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柿子園村

鎖定
東柿子園村位於山東省東平縣梯門鄉,共有耕地面積2560畝,屬於半丘陵平原地區,發展大棚蔬菜,一沒有地理優勢,二沒有資金支持。但去這個村硬是發展了42個西紅柿塑料大棚,而且取得了平均每棚(1.2畝)純收入2.6萬元的可觀收益。
中文名
東柿子園村
行政區劃代碼
370923111232 [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東平縣
地理位置
山東省東平縣梯門鄉
電話區號
0538 [1] 
郵政編碼
271000 [1] 
著名景點
尚書林 [1] 
著名景點
東平湖(梁山泊)風景區 [1] 
白佛山風景區 [1] 
泰安戴村壩 [1] 
六工山風景區 [1] 
車牌代碼
魯J [1] 
地區類型
半丘陵平原地區
耕地面積
2560畝
城鄉分類代碼
220 [1] 

目錄

東柿子園村簡介

2008年年初,村兩委帶領小組長及部分村民多次到壽光及岱嶽區房村鎮等地考察學習,看到一個蔬菜大棚一年能夠獲得上萬元的收入,都十分羨慕,虛心學習成功經驗,堅定了發展蔬菜大棚的決心和信心。

東柿子園村發展

大户投資,解決資金難題。建設高標準塑料大棚,每棚佔地一畝多,需要投資2萬多元,許多農户沒有經濟能力,即使有能力也不敢冒這個風險。而東柿子園村的宮延軍就冒了個大“風險”。宮延軍在外經商多年,手頭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有一定的市場經驗和信息。他在岱嶽區房村鎮經商期間,看到蔬菜大棚是富民富鄉的產業,暗自下定了回鄉創業的決心。他的想法與村兩委思路一拍即合,雙方研究確定了由宮延軍出資建棚,採取先用後償的形式動員村民發展大棚蔬菜。自2008年5月以來,宮延軍先後投資130萬元,利用流轉土地100畝,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冬暖式大棚42個,使42户農民沒花一分錢就種上大棚西紅柿
土地流轉,規模發展。發展大棚蔬菜生產必須形成規模,而規模經營就涉及到土地流轉。東柿子園村在推進土地流轉中沒有采取“強迫”政策,而是本着讓農户不吃虧的思想,動員農户自願流轉。先後召開了黨員代表會議、村民會議,通過介紹外地先進成功經驗、算賬對比和示範引路等辦法,就實行土地流轉發展西紅柿大棚種植產業進行廣泛徵求意見,得到了羣眾的支持。他們採取合作社的形式,讓農户帶着土地加入合作社。2008年5月,宮延軍與11户帶地農户組建“東平縣彩園西紅柿產銷專業合作社”,建設了11個冬暖式大棚。合作社以每年每畝500元的價格支付給帶地入社的農户,帶地入社農户具有優先種植大棚的權利。為吸引農民種植大棚西紅柿,合作社制定了優惠政策:一是先用後償,即種棚農户一開始不交任何費用,從每年種植收入中收取大棚建設成本,分三年付清,三年後大棚所有權歸種棚農户。二是先期承包大棚的農户,前三年不交土地租賃費,由合作社支付。這種只賺不賠的經營方式對農户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這種合作經營模式得到迅速推廣,大棚蔬菜種植從最初的11户增加到42户,其中不僅有本村農民,而且有4户外村的農户。
統一經營,利益均沾。合作社對種植農户實行統一購銷服務,並承擔技術指導、質量監管、市場預測和信息服務。種子、農藥、肥料由合作社集中統一購買,並提供全過程技術指導,產品統一銷售。合作社只提取每斤3-5分錢的服務費用。真正解決了一家一户缺資金、少技術、無銷路的難題。
東柿子園村三面環山,土質遠遠不如南部平原地區,農户常年種植小麥、玉米或棉花,如果單户承包土地,也就是在180元左右,實行規模化種植,土地承包費達到500元,土地本身就升值了。大棚效益十分可觀,每個棚佔地1.2畝,遮蔭地0.8畝,共2畝。種植優質西紅柿,年出棚3-4茬,每棚產量2.8-3.7萬斤。價格較低,每斤0.9元,按此價格計算,收入2.5-3.3萬元,扣除每棚肥料、種子、農藥、土地租賃費4000-5000元,每個棚純收入2-2.8萬元。每個承包户歸還第一年建棚費用1萬元後,純收入仍有1-1.8萬元,是種植常規農作物的5—8倍。採取大户投資、農户以地入社的形式,推進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探索了一條整合土地、資金、技術與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途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