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莊遺址

鎖定
東莊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鎮嶽村自然村南300米的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面積20萬平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2] 
東莊村遺址於1955年被發現,1958年5、6月發掘,遺蹟有灰坑、窯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泥質紅陶、灰陶及夾砂紅陶片,器型有尖底瓶、敞口缽、雙耳罐、深腹甕等,石器有斧、刀、錛等,是研究仰韶文化重要遺址之一,對於正確理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與廟底溝類型的相互關係等學術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2] 
2013年5月,東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東莊遺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鎮嶽村自然村南300米的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40-1-0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東莊遺址歷史沿革

1955年,東莊村遺址被考古隊發現。 [2]  [4] 
1958年5、6月,對東莊村遺址進行了發掘,遺存主要為仰韶文化早期。 [2]  [4] 

東莊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東莊遺址位於芮城縣永樂鎮嶽村自然村南300米的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面積20萬平米。東莊遺址遺蹟有灰坑、窯址、房址、5座墓葬,其中有雙人同性合葬墓、多人二次合葬墓、還有用陶甕蓋石塊作為葬具的小孩甕棺墓。出土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質紅陶、灰陶及夾砂紅陶片,紋飾有附加堆紋、線紋、弦紋、黑彩寬帶紋、圓點紋等,器型有尖底瓶、敞口缽、雙耳罐、深腹甕等,石器有斧、刀、錛等。 [2]  [4]  [5] 
房址
1號房屋為不規則圓形的地面建築,直徑1.8米,居住面硬實平坦,在其東南邊緣有一個橢圓形的灶坑。屋正中有一個大柱沿,21個小柱洞均勻分佈於房基圍槽中。小柱洞都向外30°的傾斜,由此推新此房為斜向外傾的茅草加木幹牆,上接傘形屋頂的建築結構。2號房為深1.8米、直徑5.5米的圓形半地穴式建築,未發現柱洞和灶坑。 [6] 
窖穴
43個窖穴絕大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口,坑壁坑底平整而光滑。也有少數坑口為不規則形,坑底、壁都凹凸不平。前者當為儲藏東西的窖穴,後者則為當時的垃圾坑。 [6] 
墓葬
墓葬 墓葬
發掘5座墓葬,其中1座是甕棺葬,2座是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單身葬,2座是多人合葬的二次葬。 [6] 

東莊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東莊遺址出土文物
東莊遺址出土文物(18張)
東莊遺址發掘出土外表繪有精美的黑色三角形圖案和魚形花紋的陶器;還有石斧、石錛、石刀、陶刀、彈丸、紡線輪、敲砸器、陶銼等,以及石頭和動物骨骼製成的箭頭;及骨笄、牙飾、陶環等裝飾品。 [2]  [4]  [6] 
生產工具
工具類有斧、刀、錛、鏃和紡輪等,其中石器最多,通體磨光。 [6] 
生活用具
東莊遺址和出土陶片 東莊遺址和出土陶片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質地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陶色以紅色和紅褐色為主,只有少量的灰陶。器類有缽、碗、盆、甕、尖底瓶和夾砂罐鼎等。以三角形和其它幾何形組成的魚形是彩陶的主要圖案,綵帶多飾在器皿的口部或鼓腹處。 [6] 

東莊遺址研究價值

東莊村遺址仰韶文化遺存處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向廟底溝類型過渡的中間環節,對於正確理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與廟底溝類型的相互關係等學術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2-3] 

東莊遺址保護措施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1月15日,東莊遺址被山東省運城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2013年5月,東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東莊遺址旅遊信息

東莊遺址地理位置

東莊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鎮嶽村自然村南300米的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

東莊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人民政府出發前往東莊遺址,路程約19.5千米,時間約25分鐘。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27]
  • 2.    第七批-運城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運城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3-27]
  • 3.    黃勳會,王振川.運城六大文化掇英[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18.
  • 4.    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175.
  • 5.    王萬旭.西侯聖火芮城人[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316.
  • 6.    侯毅著,李玉明.山西考古學文化與中國華夏文明[M]: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