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昌湖

鎖定
東昌湖,原名環城湖、鳳城湖,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總面積4.2平方公里,略小於杭州西湖,為中國北方少見的人工湖泊。此湖為宋代掘土築城時形成的護城河經歷代挖土、蓄水形成。後引入京杭運河、黃河之水予以補給,形成了穩定的湖面。
東昌湖湖區盛產魚蝦等,原為聊城市重要的水產基地。1980年代,進行了開發性建設,形成當地知名旅遊景區。 [1] 
中文名
東昌湖
別    名
環城湖
鳳城湖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
面    積
4.2 km²
水    深
2~3米

東昌湖名稱演變

位於山東省聊城市境內的東昌湖,又名環城湖、鳳城湖。原為1070年(宋熙寧三年)掘土築城時形成的護城河。經歷代城內市民脱坯、打牆、建房取土,湖面不斷擴大。1973年因湖面環繞舊城而改稱“環城湖”,1982年,又進行了開發性建設,先後建成湖心閣、釣魚基地、竹寨等景點,並添置了遊艇、遊船等設施。1995年底更名“東昌湖”。“鳳城湖”之名應當與東昌府區(即聊城古城區)有“鳳城(鳳凰城)”之別稱有關。 [1] 

東昌湖位置境域

東昌湖湖區

東昌湖在聊城市的位置 東昌湖在聊城市的位置
東昌湖湖區水面分佈圖 東昌湖湖區水面分佈圖
東昌湖,其東、南、西、北分別以聊城市區主幹道柳園路、湖南路、湖西路、東昌路為界,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此為2014年新聞資料。1980年代《聊城地區志》、1990年代《聊城市志》總面積4.2平方公里),略小於杭州西湖,是濟南大明湖的5倍,為中國北方城市中少見的人工湖泊。 [1] 
各湖區名稱示意圖 各湖區名稱示意圖
鈴鐺湖 鈴鐺湖
東昌湖東南角湖區 東昌湖東南角湖區
西北角湖區 西北角湖區
東昌湖西部湖區全景 東昌湖西部湖區全景
東昌湖原分為東南湖、西南湖、東北湖、西北湖4部分。 [1]  後由於城市建設,被城市道路分割成8個大小不一的湖面。2014年,聊城市規劃部門結合聊城歷史文化、文人典故、湖區自然風貌對八個分湖面分別進行命名,統稱為東昌湖。其中八處湖面為:丁家坑,位於古城東側,東關街以南。據記載,聊城歷史名人丁志方故居位於該區北側,明朝時期,建文帝被朱棣推翻後,丁志方堅持“一臣不保二主”之遺訓被殺,朱棣感其忠良封賜一個大坑,取名丁家坑;演武湖,位於古城東南,因户區內的演武廳遺址而得名;明珠湖,位於古城西南,是湖區內最大的一塊水面,陽光照射下,開闊的湖面似明珠一般閃閃發光,取名明珠湖,寓意光明、純淨之意;望嶽湖,位於古城西側,取名望嶽湖,寓意仰望光嶽、泰岱之意;荷香湖,位於東昌路南、湖濱路東側。因湖區內遍植荷花取名為荷香湖;琴湖,位於鳳凰台東南、鏡明路北側。該湖區小巧玲瓏,形似古琴,命名為琴湖,寓意用琴瑟和絃奏響水城華美樂章;鏡明湖,位於古城東北,該湖面被城市建築包圍,少有風浪,湖面宛如一面明鏡,故命名為鏡明湖;鈴鐺湖,位於古城東、東關街以北。該湖區被島嶼分割成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多個湖面,從高處俯瞰,恰如鑲嵌在古運河畔的一串鈴鐺,故取名為“鈴鐺湖”。

東昌湖島嶼

湖中島嶼 湖中島嶼
名人島 名人島
雲澤濕地 雲澤濕地
東昌湖湖區內有八個島嶼,分別為名人島、湖心島、百花島、月亮島、南關島(此五島為傳統使用名稱)、葫蘆島(位於鈴鐺湖景區內,島上葫蘆題材雕塑眾多,取名為葫蘆島,既體現自身特點,又表達了祈福之意)、狀元島(位於鈴鐺湖景區內,島上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狀元牌坊和狀元廊,狀元廊四周刻有十多位歷代從聊城走出去的狀元的事蹟,命名為狀元島,寓意聊城尚文之風不斷延續)、雲澤濕地(是演武湖區內唯一一處濕地景觀。豐富的水生植物呈片狀點綴其間,從空中俯瞰,似片片雲朵鑲嵌其中,故名雲澤濕地。古代雲夢澤包括雲澤和夢澤,夢澤在江南,雲澤在江北,比較切合江北水城的稟賦)。晚報

東昌湖水文特徵

東昌湖全湖總面積5700餘畝,水面約4000畝,容水量約3 59萬立方米,平均水深1.3米,聊冠公路以南的820畝水域,經1977年改造加深至2米。湖底海拔高程29米,低於周圍陸地3米,湖水常年不竭,引黃補源便利,無污染,水質較好,屬富營養型湖泊。

東昌湖湖泊形成

東昌湖,原因湖面環繞聊城舊城而得名環城湖。其雛型成於1070年(宋熙寧三年),時為護城河。後經1076年(宋熙寧九年)、1372年(明洪武五年)、1525年(嘉靖四年)、1579年(萬曆七年)4次拓展,至明代末期已初具規模。1731年(雍正九年),又因重修護城堤用土,護城河與大堤之間的窪地再次得以拓寬、加深。其後,周圍百姓經常在此取土他用,至解放前夕,老城周圍已構成一條寬大的護城河。1953年被洪水浸漫,形成沼澤水域。1963、1964、1977年3次進行較大規模的清淤治理,使水面擴為4.2平方公里,水深2~3米,成為北方城市中罕見的人工湖泊。

東昌湖水系構成

東昌湖位置及水系 東昌湖位置及水系
東昌湖屬海河水系,主要通過流經城區的古運河(又稱小運河)與京杭運河、徒駭河相通,實現湖水的補給、排澇。
運河聊城城區段 運河聊城城區段
小運河(古運河),是京杭運河聊城市境內東支。1283~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九年),浚鑿隋、唐原有運河和濟州河、會通河,形成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的京杭運河。1855年(清咸豐五年),黃河北徒改道,沖毀張秋鎮運河堤,使河道一段淤塞,停止漕運。此河自陽穀縣張秋鎮入境,經聊城、茌平至臨清入衞運河。為引黃灌溉及排澇河道。聊志市境內段長97.5公里,僅利用張秋閘至與趙王河合流處一段,流長39.26公里,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 [1] 
該河橫穿聊城市區中部。穿越聊城城區的一段運河,南起龍灣,北迄北壩,全長5千米。在東關大街東首設有一閘,叫通濟閘,當地人稱之為“閘口”,是運河之水流經聊城的咽喉要地。隨着聊城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的發展,已將古運河開闢成風光秀麗的遊覽區。從2000年開始,市政府組織投資改造、美化古運河城區段,將河牀加寬、清淤,在河岸徹石,綠化美化。已與東昌湖相連,常年水深2~3米,河水清澈見底。人們乘坐遊艇,既可飽覽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織、湖河相連”的獨特風貌,又可上岸觀賞光嶽樓、鐵塔、山陝會館等璀璨多姿的名勝古蹟。 [2] 

東昌湖湖區治理

明清時期,在運河大碼頭和鐵塔附近建進水閘,調劑護城河水源。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運河上游河道淤塞,使護城河一度水源斷絕。1935年(民國24年),運河疏浚,護城河水源略有補給。人民政府對護城河進行綜合治理,1963年在城北破堤修涵,開挖路溝,排污水入周公河。1964年春清淤30多萬立方米,加深拓寬護城河東北片,從此更名環城湖。引黃灌溉後,進一步疏浚運河,在龍灣新建進水閘,引黃河水入環城湖,使環城湖有了充足的補給水源。1977年再投資54萬元,清淤54.8萬立方米,對西北片800畝水面進行深挖改造。治理後,環城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水深2~3米,略小於杭州西湖,是濟南大明湖的5倍,成為中國北方城市中罕見的人工湖泊。

東昌湖漁業生產

環城湖內原生有蚌、蝦、蟹、螺等。按天然餌料指數計算,魚類每畝產量可達100公斤。1955年始在環城湖實施人工孵化鯉魚。1977年在環城湖西北角以天然餌料網箱培育鰱魚、魚席魚種苗獲得良好效果。1956年開始從長江流域引進魚苗投放環城湖。至1975年向湖內投放的魚種主要是縣魚種場提供的小規格魚種,種類有草魚、白鰱、花鰱和鯉魚。1976年環城湖魚類捕撈,除船隻機械外,開始使用圍網水下作業,逐年推廣。
1956年,聊城市從長江流域購進中南魚苗投放環城湖,區內始有人工養魚。1974年成立環城湖水產養殖場,1 976年建15個魚種池,1977年改造820畝養殖水面,水深達到2米以上,改善了養殖條件。1975~1980年,每年向湖內投放魚種62萬尾,1980年產商品魚35.6噸。網箱養魚。1977年聊城環城湖開始小面積試養,獲得成功後逐步推廣。
1990年代,環城湖栽種白蓮藕600畝,年產850噸,平均畝產1.42噸。湖藕粗長肥大,色白細嫩,甜脆少渣,在市場上深受歡迎。

東昌湖文物勝蹟

東昌湖湖區名勝景點分佈圖 東昌湖湖區名勝景點分佈圖
孔繁森紀念館 孔繁森紀念館

東昌湖孔繁森紀念館

[3]  ,坐落在東昌湖西北隅。1994年11月29日,時任中共阿里地委書記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職。為紀念孔繁森,弘揚孔繁森精神,於1995年7月4日經批准建館,9月14日正式開館。佔地面積1035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館高15米,外形為雙重檐、四周換廊式結構。館坐西面東,館內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後屏風上鐫刻着“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展廳內佈置着孔繁森同志事蹟展覽,分為6個部分,展出圖片多張,陳列實物千餘件,並配以3組電視錄像片。自開館以來,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員絡繹不絕,共接待全國各地觀眾達200餘萬人次。1997年,被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稱號。
光嶽樓 光嶽樓

東昌湖光嶽樓

[4]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聊城古城中央,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徵。該樓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已有626年的歷史。此樓四重檐十字脊樓閣,高33米,巍峨壯觀、氣勢非凡、為中國的四大名樓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構樓閣。康熙、乾隆皇帝和眾多文人墨客多次登臨,留有多塊御匾御碑和詞賦詩篇。光嶽樓是遊客們思古懷幽,感受登高望遠的愉悦和鳥瞰城區風貌的絕佳之處。
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

東昌湖山陝會館

[5]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聊城東關古運河西岸,座西朝東,沿中軸線對稱排列。是山西、陝西商人為作“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合建的一座神廟與會館結合的建築羣。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以後逐年擴修,至嘉慶十四年(1809),方具現代之規模,共耗銀60465.69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由山門、戲樓、夾樓、鐘鼓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閣等所組成,佈局緊湊,疏密得體,錯落有致。山陝會館是聊城明清之際經濟繁榮的見證。
海源閣 海源閣

東昌湖海源閣

,清代著名私人藏書樓。位於聊城古城區西南隅萬壽觀街楊氏宅院內。由清代進士揚以增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創建。它與江蘇常熟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宋樓”合稱中國清代4大私人藏書樓。海源閣為3間硬山脊南向2層樓閣,下為楊氏家祠,上為宋、元珍本藏書處。樓中間懸有楊以增書“海源閣”匾額。樓前有長廊式高台讀書亭1座。樓後第五進院為明清版本藏書處,北有瓦房5間,東西瓦房3間。1956年海源閣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東昌府區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結構樣式重建。落成之際,海內外名流紛紛題字作畫致賀。現館內藏有李苦禪、啓功、沈鵬、劉炳森、王學仲等名家字畫數百幅和大批圖書文物。 [2] 
水城明珠大劇院 水城明珠大劇院

東昌湖水城明珠大劇場

,坐落於東昌湖湖濱公園內。由聊城市政府規劃,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由聊城江北水城集團投資興建的一處現代化的大型文化設施。這裏周圍環境優美宜人,配套設施齊全先進,能夠承辦綜藝、戲曲、歌舞、雜技等各種大型的文藝演出。大劇場自2004年2月29日落成開業,已成功接待了國內外100多個藝術團體的300多場演出。它是集演出、觀光於一體的多功能劇場,並且能為高級別會議、慶典、講座、大賽等提供策劃、組織和服務,旅遊和文化前景十分開闊。 它使東昌古城煥發了青春,為江北水城增添了光彩。
古城牆遺址 古城牆遺址

東昌湖旅遊開發

阿爾卡迪亞國際温泉酒店 阿爾卡迪亞國際温泉酒店
1984年在環城湖西北部修建湖心島,面積2750平方米,仿蘇州園林,在島上建有望嶽亭、溢香齋、翠園、沁園、觀景台及琉璃瓦頂的垂花門,青瓦白牆,佈局精巧。從1982年起,對環城湖沿岸進行改造,隨坡就勢,石砌湖岸,建有石階、平台和花池,石桌石凳點綴在草坪綠地間,形成別具特色的環城公園。在聊堂公路南側,建有遊船碼頭,備有遊艇及百餘隻遊船。稍晚,還修建了“龍”字碑、釣魚台、荷香園等景點,經中國釣魚協會確定,將環城湖命名為“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
2000年前後,又砌壘了堅固岸段台階,修建了典雅的江北水寨、湖心亭閣及水上餐廳,添置了遊艇、遊船等旅遊設施。在湖畔興建了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遊樂園、江北水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園、浮春亭等遊覽景點,綠化了湖岸。 [2] 
1987年5月、1988年6月、1990年10月,山東省第二屆“長壽杯’:老年人釣魚比賽、“壽翁杯”特邀賽、全國第六次釣魚比賽均在湖畔舉行。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的弟子、北京美術學會會長張潭題詩曰:“誰説西湖好,此湖有真情。涓涓流不盡, 源源育英雄。 [1] 
2002年東昌湖旅遊開發方還從湖南引進龍舟賽項目,聊堂路東昌湖段專門修建了龍舟碼頭和觀瞻台。每年五一、十一和端午節期間,聊城東昌湖上均進行龍舟比賽,省內眾多地市也向聊城學習划龍舟技巧,賽龍舟逐步成為山東、乃至北方的一個新的民間習俗。

東昌湖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入選“2021中國十大休閒湖泊”。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