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維子集

鎖定
《東維子集》是震無咎齋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維楨
書    名
東維子集
作    者
楊維楨
類    別
文學作品
出版社
震無咎齋 [1]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創作年代
元代
出版發行時間
清[1644-1911] [1] 

東維子集古籍簡介

《東維子集》·三十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楊氏一族原居楓橋,祖上由紹興遷來,楊維楨曾祖楊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醫,人稱楊佛子 楊維楨半身像[1],着有《醫衍》、《地理撥沙圖》。後楊氏卜居全堂,全堂東南有桐岡山,西南有鱭鯉尖,村中有池名泉塘,村以池名,諧音全堂,池旁卧有鐵崖山,“因岩石呈鐵色而得名”,今人俗稱小山頭。
母親李氏,“夢月中金錢墜懷,而生維楨”。兄弟三人,維楨居中。維楨生於元貞二年(1296),之所以號鐵崖,因其父楊宏在鐵巖山麓築樓,紅樓植梅百株,樓上藏書萬卷,並將梯子撤去,令其與從兄楊維翰(1294~1351,字子固,號方塘,元末畫家)專心攻讀,每天用轆皿傳食,苦讀五年, 時人稱其為“楊鐵崖”,因擅吹鐵笛,自號鐵笛道人。楊維楨自幼穎悟,能“日記文章千言”,黽勉讀書,為增見識,少時又遊學甬東。

東維子集延伸

泰定四年(1327)中進士[2],任天台縣尹,因依法懲治作惡縣吏,遭奸吏報復被黜。繼任職錢清鹽場司令,因請求減輕鹽税不允,決意投印去官,方獲准減額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獲升遷。元修遼、金、宋三史,他作“正統辯”千言,總纂官歐陽玄讚歎:“百年後,公論定於此矣”。後調任江西儒學提舉,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亂,浪跡浙西。張士誠據浙西,屢召不赴,戲答:“江南處處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後張士誠令其弟張士德上門求教,楊維楨站在元政府立場修書一封,臧否張士誠。信中責備張士誠“銓放私人不承製,出納國廩不上輸”,罵他自選官吏,不繳糧食,確為實情。此外,指出張四個優點“兵不嗜殺,聞善言則拜,儉於自奉,厚給吏祿而奸貪必誅”,以及四個缺點“是非一謬,黑白俱紊”,將帥、守令、親族等“為閣下計者少而身謀者多”,“狃於小安而無長慮”,“身犯六畏,釁闕多端”。預言他“不有內變,必有外禍”。

東維子集四庫提要

元楊維楨撰。維楨有《春秋合題着説》,已著錄。此其初刊詩文集也。維楨以詩才奇逸凌跨一時。此編乃錄文二十八卷,詩僅兩卷,又以雜文六篇足之。蓋以文為主,詩特附行耳。朱國楨《湧幢小品》載王彝嘗詆維楨為“文妖”。今觀所傳諸集,詩歌、樂府出入於盧仝、李賀之間,奇奇怪怪,溢為牛鬼蛇神者,誠所不免。至其文則文從字順,無所謂“翦紅刻翠以為塗飾,聱牙棘口以為古奧”者也。觀其於句讀疑似之處,必旁註一“句”字,使讀者無所岐誤。此豈故為險僻,欲使人讀不可解者哉?其作《鹿皮子文集序》曰:“盧殷之文凡千餘篇,李礎之詩凡八百篇,樊紹述着《樊子書》六十卷,雜詩文凡九百餘篇,今皆安在哉?非其文不傳也,言龐義淫,非傳世之器也。孔孟而下,人樂傳其文者屈原、荀況、董仲舒、司馬遷。又其次王通、韓愈、歐陽修、周敦頤、蘇洵父子。我朝則姚公燧、虞公集、吳公澄、李公孝光。凡此十數君子,其言皆高而當,其義皆奧而通也。”觀其所論,則維楨之文不得概以妖目之矣。陶宗儀《輟耕錄》載維楨《辨統論》一篇,大旨謂元繼宋而不繼遼、金。此集不載此篇,未喻其故。今恭奉諭旨,補入集內。蓋維楨雖反顏吠主,罪甚揚雄,而其言可採,則不以其人廢之。仰見聖人袞鉞之公,上超萬古,非儒生淺見之能窺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