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

(中國海南省轄縣級市)

鎖定
東方市,海南省下轄縣級市,北部灣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位於海南省西南部,北部灣東岸,昌化江下游,南及東南與樂東縣接壤,北至東北隔昌化江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東靠黎母山脈。地處東經108°36′46″~109°07′19″,北緯18°43′08″~19°18′43″之間,陸地面積227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2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4公里 [27]  ,市人民政府駐八所鎮。 [1] 
截至2020年末,東方市下轄8個鎮、2個鄉、192個村(社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方常住人口為444458人。 [26] 
東方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行政區劃始於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 [2] 
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經濟中心,海南環島鐵路以及粵海鐵路海南西環線穿境而過。東方市海岸線長84.4公里,有8港7灣、7個天然漁場,灘塗面積1125.3公頃,八所港位於東方市境內。
2020年,東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6.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54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70.30億元,下降9.2%;第三產業增加值65.66億元,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為27.1:37.7:35.2。 [24] 
中文名
東方市
外文名
Dongfang
別    名
八所
感恩
行政區劃代碼
469007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海南島西部
面    積
2272 km²
下轄地區
8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八所鎮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26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44458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26] 
著名景點
天南第一泉
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
俄賢嶺
感恩學宮
機    場
東方大田機場
火車站
東方站金月灣站
車牌代碼
瓊D
地區生產總值
186.50 億元(2020年) [24] 

東方歷史沿革

東方市地圖 東方市地圖
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九龍縣,縣治設在九龍山(今感城鎮入學村西側海濱),隸屬儋耳郡。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儋耳郡併入珠崖郡,九龍縣改隸屬珠崖郡。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廢珠崖郡,置朱盧縣,廢九龍縣,九龍舊地屬朱盧縣,隸屬合浦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廢朱盧縣,置珠崖縣,九龍舊地隸屬珠崖縣,屬合浦郡。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三年(239年),復置珠崖郡,九龍舊地隸屬珠崖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珠崖郡併入合浦郡,九龍舊地隸屬合浦郡。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置珠崖郡,九龍舊地隸屬珠崖郡。梁武帝大同年間(535年至541年),置崖州在儋耳之地,九龍舊地隸屬崖州。陳朝(557年至589年),九龍舊地仍隸屬崖州。 [3]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置感恩縣(縣治在原九龍縣治舊址上),廢崖州,復置珠崖郡,感恩縣隸屬珠崖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感恩縣隸屬儋州。五代十國南漢時期感恩縣仍隸屬儋州。北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感恩縣隸屬儋州。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廢儋州置昌化軍,降感恩縣為鎮,隸屬昌化軍;元豐三年(1080年),復置感恩縣,隸屬昌化軍。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感恩縣隸屬瓊州;十四年(1144年),復置昌化軍,感恩縣隸屬昌化軍。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廢昌化軍置南寧軍,感恩縣隸屬南寧軍。元朝(1271年至1368年),感恩縣仍隸屬南寧軍。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南寧軍為儋州,感恩縣隸屬儋州;十九年(1386年),廢儋州置崖州,感恩縣隸屬崖州。正統五年(1440年),感恩縣治從九龍縣治舊址遷中和鄉(今感城),隸屬瓊州府。清世祖順治十三年(1656年),感恩縣隸屬瓊州府至清末。
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全島各地設立縣,隸屬瓊崖道。民國五年(1916年)感恩縣治暫遷北黎。民國七年(1918年)遷回感城,隸屬瓊崖道。民國十年(1921年)感恩縣隸屬瓊崖道善後處。民國十八年(1929年)感恩縣隸屬廣東省第十四巡察區管轄。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從民國三十二年(1942年)至1950年,國民黨設立的感恩縣政府和昌江縣政府與共產黨領導的縣抗日民主政府並存。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侵瓊日軍進犯昌感地區,國民黨感恩縣政府從感城遷到山區老吳村(今感城鎮轄地),隸屬廣東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至4月,國民黨感恩縣政府又從老吳村遷到山區番陽(今五指山市番陽鎮),隸屬廣東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國民黨感恩縣政府又從番陽遷到北黎,仍隸屬廣東省第九行政督察區。因瓊崖國共合作破裂,從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起,就有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1月,昌江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5月,崖感聯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4年3月,昌感崖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5年7月昌感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共撤銷昌感縣,分置昌江、感恩兩縣,感恩縣政府駐地在中沙村。1949年12月將中共昌江、感恩兩縣合併為昌感縣,縣政府駐地在王外村。隸屬海南行政區。
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廢除國民黨感恩縣政府和昌江縣政府,中共昌感縣人民政府從王外村遷到北黎,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1952年4月,由白沙縣四區(石碌)和樂東縣五區(東方)及六區(中沙)組建東方(小)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縣政府駐地在東方村。1957年初,昌感縣人民政府從北黎遷到新街。1958年12月,東方(小)縣、昌感縣、白沙縣合併為東方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縣人民政府駐地在叉河。1959年9月,縣人民政府駐地從叉河遷到八所。1961年5月,東方縣又分置昌江、白沙、東方三縣。東方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12月,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東方縣更名為東方黎族自治縣。
1997年3月設市,撤銷東方黎族自治縣。 [4] 
東方市 東方市

東方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2月,東方市下轄8個鎮、2個鄉、192個村(社區)、1個農場、1個華僑經濟區:八所鎮東河鎮大田鎮感城鎮板橋鎮三家鎮四更鎮新龍鎮天安鄉江邊鄉東方華僑農場 [5] 
統計用區劃代碼
鄉鎮名稱

469007100000
八所鎮
469007101000
東河鎮
469007102000
大田鎮
469007103000
感城鎮
469007104000
板橋鎮
469007105000
三家鎮
469007106000
四更鎮
469007107000
新龍鎮
469007200000
天安鄉
469007201000
江邊鄉

東方地理環境

東方位置境域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北距海口210公里,南距三亞180餘公里。處於東經108°36′46″至109°07′19″,北緯18°43′08″至19°18′43″之間,昌化江下游。南及東南與樂東縣接壤,北至東北隔昌化江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北靠黎母山脈。 [2] 

東方氣候

東方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温24°C~25°C,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蒸發量20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時數8小時,四季樹綠花紅。擁有128.4公里海岸線和1823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受海洋對氣温的調節作用,東方的氣候“旱而不燥”,具有明顯“乾爽”特徵。 [2] 

東方地形地貌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的北部灣畔,地勢東高西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為山地和丘陵,西北部為平原和台地,縣境內和縣境邊界上的山嶺共48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嶺7座。地貌有山地、谷地、丘陵、台地、平原、海積階地、沙灘等7種。地層主要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構成。地質主要由砂質巖、花崗岩、石灰岩和河流沖積組成。 [6] 

東方水文

東方市風光
東方市風光(19張)
東方市境內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南開河、感恩河通天河、羅帶河、北黎河、南港河、南堯河和東方河。
昌化江昌化江是過境最長的河流,境內流長111公里,流域面積5150平方公里。
南港河:南港河發源於境內的獨嶺,至南港注入北部灣。
感恩河感恩河發源於樂東縣交界處的蒙瞳嶺,由東向西流經陀烈谷地至感城出海,流長60.2公里。
通天河:發源於境內的瞎牛嶺,在通天港注入大海,流長31.7公里。
全境海岸線長84公里,岸線蜿蜒曲折,形成八港七灣:八所港、英朝港、面前海港、馬嶺港、墩頭港、新村港、感恩港、南港和大洛灣、面前海灣、墩頭灣、魚鱗洲灣、感城灣、利章灣、南港灣。

東方自然資源

東方市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鋅、鐵、銅、鎢、鈦、石英砂、石灰岩、水晶、大理石。其中黃金儲量大,品位高,是海南省主要黃金產地。北部海域天然氣儲量為1680億立方米,東方1一1氣田是中國當今第三大氣田。

東方土地資源

東方市總面積達300多萬畝。其中宜農地86.78萬畝;宜膠地70.56萬畝;宜林地102.94萬畝;宜牧地35.09萬畝;宜熱作地14萬畝。東方市境內有海南最大的平原——感恩平原,宜成片開發,是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良好基地。 [7] 

東方礦產資源

東方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黃金、磷、鐵、銅、鎢、鈦、鋁、銀、水晶、雲母等。建材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岩、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砂等。東方的石英砂是中國石英砂中純度最高、品質最好的,含硅量達到98%以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沙灘排球場的用沙,全部取於東方的石英砂。截至2017年7月,已探明東方的石英砂礦儲藏量達到2000萬噸以上,藏地面積約18平方公里。 [8] 

東方人口

東方綜述

2020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為46.52萬人,增長1.0%。其中,城鎮户籍人口19.27萬人,鄉村户籍人口27.2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535人,增長0.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2%,增長0.3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9633人,增長11.3%。 [2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方常住人口為444458人。 [26] 

東方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東方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21342人,佔總人口的78.7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6967人,佔總人口的21.30%,其中黎族人口83399人,佔總人口的20.43%。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40383人,增長了14.37%,佔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2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9946人,增長了12.91%。 [10] 

東方政治

  • 市委領導
市委書記:田麗霞 [11]  [31] 
市委副書記:盧勝 [31] 韓宇、歐陽華 [31] 
市委常委:歐陽嬌、麥宏山、劉剛、鍾海濤、符世經、劉殫、龔煌輝 [12]  、吳建輝、孫優、陳楠林(回族)、張運紅、陳華強、敬志強、周壇、蒙宋武 [31] 
市紀委書記:孫優 [31] 
  • 市人大領導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庭芳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漢林、陳永發、曾玉雄、許麗青 [12] 
  • 市政府領導
市長:盧勝 [13]  [30] 
副市長:陳楠林、陳華強、劉小俊、陳小博、曹一鳴、張裕輝、符乃賢、符豔麗、王綏臻 [12] 
  • 市政協領導
市政協主席:符紅莉
市政協副主席:李良海、李海紅、邢春英、王國忠 [12] 

東方經濟

東方綜述

2016-2020東方市生產總值及增速表 2016-2020東方市生產總值及增速表
2020年,東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6.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54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70.30億元,下降9.2%;第三產業增加值65.66億元,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為27.1:37.7:35.2。 [24] 
2019年,東方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3.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8年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45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0.16億元,下降0.3%;第三產業增加值64.46億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1:41.5:33.4,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684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摺合6477美元。 [9] 

東方第一產業

2019年,東方市完成農業總產值78.39億元,增長4.7%。其中:種植業總產值59.58億元,增長11.4%;林業總產值2.33億元,下降4.9%;牧業總產值8.59億元,下降23.3%;漁業總產值5.97億元,下降8.2%;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92億元,增長22.8%。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9.45億元,增長5.3%。 [9] 
2019年,東方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8.41萬畝,下降6.0%。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4.13萬畝,下降5.7%;甘蔗播種面積2.84萬畝,增長32.2%;瓜菜播種面積33.74萬畝,下降10.4%;水果收穫面積27.06萬畝,增長4.0%。有效灌溉面積比2018年增加0.47萬畝,其中:旱澇保收面積減少0.06萬畝,機電排灌面積增加0.39萬畝。 [9] 
2019年11月18日,東方市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14] 
2020年2月26日,海南省東方市東方火龍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15] 
2020年4月14日,東方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16] 

東方第二產業

2019年,東方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89.10億元,下降5.8%。工業增加值下降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6%;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增長1.1%。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9.38億元,比2018年增長3.8%。主要工業產品中:尿素(折純100%)65.55萬噸,增長6.7%;原油加工187.19萬噸,同比增長6.4%;甲醇141.62萬噸,增長4.5%;發電量80.17億千瓦時,下降7.2%;糖製品2.01萬噸,下降9.2%;塑料製品0.45萬噸,下降9.4%。 [9] 
2019年,東方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3.37億元,比2018年下降4.2%;實現利潤總額34.88億元,增長23.2%;工業產銷率100.5%,較2018年提高3.4個百分點。 [9] 

東方第三產業

2019年,東方市完成批發業銷售額20.36億元,增長12.8%;零售業銷售額91.01億元,增長12.0%;住宿業營業額9.43億元,增長10.4%;餐飲營業額15.83億元,增長1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07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4.70億元,同比增長5.7%;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0.37億元,同比增長4.1%。 [9] 

東方社會事業

東方衞生事業

截至2019年末,東方市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28個,下降20.0%;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綜合醫院3個。共有病牀位1355張,增長2.1%。擁有各類衞生技術人員2421人,增長33.5%。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27人,增長11.8%;註冊護士1315人,增長67.3%;藥師(包含藥劑師)81人,下降1.2%;技師(包含檢驗師)115人,增長15.0%。 [9] 

東方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東方市共有中小學校127所(含民辦及教學點),在校學生6.82萬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371人。其中:小學106所,在校學生3.91萬人;中學19所,初中在校學生1.83萬人,高中在校學生1.08萬人。小學淨入學率100.00%,初中毛入學率99.2%,高中毛入學率為77.2%。全市幼兒園入園人數1.80萬人,比2018年增長8.5%。 [9] 
截至2018年7月,東方市共有23所中學。 [17] 
東方市中學名單(截至2018年7月)
八所中學
鐵路中學
民族中學
東方市第二中學
東方市職業學校
八所港務中學
瓊西中學
感城中學
東河中學
四更中學
新龍中學
板橋中學
中沙中學
大田中學
三家中學
天安中學
小嶺學校
三才學校
春蕾學校
龍達學校
龍池學校
公愛學校
江邊學校
-
2020年5月19日,東方市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8] 

東方文化藝術

東方風俗習慣

  • 三月三盛會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市區及各鄉鎮的黎族同胞都舉行傳統的三月三盛會。三月三盛會,原是黎族同胞未婚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民間傳統節日,婚後的人是不再參加的。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使三月三成為黎族同胞開展羣眾文娛體育活動的盛會,黎族男女老少以及黨政幹部、其他民族羣眾都普遍參加。三月三佳節,黎胞們早在開年之時就添置新衣裳,釀造山蘭甜酒,備好做甜稞的糯米。三月初三天一亮,黎胞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到集會地點去,集會的廣場上熱鬧非凡,三月三的活動總是進行到入夜,廣場上點燃了篝火。把盛會推向高潮。
廣東民族歌舞團的舞踏編導創作了黎族舞蹈“三月三”。曾在世界青年聯歡會上演出,獲得了節日獎,從此,黎胞三月三盛會在世界各地聞名。
三月三盛會發源地有着多種説法,其中重要的一説,是三月三盛會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因“俄娘和阿貴”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而得名。
  • “哥隆人”的婚禮
東方市的“哥隆人”主要居住在東方的北部昌化江下游南岸,集中新街、三家、四更三個鎮。哥隆人所説的話東方人之哥隆話,(也稱“村話”、“謨話”),是一種兼含漢語、苗語、黎語、越南語等成分的特殊語言,現代被學術界視為國內較典型的“新發現的語言”之一。
一般來説,哥隆人締結婚姻的過程的是分幾道固定的程序的,按其先後可分為:説親→報命→定吉日→結婚→送嫁→回孃家六個階段。
説親:男方如果相中了哪家的閨女,就託媒婆(一般都是由年紀較大的老婦來做的)送酒、肉、飯到女家進行口頭説親。由女方直系親屬收下,然後就進行了家族內部的討論,最後又通過媒婆給男方答覆。
報命:也稱“紅紙合命”,即如果女方同意這門婚事,則把女子的生辰八字放入紅紙中包好,由媒婆送到男方家,然後由男方家的長輩將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一同送給算命先生看此二人是否可以相合。如果生辰八字相合,便可定下婚事。

東方特色飲食

紅椒釀肉雖屬於湘菜菜系,但在海南也有這道菜,並且做出來的味道和湖南的口味不同,最主要是辣椒的選用上。 [19] 
椰子船又稱“珍珠椰子船”。椰子船是用鮮椰子裝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椰肉和糯米飯緊密結合,色澤白淨,晶瑩半透明,狀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別名)。硬軟相間,脆糕結合,慢品細嚼,椰香濃郁,清甜爽口,具有濃厚的椰鄉氣息。一般只流行於椰子產地的民間,只有個別餐飲店作產品銷售。 [19] 
東方羔羊:白斬羔羊為海南地方風味名菜。東方羔羊,為海南馳名特產之一,產於東方市沿海地區,以其肉質天然着味而著稱。一般選用4-5千克重,尚未上坡吃草的小羔羊制菜。 [19] 

東方旅遊資源

付龍園遺址
付龍園遺址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闢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甕,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面,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製,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街貝丘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佈範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製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制成,少見磨製石器。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蠔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面,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20]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俄賢嶺位於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着一個當地家喻户曉的傳説。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採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裏。俄孃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髮上的錐子,迅速地紮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裏亂衝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峯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豔抹集會於俄賢嶺,唱着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峯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悽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20]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曆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衞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蹟。 [20] 
九龍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裏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説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餘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20] 
感恩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據《瓊州府志》載:“築城週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闢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感恩學宮 感恩學宮
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蕩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古鎮州城遺址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着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闢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佈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甕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符確故里
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據《昌化縣誌》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户侯”,落户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20] 
虞山摩崖石刻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釐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與樂東縣尖峯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釐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鑑題,無年款。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釐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釐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大元軍馬屯兵場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四更鎮付馬村。 [32]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20] 
大雅坡縣治遺址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闢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樓公墳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釐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釐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釐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蠓蟻墳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幹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今月村)人。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徵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幹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説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道熙墓
王道熙墓位於羅帶鄉十所村。王道熙(1875~1931),清代北富鄉十所村(今屬羅帶鄉)人,清宣統三年(1911)考取拔貢,初授江西直隸州州判,民國十至十五年(1921~1926)為感恩縣兩任民選縣長,是感恩設縣後第一個主政感縣的感恩人。從政期間,他興利除弊,打擊貪官污吏,減免苛捐雜税,改革社會風氣,提倡辦學,為官清廉,政績可嘉,得到邑人的擁戴。墓建於1931年,由於孫及昌感兩縣名流捐款營造。坐西向東。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呈方形,券頂磚砌。由墓道、碑林和墓亭組成。該墓“文革”期間被毀。1983年其子孫重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八所“萬人坑”
位於八所鎮西南部的海濱沙丘。面積約200平方米。1939年秋,日本侵略軍佔領昌感沿海地區。為了掠奪聞名於世的石碌富鐵礦資源,便從其佔領區內的廣州、上海、江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強抓或誘騙民工及1000多名英國、印度、加拿大等國戰俘來到海南島,為修建石碌礦山及其附屬工程石八鐵路,八所港及東方水電站充當苦役。其中投入八所港工程修建的勞工就有2萬多人。勞工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力和皮鞭下受盡迫害,自1941年3月八所港開始動工修建,至1943年5月建成使用,2萬多勞工只倖存下2000人左右。日本侵略者在港口東南方約1公里處的荒灘上,挖了約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將死者全拋到坑裏,大坑裏層層疊疊地填滿了屍骨,這就是“萬人坑”。它是日寇侵瓊、掠奪中國人民財富、殘殺中國勞工的罪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被該遺址處的紀念碑被當地政府推倒,正預備重建 [20] 
橫四特司令部舊址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南的高地上。北黎,面臨有北黎港,是瓊西陸海交通的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9年秋,侵華日軍佔領了昌感沿海的各個港口,在北黎設立了日本橫須賀軍港第四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簡稱橫四特司令部),是日本侵略軍在瓊西的重要軍事基地和屠殺日誌士的魔窟。日軍投降後,此地由國民黨部隊接管,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據點。解放後為解放軍某部的營地至今。舊址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現存橫四特司令部辦公大樓,一間彈藥庫和軍火庫。辦公樓建於1939年冬,為東洋式建築,鋼筋水泥結構,闊112米,進深15米,中間正門上方有水泥鋼筋修建的崗樓,內部則以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日式風格的房間。現外貌基本保持完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麥家祠慘案舊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西北角的麥家祠內。麥家祠建於民國初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投降,抗日戰爭結束。當時,瓊崖特委南區軍事指揮部(專門負責日偽軍受降和擴大武裝力量)昌感縣委派第二支隊第三大隊副政委張愚和和昌感聯縣副縣長王廷俊帶領新編的第八中隊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外圍活動,準備接受日軍武器。但張、王二人盲目運行,喪失警惕,把部隊開進麥家祠駐紮。日偽軍拒絕向中國部隊投降,偽軍和日頑軍這時乘機糾集300餘人的兵力,突然對麥家祠發動圍攻。解放軍與敵激戰五、六個小時,由於日軍的暗中配合,加上中方援兵增援不及,又錯誤地死守麥家祠不肯突圍。結果除4人外,王、張和其餘97名戰士壯烈犧牲,日偽頑軍聯合制造了“麥家祠慘案”。舊址佔地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為二進格局,由正房、廂房和走廊組成。正房為面闊三間,進深13檁,硬山頂式磚瓦木結構。外有圍牆。1983年,人民政府進行了維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面的北黎河岸高地上。1950年4月22日,黃竹、美亭大決戰後,敵軍全線潰退南逃,解放軍43軍129師一個團行程六百多里,5月1日凌晨2時,向駐守小嶺村敵軍發起進攻,全殲守敵,這是解放海南的最後一戰。50年代,為紀念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規章建造的。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陵墓由正門、墓道、方塔、墓地和紀念碑組成。正門為拱形,高約6米,寬4.4米,兩邊翼展各8米,拱形橫額中間書“解放海南烈士陵墓。兩邊飾以花草圖案,並延伸到翼展。墓道長約100米,中央立一高約4.5米的三層磚砌方塔,頂部對角飾四個大鵬鳥。墓地(陵墓),由水泥建造,略似方形,長13.5米,寬12.8米,高1.2米,中央立紀念碑,高4.5米,頂端飾五角星。正面陰刻”。為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陵墓外有高1米的圍牆和墓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海南鐵路博物館
海南鐵路博物館位於八所鎮濱海南路港灣大酒店旁,成立於2005年,由原海南鐵路總公司(已被粵海鐵路收購)辦公用地改建。 [20] 

東方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1]  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2]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3]  7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25]  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8]  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9]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