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螻蛄

鎖定
東方螻蛄,別名非洲螻蛄、拉拉蛄等, [3]  是直翅目螻蛄科螻蛄屬。 [4]  東方螻蛄體長30-35毫米,體呈梭形,灰褐色或茶褐色,密生細毛;口器向前,頭頂有觸角一對;前胸背板卵圓形,特別發達,寬6-8毫米,堅硬光滑,中央有一個明顯的暗紅色長心臟形凹陷斑;有短翅兩對,前翅在背面平疊,覆蓋腹部一半;後翅縱捲成筒狀,突出於腹末之後;有足3對,前足特別發達並帶鋸齒,適於掘土;後足腔節內緣有棘刺3-4根;腹部黃褐色,腹末有一對尾須。 [5] 
東方螻蛄在中國除新疆未見外,其餘各省(區、市)均有分佈:也見於朝鮮,日本(北海道)、非律賓、越南、老樹、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歐洲(南部)非洲(埃及、毛里求斯),以及巴布業新兒內業、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等。 [4]  喜潮濕,多集中在池塘和溝渠附近產卵。成蟲、若蟲均在土中活動取食播下的種子、幼芽或幼苗。晝伏夜出,尤其氣温高、濕度大、悶熱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動。有趨光性,對香甜物質也有強烈的趨性。馬、牛糞及未腐熟的糞肥可招引成蟲產卵。每雌蟲產卵約100餘粒,多的可達300 500粒。卵多產在5-10 釐米深的潮濕土內, [6]  卵歷期約半個月,若蟲歷期約3個月,成蟲壽命為35-160天。 [7] 
東方螻蛄有利尿、消腫、解毒功能。內服5-10克,可消水腫,利尿治淋及治跌打損傷;可將螻蛄過油全體與麪包結合而做成的“螻蛄多士”,味道香脆可口;亦可穿串燒烤。 [8] 
中文名
東方螻蛄
拉丁學名
Gryllotalpa orientalis
別    名
拉拉蛄
土狗子
地狗子
非洲螻蛄
地拉蛄
外文名
Oriental mole cricket(英文)
同義學名
Curtilla oryctes (Scudder, 1869)、Gryllotalpa microphtalma Chopard, 1936、Gryllotalpa oryctes Scudder, 1869 [9]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直翅目
螻蛄科
螻蛄屬 Gryllotalpa
東方螻蛄
亞    目
劍尾亞目
亞    科
螻蛄亞科 Gryllotalpinae
螻蛄族 Gryllotalpini
命名者及年代
Burmeister, 1838 [9] 

東方螻蛄形態特徵

東方螻蛄 東方螻蛄
卵:橢圓形。初產長約2.8mm,寬1.5mm,灰白色,有光澤,後逐漸變成黃褐色,孵化之前為暗紫色或暗褐色,長約4mm,寬2.3mm。
若蟲:8~9個齡期。初孵若蟲乳白色,體長約4mm,腹部大。2、3齡以上若蟲體色接近成蟲,末齡若蟲體長約25mm。
成蟲:體長30—35 mm,灰褐色,全身密佈細毛。頭圓錐形,觸角絲狀。前胸背板卵圓形,中間具一暗紅色長心臟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較短,僅達腹部中部。後翅扇形,較長,超過腹部末端。腹末具1對尾須。前足為開掘足,後足脛節背面內側有4個距。

東方螻蛄分佈範圍

東方螻蛄在中國除新疆未見外,其餘各省(區、市)均有分佈;也見於朝鮮、日本(北海道)、菲律賓、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歐洲(南部)、非洲(埃及、毛里求斯),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等。 [4]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東方螻蛄種羣分佈

東方螻蛄(圖2) 東方螻蛄(圖2) [1]
東方螻蛄華中、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每年發生1代,華北、東北、西北2年左右完成1代,陝西南部約1年1代,陝北和關中1~2年1代。在黃淮地區,越冬成蟲5月份開始產卵,盛期為6、7兩月,卵經15~28d孵化,當年孵化的若蟲發育至4~7齡後,在40~60 cm深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恢復活動,為害至8月開始羽化為成蟲。若蟲期長達400余天。當年羽化的成蟲少數可產卵,大部分越冬後,至第三年才產卵。在黑龍江省越冬成蟲活動盛期約在6月上、中旬,越冬若蟲的羽化盛期約在8月中、下旬。東方螻蛄可為害各種蔬菜。
蟲態有成蟲、卵、若蟲。成蟲、若蟲均在土中活動,取食播下的種子、幼芽或將幼苗咬斷致死,受害的根部呈亂麻狀。晝伏夜出,晚9—11時為活動取食高峯。
其主要習性是:
羣集性。初孵若蟲有羣集性,怕光、怕風、怕水。東方螻蛄孵化後3~6天羣集一起,以後分散為害;華北螻蛄初孵若蟲3齡後方才分散為害。
趨光性螻蛄晝伏夜出,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利用黑光燈,特別是在無月光的夜晚,可誘集大量東方螻蛄,且雌性多於雄性。故可用燈光誘殺之。華北螻蛄因身體笨重,飛翔力弱,誘量小,常落於燈下週圍地面。但在風速小、氣温較高、悶熱將雨的夜晚,也能大量誘到。
東方螻蛄
東方螻蛄(4張)
趨化性。螻蛄對香、甜物質氣味有趨性,特別嗜食煮至半熟的穀子、棉籽及炒香的豆餅,麥麩等。因此可製毒餌來誘殺之。此外,螻蛄對馬糞、有機肥等未腐爛有機物有趨性,所以,在堆積馬糞、糞坑及有機質豐富的地方螻蛄就多,可用毒糞進行誘殺之。
趨濕性。螻蛄喜歡棲息在河岸渠旁、菜園地及輕度鹽鹼潮濕地,有“螻蛄跑濕不跑幹”之説。東方螻蛄比華北螻蛄更喜濕。東方螻蛄喜歡潮濕,多集中在沿河兩岸、池塘和溝渠附近產卵。產卵前先在5~20 cm深處作窩,窩中僅有1個長橢圓形卵室,雌蟲在卵室周圍約30 cm處另作窩隱蔽,每雌產卵60~80粒。 [2] 

東方螻蛄防治

農業防治
A、精耕細作,深耕多耙;
B、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C、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
D、人工捕捉。
馬糞和燈光誘殺
A、在田間挖30釐米見方,深約20釐米的坑,內堆濕潤馬糞並蓋草,每天清晨捕殺螻蛄;
B、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藥劑防治
A、將豆餅或麥麩5公斤炒香,或秕穀5公斤煮熟晾至半乾,再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兑水將毒餌拌潮,每畝用毒餌1.5-2.5公斤撒在地裏或苗牀上。
B、在螻蛄為害嚴重的菜田,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1-1.5公斤與15-30公斤細土混勻後,撒於地面並耙耕,或於栽前溝施毒土。蔬菜苗牀受害重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洞殺滅害蟲。
參考資料