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海關

鎖定
登萊青道於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由萊州移駐煙台。登萊青道道台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 [1] 
中文名
東海關
注    音
ㄉㄨㄙ ㄏㄞˇ ㄍㄨㄢ
性    質
清代税關之一
設置時間
同治二年

東海關歷史記載

清 代税關之一, 同治 二年設,在今 山東省 煙台市 芝罘半島 。《清史稿·食貨志六》:“﹝ 宣統 ﹞三年,更定 東海關 各口税則為值百抽二五。”

東海關歷史沿革

東海關設立後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對外國商船的徵税,原因主要是彼此言語不通。東海關不得不聘任外國人來從事税務工作,開始只是僱用他們充當翻譯,後來就讓其充任税務官。充任東海關第一任税務司的是英國人漢南,漢南來煙台的時間是1862年冬天。
漢南來煙台,標誌着煙台海關權和港口管理權的旁落。在此後的80餘年裏,東海關税務司一職,一直由外國人把持。外國人把持海關在當時的中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上到中國海關總税務司,下到各通商口岸的海關税務司都由外國人充任。
漢南來煙台後辦了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是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1863年3月17日東海關公佈了《煙台口東海關章程》和《船隻進口章程》,使煙台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港務方面的規章制度。其主要內容大體是:確定了港界、船舶進出港的必辦手續和注意事項;規定港內不準傾倒沙石等。第二件是建立了必要的原始統計。從1863年3月23日這一天起,煙台港開始了貿易活動的統計工作。由於港口的管理逐步走向正規,進出港的船舶數量猛增,港口的貿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為東海關帶來了鉅額的税收。據統計,從1863到1867年間,東海關税收白銀共達119萬餘兩。
洋員税務司對煙台港所進行的一系列港務管理活動,其目的是為適應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經濟侵略的需要。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在煙台港的貿易活動中獲益極大。從煙台港1864年至1867年的各項貿易總額中洋貨所佔比重的統計中可以看出:1864年洋貨進口總額佔總進出口總額的27%,到1867年洋貨進口總額就上升到51%;而土貨出口則直線下降,1864年還佔總進出口總額的47%,到1867年則下降到25%。煙台港開放之初,洋貨進口的主要品種是:鴉片、棉布、火柴、鐵製品、胡椒、糖等。土貨出口的主要品種有:豆、豆餅、棉花、棗、鹹魚、粉絲、小麥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