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鴴

鎖定
東方鴴是鴴形目鴴科鴴屬鳥類,又名東方紅胸鴴。 [6]  繁殖期雄鳥頭頂淡褐色;臉頰、枕部和頸部白色至淡褐色或紅棕色;胸部紅棕色,與白色腹部交界處為黑色;腹部及尾腹面白色;背部、兩翼及尾羽背面褐色。雌鳥頭頂和胸灰褐色。非繁殖期頭頸部、胸部淡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和腳黃色至粉色。 [7] 
東方鴴分佈於貝加爾湖、蒙古、朝鮮和澳大利亞, [8]  在中國見於除雲南、西藏、寧夏外其他省區。棲息於水邊灘塗、沼澤、沙石地或草地上,有時也會在遠離水域的地方活動。繁殖期成對活動,其餘時間集羣活動。主要食物是各類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地面凹陷處。 [7] 
東方鴴是非全球受脅物種。總種羣數量約為44000只。種羣數量不普遍。 [9]  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實施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中文名
東方鴴
拉丁學名
Charadrius veredus
外文名
Oriental Dotterel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
鴴科
鴴屬
東方鴴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48

東方鴴形態特徵

東方鴴
東方鴴(34張)
東方鴴成鳥(繁殖羽):雄鳥的額、眉紋、面頰、喉、頦、頸白色;頭頂、枕部及上體灰褐色。飛羽、初級覆羽黑褐色。尾羽褐色,向端部逐漸變深;外側尾羽外翈白色,所有尾羽末梢亦為白色。頸下的淡黃褐色過渡至胸部為慄紅色寬帶;其下緣具有明顯的一條黑色環斑帶。腋羽褐色,具狹細的白色羽緣;翼下覆羽煙褐色。腹部白色。雌鳥的面頰污棕色,眉紋不顯;胸帶沾染黃褐色,其下沿或無黑帶。 [3] 
成鳥(非繁殖羽):頭頂、眼先、耳羽褐色微沾黃色。額、眉紋、喉、頰淡黃色。上體包括後頸和翼上覆羽灰褐色,多灰白色或米黃色羽緣,呈現鱗狀斑。外側初級飛羽羽乾白色。下體除胸帶為黃褐色,餘部白色。 [3] 
亞成鳥:似成鳥的非繁殖羽。但是上體與翼上覆羽的羽緣沾更寬闊的灰白色或黃色。胸部黃色,具灰褐斑。 [3]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黃色或橄欖灰褐色至淡色。 [3] 
大小量度:體重♂80-95克;體長♂220-255毫米;嘴峯20-25毫米;翅♂162-183毫米,♀168-179毫米;尾59-70毫米;跗蹠♂45-49毫米,♀43-47毫米。(注:♂雄性;♀雌性) [3]  [4] 

東方鴴棲息環境

棲息於乾旱平原、山腳岩石荒地、鹽鹼沼澤、草地和淡水湖泊與河流岸邊,有時也遠離水域,冬季多出現在海灣、灘塗、河口地帶和海島。 [3] 

東方鴴生活習性

繁殖在中國內蒙古東部呼倫池周圍和遼寧的荒瘠無樹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灘。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常單獨和成小羣活動,遷徙和冬季期間亦集成大羣。多在水邊淺水處和沙灘來回奔跑和覓食。奔跑速度甚快,飛行亦很有力,快而高,時常常突然轉變方向。性甚機警,警覺時常常上下晃動頭。有時一隻腳稍微彎曲或抬起,僅用一隻腳站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食物有甲殼類、昆蟲等。 [3] 
叫聲為尖哨音kwink,上飛時重複響亮的chip-chip-chip。 [3] 

東方鴴分佈範圍

東方鴴世界

原產地:澳大利亞、中國、聖誕島、印度尼西亞、蒙古、巴布亞新幾內亞、俄羅斯聯邦(東亞區)、所羅門羣島、東帝汶和越南。 [2] 
遊蕩:文萊達魯薩蘭國、科科斯(基林)羣島、斐濟、格陵蘭、印度、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帕勞、菲律賓、塞舌爾、新加坡、斯里蘭卡、中國台灣、泰國和瓦努阿圖。
東方鴴分佈圖 東方鴴分佈圖

東方鴴中國

內蒙古(呼倫諾爾、達賚湖、赤峯、查干諾爾、達茂旗、烏梁素海、黃河以北、鄂爾多斯、阿拉善)、遼寧、吉林、黑龍江(繁殖鳥);華北和華東各省,河北(渤海灣石臼坨)、北京(良鄉琉璃河)、天津、渤海海峽、山東(聊城、長山島)、江蘇(鹽城)安徽、上海(楊浦區軍工路)、浙江(杭州、寧波、温州、甌海、平陽、洞頭),長江流域,湖南(長沙湘江)、江西(鄱陽湖),至四川東部(南充)、重慶、廣西(瑤山、沿海紅樹林地區)、廣東(沿海)、福建(福州)、台灣(蘭陽溪口、台中大肚溪口)、香港、澳門(旅鳥)。 [3] 
2023年6月,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新發現了東方鴴的身影,這標誌着在白洋淀觀測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種類已增加至254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48種。 [5] 

東方鴴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5月,返回遷徙地時開始形成對。鳥巢建在地面上,築成一個淺淺的杯形,通常在牛蹄凹印中營巢產卵,十分簡陋,巢內充滿了植物和植物碎片。每窩產2枚卵,夜間由雌鳥獨自孵蛋。在繁殖季節,成鳥飛出覓食,留下的蛋或小的無人值守。 [3] 

東方鴴保護現狀

東方鴴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129項)。 [10] 

東方鴴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