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楮島村

鎖定
東楮島村,又名楮島,楮島。屬榮成石島寧津街道辦事處,位於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北側,距石島港20公里,有着優美的自然環境、濃郁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眾多的民間傳説、豐富的海產資源、凝重的飲食文化。
東楮島村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尾側,是我國北方最典型的膠東名村。村子東、南、北三面環海,陸域面積125公頃,海岸線長7.5公里,居民180户,460人。 [1] 
東楮島村建於明萬曆年間,擁有許多古老的歷史遺蹟、民間傳説以及極具海文化特色的漁家民俗。全村現存海草房650間,是膠東地區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之一,被譽為生態民居的活標本。 [2] 
2007年6月9日,東楮島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東楮島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2019年7月28日,東楮島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3] 
中文名
東楮島村
性    質
行政村
所屬地區
石島管理區寧津街道辦事處
土地面積
420畝
人口數量
431人
佔地面積
21600 m²
榮    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東楮島村村莊簡介

東楮島村 東楮島村
榮成東楮島村現有海草房144户、630間,佔地面積2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65平方米,是我市保存較為完好的海草民居。這些海草房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腐”等特點,沉澱着濃厚的歷史文化、藴含着豐富的地域特色、承載着淳樸的民俗風情、體現着古建築藝術,是國內外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同時,該村還有7.5公里長的海岸線,5公里長天然優質沙灘,是天然的海水浴場;有300畝的天然趕海灘塗,盛產海蔘、螃蟹、扇貝、牡蠣等海產品。該村的海岸、沙灘、陽光和島嶼有機結合,形成了島、灣、礁、石的海洋組合景觀,廣大市民和遊客可以在東楮島村住一天海草房、吃一天漁家飯、睡一天農家炕、當一天漁家人、看一天民俗情,感受一下海草房質樸古拙的漁家氣息,體驗一下生活在原生態漁村的感覺。

東楮島村成就

東楮島海邊 東楮島海邊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主要是為了表彰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村。全國已評出3批歷史文化名鎮(村),共評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8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2個。其中,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6個。東楮島村被列入2014年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傳統村落,此次全省共有6個傳統村落入選。據悉,中央財政將統籌農村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投向入選的村落。

東楮島村風貌

東楮島半潛式海上平台 東楮島半潛式海上平台
東楮島村全村聚落呈荷花形,地勢東高西低。全村住房佈局大體分成兩部分。村南部為新建的紅瓦房和樓房的住宅羣,村北部為舊有的海草房住宅羣。據有關資料統計,全村現有海草房144户,共有海草房650間,建築面積9065平方米,其中,最古老的海草房據傳始建年代大約是在清順治年間,距今有三百多年曆史,百年曆史以上的海草房有83户442間,主要分佈在村中部分。
村子裏靜悄悄的,走在斑駁的青石小巷,彷彿行走在歲月的長廊裏,一排排海草房沉默的矗立着,彷彿飽經滄桑的老人,淡然的看着來來往往的日子和旅人。歲月在這些海草房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撫摸着青石牆的拴馬石,讓人忍不住回想起那一段流逝的光景,注視着山牆上的黑板報和標語,彷彿可以進入那一個狂熱的時代。這些歷史的痕跡,為我們後來人提供了復原那些遙遠歲月的線索,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海草房就是一部歲月漫漶不了的漁村記憶。
城市的高樓大廈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歐陸和拉美風格等各色建築,跟這些建築相比,原生態的海草房。無論是造型、顏色還是佈局和風格都充滿了獨特的情趣。看一眼那漁家院子,立即給人以方穩和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牆,選材是隨方就圓,因之牆面紋樣規則中還具靈活性,寓樸於美,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三角形的大山牆在方形院子的整體基調中畫出了豐富的幾何變化,它肩負着房蓋上外覆的一層厚厚的草頂。那種藻類海草以鬆軟的草質感,調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

東楮島村起源

關於東楮島的起源有一個説法跟日本侵略朝鮮有關。1592年(明朝萬曆十九年),日本當時的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派遣9萬大軍入侵朝鮮半島,“壬辰倭亂”由此爆發並延續7年之久,朝鮮半島居民紛紛乘船浮海外逃。其中有一船遭遇風暴,被刮至今天東楮島村東南海灘,安頓下來的難民為感謝上蒼庇佑,在登陸處建了一座祭祀海神的廟宇,並在四圍遍植楮樹。生命力頑強的楮樹逐漸衍生開來,成為這座小村的標誌,東楮島村名由此而來。
據其村志記載:
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蘆氏祖由今本市寧津鎮、寧津所村徙此,因村位於楮島,故村以島命名。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1年),畢氏祖啓財、啓善由今本市東山鎮柳樹村,王氏祖芝瑚、芝蘭由今本市寧津所東王家相繼遷此居住,蘆氏外刮遷,仍沿用原名楮島。

東楮島村民居

東楮島村 東楮島村
海草房是東楮島村村民祖輩居住的特色民居。用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牆,石頭隨方就圓,牆面紋樣規則中還顯靈活,寓樸於美。三角形大山牆,方形院落。房頂外覆一層厚厚的海草。苫海草是蓋海草房的關鍵步驟,海草要一層壓一層,一層海草加一層麥秸。屋頂大都用一排瓦或水泥壓脊,用於抵禦大風。苫房是一門手藝,房子的好壞,取決於苫房技藝。這是個功夫活,四間房要三四人花八九天時間。
海草房頂苫草有的厚達一米以上,脊部兩端高於中央,並向山面做切角處理,房脊形成明顯的曲線,屋脊渾厚圓潤。海草房堅固耐用,所用材料為海苔草,為野生藻類,生長在5~10米海域,春榮秋枯。海草中含有大量的滷和膠質。海草房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經久耐用,往往百年不壞不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捲上海灘後,人們將其拉上岸曬乾苫蓋房屋。東楮島村周圍海域生長着大量的海苔草,以量大質優而聞名,周邊村莊海草房大都是從東楮島購來的。舊時,用東楮島海草苫房被當地人引以為豪。

東楮島村歷史背景

據傳東楮島村海草房始於順治年間。全村有海草房144户,650間,建築面積9056平方米。其中百年以上海草房有83户、442間。
相傳,宋代東楮島南海灣有處海礁,名老馬山。祖籍今斥山火塘寨的楊家,發現老馬山是塊風水寶地,就派武藝高強的趙得魚把祖先骨灰葬於此地。趙受命後,回家稟告母親,母親就把趙得魚父親的骨灰夾在糠餅子裏交與趙,準備偷樑換柱,佔有風水寶地。據傳趙得魚能用腮呼吸,有兩棲本領,下水後,趙先把父親骨灰投之龍口,石龍即刻閉口。慌亂之中,趙得魚用木棍撬別龍口,但木棍斷入龍口裏。趙無奈,只好把楊家祖先骨灰盒掛龍角上。據説,為此楊家出了個“掛角將軍”楊基業,而趙家則出了大宋皇帝趙匡胤。
楊家葬海礁離岸1.5公里,海礁高13.3米。從正面看似筆架擺於海上。西南方向觀察像一艘軍艦停泊海上。從東北方向看似一頂花轎在海面走動。每逢初春大霧剛消時刻,常出現海市蜃樓,有時是動物,有時是植物,有時是亭台樓閣等,奇形異景,變化無常。

東楮島村榮譽

2007年6月9日,東楮島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 
2012年,東楮島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2018年,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遴選審議通過“鄉村遺產酒店”全國首批5個示範項目,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海草房唐鄉酒店上榜。 [2] 
2019年7月28日,東楮島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3] 
2021年4月20日,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 [4] 
2021年11月12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5-6] 

東楮島村保護規劃

2022年6月1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21-2035年)》,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核心保護範圍為東至新村的二層住宅羣外圍,西至榮成褚島水產公司外側院牆,南至村莊南側主要道路,北至古村與農田交界處,面積約為 6.96 公頃。要整體保護東楮島村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海草房以及街巷、古樹、古井、海岸線等歷史環境要素和自然生態環境,嚴格控制核心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建築高度和空間視廊,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價值,發揮陸海環境優勢,推進村莊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村域內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古樹名木等的保護力度,傳承和弘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