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湖街道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下轄街道)

鎖定
東湖街道辦位於沱江東岸,東臨龍萬鄉騎龍鎮,南連琵琶鎮,北接獅市鎮,西隔沱江與富世街道鄧井關街道相鄰。屬縣財政體制改革及統籌城鄉建設試點地區,街道辦駐地東街,與縣城隔江相望。全街道轄區面積83.31平方公里,居民户數22845户,户籍人口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06人。全街道轄農業行政村17個,村民小組24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個,居民小組40個。其中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社區1個,市級文明村鎮4個。 [4] 
東湖街道是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下轄街道,街道辦駐東大街331號。 [1-2] 
中文名
東湖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
地理位置
沱江東岸
面    積
83.31 km²
下轄地區
17個村6個社區
政府駐地
東湖街道東大街331號
人口數量
8.1萬 人
著名景點
文光塔
福源灝民居
火車站
富順站
車牌代碼
川C

東湖街道歷史沿革

東湖街道原高石鄉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後隸屬在城鄉上東路,為高石坎保;
民國前期改稱高石團;
民國23年(1934)改高石鄉,屬第一區;
民國29年(1940)改屬第二區;
民國31年(1942)3月改屬第六區;
民國36年(1947)8月復屬第一區;
1950年5月民主建政,分為高石、樓台2小鄉,高石鄉屬第16區,樓台鄉屬第一區;
1955年高石、樓台2小鄉及東山鄉部分合併為高石鄉,屬城郊區;
1958年10月改高石公社,屬城郊區;
1983年政社分離,高石公社改高石鄉,仍屬城郊區;
1995年10月高石鄉併入東湖鎮。 [5] 

東湖街道原黃葛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後隸屬洪合鄉下南路,為黃葛灝保;
民國前期改稱黃葛團;
民國23年(1934)改黃葛鄉,屬第一區;
民國31年(1942)3月改屬第二區;
民國36年(1947)8月復屬第一區;
1950年5月民主建政,分為共興、黃葛2小鄉,屬第十一區;
1955年共興、黃葛2小鄉合併為黃葛鄉,屬城郊區;
1958年10月三分之二併入東湖公社,三分之一歸富順糖廠為甘蔗農場;
1961年以原黃葛鄉區域復置黃葛公社,屬城郊區;
1983年政社分離,黃葛公社改黃葛鄉,仍屬城郊區;
1995年10月改黃葛鎮;
2001年4月併入東湖鎮。 [5] 

東湖街道東湖鎮

明代置在城鄉;
清康熙三十年(1691)隸屬在城鄉上東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後為在城鄉上東路東街保;
民國前期改稱東街團;
民國23年(1934)改東街鄉,並分設南沙鄉,設鄉長和鄉公所,正式成為一級基層行政機關;
民國二十四年(1935)原縣下各路改稱區,東街鄉隸屬第一區;
民國29年(1940)東街鄉與南沙鄉合併為津浦鄉,屬第一區;
1950年5月民主建政,分為東湖、衞國、東山3小鄉,屬第一區;
1955年東湖、衞國、東山3小鄉及三河鄉3個村合併為東湖鄉,屬城郊區;
1958年10月與黃葛鄉合併為東湖公社,屬城郊區;
1961年劃出原黃葛鄉區域分設黃葛公社;
1983年政社分離,東湖公社改東湖鄉,仍屬城郊區;
1995年10月東湖、高石兩鄉合併組建東湖鎮;
2001年4月黃葛鎮併入東湖鎮; [2]  [4-5] 
2019年9月,撤銷東湖鎮,以原東湖鎮轄區及獅市鎮復興村、七賢村、五橋社區和騎龍鎮芭蕉村、馬耳橋村新置東湖街道,街道辦駐地仍為東大街。 [1] 

東湖街道位置境域

東湖街道位於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東岸,與富順縣城隔江相望。有紅旗、晨光、富州三座大橋與縣城相連。
東湖街道東臨龍萬鄉、騎龍鎮,南連琵琶鎮,北接獅市鎮,西隔沱江與富世街道、鄧井關街道相鄰。街道辦駐地東街,與縣城隔江相望。全街道轄區面積83.31平方公里。 [2]  [4] 

東湖街道水文條件

境內有小溪3條,一條為鰲溪,上游自騎龍鎮入東湖街道,向西北經高石、山林、復興等村匯入沱江;一條源出二郎水庫的無名小溪向東北匯入鱉溪,經鎮北入沱江;另一條為馬合溪,經涼橋、三河、魚塘等村向西南匯入沱江。

東湖街道行政區劃

東湖街道轄17個村249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40個居民小組。 [4] 

東湖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

東湖街道村民委員會

久泰村、衞國村、涼橋村、意志村、同心村棬壩村塘家村、樓台村、土門村、高石村、山林村、長田村、順河村、雲豐村、沿江村、復興村芭蕉村

東湖街道社會事業

東湖街道村鎮建設

2015年,完善鄉村路燈、道路等基礎設施,敷設供水管網17.57千米,解決12所學校及1290户農户飲水問題。整治城鄉環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年末,累計建成涼橋村大土、樓台村大石塔等農民集中居住點11個,佔地面積10.67公頃,住房1048套,建築面積9.52萬平方米。土門場、十里場、龍橋子、三塊碑等4個集貿市場建有街道4條,有經營百貨、餐飲等店面80餘間;東湖商城佔地面積0.87公頃,有店面253間。場鎮居民3139户5503人。

東湖街道文化體育

2015年,組織村、社區文化宣傳隊、健身隊下鄉文藝演出,舉辦“三八”節、“七一”中國共產黨建黨節文藝演出和趣味運動會等文體活動20次,電影下鄉放映264場。開放農家書屋22個、社區書屋3個,有各類書籍4.3萬冊。

東湖街道教育

2015年,有九年制學校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2所、村級小學9所,在校小學生3780人、初中學生1109人,在職教職工284人。東湖小學參加第三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國家二等獎1項、省級獎9項、市級獎34項;學校合唱隊參加自貢市第九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獲一等獎。

東湖街道醫療衞生

有中心衞生院1所,開放病牀80張,有衞生技術人員56人、萬元以上設備10台。2015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53萬人,兒童接種脊髓灰質炎、乙肝等10餘種疫苗1.34萬人(次)。

東湖街道社會保障

2015年,納入農村低保1794人、城鎮低保734人,供養“五保”人員389人,醫療救助410人(次),發放生活困難救濟金39萬元。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2.1萬人,發放9058人基本養老金815.22萬元。 [2] 

東湖街道交通運輸

鄧隆、瀘富、東牛、東黃、東福公路在這裏交匯,是縣城東部交通中心。富順縣二環路南段(G348)穿境而過。東街社區現有城東客運站和振興車站兩座汽車客運站。綿瀘高鐵富順站位於境內復興村。

東湖街道名勝古蹟

境內有省級文物2處、縣級文物1處,以及西嬋寺、東山寺、鰲溪橋、摩崖題刻等古蹟遺址10餘處。鰲溪橋那段關於風水與恩怨的傳説流傳至今,讓人感悟致深。
福源灝民居位於棬壩村3組,佔地面積5252平方米。始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為奉政大夫陳宏澤修建,取名鳳凰莊。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人陳福元擴建,新建花廳,改名褔源灝。福源灝民居整體建築呈長方形,分前院、正院、左側院、右側院、新花廳等五個大院,主要建築有大門、過廳、正廳、廂房、花廳、戲樓等,有房舍99間、天井48個。廊道縱橫、門欄重重、照壁壘壘,花園、池塘、亭榭相映,木雕、石刻精美。其建築精美、氣勢雄偉,具有清中期典型民居風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光塔位於同心村7組,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該塔為七級閣樓式,磚石建造,塔基條石砌築,八邊形,每面浮雕卷草吉祥圖案,底層正面開弧頂門洞,門額橫匾刻知縣陳長墉題“文光塔”楷書大字,門柱有縣人進士張震題刻:七級重光喜毓俊鍾英書啓秀,三台上映看經文緯武天榜題名。塔內經113級螺旋踏道可登頂層,塔身青磚建造,每層八面,八角飛檐,檐下泥塑花草人物、龍紋及裝飾斗拱,塔頂層為寶珠盔頂蓋。其建築雄偉,石刻、泥塑圖案豐富,工藝精湛,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東湖街道歷史文化

得名由來
東湖街道,即原東湖鎮,因境內曾有東湖而得名。 [4] 

東湖街道所獲榮譽

2020年7月,被中共自貢市委、自貢市人民政府、自貢軍分區評為“自貢市雙擁工作先進集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