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魚

鎖定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東北部中泥盆世(大約3.9億年前)海口組中發現了多鰓魚類化石——東方魚,代表了迄今為止已知鰓囊數目最多的盔甲魚類,鰓囊數目最多可達45對,是志留紀時期最原始盔甲魚類的7倍以上 [1] 
中文名
東方魚
拉丁學名
Dongfangasp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分佈區域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鰓囊數量
45對

東方魚物種學史

盔甲魚類鰓囊數目成倍增多,一直是一個難以解釋的演化現象,新發現表明可能是盔甲魚類對早泥盆世反覆出現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個演化響應,可能是東方魚倖存到中泥盆世的秘訣。新發現不僅是雲南省中泥盆世盔甲魚類化石的首次報道,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第二個中泥盆世盔甲魚類的化石記錄,並將東方魚屬(Dongfangaspis)的生存時代從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約4.1億年前)擴展到中泥盆世艾菲爾期(大約3.9億年前),向後延續了大約2千萬年,不但填補了多鰓魚類在雲南地區中泥盆世的地質空白、也增加了我們對於盔甲魚類在泥盆紀時輻射演化和擴散遷徙路線的認識,同時也對探討盔甲魚類的鰓囊數目與早埃姆斯期海洋缺氧事件的協同演化有重要意義。 [3] 

東方魚形態結構

通過研究一塊塵封在標本庫的化石,我國科研人員發現3.9億年前中泥盆世的盔甲魚類——東方魚。該魚是迄今已知擁有鰓囊數目最多的盔甲魚類,其鰓囊數目最多可達45對,是志留紀時期最原始盔甲魚類的7倍以上。
東方魚化石照片與復原圖 東方魚化石照片與復原圖
東方魚擁有有史以來數目最多的鰓囊,可能是盔甲魚類對早泥盆世反覆出現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個演化響應,也是東方魚倖存到中泥盆世的秘訣所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