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晉詩歌論稿

鎖定
《東晉詩歌論稿》是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道貴。
書    名
東晉詩歌論稿
作    者
陳道貴
類    別
文學理論類圖書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3月1日
頁    數
206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3629649
內容簡介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進位晉王,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繼承晉統者,東晉王朝因此而建立。只是當時偏於關中一隅的晉愍帝尚在世間,故而未正式稱帝。翌年三月,愍帝崩,司馬睿繼帝位,史稱晉元帝。 自此以至元熙二年(420年)恭帝禪位於劉裕而宋朝建立,東晉共歷十一帝,延祚百餘年。
本書所謂“東晉詩歌”,與上述歷史範疇的東晉概念稍有出入,實以兩晉之際的劉琨、郭璞為冠,而殿以晉宋之交的謝靈運。郭璞雖身歷兩晉,但其主要活動和詩歌創作發生在過江以後,早起檀道鸞、劉勰等人,已明確將其歸入江左作家的行列。而牽入劉琨,一方面因其現存詩篇均作於兩晉之際,頗能反映東晉建立前後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劉勰、鍾嶸等將其與郭璞並提,視為江左詩歌的肇始者,而後世不少論者多沿其説。至於創作實績多在劉宋建立後的謝靈運被包括在內,則鑑於其在晉宋詩壇玄言山水嬗變歷程中所處的特殊位置。王瑤先生論述東晉詩歌流變時,就把謝靈運作為主要對象之一。①
這一時期詩歌主潮的演變歷程,從南朝檀道鸞、劉勰、鍾嶸等人的簡要評述中可以一窺大略。但終因他們多語焉未詳,加之相關作品所存往往有限,特別是玄言詩流傳至今者寥寥無幾,故而難① 見其《玄言·山水·田園一一論東晉詩》一文,載《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免給人以霧裏看花之感。這種情形致使探討有關問題時,聚訟紛紜的現象屢見不鮮。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可以看出如下兩大特徵:
其一,對於這一時期詩壇主潮發展演變歷程,尚缺乏通貫性的研究。像王瑤先生《玄言·山水·田園——論東晉詩》那樣既注重深究具體問題,又研析詩風流變的成果似不多見。各種文學史、詩歌史之類的著作,在涉及此段詩史時,多惜墨如金,並往往將關注的焦點集中於郭璞、陶淵明等人身上,對東晉玄言詩的發生、發展及演變則注意不夠,往往給人以只重首尾而中間過略的感覺。
其二,與通貫性研究相較,圍繞具體作家或專題的研究成果相對豐富一些,主要體現在老問題的進一步探討、新課題的不斷髮掘等方面。前者像郭璞《遊仙詩》的主旨、玄言詩的起源與發展、陶淵明其人其詩、山水詩起源等問題時有成果發表。這方面的研究呈現出視野的拓寬與方法的多樣化等特點。比如聯繫玄學思潮以探討陶淵明的人生理想與詩歌風貌,從佛教影響的角度探涉有關玄言詩、山水詩問題等。山但這類研究尚處起始階段,各種觀點之間的差異乃至衝突未嘗少見,進一步研究的任務仍很迫切。
鑑於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本書擬採取史、論結合的方式,於盡力把握這一時期詩歌發展脈絡,突現其演變軌跡的基礎上,廣泛聯繫當時社會現實,努力揭示其嬗變之因。同時,着力研究具體問題,就一些爭議頗多的疑難現象提出一己之見。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本書在總體構思與結構安排上,採取了點、線並重的模式。以這一時期詩歌發展主潮為序,串聯起若干具有專題性質的章節。務求做到既眉目清晰,又避免淺嘗輒止。與此相應,在具體論述過程中,不苛求行文體例的統一,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選定論題,視問題的癥結所在,本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決定切入點的選擇與用墨多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