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源井

鎖定
東源井位於自貢市貢井區扇子壩大塘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自貢還在生產天然氣和滷水的古井之一。 [3]  [6]  [10] 
艾葉鎮境內的東源井始鑿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歷經114年鑿成,採用古代頓鑽衝擊式鑽井技術開鑿,井深949米,六腳木質井架高23.4米,井口裝置為“盆”結構,東源井採用盆裸眼敞口、無阻提滷採氣工藝,為世界低壓天然氣開採史上所獨有。 [7]  東源井採用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雖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霜雪雨,但碓房、車房等地面設施和鑿井用的井架、踩架、大車等都保存完好,真實地再現了清末鹽場的生產場景。 [5]  [8]  [12] 
中文名
東源井 [9] 
最終建成
1935年
研究價值
該井自1892年開始逐步投產以來,
現井深
948.22米

東源井歷史沿革

東源井坐落在自貢市貢井區扇子壩大塘山,屬於自流井氣田西端。
東源井最終建成 1935年,該井早在清咸豐年間開始創辦,當時僅下好石圈子就停擱,直到公元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又由多股鹽商合夥集資復淘加深。於公元1935年最終建成。在鑽井過程中,一邊鑽井,一邊生產,前前後後,斷斷續續歷時長達四十六年之久。完鑽井深935.88米(現井深948.22米),鑽至三迭紀雷口坡組產氣層,獲得了大量的天然氣。 [2]  [4] 

東源井建築佈局

東源井的工房裏還保留着一台古老的大車,這種大車盛行於明清至民國初年。大車底部有16根突出的木椽,用人力需要16人,而用牛,兩根木椽間為一關,共需8頭牛。車旁,還有一根扁長的竹篾,那是大車的人控“剎車”。舊時鹽工稱大車為“班房車”,在機械採滷出現前,提放一次滷筒需一個多鐘頭,笨重的大車見證了舊時鹽工的艱苦。 [11]  [13] 

東源井研究價值

該井自1892年開始逐步投產以來,至今已有九十四年的生產歷史,累計產氣五億多立方米。該井現仍採用我國獨創的體現了中國人民聰明才智的低壓天然氣康盆採氣技術生產,日產天然氣二萬七千立方米,一直保持着高產、穩產的記錄,名列自貢鹽場氣井井羣之冠。是古今中外一眼罕見的氣井,因此,引起了有關專家、學者的極大重視,已成為鹽業科技史上的重要研究課題。
該眼古老的氣井,採用傳統的鑽井方法鑿成。從鑿成到現在,雖經100多年的生產,地面的設施依然保存如舊。比如地上的建築(碓房、車房等)、鑿井用過的設備(井架、踩架、大車等)都遺存較好。是珍貴的晚清鹽史實物。特別可貴的是東源井現存巖口薄兩本:一是光緒十五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889年至1896年)的轉抄本,二是民國四年至二十二年(公元 1915年至1933年)的鑽井原始記錄本。這兩本巖口薄保存至今,是研究該井以及自貢地區鑽井的管理方法、技術方法等的寶貴史料。
東源井作為一眼古氣井,自流井氣口井井羣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已於1985年9月被列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

東源井工業遺產

2019年12月,東源井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礦井,木製井架,井帽子,䆲盆,煙巷,碓房,過漿房,機車房,大車房,小車房,平鍋製鹽作坊,踩架;地輥,天輥,機車,木質大車,馬槽輥子,大木楻桶,車心石輸氣溝道。 [1] 

東源井保護措施

1985年,自貢市人民政府將它公佈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組成部分。
2009年,東源井開啓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