜系,是具有濃郁廣東地方特色的漢族飲食文化,分丘陵、埔田、水鄉、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埔田片有大朗欖醬炒飯、水鄉片有中堂魚鮑、沿海片有虎門大寧蟹黃粥、山區片有樟木頭客家鹹雞、土特產有荔枝、麻涌香蕉、厚街瀨粉、厚街臘腸、白沙油鴨、虎門麻蝦、虎門膏蟹、庾家粽子。東莞人愛飲茶,除了喝綠茶等常規茶外,民間喝草本茶的習慣由來已久,如:莞香茶、清明茶、米碎花茶、老耳水等。東莞人飲茶注重“食”,往往是邊喝茶邊吃點心。
[119]
東莞服飾
東莞服飾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各有特色。山區片的客家服飾、城區片的廣府服飾、水鄉片的疍家服飾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已經形成各自獨特的地域風格。東莞市文化館展出了東莞市多個與服飾相關的非遺項目,包括廣府、疍家和客家傳統服飾、以及“百歲”、木屐、涼帽等傳統制作技藝。
[119]
東莞書畫
明代東莞茶山人張穆是嶺南歷史上傑出的畫家,少年時倜儻任俠,工詩畫,性好養馬,曾用百金買名馬,取名曰“銅龍”、“雞冠赤”,飲食坐卧不離馬側,深諳馬的生理習性,故擅長畫馬。他曾多次遊衡嶽,泛湖湘,入留都,歷吳越,所作的紀遊詩多奇傑可誦,海內很多名士都曾與他交遊。張穆不但擅於畫馬,還擅於畫鷹、畫蘭、竹、水仙,旁及篆刻。廣州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均藏有他的畫幅,東莞博物館也藏有他的十二開雜冊,皆為傳世珍品
[49]
。明末清初是嶺南書壇大放異彩的時期。崇禎年間東莞的王應華,書風獨特,於雄肆之中,極抑揚頓錯之致,是明代嶺南書壇一大家
[50]
。清代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51]
東莞曲藝
東莞的戲曲文化歷史悠久,曲藝人才層出不窮。主要有粵劇、粵曲、等傳統曲藝類型。
[119]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府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鑑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戲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藝術之一。粵劇在東莞同樣深受羣眾的喜愛,著名粵劇大老倌盧啓光等廣東粵劇名家常到東莞城鄉登台演唱和傳藝。長安鎮業餘粵劇團還於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大型粵劇《思源》。作客東莞,可不要錯過一睹“南國紅豆”風采的機會。
東莞龍舟
東莞中堂“龍舟景”,指的是龍舟場景,是當地人對重大民俗活動的描述和稱謂,也叫“趁景”。中堂鎮每年的“龍舟景”民俗文化活動始於農曆五月初,收“景”於月底。在“龍舟景”期間,鎮內20個村(社區)中,先後已成“景日”的就有9個村(社區)。500年來,扒龍舟這一民俗傳承了龍的脈息,龍舟滿載着吉祥之願,在東江上游弋生輝,已成為這裏最重要的大型民俗活動。2006年,中堂鎮被中國龍舟協會授予“中國龍舟之鄉”稱號。2008年,中堂的龍舟製作技藝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使這項民俗活動更加持久和進一步傳承下去,2004年,中堂鎮政府一次性投入3000多萬元興建了龍舟廣場,2008年又投入近千萬元興建了一個國家級龍舟賽場。
[52]
東莞醒獅
東莞醒獅始源於明代,每遇喜紅慶典、逢年過節,民間必舞獅祈求平安吉祥,但主要分佈在東莞市的石排、大朗、長安、虎門等鄉鎮,尤以石排鎮中坑村的醒獅為代表。東莞的獅具造型,特別注重不同色彩的裝飾,寄寓不同的象徵意義。如早期有黑獅、紅獅、銀獅,據説分別代表張飛、關公和劉備,並顯示三人的不同性格,黑獅威猛,紅獅凝重,銀獅温和。後來又增添了金獅,也叫太獅,用於迎賓或隆重的交往禮儀以象徵祥和。中坑村則以紅獅象徵喜慶,黃獅象徵和諧,銀獅象徵財富,黑獅象徵武術功夫,而且都裝飾得十分鮮豔華麗。
東莞獅舞主要採用南拳武功的步法,落地穩固,剛勁有力。動作刻意模仿真獅,走、跑、跳、滾及抖毛、洗須、舔身等,均顯得生動逼真;有出洞、下山、過橋、飲水、採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頭佛戲獅等多個舞段,其中採青是高潮,分“採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有富於地方色彩的水青、蟹青、橋底青、拆字青等多種。近10多年來,又發展了“高樁獅”、“梅花樁獅”和“獅子走鋼絲”等高難度的獅舞表演。
東莞獅舞在石排鎮有着最為廣泛的羣眾性,是當地歷久不衰的民間藝術活動,而中坑村又最能體現東莞獅舞的特色和傳承發展。該村醒獅隊在1996年全國第六屆“羣星獎”廣場舞蹈大賽中表演的“踩高樁”,一舉獲得了唯一的特別大獎。1997年中坑村被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0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醒獅舞蹈)之鄉”。
[53]
東莞麒麟
舞麒麟是東莞客家人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麒麟是古代傳説中的一種動物,據説,麒麟與鳳凰、龜、龍並稱“四靈”,並居四靈之首。它是古代傳説中的巨獸,外型奇特,生有龍頭、鹿角、馬蹄、牛尾、狼額,身上披五彩鱗甲,身長一丈二(約3米多),客家人視麒麟為吉祥物,在客家傳説中凡麒麟踩過的地方,就會給那裏的人們帶來幸運,故有“麒麟吉祥”之説。
[119]
東莞民歌
東莞風俗民情
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51]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彩,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長安鎮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每年元宵節,全市數百台醒獅、金龍、綵鳳、麒麟參加大型羣獅賀元宵活動,城內萬人空巷。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餈等優質荔枝成熟季節。東莞各鎮街均以佳果迎接四方來賓,舉行歡慶活動,共慶豐收,共聚友誼。東坑“賣身節”—“翻身節”—“潑水節”。
東莞龍舟隊曾多次在本地、香港、澳門、加拿大及新加坡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金盃。沙田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舟之鄉”。每年從農曆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龍及水鄉各鎮街連續舉行一系列龍舟比賽,成為東莞一景。
洪梅廣東花燈節入選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文化活動,花燈不是隻有東莞才有,但廣東省花燈節就永久落户東莞洪梅鎮。洪梅鎮是中國花燈之鄉,有着悠久歷史。花燈節着重發動羣眾參與,大力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花燈文化建設和傳承,引導人民弘揚和傳承花燈文化。廣東省花燈文化節創辦於2012年,已經是頗具規模的花燈展了,成為東莞市春節最具特色的活動。在東莞洪梅舉辦的省花燈文化節上,我們可以一次性看到來自全國各地不一樣的花燈,活動現場還會有猜燈謎及現場體驗製作花燈的樂趣。花燈節是在洪梅鎮文化廣場舉行,一般是農曆年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歡花燈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了。
[54]
東莞服飾文化
東莞服飾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各有特色。城區片的廣府服飾、山區片的客家服飾、水鄉片的疍家服飾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已經形成各自獨特的地域風格。東莞市文化館主辦的“古風今韻”之傳統服飾展集中展出了東莞市多個與服飾相關的非遺項目,包括廣府、疍家和客家傳統服飾、以及“百歲”、木屐、涼帽等傳統制作技藝。
[132]
東莞疍家文化
東莞鹹水歌
鹹水歌在東莞又稱疍歌、艇歌、蠻歌
[130]
。據古籍記載,東莞的鹹水歌大致可上溯到明清時期,明末清初屈大均所撰《廣東新語》中引述的三首採茶歌,即為明代疍歌,現仍在東莞地區傳唱,唱詞僅有很少的差異
[130]
。
東莞鹹水歌沒有固定的曲譜,基本上是一個調,但可隨意加入拉音、震音、嘆音、哼音、諧音等等,故不同的人演唱常常有着不同的韻味。因演唱場合不同分為兩類,一類叫“歌堂歌”,又稱為“坐堂歌”,一般在婚禮酒席中或者宴會喜慶場合演唱;另一類叫“大板歌”,是在勞動生活中或日常閒暇時的娛樂性演唱
[130]
。目前東莞鹹水歌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29]
。亟需採取措施進行搶救
[130]
。
莞草種植技藝
東莞沙田鎮莞草種植與編織工作站入選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
[128]
。作為疍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莞草文化滿載疍家人艱苦、質樸、勤儉的生活記憶。為保護傳承莞草文化遺產,近年來,沙田鎮探索恢復莞草種植,並開展編織手工藝傳承工作。除組織具有莞草種植知識的熱心愛好者從事專門的種植外,還把莞草破草、晾曬、編織等傳統手工藝再次復原,把美術、時尚等元素注入莞草編織工藝中,讓有着悠久歷史的莞草文化重新煥發活力。與此同時,沙田鎮還將莞草種植技藝立項申請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28]
。
東莞風景名勝
編輯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古邑,名勝古蹟甚多,東莞博物館珍藏有村頭遺址等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有中外聞名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東江人民的根據地,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和榴花抗日紀念亭。人文景觀有著名古剎觀音寺、金鰲洲塔和榴花塔、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等。自然風景有仙鵝湖、石排燕嶺、東莞植物園、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旗峯勝蹟等。
國家A級景區 | |
(4A)東莞松山湖景區 | (4A)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 |
(4A)東莞觀音山森林公園 | (4A)東莞科技館 |
(4A)石排紅石山遺址公園 | (4A)龍鳳山莊 |
(4A)粵暉園 | (4A)東莞香市動物園 |
(4A)東莞銀瓶山森林公園 | (4A)東莞展覽館 |
(4A)東江縱隊紀念館 | (4A)可園 |
(4A)大屏嶂森林公園 | (4A)袁崇煥紀念園 |
(3A)石龍歐公祠 | |
(3A)茶山聖心蛋糕博物館 | (3A)唯美陶瓷博物館 |
(3A)諾華中國傢俱博物館 | (2A)樟木頭冠和博物館 |
塘尾村古建築羣 | |||
燕嶺古採石場遺址 | |||
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築羣 | |||
金剛經雲石塔 | |||
餘屋牌坊 | |||
歐仙院 | 黃旗勝蹟 | ||
周恩來演講台 | 巍煥樓 | ||
大汾古橋 | 薰萊亭 | 張彩廷紀念碑與福音堂 | |
郭真人古廟 | |||
馬山古蹟 | 觀音山古蹟 | 馬山古蹟 | |
單氏小宗祠 | 崖山古蹟 |
東莞著名人物
編輯明清以來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大影響的32位東莞人,有彪炳史冊的著名將領何真、羅亨信、袁崇煥、張家玉、陳策、鄧安邦、蔣光鼐、李章達、王作堯,有開宗立派的業界巨擘王寵惠、鄧植儀、王吉民、謝志光、林克明、張松鶴、莫伯治、鄧錫銘、毛炳權、李衍達,有獨領風騷的學界泰斗陳建、倫明、居巢、居廉、容庚、容肇祖、張蔭麟、鄧白、何鏡堂,還有體壇名宿陳鏡開、時代精英王志東等等。
[55]
年代 | 名單 |
---|---|
古代 | |
近代 | |
現代 | 陳淑玲、香植球、香偉燦、香樹輝、黃金富、梁麟、袁武、葉樹林、方潤華、趙泰來、趙樹輝、廖煥輝、張瑜平、朱李月華、鄧焜、鄧燾、蕭明、張細、蔡建中、方文雄、梁潔庭、葉志成、葉子軒、葉鳳娟、王錦輝、王國強、李祖澤、陳萬雄、王賜豪、王華生、王敏剛、王敏超、王煥生、周錫年、周埈年、周少岐、周啓賢、周啓邦、周湛燊、周國勳、周湛煌、葉若林、葉煥榮、温惠仁、温容興、鍾偉廷、許勝華、劉旺枝、蔡繼光、蔡就勝、朱偉霖、王柏源、何耀棣、王振聲、王公愚、陳鴻道、汪世忠、何焯輝、歐煥倫、任錦漢、王少強、楊寶玲、葉旭全、陳治海、賴國強、李錦全、黃煥枝、鄭安國、王冠華、陳耀忠、吳少強、陳冠傑、羅建新、葉劍波、王時新、鄧崇光、陳永昌、羅啓仁、黃萬順、陳奕迅等 |
東莞榮譽稱號
編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 全國禁毒先進單位 |
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國家籃球城市 |
全國體育先進市 | 全國文明城市
[56]
| |
廣東省文明城市 | 廣東省教育強市 |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 |
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 | 東莞入圍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 | 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
中國游泳之鄉 | 中國龍舟之鄉 | 中國曲藝之鄉 |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 舉重之鄉(石龍鎮) | 醒獅舞蹈藝術之鄉(石排、長安) |
麒麟藝術之鄉(清溪鎮、樟木頭鎮) | 2012中國製造業最優投資環境城市 | 國家紡織業基地市 |
中國女裝名鎮(虎門) | 中國羊毛衫名鎮(大朗)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寮步、石碣)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長安) | 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長安) | 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27
[72]
| ||
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第6
[77]
| ||
【世界最大羊毛衫生產基地】 | 【第三屆全國相對富裕地區排名第一】 | 【全球最大UPS製造基地之一】 |
【中國傢俱出口第一鎮】 | 【城市創新能力列全國地級市第一】 | 【城市科學發展綜合評價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
【全國首台散裂中子源落户東莞】 | 【中子源國際合作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 | 【首屆中國專利技術展示交易周】 |
【全國第一個服裝設計製造基地】 | 【國內首台多功能車載發電及壓縮機組】 | 【全國最大的太陽能研究院】 |
【東莞水道特大橋創國內建橋史四項第一】 | 【全國地級市首艘海洋環境應急艇】 | 【首個移動客户過千萬的地級市】 |
【國內最大的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 | 【中國首條水下鐵路隧道開鑿】 | 【全國最大汽配城】 |
【中國最佳物流名鎮】 | 【沃爾瑪分店最多的地級市】 | 【全國首次網上拍賣保税貨物】 |
【全國唯一實現農(居)民醫保全覆蓋的地級市】 | 【全國首創地方養老保險金】 | 【低保標準居全國之首】 |
【見義勇為撫卹金標準全國最高】 | 【全國最早實行出租屋人身意外保險】 | 【全國最大的民營醫院】 |
【全國首個作為臨牀研究生培養基地的鎮級醫院】 | 【全國第一個實行户籍人口免費健康體檢的鎮街】 | 【國內首個音樂劇節】 |
【“十月文學獎”首次離京舉辦】 | 【國內第一家動漫圖書館】 | 【全國首個圖書館ATM啓用】 |
【國內第一次由民間促成的國際俱樂部之間的球賽】 | 【全國首創社區交通警務區】 | 【國內首個鎮級食品藥品監管局稽查分局】 |
【全國率先對市域地名總體規劃】 | 【綜合競爭力居全省第一】 | 【省內最高樓面地價】 |
【全省電耗降幅最大】 | 【外商投資印刷企業數居全省第一】 | 【人均審結案件數居全省第一】 |
【户籍人口每萬人升大學數居全省第一】 | 【全省首家鎮屬國家示範高中】 | 【全省首座建在遺址上的博物館】 |
【省內首個鎮級檔案館】 | 【廣東省唯一獲“攝影之鄉”稱號的鎮】 | 【福利彩票銷售總量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第一】 |
【居民生活質量居全省之首】 | 【珠三角最大石化倉儲基地】 | 【珠三角首個異地航空貨運站】 |
【全球印刷界最大企業進駐望牛墩鎮】 | 【全球使用數控織機數量最多、最集中區域】 | 【全球最大女鞋生產基地】 |
【獲評“中國製造業最優投資環境城市”】 | 【躋身中國內地城市競爭力前列】 | 【入選中國最佳商業城市】 |
【國內首個協同創新研究院】 | 【國內首箇中以產業園】 | 【首屆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 |
【首屆全國服裝產業集羣會議】 | 【全國最大規模的污泥處理中心】 | 【全國首個沉香質量檢測中心】 |
【華南地區最大多功能物流園】 | 【華南地區最大精銅生產基地】 | 【廣東省最大石化產品交易平台】 |
【全國首創庭審聽審制】 | 【國內首個警民互助會】 | 【非公企業團組織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
【清溪鎮、石排鎮入選首批“中國最美小鎮”】 | 【清溪鎮獲評“2012中國最佳休閒小城”】 | 【鳳崗鎮打造“中國婚慶第一鎮”】 |
【華南地區首所文化產業高職院】 |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綜合考評居全省第一】 | 【高考錄取四項指標居全省第一】 |
【廣東首個消防宣傳主題公園】 | 【全省首家“心靈驛站”在莞掛牌】 | 【和諧勞動關係示範點數量居全省第一】 |
東莞友好城市
編輯友好城市 | 國家 | 結好時間 |
美國 | 2001-02-22 | |
北海市 | 中國 | 2004-12-22 |
薩洛尼卡市 | 希臘 | 2008-10-24 |
韓國 | 2012-07-24 | |
巴西 | 2013-04-22 | |
呼倫貝爾市 | 中國 | 2013-05-27 |
霍隆市 | 以色列 | 2014-02-20 |
奧帕瓦市 | 捷克 | 2014-05-08 |
布里扎市 | 羅馬尼亞 | 2014-06-27 |
烏波塔爾市 | 德國 | 2014-11-25 |
中國 | 2014-12-18 | |
海城市 | 中國 | 2014-12-20 |
- 參考資料
-
- 1. 行政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12]
- 2. 202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 .www.mca.gov.cn[引用日期2020-09-27]
- 3. 除了北上廣深 還有這些城市外來人口占比超五成 .新浪[引用日期2020-05-13]
- 4.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批准 東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2018年08月23日[引用日期2019-06-30]
- 5. 2019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東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4-08]
- 6. 廣東港口資源整合:廣州、東莞打造組合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 .新浪[引用日期2020-05-21]
- 7. 莞深廣一體化又推進一步!東莞擬規劃7條地鐵對接廣深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0-05-21]
- 8.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2-19]
- 9. 深圳都市圈擴容來了 .騰訊新聞.2020-05-17[引用日期2020-05-19]
- 10. 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落幕 東莞喜摘一金一銀 .新浪網.2008-11-11[引用日期2017-08-05]
- 11. 探訪全國籃球城市東莞:打造全民的“籃球莞” .網易網.2014-08-22[引用日期2017-08-05]
- 12. 漲知識|全國目前有幾個不設區地級市? .百家號-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0-04-24]
- 13. 東莞市長肖亞非:“十三五”期間,東莞GDP增至9650億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01-27]
- 14. 東坑本土“粵劇新星”主場演出 弘揚傳統粵文化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06]
- 15. 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公佈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2-07]
- 16. 鑼鼓聲聲賀新春 粵劇輝煌顯太平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10]
- 17. 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落幕 東莞喜摘一金一銀 .新浪網.2008-11-11[引用日期2016-02-05]
- 18. 東莞召開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形勢分析會 .新浪網.2014-11-18[引用日期2016-02-05]
- 19. 廣東東莞再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鳳凰網.2015-02-28[引用日期2016-02-05]
- 20. 探訪全國籃球城市東莞:打造全民的“籃球莞” .網易網.2014-08-22[引用日期2016-02-05]
- 21. 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的公示 .人民網-人民日報[引用日期2020-06-20]
- 22. 壯族的前身:百越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8-01-01]
- 23. 建置沿革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01]
- 24. 東莞文明網 .濱海灣新區:應發揮廣府文化的凝聚力 [引用日期2020-06-01]
- 25. 統計用區劃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1-26]
- 26. 東莞行政規劃 .東莞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1-03]
- 27. 千年莞邑邁向灣區品質文化之都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3]
- 28. 自然地理 .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9-11-25]
- 29. 人口·民族·語言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5-23]
- 30. 關於修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的公告 .東莞市統計調查信息網.2020-01-20[引用日期2020-01-20]
- 31. 2019年東莞經濟發展逆勢而進、逆勢更優 .東莞統計調查信息網.2020-01-20[引用日期2020-01-20]
- 32. 2018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19-04-08[引用日期2019-04-24]
- 33. 東莞概況 .中國網.2007-09-03[引用日期2014-04-22]
- 34. 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 .廣東省教育廳[引用日期2021-01-31]
- 35.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要來了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1-31]
- 36. 大灣區規劃綱要激發珠三角興起粵港澳合作辦學熱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1-01-31]
- 37.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01-01]
- 38. 中央依法治國辦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 .司法部[引用日期2020-08-24]
- 39. 致力構建“大交通”格局推進融入大灣區 .東莞市交通運輸局[引用日期2019-02-20]
- 40. 一股“傻”勁撐起京九第一鎮 .東莞檔案信息網[引用日期2018-09-15]
- 41. 廣惠城際列車運行圖7月起調整 常平東站至小金口縮至53分鐘 .東莞陽光網 新聞[引用日期2018-09-15]
- 42. 常平有多個車站 別走錯 .東莞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引用日期2018-09-15]
- 43. 東莞公交車全部實現純電動化 6330輛公交車用電無污染 .東莞新聞網.2020-10-28[引用日期2021-02-14]
- 44. 東莞將全市劃分為5個公交片區 公交資源整合年內完成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1]
- 45. 未來15年6條軌道線路串聯東莞32個鎮區 .東莞時間網[引用日期2015-03-19]
- 46. 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7-2020年)公示 .東莞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引用日期2018-09-15]
- 47. 東莞地鐵開通 三日迎客42萬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7-05-23]
- 48. 人口·民族·語言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06]
- 49. 聯話茶山歷史名人 .茶園報電子版[引用日期2020-09-22]
- 50. 嶺南書法與書法家 .廣東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9-22]
- 51. 鏡頭下的新東莞 .東莞陽光網.2006-02-02[引用日期2014-04-22]
- 52. 傳承龍舟精神建設和諧中堂 .新浪[引用日期2020-09-04]
- 53. 獅舞(醒獅) .廣東省文化館[引用日期2020-09-04]
- 54. “一城一特”:探索廣東各地春節特色活動 .環球網[引用日期2018-01-20]
- 55. 東莞市委宣傳部長潘新潮:打響東莞名人名史文化品牌 .中國文明網.2016-12-16[引用日期2019-12-16]
- 56.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57.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4]
- 58. 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今天公佈(附名單)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6]
- 59. 國家民委辦公廳關於確定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12-28]
- 60. 中國29個城市入選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9]
- 61. 水利部關於印發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名單的通知 .水利部[引用日期2018-04-07]
- 62. 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4-20]
- 63. 2018年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北上深廣領跑 天津居第六位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11-13]
- 64.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18-12-07]
- 65. 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發佈,蘇州中山無錫列前三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18-12-08]
- 66.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發佈 北京科創發展水平居首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8-12-09]
- 67. 福布斯中國公佈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蘇州超越上海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18-12-09]
- 68. 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出爐:京滬深居前三位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8-12-10]
- 69. 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公佈:北上廣深蘇杭領先,成渝進前十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2-17]
- 70.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出爐:深圳上海東莞排名前三 .新浪[引用日期2019-08-09]
- 7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榜單公佈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8-10]
- 72.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佈 “兩東兩江”強者恆強,長三角四市榮登前十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9-09-26]
- 73. 最新!中國地級市百強榜單出爐,河南7地市上榜 .中華網河南.2019-11-06[引用日期2019-11-06]
- 74. 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發佈:中國20城入圍經濟百強,深圳領跑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11-13]
- 75. 《2019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指數報告》在京發佈 北京深圳三亞位列前三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11-17]
- 76. 唐山又進全國百強!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榜單揭曉 .環渤海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1-25]
- 77. 2019中國地級市品牌百強榜發佈(附榜單)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11-30]
- 78. 2019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發佈,看看你的家鄉是否入圍?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2-10]
- 79. 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發佈!你的家鄉排名第幾?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1-05]
- 80.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揭曉 .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引用日期2020-01-09]
- 81. 全國普法辦關於通報表揚"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安徽普法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82.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揭曉 杭州第三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05-30]
- 83.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 北京綜合排名第一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6-19]
- 84.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9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複審結果的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3]
- 85. 遼寧六市上榜2019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08-18]
- 86. 順利完成CBA複賽承辦工作,東莞賽區榮獲2020中國籃球…… .騰訊新聞[引用日期2020-08-17]
- 87. 廣東省17市(縣)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 .羊城晚報-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10-20]
- 88.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2-01]
- 89.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5]
- 9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命名第十批(2020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公告 .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1-16]
- 91.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引用日期2021-01-20]
- 92. 中國地級市品牌百強出爐,温州位列第三! .澎湃[引用日期2021-05-10]
- 93. 第十五期“潔淨東莞·城市論壇”在企石鎮舉行 .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引用日期2021-06-14]
- 94. 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東莞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1]
- 95. 掀史上最嚴景區“整肅風” 全國367家景區受查處 107家景區被摘牌,其中包括55家4A級景區 .國家旅遊局[引用日期2021-06-29]
- 96. 2020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東莞市統計調查信息網站[引用日期2021-08-02]
- 97.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公佈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引用日期2021-09-18]
- 98. 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 .求是網[引用日期2021-09-22]
- 99. 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國家統計局公佈重要數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1-09-23]
- 100. 關於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09-26]
- 101. 關於命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10-14]
- 102. 廣東10市躋身“2020中國外貿競爭力百強城市”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0-21]
- 103. 領導信息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25]
- 104.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0-29]
- 105. 快訊!東莞新任命三位副市長 .羊城晚報[引用日期2021-11-09]
- 106. 安徽4市上榜!這份全國榜單,阜陽榜上有名!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1-11-24]
- 107.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名單的公示通知-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12-03]
- 108. 國家鐵路集團最新通知!關於贛深高速鐵路和東莞南站!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12-10]
- 109. 剛剛,東莞新一屆市政協領導班子產生 .東莞日報[引用日期2022-01-12]
- 110. 全國首個GDP超4萬億城市誕生!過萬億城市增至24個! .聊時局[引用日期2022-01-13]
- 111. 聚焦2022東莞兩會| 快訊:呂成蹊當選東莞市人民政府市長 .東莞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1-14]
- 112. 東莞經濟邁上“雙萬”新起點 .百家號 中國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 113. 東莞經濟邁上“雙萬”新起點 .百家號 中國日報[引用日期2022-01-24]
- 114. 2021年全國地級市財政收入10強出爐,濰坊逆襲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19]
- 115. 2021年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擬激勵市縣名單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2-02-24]
- 116. 防疫不力!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黃守應等6人被免職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3-13]
- 117. 防疫不力!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黃守應等6人被免職| .界面新聞 · 快訊[引用日期2022-03-13]
- 118. 喬雷任東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南方雜誌[引用日期2022-03-13]
- 119. 東莞民俗文化介紹 東莞風土風情 東莞傳統文化有哪些 .東莞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平台[引用日期2022-03-24]
- 120.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 .澎湃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3-31]
- 121. 關於發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4-29]
- 122. 杭州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 去年增量居長三角首位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2-05-24]
- 123. 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2-06-02]
- 124.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印發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8]
- 125. 廣東發佈“2021年醫改十大創新典型”!這些地市入選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6-10]
- 126. 領導機構 .東莞市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6-22]
- 127. 2022福布斯 中國·消費活力城市 .福布斯中國[引用日期2022-07-26]
- 128. 疍家文化在廣東東莞得以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浪網.2021-04-09[引用日期2022-09-14]
- 129. 非遺廣東|“明代疍歌”——東莞鹹水歌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2021-01-28[引用日期2022-09-14]
- 130. 非遺中心-鹹水歌 .廣東省文化館.2018-01-24[引用日期2022-09-14]
- 131. 廣東東莞“海上游牧族”疍家人住上新公寓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22-09-25]
- 132. 傳統服飾展弘揚東莞特色文化 .中國精神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9-25]
- 133. 2021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東莞市人民政府.2022-03-30[引用日期2022-11-03]
- 134. 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2020-07-06[引用日期2022-11-05]
- 135. 廣東河源首次記錄到中華穿山甲“帶崽出行”畫面 .人民網.2022-11-12
- 136. 廣東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公佈 .科技.2022-11-2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