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泇河

鎖定
東泇河,屬淮河中運河水系為邳蒼分洪道主要支流,主要流經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江蘇省邳州市,下游為柴溝河。總長68公里,流域面積390.3平方公里,山東境內長62公里。東泇河是貫穿蘭陵縣城的一條主要防洪除澇河道,歷來與塔子山一起成為縣城的主要標誌,所以東泇河是蘭陵縣一條很重要的泄洪河道,與西泇河同屬蘭陵縣的母親河。 [1] 
東泇河流域建有長新橋、小馬莊、惠民莊等水庫,除攔截上游洪水外,也是重要的灌溉設施,配套有小馬莊水庫灌區、長新橋水庫灌區、小嶺灌區等。
1958年開挖東泇河分洪道,將卞莊以上河段劃歸吳坦河流域,在水利上東泇河起源於卞莊鎮,但習慣上一般仍稱卞莊上游為東泇河。 [7] 
泇河水系包括東泇河、西泇河,原是古泗水支流。黃河奪淮、泗後,演變為黃河支流。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泇河新運河建成,泇河被橫斷,泇河改在江蘇邳州市(原邳縣)西北泇口附近入運河。建國以後,開挖邳蒼分洪道,東、西泇河又被橫截,又改經分洪道入中運河。 [12] 
中文名
東泇河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邳蒼分洪道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
流經地區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蘭陵縣、江蘇省邳州
發源地
山東省費縣新莊鄉季家白露村南
主要支流
愛溝河、寶代河
河    長
68 km
流域面積
390.3 km²
河    口
江蘇省邳州市鄒莊鎮卞湖村

東泇河幹流概況

東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東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東泇河,源出費縣新莊鄉季家白露村南,東南流入蘭陵縣(原蒼山縣)小馬莊水庫,東南流經礦坑、仲村、卞莊、三合、南橋、長城等鄉鎮,山東省境內長62公里,流域面積390平方公里。在長城鎮前蘆汪南入江蘇邳州市(原邳縣)境柴溝河。 [7]  柴溝河起自鳳凰莊,至卞湖入邳蒼分洪道,長6.7公里,流域面積7.28平方公里。 [9] 
東泇河總長68公里,流域面積390.3平方公里。 [2]  [7] 
東泇河蘭陵縣大仲村鎮一段 東泇河蘭陵縣大仲村鎮一段
東泇河蘭陵縣城北郊一段 東泇河蘭陵縣城北郊一段
東泇河蘭陵縣城南郊一段 東泇河蘭陵縣城南郊一段
東泇河下游柴溝、三溝(吳坦河下游)合匯邳蒼分洪道右泓 東泇河下游柴溝、三溝(吳坦河下游)合匯邳蒼分洪道右泓

東泇河河道變遷

泇河水系包括東泇河、西泇河,原是古泗水支流。黃河奪淮、泗後,演變為黃河支流。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泇河新運河建成,泇河被橫斷,泇河改在江蘇邳州市(原邳縣)西北泇口附近入運河。建國以後,開挖邳蒼分洪道,東、西泇河又被橫截,又改經分洪道入中運河。 [12] 
《沂州府志》載:“東泇水自費縣旗山下發源,東南流入蘭山界,經卞莊塔子山後分兩支,一支直南,趨三合村合陽明河水,達邳州境之泇口;一支繞東南流匯入郯城縣界之芙蓉河,亦達邳境之泇口,二支交匯復與西泇水會。”在塔子山東分支後,一支直南,趨三合村合陽明河水段是現代的運米河,其下游為現代的汶河。繞東南流匯入郯城縣之芙蓉河的一支,即為現代卞莊南的東泇河。“西泇河出費縣抱犢山下,東南流經蘭山縣界,由神峯山城陽橋作字裏老鴰巷至朱家樓入邳境,下達泇口與東泇河水會。”因此,東、西泇河原在江蘇郯城匯合在泇口入中運河,是中運河水系。 [2] 
1958年在卞莊東南大新莊西開挖東泇河分洪道,將卞莊以上河段劃歸吳坦河流域,東泇河現起源於卞莊鎮,境內河長23.3公里,流域面積29.22平方公里。 [7] 

東泇河水文特徵

以1996年吳坦河的流量數據,東泇河治理後達20年一遇防洪標準,但排澇標準仍很低。下游省界處河底寬36米,堤內距450米,水深3.88米,最大流量1183立方米/秒,堤頂寬4米,高3米。 [3] 

東泇河主要支流

愛溝河,發源於棠林山谷,流入惠民莊水庫。南坡河發源於費縣程莊,流經南坡、郭家溝注入惠民莊水庫,出庫後匯入東泇河。 [10] 
寶代河,發源於長新橋水庫,在金嶺鎮匯入東泇河。 [10-11] 
白家溝,1959年,入倚宿南林莊湖。汶河改道工程同時,改至湯家入柴溝河。1964年,改由慄家向南至顧橋與汶河平行,以三河兩堤形式至大墩涵洞入分洪道。按5年一遇排澇標準開河、10年一遇行洪標準築堤。 [8] 

東泇河治理開發

東泇河河道治理

東泇河歷史上曾經進行過治理。《沂州府志》載:“乾隆十四年挑浚卞莊河……十七年知縣王塏查東泇河亦有淤塞,會同郯城縣挑浚。《郯城縣誌》記載:鵝蛋河(即吳坦河)系燕子河分支,下入江南邳州歸芙蓉河(乾隆二十五年挑)。姚家溝自長城湖起至鵝蛋河止,長七百二十丈泄湖水入芙蓉河(乾隆二十五年挑)。
1958年開挖東泇河分洪道,從卞莊東大橋開始至吳坦村止,長6公里,堤距150米;吳坦村以下長17公里退東堤,堤距擴大到220至450米。1964年在縣城東培右堤,自拖拉機站至東大橋長2.5公里。1973年11月至1979年12月,治理長度31.6公里。從東坊上起,至省界止,挖河結合兩岸築堤,建閘2座、橋47座、涵洞27座。 [3] 
東泇河治理。卞莊以北原東泇河已改稱吳坦河。卞莊東大橋以南至省界段河道仍稱東泇河。原東泇河洪水已入吳坦河,現東泇河只起排澇作用,多年沒有治理。1996年對東泇河進行開挖治理,治理長度從東大橋至顧莊橋12.3公里。1996年11月1日開工,至年底完成,完成土石方15萬立方米,工日12萬個,羣眾自籌資金120.85萬元。 [3] 
柴溝河治理。1973年治理。退西堤,築東堤,裁彎取直,排水能力為5年一遇標準。 [8] 

東泇河蓄水工程

小馬莊水庫 小馬莊水庫
小馬莊水庫,壩址位於蘭陵縣流井、礦坑2鄉之間的東泇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積90平方公里,總庫容4318萬立方米,校核水位108.96米。興利庫容1838萬立方米,興利水位104米。死庫容75萬立方米,死水位92米。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電站組成。大壩分主、副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長920米,最大壩高23米,壩頂寬5米,頂高程110米,防浪牆頂高程111米。副壩3處總長1075米,最大壩高3米,頂寬4米。溢洪道總寬60米,其中深槽寬35米、底高程104米,淺槽寬25米、底高程105米,最大泄量758立方米/秒。輸水洞分東、西2洞,為廊道襯管,直徑1.2米,設計輸水量11立方米/秒,進口底高程93米,為揭蓋式鋼閘門。東洞為砌石涵洞,寬×高=0.8×0.8米,設計輸水流量2.09立方米/秒,進口底高程92米,為轉動式鑄鐵閘門,現該洞已堵閉,不起作用。
後進行多次歲修、加固、續建。1961年背坡補土,大壩加高0.92米,高程達100.52米。工程設計百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峯60%,千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峯57%。1962年8月7日發生最大洪水,削減洪峯46%。設計灌溉面積292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200公頃,開灌後平均試灌面積600公頃。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防洪能力達千年一遇,省廳審定為百年一遇標準。 [4] 
長新橋水庫 長新橋水庫
長新橋水庫,壩址位於蘭陵縣賈莊鄉長新橋村西,中運河水系東泇河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積36平方公里,總庫容2548萬立方米,校核水位89.06米。興利庫容1357萬立方米,興利水位85.65米。死庫容46萬立方米,死水位75.8米。流域內另有陳林、柳河2座小(二)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8平方公里。1959年10月開工,1960年5月竣工,共完成土、砂、石方61.61萬立方米,遷移村莊6個、551户,移民2431人,國家投資120.09萬元。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大壩為粘土心牆壩,長690米,最大壩高18.9米,頂寬3米,頂高程90.1米,防浪牆頂高程91.1米,壩腳設錐形排水體。溢洪道為開敞式,位於大壩南端,底寬31米,底高程85.65米,最大泄量282立方米/秒,砌石廊道襯管,直徑0.8米,進口底高程75.8米,設計流量3.53立方米/秒。閘門為揭蓋式鋼閘門。水庫建於“大躍進”時期,質量偏低。在交付使用30餘年中,先後進行多次續建、加固、歲修。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防洪能力達千年一遇標準,省廳審定為300年一遇標準。設計灌溉面積1507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為600公頃。1972年7月2日發生洪水,削減洪峯100%。 [4] 
惠民莊水庫 惠民莊水庫
惠民莊水庫,位於蘭陵縣礦坑鄉惠民莊北,東泇河上游支流上,分東、西2庫。1967年汛期因東庫發生險情炸燬溢流壩而作廢。西庫為重點小(一)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7平方公里,總庫容565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16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43萬立方米,死庫容6萬立方米。淹沒面積2.5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335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6公頃,按中型水庫施工,1967年降為小(一)型水庫。1975年底進行保安全施工,主要是溢流壩前復土防滲、放水洞加長、更換閘門、出口建水電站。累計完成工程量27.1萬立方米,國家投資35萬元,移民30户、134人。主體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 [4] 

東泇河灌區工程

小馬莊水庫灌區。分佈在大仲村鎮及礦坑鄉,設計灌溉面積292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200公頃。1964年開發,1965年開灌。1964至1965年春,在東泇河大仲村鎮大小吳宅村西建吳宅閘,閘上游建南北乾渠進水閘,修乾渠2條,由小馬莊水庫將水放入東泇河,再利用此閘攔蓄引水澆地,灌溉面積667公頃。1970至1973年,環山開挖東風乾渠長15公里,劈開6道嶺、長2.2公里,跨越3條河,建成3座共長1010米、寬4米、最高12米、流量4.5立方米/秒的石拱渡槽。開鑿山洞長1公里,開挖支渠6條,長20公里。增加灌溉面積2253公頃。1978至1981年對東風乾渠進行襯砌,對朱柳、石曲、礦坑3段乾渠及灰泉山洞進行拱襯砌,在乾渠上建石曲機灌站1處。全灌區共有乾渠3條、長17公里,支渠9條、長22.7公里,排水溝3條、長15公里,干支渠建築物153座。累計完成土石方34.9萬立方米,工日51.1萬個。國家投資102.6萬元。 [5] 
長新橋水庫灌區。分佈在賈莊、小嶺2個鄉。設計灌溉面積1507公頃,有效灌溉面積600公頃。1961年9月開發,1962年開灌。乾渠1條、長7.94公里,支渠4條,長10.87公里,斗渠39條,長15.9公里,排水溝18條,長32.5公里,建築物384座。累計完成土石方32萬立方米,工日31萬個。國家投資16.3萬元。 [5] 
小嶺灌區。位於縣中部,分佈在小嶺鄉和卞莊鎮。1959年開發,1960年開灌。灌溉水源由上游小馬莊、長新橋2座中型水庫及灌區尾水、河道來水,通過東泇河送至小嶺閘,然後再引出澆地。累計完成土石方30萬立方米,工日35萬個,國家投資53萬元。渠首閘建於1958年,1973年進行改建。有東干渠和西乾渠、長23.9公里,支渠13條、長71公里,斗渠78條、長91公里,排水溝18條、長55.2公里,建築物349座,有效灌溉面積1533公頃。 [5] 
北芙蓉閘,截東泇河以灌溉,建於1993年10月,灌溉面積0.2萬畝。 [5] 

東泇河水電工程

小馬莊水庫發電站,位於小馬莊水庫西放水洞出口處,裝機3台,容量350千瓦。1959年11月開工,1960年5月建成。水電站設計發電量49.5萬度。 [4] 
惠民莊水庫發電站,裝機1台、18千瓦。1966年11月開工,1967年5月建成。 [4] 

東泇河防洪工程

東泇河流經蘭陵縣城河道段長3公里。建國前,流經縣城段河面40米寬、2.5米深、堤高2米,流量570立方/秒。1957年7月1日至17日上游降698.5毫米雨,下游漲水98次。其中有5次決口漫堤,最大流量800立方/秒,堤外流量1500立方/秒,2岸1次決口35處,長350米,縣城內水深1.5米。自1957年秋水後,對東泇河陸續整治。在勝利橋北,向東開挖1條分洪道,河面加寬到70米,最寬處120米,加深到3.5米,堤壩增加到15米寬、3米高,流量增加到1000立方/秒,基本消除了水患。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