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源縣

鎖定
東源縣,隸屬廣東省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鄰龍川縣五華縣,南接源城區紫金縣,西連龍門縣新豐縣,北靠和平縣連平縣,總面積4070平方公里。 [26]  截至2022年10月,東源縣下轄20個鎮、1個鄉。2021年,東源縣户籍人口58.68萬人。
齊,析龍川地置河源、新豐二縣。唐,析河源置石城縣。明,河源分割忠信二圖之地置連平州(連平縣)。1988年,河源撤縣設置地級市,原河源縣劃分為河源市源城區和郊區;1993年,河源市郊區改名為東源縣。 [2] 
東源縣境內有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康禾温泉國家森林公園 [26]  ,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7] 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28] 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行動示範縣 [33] 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6] 
2023年,東源縣地區生產總值為181.68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41195萬元,同比增長9.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01056萬元,同比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74534萬元,同比增長3.2% [32] 
中文名
東源縣
外文名
Dongyua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416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
面    積
4070 km²(2020年)
下轄地區
20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仙塘鎮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編碼
517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58.68 萬(2021年)
火車站
河源北站仙塘站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181.68 億元(2023年) [32] 

東源縣歷史沿革

秦、漢、三國、晉,均屬龍川縣地,歸南海郡管轄。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析龍川地置河源、新豐二縣,仍屬南海郡。梁天監二年(503),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陽梁化),河源改屬梁化郡轄。
隋開皇十年(590),改梁化郡置循州(治今龍川佗城)。開皇十一年,省龍川,併入河源縣,為循州屬。開皇十八年,改新豐為休吉縣。大業元年(605),又省休吉,併入河源縣,改循州為龍川郡。河源屬龍川郡轄。
唐武德五年(622),析河源置石城縣,龍川郡複名循州。貞觀元年(627),又罷石城縣。嗣聖元年(684),改循州為雷鄉郡。天寶四年(745),改雷鄉郡為海豐郡。乾元元年(758),又改稱循州。
南漢大寶元年(958),遷循州於雷鄉,改舊循州治為禎州,河源與博羅海豐歸善縣均屬禎州轄。
宋天禧五年(1021),改禎州為惠州。宣和二年(1120),改惠州為博羅郡。紹興三年(1133),複稱惠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惠州升路,河源屬惠州路轄。
明洪武元年(1368),惠州路改為府,河源屬惠州府轄。正德十三年(1518),龍川析土置和平縣。隆慶三年(1569),由長樂縣(今五華縣)、歸善縣(今惠陽、惠東,古屬龍川縣)析土置永安縣(民國3年改稱紫金縣)。崇禎六年(1633),河源分割忠信二圖之地置連平州。
清代,河源屬惠州府轄。
民國8年(1919),河源屬廣東潮循道,道旋廢。民國14年,河源隸屬東江行政委員會公署。民國17年,河源屬東江善後委員會公署。民國21年,屬東江綏靖委員會公署轄。民國25年,河源隸屬廣東第四區行政專員公署。民國29年,第四區行政專員公署由惠州移駐河源。民國38年,改稱第六區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河源先後隸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隸屬惠陽專區
1959年,惠陽專區撤銷,屬韶關專區管轄。
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河源又劃歸惠陽專區轄。
1988年1月,河源撤縣設置地級市,原河源縣劃分為河源市源城區和郊區;
1993年11月,河源市郊區改名為東源縣。 [2] 

東源縣行政區劃

東源縣區劃沿革

1994年1月,雙江、澗頭、黃沙、三河、漳溪、久社、新回龍、半江8個鄉改為鎮。 [3] 
1999年7月,撤銷漳溪鎮,設立漳溪畲族鄉。
2001年12月,撤銷久社鎮,併入黃田鎮。
2003年7月,撤銷三河鎮、黃沙鎮併入船塘鎮; [2] 

東源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東源縣下轄20個鎮、1個鄉:仙塘鎮燈塔鎮駱湖鎮船塘鎮順天鎮上莞鎮曾田鎮柳城鎮義合鎮藍口鎮黃田鎮葉潭鎮黃村鎮康禾鎮錫場鎮新港鎮雙江鎮澗頭鎮新回龍鎮半江鎮、漳溪鄉。258個村,25個社區,1797個村民小組,107個居民小組。
東源縣地圖

東源縣地理環境

東源縣位置境域

東源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地處北緯23°22′~24°15′,東經114°19′~115°22′之間。東鄰龍川縣五華縣,南接源城區紫金縣,西連龍門縣新豐縣,北靠和平縣連平縣。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66.6公里,總面積4070平方公里。 [3] 

東源縣地形地貌

東源縣,地形地勢為東西寬,南北窄,北高南低,東西兩側多山,南北多丘陵,山嶺與谷地相間。縣境地形似“八”字形。因河流的切割,全縣分為河東、河西、新豐江水庫區3大塊,東北至西南部屬新豐江流域,面積2152平方公里;東南面為東江主流河谷,面積1918平方公里。海拔50米以下的丘陵160.3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面積(水域除外)的4%;海拔51~500米丘陵有3386平方公里,佔84.5%;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460.8平方公里,佔11.5%。屬丘陵山區縣。 [3] 

東源縣氣候

東源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區,氣温高,濕度大,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年均氣温20.7℃,極端最高氣温39.3℃,最低氣温-4.5℃。年均相對濕度77%,無霜期335~345天。年積温約77700℃。年均降水量1567~2142.6毫米,主要降水時間集中在4~6月。

東源縣水文

東源縣,境內的河流,統屬珠江水系的東江干流水系。東江為境內最大河流,俗稱大江,為珠江東部支流,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幹流長480公里。由龍川縣入境,流經東源縣柳城、藍口、黃田、義合、仙塘等鎮,進入源城區。東江在東源縣境河長81公里,集水面積40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44.24億立方米,平均流量267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新豐江,發源於新豐縣。此外,東江一級支流還有黃村河、曾田河、康禾河、久社河等4條,二級支流有葉譚河和船塘河2條,三級支流有忠信河、上莞河、駱湖河及燈塔河4條。 [3] 

東源縣自然資源

東源縣水資源

東源縣,多年平均降水量1904.25毫米,降水總量77.8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量為43.3億立方米,枯水年地表水徑流總量26.49億立方米。全縣每人擁有水量:平水年為8200立方米,枯水年為50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量3.04倍、全省人均水量的2.3倍。
全縣有熱礦水共26處,其中已探明的有8處(其中仙塘鎮熱水温泉、黃田鎮葉園温泉、康禾鎮若壩村温泉、黃村鎮温泉已開發),以中温水為主,屬重碳酸鈣低礦化水,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最高水温92℃,最低水温31.5℃。
全縣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條,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32.11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22.36萬千瓦(不含新豐江水電站)。已建成小水電站145座,總裝機容量19.33萬千瓦;年發電量4.8億千瓦小時,佔可開發水能量的22%。 [3] 

東源縣土地資源

2017年,東源縣行政區域總面積:400917.0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8243.85公頃,園地面積9897.21公頃,林地面積293797.91公頃,牧草地面積9197.0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0982.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955.7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412.21公頃,其他用地(包括設施農用地、田坎、沼澤地、裸地)6430.36公頃。 [3] 

東源縣生物資源

東源縣境內有野生動物資源164種,其中新豐江水庫庫區的錫場、半江兩鎮山地有國家稀有珍貴的野生水鹿200餘頭。庫區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樹種50多科260多種,有藥用植物360多種。 [3] 

東源縣礦產資源

東源縣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7類25種。其中儲量較多的有瓷土礦儲量5000萬噸,螢石礦儲量586萬噸,鐵礦儲量2781萬噸,石英石儲量1.7億噸,水泥石灰岩儲量1.8億噸,鉛總金屬儲量5.26萬噸,銅總金屬儲量1.88萬噸,銀金屬儲量260噸,稀土氧化物級儲量2275噸,鈷總金屬儲量1741噸,伴生釩總儲量208噸。已探明儲量的50個礦區中,屬大型礦牀1處,中型礦牀4處。 [3] 

東源縣人口

2021年,東源縣出生人口3435人,出生率7.429‰;死亡人口2459人,死亡率5.319‰;自然淨增人口1099人,自然增長率2.119‰。户籍人口586867人,按城鄉類型分,城鎮人口95524人,鄉村人口491343人;按人口性別分,男性301456人、女性285411人。 [1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源縣常住人口348386人。 [8] 

東源縣經濟

東源縣綜述

2023年,東源縣地區生產總值為1816785萬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41195萬元,同比增長9.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01056萬元,同比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74534萬元,同比增長3.2% [32] 
2022年,東源縣地區生產總值1723088萬元,增長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420萬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652722萬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762946萬元, 增長0.2%。
2021年,東源縣地區生產總值1671914萬元,增長12.6%,增速比全市(8.0%)高4.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3:35.5:48.2調整為17.5:37.6:4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2166萬元,增長16.3%,佔比提升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28026萬元,增長17.9%,佔比提升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51722萬元,增長7.5%,佔比降低3.3個百分點。 [17]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東源縣在庫投資項目306個(含房地產項目),其中本年新入庫項目165個,新入庫項目中五千萬以上項目68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4.9%,增速比全市(8.9%)高6.0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1%,增速比全市(8.6%)低5.5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長4.2%,增速與全市(4.2%)持平。
商品房銷售額增長8.8%,其中12月完成銷售額下降63.4%;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1.0%,其中12月銷售面積下降69.7%。 [17] 
財政
2021年,東源縣一般財政預算收入133904萬元,增長12.6%,增速比全市(5.6%)高7.0個百分點;税收收入241626萬元,增長11.8%,比全市(3.0%)高8.8個百分點。 [17] 

東源縣第一產業

農業開發
農業開發(6張)
2021年,東源縣農林牧漁業產值458052萬元,增長15.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6662萬元,增長16.2%。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8個。新增或投產農業項目151個,其中種植類項目91個:蔬菜21個,水果33個,茶葉13個,藥材5個、花卉盆栽4個、糧食15個。養殖類項目60個:生豬38個,家禽18個,漁業4個。
2021年,東源縣大豆產量1385噸,下降7.0%;花生總產量22690噸,下降0.8%;甘蔗產量27785 噸,下降8.0%;水果產量39906噸,下降0.7%;穀物產量149010噸,增長1.6%;茶葉產量2150噸,下降5.6%;畜牧業肉類總產量36666噸,增長35.6%;水產品產量11573噸,增長5.0%。
農作物播種面積596826畝,農業柴油使用量8037噸,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4431噸,農藥使用量342噸。 [17] 

東源縣第二產業

工業
河源北站(東源縣黃田鎮) 河源北站(東源縣黃田鎮)
2021年,東源縣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3個,其中本年新上規企業10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76140萬元,增長9.0%,增速比全市(10.5%)低1.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2193萬元,增長20.6%,增速比全市(12.5%)高8.1個百分點。
在庫出口規上工業企業25個,其中減產企業為10家,佔全部出口企業40%。合計出口交貨值515102萬元,增長11.3%;營業收入744704萬元,增長24.8%。 [17] 
建築業
2021年,東源縣在庫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7個,建築業產值301382萬元,增長13.8%;建築業增加值123896萬元,增長5.9%。 [17] 

東源縣第三產業

郵電業
2021年,東源縣郵政業務總量9850萬元,比上年增加2242萬元,增長29.5%;電信業務總量29410萬元,比上年增加7925萬元,增長36.9%。 [17] 
國內貿易
2021年,東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161萬元,同比增長7.5%,增速與全市(7.5%)持平,比年初(27.0%)收窄19.5個百分點。在庫限額以上商貿業單位34個,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14個,其中批發業10個,零售業4個,銷售額217192萬元,下降15.0%;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單位20個,其中住宿業8個,餐飲業12個,營業額9470萬元,增長35.2%。 [17] 
對外貿易
2021年,東源縣進出口總額55.0億元,增長11.3%,增幅比全市(4.7%)高6.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49.5億元,增長10.7%,增幅比全市(1.9%)高8.8個百分點;進口總額5.5億元,增長17.0%,增幅比全市(17.8%)低0.8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0966萬元,增長46.6 %,增幅比全市(64.2%)低17.6個百分點。 [17] 
旅遊業
2021年,東源縣共接待147.12萬人次,增長23.4%;旅遊收入82023萬元,增長11.2%。 [17] 
金融
2021年,東源縣金融系統存款餘額1894173萬元,增長8.6%,增速比全市(1.5%)高7.1個百分點;金融系統貸款餘額1813133萬元,增長21.2%,增速比全市(6.3%)高14.9個百分點。主要保險機構保費收入23079萬元,其中人身保險13653萬元,財產保險9426萬元;各項賠款及給付7306萬元,其中人身保險1779萬元,財產保險5526萬元。 [17] 

東源縣交通運輸

東江及205國道、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梅龍高速、粵贛高速公路貫穿境內。 [3] 
東源縣區位示意圖 東源縣區位示意圖
京九鐵路粵贛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條全國性交通大動脈貫穿東源全境,距離廣州、深圳均約200公里。2021年起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杭廣高鐵陸續通車,東源進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22] 
公路:205國道、粵贛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惠河高速公路等
鐵路: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贛深高鐵河源北站位於廣東東源縣黃田鎮東北處 [15] 仙塘鎮境內設有仙塘火車貨運站。
2021年,東源縣等級公路39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5公里,一級公路16.1公里,二級公路109.5公里,三級公路565.1公里,四級公路3119.8公里。
2021年,東源縣擁有旅遊船舶24艘,2132客位;客班船5艘,379客位;客運快艇8艘,80客位;普通貨船2艘,淨載重312噸。 [17] 

東源縣政治

縣委書記
縣長
副縣長
賴建軍、鄒元濤、具錦標、吳麗琴、吳尚清、陳飛燕、盧幫燕
截至2023年2月 [4]  [6]  [30] 

東源縣社會事業

東源縣教育事業

東源縣駐有: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10]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
2021年,東源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8.9%,義務教育鞏固率98.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1%;基礎教育校園總數162個,其中幼兒園65個、小學68個、初中25個、高中3個,特殊教育1個;基礎教育班數總計1879個,其中學前教育431個、小學952個、初中307個、高中185個,特殊教育4個;全縣在校學生66818人,其中學前教育12574人、小學30232人、初中14512人、高中9424人、特殊教育76人;當年畢業生總數18704人,其中學前教育5171人、小學5211人、初中4851人、高中3466人、特殊教育5人。 [17] 

東源縣文化事業

東源縣文化科技中心 東源縣文化科技中心
國家二級文化館:東源縣文化館。 [11] 
2021年,東源縣積極開展春節、婦女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節日公益主題活動,參加活動羣眾300人次;組織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30餘場次,參與活動羣眾2000餘人次;開展誦讀會、黨史宣講、送書下鄉、送書進軍營等活動45場次,參與羣眾10500人次,捐贈圖書約6000餘冊;各類公益培訓班共32場次,覆蓋人數超過2000人。 [17] 

東源縣體育事業

2021年,東源縣成功舉辦縣直男子籃球賽、青少年週末足球聯賽、老年人象棋比賽等全民健身活動。 [17] 

東源縣醫療衞生

東源縣人民醫院新院 東源縣人民醫院新院
2021年,東源縣各類衞生機構共計355個,其中醫院3個,衞生院21個,其它衞生機構331個;實有醫療牀位共計2401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2566人,其中執業醫師383人、執業助理醫師739人、註冊護士1018人。 [17] 

東源縣社會保障

2021年,東源縣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21個。共有五保對象2458人,供養標準農村為每人每月936元,城鎮為每人每月1359元,發放五保供養金2730萬元。低保對象有730317606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700116923人,城鎮低保對象302683人。農村低保標準585元,城鎮低保對象月補助849元,發放城鄉低保金9353.18萬元。 [17] 

東源縣歷史文化

東源縣地方語言

客家世界客家名景——蘇家圍 客家世界客家名景——蘇家圍
河源話屬於客家話語系的一個次方言,流行區域包括源城區、東源縣。操河源話區域的各鄉鎮之間的方言也有不少差異。如埔前、黃村、葉潭等鎮的方言與主流客家話(粵台片)差別不大,但黃村方言卻有翹舌音。河源市區(包括東源縣的仙塘、義合、久社、康禾和新港等鎮)的方言聲調變化比較大,東源縣河西(包括船塘、上莞、漳溪、三河、黃沙、順天、雙江、澗頭、燈塔、駱湖和曾田等鎮)的方言聲調較平。

東源縣民間藝術

蘇家圍
蘇家圍(80張)
蘇圍村歷史上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猜字、唱山歌、猜謎、舞龍等),但大多數已失傳。其中舞龍活動,在當地人的生活中時常“舞”起來,並作為時今鄉村文化的一種特色展示在遊客面前。
據瞭解,蘇圍村的舞龍活動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當時蘇家一些讀書人在省城(廣州)讀書時,看到了廣州和珠江一帶的舞龍活動很熱鬧且很吸引人,學子們就湊錢買回了龍具,帶回家鄉,並教會家鄉人,於是蘇圍村就有舞龍的習慣。明清時期,逢年過節,蘇圍村都舉行舞龍活動。民國時期由於該活動耗費大的原因,改為每逢龍年,隔十二年進行一次活動。1950年全國解放初,為了歡慶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春節,蘇圍村破例舉行了舞龍活動。後來,由於受社會經濟影響的原因,30多年都未進行舞龍活動。1988年是龍年,蘇圍村在義合鎮府和河源縣文化局的支持下,恢復了舞龍活動。

東源縣風俗民情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80張)
客家人有其極富魅力的風俗。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多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吸收、融合於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客家風俗的基本內涵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故頗具凝聚力,把客家民系始終凝聚在一起。客家風俗反映着客家人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宗教信仰和其他各種社會生活事項。或是對神明及祖先的祭祀,或是節日的敍情、娛樂和競技,或是繁多的禁忌、服飾、生產……客家人在風俗中表達着“慎終追遠”的思親之心、對先賢豐功偉績的景仰、對民族正氣的崇尚以及鄉黨聯歡和親友款敍之情的抒發。
隨着時代的發展,客家風俗也在不斷演變和發展。有的仍傳於民間,有些則過去曾在民間流行。其間,自有些帶相當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作為風俗研究內容的一部分,仍有其文化和學術上的價值。

東源縣文化遺產

秧歌
顧名思義是插秧等勞動中唱的歌,所以,它最早是一種歌唱的形式,後來才出現了舞蹈和戲劇的表演形式。這三種形式和秧歌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有的地區將花鼓,採茶燈,旱船,竹馬等民間舞蹈形式都泛稱秧歌。也有的將高蹺稱為高蹺秧歌,把一般的秧歌叫“地秧歌”。
獅舞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
獅子舞的中國民間舞蹈寶庫中閃亮的明珠,1000多年來,成為勞動人民最喜愛的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汀州一帶的獅子舞在表演上有“文獅”和“武獅”兩種形式。每年正月,舞獅表演者通常於城鄉走家串户茯恭賀新春並獻藝,表演後户主多以紅包相贈,以示酬謝。“文獅”表演細膩,柔和而穩重,着重刻畫獅子温馴而可愛的性格。“武獅”着重武功,技巧很高,主要表現獅子的威武雄壯、勇猛矯健。
龍舞
鬧龍是祝願一年吉祥如意的活動和聯繫親友的良機。汀州製作的龍體一般染成青色、黃色兩種,分別稱“青龍”,“黃龍”。有的在耍龍燈的同時,施放煙火,爆竹,看去火花四射,只見龍在萬點火花中滾進滾出,顯得金光燦爛,再配以喧天鼓樂,造成熱烈的節日氣氛。
燈舞
元宵節的活動,以燈舞最多,各地稱呼不一,有稱“耍燈”,有稱“箅燈”,也有稱“鬧燈”或“花燈”。長汀的“踩馬燈”以反映愛情為主要內容,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對舞。此舞蹈具有古樸、輕鬆詼諧的特點。“馬燈舞”表演者多為少年兒童,表演者置身於馬燈中段,將燈用繩掛在肩上,演出時有4人或8人列隊。
踩船燈
踩船燈 踩船燈
踩船燈一般多在春節,元宵節演出,各地的名稱雖有所不同,但表現形式基本大同小異,如“跑旱船”,“蕩旱船”,“打漁船”,“採蓮船”,“花船燈”等。福建有些地區也叫“陸地行舟”,都是同一形式的“旱船”,只是在表現的內容和船形有所差異。
九連環
又稱“霸王鞭”,“打蓮湘”。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調大都是本地區的民歌,內容多為表現男女愛情。它既有兩三個人的小表演唱形式,也有邊打邊走各種隊形和擺各種畫面的集體舞;亦有持霸王鞭者和拿扇子、竹板等道具者同舞。

東源縣風景名勝

鏡花緣旅遊區
鏡花緣旅遊區 鏡花緣旅遊區
鏡花緣旅遊區依託萬綠湖奇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突出自然生態、園林、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以《鏡花緣》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聞趣事為主線,設置了百花廣場、百花路、綠香亭、入夢巖、凝翠谷、紅顏洞、泣紅亭、女兒國、高空飛降等景點和項目,是一個融觀光旅遊、湖濱度假、森林度假、康體旅遊、會議旅遊、專項特色刺激型旅遊產品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萬綠湖風景區
萬綠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萬綠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萬綠湖風景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因四季皆綠、處處是綠而得名。景區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於2012年被省評為“廣東省森林生態旅遊示範基地”、“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被主流媒體評為“最受網友喜愛的生態景區”。它位於京九鐵路線上,距河源市區6公里。湖區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面積1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8倍),總蓄水量139.8億立方米。與浙江新安江千島湖是一對“姐妹湖”。
東江畫廊風景區
東江畫廊風景區 東江畫廊風景區
東江畫廊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東江流域河源市東源縣境內,東江是廣東省三大江之一,全長560多公里,流經東源縣境內的達76公里,屬珠江水系,是華南地區水質、水量狀態最好的江河,供四千萬民眾飲用,廣東省著名的景區萬綠湖是其支流之一,景區因東江及兩岸風景秀美宛如一幅幅山水畫而得名。東江畫廊集青山、碧水和客家民俗文化於一體,原始和天然是她的個性和特徵。風景區是以弘揚客家文化為主題,突出以客家風情、田園風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旅遊景區。推出的客家風情遊線路,是乘坐中國最大玻璃鋼遊船,觀客家風情歌舞、參與客家風俗遊戲,怡情東江兩岸江風、竹影、漁歌、閒鶴,在休閒於東江畫廊的同時瞭解客家文化。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位於距河源市區59公里的東源縣漳溪畲族鄉高嶂山脈,佔地約20平方公里,由高嶂山、獅型地水庫和黃龍巖洞、側身巖、燕岩石等七個溶洞以及畲族文化展覽廳、畲族風情表演等項目組成。黃龍巖溶洞深60米,洞內面積約3900平方米,以幽、深、奇、險而素有“地下龍宮”之稱。洞內共有九廳十八彎,可分為羣獅堂、九龍廳、水簾洞、古井底、九重門、情侶閣、百仙宮、瑤池室和靈宵殿等,這個龍洞以“奇、深、險、幽”著稱。景區內的畲族圖騰展廳和畲族風情表演可讓人領略到獨特的畲族風情文化。

東源縣地方特產

東源板栗
東源板栗,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東源板栗,果皮呈紅褐色或黑褐色、油亮、澀皮薄易剝離,果仁飽滿、淺黃色,味香甜、肉質糯性,生食、炒食皆宜。 [20] 

東源縣著名人物

肖揚
肖揚,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並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成員、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 [13] 
張其彬
張其彬,1935年11月出生於河源黃村三洞村,1955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下稱哈軍工),1964年從哈軍工畢業分配至甘肅酒泉衞星發射中心,1966年10月27日參加中國在酒泉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的“兩彈”(導彈、原子彈)結合發射試驗。 [18] 
阮嘯仙
阮嘯仙,1897年生,廣東省河源縣人。1918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參加廣東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是黨最早的50多名黨員之一。回國後,任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江蘇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長。1930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河北省委代理書記、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 [19] 

東源縣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東源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23] 
2019年11月,東源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1] 
2020年5月,東源縣入選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5] 
2020年6月,東源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7] 
2020年12月,東源縣入選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24] 
2021年9月,東源縣入選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9] 
2021年11月,東源縣入選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第一批)。 [14] 
2021年12月,東源縣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16] 
2022年2月,東源縣入選2021年度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重點縣。 [21] 
2022年11月,東源縣入選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 [33] 
2022年12月,東源縣入選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12] 
2023年1月,東源縣入選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 [25]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29] 
2023年11月,入選“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 [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